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战谋略 再启海尔转型

Posted 市场

篇首语: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商战谋略 再启海尔转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商战谋略 再启海尔转型

再启海尔转型

继2009年年初,海尔集团6位副总裁因受经营业绩考核排名靠后影响而被免职之后,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再度发布了一个令全球家电业关注的话题:海尔将弃制造型向营销型公司转型。

值得注意的是,张瑞敏抛出这一理念,首先是向英国《金融时报》透露,后经国内媒体报道才得以让业界熟悉。这从一个侧重表明,海尔此次转型,从企业发展战略和商业模式方面,在国内尚无法找到成功模式。而海外媒体的传播或将在一定层面上为海尔未来实施转型提供更广泛的空间和参谋。

海尔转型事出有因

有迹象表明,张瑞敏此次透露的转型方向,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作为一家传统家电产品制造商,海尔集团近年来在白电业务上的发展正遭遇双重制约:一方面,全球家电产业步入了平稳发展期,欲通过产品技术革新刺激新增消费需求的难度极大;另一方面,海尔旗下的家电业务,特别是白电业务的发展遭遇了瓶颈期,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企业的利润率不断走低。

近年来海尔集团积极实施向其他领域的快速扩张,在白电业务基础上,海尔又继续向数码通讯、电脑IT、金融投资、家居集成、物流仓储、药品新能源等众多领域实施快速扩张。多元化扩张不仅需要时间的沉淀,更需要快速寻找到有效的切入点与市场机遇。否则,企业必然遭遇多元化扩张危机。

同时,现阶段在海尔集团年销售超千亿的规模中,白电业务仍占据了较大的比重。海尔启动对旗下白电业务的转型,这既符合海尔集团的战略效益,也是张瑞敏最为熟悉和了解的领域。

张瑞敏推着海尔跑

虽然以家电发家,但张瑞敏的企业管理思想和方法的影响力绝非只局限于家电业。近年来,海尔集团的稳健发展,特别是阶段性进行企业发展方向和经营业务的调整,都足以让张瑞敏从一名企业家变身为企业管理专家。

有业内人士评价,在海尔集团多年来的发展中,张瑞敏作为一名舵手,通过自身修炼与提升,不断推动着海尔在每个发展瓶颈期到来之前进行及时地转型与调整,实现了发展与壮大。

张瑞敏的思想,特别是对未来走势的判断力都远远领先于海尔集团的发展,更领先于国内家电产业的发展。同样,这种领先在现阶段的行业环境和市场竞争中,难免会遭遇“理念领先于现实”而带来的执行难、执行效果差等问题。

对于推动此次转型,张瑞敏对媒体表示,与其他产品相比,白色家电行业的竞争已不再由技术革命推动。企业的竞争力只能在商业模式当中。

海尔接下来的转型,就是脱手大部分生产业务,以削减成本并加快为客户提供服务和对市场趋势作出反应的步伐。

张瑞敏透露,海尔接下来的战略将是进行越来越多的产品外包。首先,会与一些台湾的家电产品制造商洽谈,成立双方合资的产品制造工厂。然后,随着企业转型的快速推动,海尔将逐步退出这些合资公司,最终实现营销化模式的运营。

转型关键是产业转移

尽管存在很多争议,但张瑞敏决定的事情肯定是要执行的。不过,面对打造一个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存在成功先例的营销型家电集团,面对一个近5万名员工中60%为制造工人的大型集团,张瑞敏此次启动的转型与前几次相比,面临着巨大风险。既无成功案例可以借鉴,又无良好环境和空间支撑,海尔集团接下来的这轮转型绝非从产品逐步外包向营销型公司过渡如此简单。

耐人寻味的是,张瑞敏眼中的独特商业模式,绝非简单地停止制造迈向营销,而是希望逐步减少企业在制造方面的投入和资金占有,通过对以营销为主导的模式摸索,加快资金流转和项目收益率,找到一条建立在稳定的制造能力基础上,融合实体与贸易、纳入诸多现代管理手段和人绩效益提升的未来发展捷径。

现阶段对于海尔而言,首要考虑的问题并不是最终的商业模式是什么,这一模式之下又包括哪些项目和内容的支撑,而是如何将现有的生产基地和一线员工进行有效性释放和职能转移。随后,海尔将更多的员工进行职能转移投入两端产业:一是上游的新产品和新功能的研发;二是下游消费者需求的把握与控制。





附:张瑞敏管理箴言100句

1.管理者要是坐下,部下就躺下了。

2.管理就是行动。

3.管理就是树立榜样。

4.高层管理不等于高高在上。

5.管理者必须进行问题管理,而不是危机管理。

6.干部怕的就是不知道自己怕什么。

7.没思路的领导不想互动,没控制力的领导不敢互动。

8.干部怎样对待问题?要100%地落实责任,即“见数也见人”的原则。每个1%的问题都可以转化为100%的责任,100%的责任人。

9.干部怎样对员工?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氛围。

10.干部怎样对市场?创与闯。既要创新、创造,又要有闯劲、冲劲。

11.干部怎样对待管理?悟性和韧性。

12.干部的目标:做超级领导,即你的领导水平达到了能够让下属在没有领导的时候仍能够正常工作。形成有活力的员工,有合力的组织。

13.干部是事业成败的关键。

14.如果你或你的部门没有了上升的空间,也将失去生存空间。

15.终端的问题就是领导的问题。

16.看不出问题是最大的问题。

17.重复出现的问题是作风上的问题。

18.部下素质低不是你的责任,但是不能提高部下的素质是你的责任。

19.观念不变原地转,观念一变天地宽。

20.管事先管人,管人带作风。

21.渐进就是守旧。所以经营理念创新,就要反渐进,必须一步到位。

22.不只做一颗螺丝钉,要经营一部机器。

23.先画靶子再打枪。

24.特殊论就是给问题放行。

25.“立刻办”是奔着有预算的目标立刻办;“想想看”是没有预算的闭门造车。

26.开发的是市场而不是产品。

27.市场目标的确定不是以个人能力为限,而是以用户满意度为准。

28.对市场目标的确定就是以在市场上有竞争力增值为标准。

29.带动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减速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车厢都减速。

30.零增长不等于零需求。

31.有效供给才能创造出市场。

32.海尔人只有创业没有守业。

33.海尔国际化战略能否成功,主要是靠每一个海尔人的国际化,有了每一个人的国际化才能保证海尔集团的国际化。

34.企业竞争力的实现取决于创新的细胞——SBU。

35.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获取用户资源的能力。

36.一个企业的竞争力是看它的员工是增值的资产还是负债。

37.要以秒为计算单位。

38.客户的要求不等于客户的需求。

39.造势产品输入的是用户的需求,输出的是用户的满意。

40.企业一旦站立到创新的浪尖上,维持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要持续创新。

41.要持续造势,就要把企业做成一条流动的河。源头是创新的SBU,河的终点是用户的满意度,即对企业忠诚的用户。

42.把每位员工经营成创新的SBU并不断经营出高素质的人才的决定性因素,就是管理者能否经营自我。

43.成为SBU的四个要素是:市场目标、市场订单、市场效果、市场报酬。

44.SBU具体的体现就是速度和创新。

45.经营企业就是要经营人,经营人首先要尊重人。

46.止谤莫如自修。战胜非议的唯一途径就是战胜自我。

47.挑战目标首先要挑战自我。

48.工作要简化,不要简单化。

49.求人不如求己。

50.“想干与不想干”是有没有责任感的问题,是“德”的问题;“会干与不会干”是“才”的问题,但是不会干是被动的,是按照别人的要求去干;“能干与不能干”是创新的问题,即能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目标。

51.没有市场订单的管理者就是不要管理的管理者;没有市场订单的员工就是不干工作的员工,责任不在员工身上,而在于管理者;没有市场订单的工作就是无效工作。

52.决胜在终端。

53.流程再造就是先要再造人。

54.企业内部管理革命是为了创造企业外部的市场。

55.不是因为有些事情难以做到,我们才失去了斗志,而是因为我们失去了斗志,那些事情才难以做到。

56.我们所有的质量问题都是人的问题,设备不好是人不好,零部件不合格是人不合格;我们所有发展不起来的问题都是思路问题,不是缺人是缺思路,不是缺件是缺思路。

57.企业发展的空间无限大,企业与用户的距离无限小。

58.有价值的订单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企业要发展必须有订单而且是有价值的订单。

59.质量无止境,企业无边界,名牌无国界。

60.“一站到位”的服务,“一票到底”的流程。

61.员工齐心,管理用心,对用户真心。

62.企业生命之树的土壤是用户。

63.企业做到极致,满足用户需求,无有他奇,只是本然。

64.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取胜,第一是质量,第二是质量,第三还是质量。

65.质量不打折,服务不打折,信誉不打折。

66.质量一次就做对。

67.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

68.在一个管理好的企业内部没有激动人心的事情发生。

69.管理的关键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70.没有订单就没有目标,没有目标就没有工资。

71.盘活资产首先要盘活人。

72.在别人否定自己之前先自我否定。

73.只有自己才能打倒自己。

74.突破自我,突破思维定势,突破昨天。

75.智力比知识重要,素质比智力重要,觉悟比素质更重要。

76.创新的目标是创造有价值的订单;创新的本质是创造性的破坏,破坏所有阻碍创造有价值订单的枷锁;创新的途径是创造性的模仿和借鉴,即借力。

77.监控就是爱护,委任就是信任。

78.观念创新就是目标创新,目标创新就是提出别人认为不可能达到的目标,并用创新的办法实现它。

79.每个中高级管理人员只有自己先找到市场才能找到市场中竞争的方向。

80.不能用职能管理的手推职能管理的山。

81.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

82.职能签字是事先没有市场目标的签字,事先无人负责的签字。用户的签字才是有效的签字。

83.用户的钞票才是企业的选票,用户的口碑才是企业的金杯。

84.只有真正实现了问题清零和买断损失,才能卖出有价值的订单。

85.要效果,不要借口。

86.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

87.举一纲而万目张,失一机而万事毁。

88.管理无小事。

89.物流以时间消灭空间,商流以空间消灭时间。

90.什么是不简单?能够把简单的事千百遍都做对,就是不简单;什么不容易?大家公认的非常容易的事情认真地做好,就是不容易。

91.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92.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93.昨天的成功经验与辉煌可能是明天成功的阻碍。

94.要做到实事求是,有两点很重要:一是能不能实事求是,即思维方式的改变问题;二是敢不敢实事求是,即思想境界的提高问题。

95.解决无效管理,首先要在思想观念上树立以几何级数去提高工作效果的信心;其次要有创新是无止境的观念,创新的空间存在于每个地方、每个人、每件事上。

96.一切结论产生在调查研究之后。在调查研究中,如果找不出原因和解决办法就不能放过。

97.抓管理肯定要数,但如果就数抓数,最后连数也得不到,或者只抓到一个假数。抓好提高人的素质工作,数自然会产生;不抓人的工作,数就会越来越差,不能见数不见人。

98.以人为本的管理就是管理人员的创新精神。

99.真正的人才是在寻找实现自我的机遇。

100.市场是每个人的上级。

相关参考

商战谋略 骑虎难下的“苦行僧”

骑虎难下的“苦行僧”2005年6月13日,位于中国青岛这座美丽海滨城市的海尔集团,因为《金融时报》网站上的一则消息一下子成为各路财经媒体关注的焦点。消息称:“海尔欲收购美国第四大家电企业美泰集团(Ma

商战谋略 张瑞敏的管理谋略:大锤砸出世界名牌

大锤砸出世界名牌在海尔的企业文化展示厅里,有一把锤子让看过的人过目不忘。每一位刚刚进入海尔的新员工,都会去聆听老员工讲述关于20多年前张瑞敏砸冰箱的故事:一名30多岁的新厂长,敢于把相当于全厂职工两年

商战谋略 解读张瑞敏的11个著名观点

解读张瑞敏的11个著名观点东方亮了再亮西方这是国内不少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美好初衷。从1984年到1991年,张瑞敏把这7年叫作海尔的“名牌战略阶段”。7年时间里,海尔只做了冰箱一种产品。到1991年,海

商战谋略 张瑞敏:“偏执”与“自虐”

“偏执”与“自虐”1984年,为了德国“利勃海尔”的项目,张瑞敏第一次出国。一位德国朋友带着张瑞敏参观德国市场的时候,对张瑞敏说:“你们中国在德国最畅销的商品就是烟花和爆竹。”张瑞敏后来回忆那一刻时说

商战谋略 张瑞敏的“中国式管理”

张瑞敏的“中国式管理”所有的传奇都要从1984年35岁的青岛冰箱厂厂长张瑞敏的一项规定开始——不许随地大小便。事实上,海尔走到今天,很难说清最大优点是什么。但至少有一点从来没有人怀疑过——张瑞敏是中国

商战谋略 江南春的融资谋略

融资,给软银孙正义讲了一个50亿前景的故事仅有想象力离成功还很遥远,但没有想象力也不行。做生意略显“保守”的江南春还缺乏一些“幻觉”。在他对分众模式的早期预期中,远没有今天的规模,今天强大的分众是江南

商战谋略 商铭——中国生意场鉴诫警训集

商铭——中国生意场鉴诫警训集(周建设著,大连出版社,1994年,18万字)这本书充分占有我国近几年来无数公司老板、商界人士以重大代价换来的商战秘密和宝贵经验,融汇吸收当今世界典型的商战术数和经营理念,

商战谋略 什么是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的关键之处是别出心裁,要求人们摆脱传统的思维、陈规陋习的束缚,用常人想像不到的方法获得成功。犹太商人经商的谋略有很多,发散性思维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尤其是在新产品的开发与广告宣传方面。世界

商战谋略 淘宝的秘籍

淘宝的秘籍互联网没有永远的优势,但淘宝毕竟将即时通讯的领先优势持续了5年。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互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公布的《2005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调查报告》显示:2005年,C2C成交额达135

商战谋略 中国历代名商

中国历代名商(罗旭东、陈典松著,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6万字,1995年)★本书以中国历代商人的奋斗历程为中心线,从远古商人的出现写到现代商人的状况,既有综合论述,又有具体情节,是一本关于我国商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