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战谋略 俞敏洪的管理思维
Posted 企业
篇首语:老板给了我份说炒就炒的鱿鱼,我给了板来了份说滚就滚的旅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商战谋略 俞敏洪的管理思维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商战谋略 俞敏洪的管理思维
俞敏洪的管理思维
因为新东方一直不断地人事变动,很多人认为新东方的管理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与一些成熟企业相比,似乎新东方也谈不上有什么成功的管理。而事实上,俞敏洪本人也经常被业内人士指责是管理上的外行,但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如果没有管理,新东方是如何成功上市的,又怎么会在历次的震荡中安然渡过?尤其是新东方这种高学历人群集中的企业。在分析了俞敏洪的成长轨迹后,却发现俞敏洪对管理有着与其他企业家不同的思维。
管人就要乱中求衡
“知识分子需要被尊重。”俞敏洪认为这是管理新东方的基础理论。“和其他企业相比,新东方的人员结构确实比较特殊。”仔细分析,在中国的企业里确实找不到类似于新东方这样的企业,手下员工中聚集了如此多的知识分子,其中大部分员工都有着高学历的教育背景。所以用传统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来管理新东方无疑是行不通的。
自古以来,知识分子扎堆的地方,“是非”也是如影随形,一部《围城》已将这种景象描述得淋漓尽致,何况新东方的老师们还大多是充满了理想主义、浪漫激情的“才子”。“有部分人确实目空一切、傲视群雄”,俞敏洪也承认新东方的内部管理实际上就是人管人,而非制度管人。
有一次,俞敏洪路过一间教室,一位天才教师正手舞足蹈地对几百个学生说:“老俞,哪能管新东方学校?管新东方学校厕所还差不多。”一番话惹得学生哄堂大笑。事实上,类似的笑话在新东方的课堂上屡见不鲜,但俞敏洪都是一笑了之,甚至还有点窃喜。
俞敏洪的这种举动在一般人看来确实无法理解。相信绝大多数的中国企业家恐怕都无法容忍自己员工在客户面前讥讽自己,但有部分管理专家却认为这恰恰是俞敏洪在管理上的高明之处。众所周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中国知识分子固有的特性,对事物喜欢发表评论,喜欢逞口舌之快,尤其是在自己不满的时候。
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在新东方日常运营中肯定会产生各种问题,正如俞敏洪自己所言“新东方并不是十全十美”,所以教师、员工发牢骚是必然的。当牢骚、不满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发生质变,唯一的方法就是要找到途径宣泄,允许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这种调侃发泄情绪,无疑是最好的办法。
同样,对于新东方在日常运营中出现的一些部门内就能解决的问题,往往也是在高层中公开化,找一个时间段公开进行讨论,允许发表不同意见,甚至允许相互进行“攻击”。例如号称“耶鲁匕首”的钱永强甚至直接当着外人的面“攻击”徐小平:“小平,你别谈什么战略。你讲战略,丢人!”
从实际效果看,尽管这种发泄理念表面上会使形势更加混乱,也会给管理层决策带来干扰,但正如俞敏洪所说,“这种做法最大的好处就是没有人在背后说坏话了”。的确如此,通过这种乱也能够把一些隐性的问题公开化,更有利于解决问题。事实上,“乱”起来还有另外一个作用,就是能够避免员工之间抱团,拉帮结派,有利于管理层的管理。“实际上就是以乱治乱,在乱中解决问题”。
发现需求是解决人事斗争的根本
对中国的企业而言,高速发展和高层的人事斗争往往是“孪生兄弟”,如果解决得好,企业将会更好地发展,处理不好,则有可能葬送已经拥有的“大好河山”。从新东方创办伊始,人事震动的问题就如影随形,关于新东方内部为权力、人事争斗的传闻,也不时地出现在各种媒体的版面上,其中2001年的小股东逼宫和2004年的胡敏、江博出走,被外界普遍看成是新东方高层斗争的标志性事件。
2001年8月,俞敏洪收到王强郑重其事的辞职信,在历数完俞敏洪的过错、新东方的弊端之后,正式提出辞职、退股、离开新东方。随后,徐小平和包一凡相继递上辞呈,要求辞去董事职务,表示对王强的支持,对俞敏洪施加压力,促使俞敏洪下课,甚至要求他短时间内离开新东方一段时间。当时形势正如《中国青年报》记者卢跃刚所言,“新东方有可能出现盛极而衰、灰飞烟灭的庸俗结局”。
尽管俞敏洪一直强调这些事情与个人恩怨无关,但他并不否认新东方内部人际关系曾经很复杂。之所以新东方的发展没有受到这些波折的影响,俞敏洪认为与自己对人际斗争的认识有关,“关键是你要发现他的需求是什么”。俞敏洪认为人际斗争在有人的地方都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要把它看成是企业日常运行中的一种常态——即争斗肯定是会发生的,因为个人期待与实际总会产生差距。“人有欲望上的需求是正常,没有欲望反而不正常”。
很明显,俞敏洪观点的最大好处在于,能够把对人际、权力斗争的思考理性化,而不是感情用事。就如同解决企业遇到业务困难一样,往往会去分析原因,发现问题的根源,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逼宫’事件中,我完全可以脑袋一热用手中的权力去打压这些朋友,或者自己干脆甩手不干离开新东方,但这样做的结果肯定是伤害新东方的利益,所以就必须冷静地坐下来分析员工或者股东的想法,来帮助自己去处理问题。”
通过冷静地分析,俞敏洪发现王强、徐小平等人之所以会向自己发难,主要就是因为在新东方股份制改革的过程中,对自己产生了不信任——在股份改革前,合作伙伴都是副校长,不在学校拿工资,而是划定各自的地盘,除去上交15%的管理费,其余归己;而股份改革之后,合作伙伴转变成为股东,将经营权统统上缴,收益按照股权的比例分配。同时,由于出于学校发展的考虑,对现金的使用不够透明化,使得这些小股东们担心在新东方有着绝对控股地位并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的俞敏洪不尊重股权,不相信俞敏洪在公司停滞不前的情况下能拿出钱来分红,所以想到了以逼宫的方式促使俞敏洪下课,希望通过更换董事长的方式保证自己的利益。
在问题分析清楚之后,俞敏洪采取当年分红的举措打消了小股东们的担心,并与王强等人作了深入的沟通,使得这些人留在新东方至今。
而对于胡、江二人的出走,在与二人沟通以后,经过冷静地分析,俞敏洪知道两人的需求与新东方的现状确实存在差距,离开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结局之后,“我知道有人已经答应为他投资”,就放弃了挽留的想法,而是想办法将他们出走的负面作用减到最低。
相关参考
没有边缘化就没有新东方“新东方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正如俞敏洪自己所说,有很多困境都曾经让他想到过放弃。但正是因为这种永不放弃的品性,使得他一步步跨越了困难,也才有了今天的新东方。翻开俞敏洪的创业经历
一个“软弱”的人在2006年9月的中央电视台《面对面》节目中,俞敏洪对王志回忆道:刷广告的目的,是每个月多赚点钱,养活老婆。养活老婆以后,老婆她都会对我好一点吧。20世纪90年代初期,整个培训市场很“
俞敏洪:“精神”营销的独特魅力他的头衔有很多,民盟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委……但只有一个头衔带着他深刻的精神烙印——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他的称
新东方前传俞敏洪1962年出生于江苏江阴农村的一个平民家庭,在不被外人重视的环境中,凭借着骨子里渴望成功的本性,成就了自己坚韧、刻苦、百折不挠的品性,同时也用这种品性为自己的未来打开了一扇通向辉煌的门
将人生哲学用来营销新东方起步之初,中关村一带出国考试培训市场的竞争局面可以用“混乱”来形容,包括北大、清华、北京外语学院(现北京外国语大学)在内的十几所学校开办了无数培训班,为何俞敏洪却能够横刀立马,
发散性思维的关键之处是别出心裁,要求人们摆脱传统的思维、陈规陋习的束缚,用常人想像不到的方法获得成功。犹太商人经商的谋略有很多,发散性思维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尤其是在新产品的开发与广告宣传方面。世界
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方式是像草一样活着,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但是你毕竟是一棵草,你吸收雨露阳光,但是长不大。人们可以踩过你,但是人们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产生痛苦;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来
1、疯狂英语是以一个人为基础建立的,他的成功是因为名人效应而引起的,这样本身对企业的发展就弊大于利,特别是在企业发展成熟以后,因为当一个企业的标志是一个人时,那么他的兴衰就受这个人影响很大,企业的地位
事件回顾:让贵州省援鄂医务人员以1499元/瓶的价格,购买飞天茅台酒的贵州白酒交易所,曾一度引发市场非议,如今则受到一系列处罚。事件后果:3月27日,其被贵州省市场监管局责令停业整改,其子公司则被贵州
1.历史学考研,英语资料是不是得多一点比较好初期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记忆词汇,复习长难句!资料用俞敏洪的词汇,考研英语阅读《阅读基础90篇》用来打基础很不错的。中期:开始研究历年考研英语真题《考研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