商战谋略 张瑞敏的管理谋略:大锤砸出世界名牌
Posted 冰箱
篇首语:未知的事物总是被人以为奇妙无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商战谋略 张瑞敏的管理谋略:大锤砸出世界名牌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商战谋略 张瑞敏的管理谋略:大锤砸出世界名牌
大锤砸出世界名牌
在海尔的企业文化展示厅里,有一把锤子让看过的人过目不忘。每一位刚刚进入海尔的新员工,都会去聆听老员工讲述关于20多年前张瑞敏砸冰箱的故事:一名30多岁的新厂长,敢于把相当于全厂职工两年工资的冰箱砸成废铁,如果没有一种改革的勇气,没有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魄力,在当时的情况下,谈何容易。
但这一锤砸出了员工的质量意识,砸出了“有缺陷产品就是废品”的质量理念,砸出了客户心中的一个世界品牌——海尔。谈起海尔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每一步,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感慨颇多……
张瑞敏说,海尔的创业是从1984年开始的,当时是一家800多人、资不抵债的街道小工厂。他刚到企业的时候,借钱发工资差不多持续了半年的时间。随着企业慢慢好转,开始生产一些产品,市场也比较好。但是这家企业过去生产过很多产品,比如洗衣机、电动葫芦,都是因为质量问题最后被迫停产。
当时冰箱市场很好,有人形容“用纸糊个冰箱都能卖出去”。而且当时还规定了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等外品,甚至还有内部处理品。换句话说,当时有政策,所有的产品都有出路。因此,对质量就无所谓了,反正生产出来都能卖出去。
张瑞敏说,有一次用户在投诉信中说,他们的产品有质量问题。当时在仓库里有400台冰箱,他们全部检查了一遍,发现其中有76台冰箱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这76台冰箱怎么办?那时一名员工一个月的工资也就四五十元钱,而一台冰箱要上千元,所以大家说攒一年工资也攒不出一台冰箱来,能不能内部处理给员工?张瑞敏说,如果今天处理了76台,将来可能会出760台,最后的决定是砸掉这76台冰箱。
1985年,张瑞敏抡起大锤一砸,让海尔的质量开始出现大的飞跃。1991年,海尔第一次向“师傅”德国出口冰箱。当时,德国海关和商品检验局都不相信中国产品,8000台海尔冰箱硬是进不了德国。
没办法,海尔请检验官把德国市场上所有品牌的冰箱和海尔冰箱都揭去商标,放在一起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海尔冰箱获得的“+”最多,甚至比海尔的“老师”利勃海尔还多几个“+”。这一下德国人服气了,纷纷订货。
不久,又碰上德国检测机构对市场上的冰箱进行质量检测,海尔5个项目共拿了8个“+”,排在第一位。事实证明,“中国造”完全可以和“德国造”甚至“日本造”、“美国造”一比高低。
目前,海尔产品遍及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大部分产品在欧美地区销售。更重要的是,它的售价和国际名牌价格一样,是绝不便宜的。但走出去的路并不平坦,就拿在美国设厂来说,海尔产品在一家连锁店销售额增长非常快,美国其他家电制造商立即就找到连锁店,称要么连锁店把海尔产品退出,要么他们从连锁店退出。竞争的残酷程度甚至可以用“惨烈”来形容。
海尔从1984年创业到现在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历史。张瑞敏说,伴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到今天海尔通过4个台阶实现了飞跃。
1984—1991年是第一个阶段,叫作名牌战略阶段。在这之前无法到国外,也无法引进先进的技术。但是1984年开始可以这样做了,海尔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加上海尔最早提出的抓质量管理,到1988年获得了中国冰箱史上的第一块质量金牌。
1991—1998年是海尔的多元化战略阶段,海尔在这期间差不多兼并了18家企业,这18家企业都成功了。
原因有两条:一是改革开放之前不可以去购并,特别是跨所有制、跨行业根本做不到,海尔借改革开放的东风兼并了18家企业;二是海尔把先进的管理模式运用到18家企业中去,使18家企业全部扭亏为盈,而且一直到今天发展都很好。
1998—2005年是国际化战略阶段。海尔叫作“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走出去”相当于把产品卖到海外市场;“走进去”不但是能进入国外主流的销售渠道,而且要成为主流销售产品;“走上去”就是海尔要在海外创出一个名牌。
从2005年开始,海尔进入第四个阶段,也就是全球化战略阶段。这是根据时代的形势,也是响应中央的战略部署。现在已进入信息时代,世界已变成一个“地球村”,“我们在这个阶段要做的就是质的改变。以前我们是把产品卖到海外,现在变成要打造一个全球的网络,包括全球的物流网络、全球的资金流网络。这样做可以使这个企业成为全球化、国际化的大企业”。
相关参考
张瑞敏的“中国式管理”所有的传奇都要从1984年35岁的青岛冰箱厂厂长张瑞敏的一项规定开始——不许随地大小便。事实上,海尔走到今天,很难说清最大优点是什么。但至少有一点从来没有人怀疑过——张瑞敏是中国
“偏执”与“自虐”1984年,为了德国“利勃海尔”的项目,张瑞敏第一次出国。一位德国朋友带着张瑞敏参观德国市场的时候,对张瑞敏说:“你们中国在德国最畅销的商品就是烟花和爆竹。”张瑞敏后来回忆那一刻时说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1989年有一段时期的晚上,张瑞敏睡不好觉。在这之前的4年时间,冰箱是稀缺产品,只要有产量就会有利润,没有几家企业关注质量背后的品牌问题。但在张瑞敏看来,品牌才是最具生命力的东西
再启海尔转型继2009年年初,海尔集团6位副总裁因受经营业绩考核排名靠后影响而被免职之后,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再度发布了一个令全球家电业关注的话题:海尔将弃制造型向营销型公司转型。值得注意的是,张
人性化的顶级上司,李嘉诚的管理思想李嘉诚的管理模式被《财富》杂志誉为最适合中国人性化管理的经典模式,被《纽约时报》黄金版头条称为最佳的高效管理模式。他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这不仅仅是因为他是
俞敏洪的管理思维因为新东方一直不断地人事变动,很多人认为新东方的管理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与一些成熟企业相比,似乎新东方也谈不上有什么成功的管理。而事实上,俞敏洪本人也经常被业内人士指责是管理上的外行,但
百度的目标管理在百度,一个工程师或者一组工程师,承担什么任务,什么时候完成,从来都不是他的经理告诉他的。经理只是问他,你什么时候能够完成,他说什么时候完成就是什么时候完成,这都是由他自己决定的。所以每
联想的10个有影响的管理实践柳传志谈到企业应对危机之道,核心就是两个关键词:调战略,练内功。管理一直是中国企业的致命软肋,即使在今天。本文将为你解读联想最不能忽视的管理实践。最早将品牌上升到战略高度在
百度的支点百度管理模型有两个支撑点:一是个性,一是期权。以百度今天的成功来看,我们可以从这种管理模型引发一些思考:个性、自由、张扬,这些久违的价值观都是百度成功的基础之一不能想象,如果没有个性张扬的工
第80节《孙子兵法》与商业——倒金字塔管理在市场竞争中,“围地则谋,死地则战”同样具有广泛的意义。一个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在企业经济和技术实力都不足以与同行竞争的情况下,就应避免与对方正面交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