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战谋略 没有边缘化就没有新东方

Posted

篇首语:未知的事物总是被人以为奇妙无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商战谋略 没有边缘化就没有新东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商战谋略 没有边缘化就没有新东方

没有边缘化就没有新东方

“新东方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正如俞敏洪自己所说,有很多困境都曾经让他想到过放弃。但正是因为这种永不放弃的品性,使得他一步步跨越了困难,也才有了今天的新东方。翻开俞敏洪的创业经历,很容易让人想起诗人里尔克的名句:“哪有什么胜利,挺住就是一切”。

北大10年边缘化的品性磨砺

“这里是一个令我百感交集的地方”,对北大,俞敏洪一直有着很复杂的感情。对此俞敏洪也直言不讳,“没有北大10年的生活,绝不会有我俞敏洪和新东方今天的局面”。

整体来说,在北大期间,俞敏洪属于被边缘化的人群,无论当老师还是当学生。“估计当初他们都不会想到我能够把这个学校搞得这么大。”俞敏洪坦然地表示,到现在为止有些人还是多少有些忿忿不平——任何一个人办了新东方都情有可原,但俞敏洪办就不能被“原谅”,因为在同学眼里他是最没出息的人。

学生时代,俞敏洪在北大什么也不是,不会吹拉弹唱,不会说普通话。进入北大之初,老师和同学经常给俞敏洪的待遇就是“白眼”。用徐小平调侃的话形容:“我,北大团委文化部长;王强,北大艺术团团长;俞敏洪?观众,而且是大礼堂某个角落里的站票观众!”

“你除了俞敏洪三个字能听懂外,恐怕再什么也听不懂了!”老师的评语对于英语专业的俞敏洪而言,是极具打击的。

即使留校当了教师,由于不喜欢和人打交道,俞敏洪压根儿没有出头的可能,依然还是被边缘化:从留校4年后学校才给俞敏洪分了一间10平方米的宿舍,也能看出当时俞敏洪在北大教师中的地位。

但客观而言,正因为在北大被边缘化,让俞敏洪想要有“出息”的欲望在压抑中蛰伏。由于受北大人文思潮的影响,他虽然秉性不善跟人打交道,也有强烈的自卑感,但内心却总想融入北大主流。正因为这种心态的反差,锻造了俞敏洪坚韧、刻苦、百折不挠的品性——为了能够改变自己在大学学英语却不会说、听不懂的尴尬,他杜绝一切人情来往,一天十几个小时地狂听狂背;为了弥补自身人文知识上的差距,俞敏洪疯狂地买书、借书。为了限制俞敏洪买书,以至于俞敏洪的母亲威胁他要断绝其伙食费……

同理,正因为没有北大人身上的种种特性,也使得俞敏洪不像大多数北大人那样思考国家大事和民族危亡的问题,而是比较务实,一心奔生计,踏实去挣钱,“别人爱说什么说什么,也没必要在意别人的看法。”

正如一位评论人士所言,“如果不是北大这个环境,俞敏洪未必能有今天的成就”。

辞职是对“机会”的偏执

一直在北大边缘人角色中徘徊的俞敏洪,离开北大下海完全出于无奈。“当时我充满了怨恨,现在充满了感激。”俞敏洪后来不止一次地表示,“如果一直在北大混下去,现在可能是北大英语系的一个副教授。”

20世纪90年代初作出辞职决定并不像今天这样容易,尤其是高校教师。那在当时看来是“铁饭碗”的职业,所以很多人为俞敏洪的辞职感到不解。在他们看来,俞敏洪完全可以忍气吞声地在北大继续待下去。

事实上,从深层意义上分析,俞敏洪最终选择辞职是因为办培训班的经历使他清楚地认识到在做培训和教师之间,前者的发展机会无疑更多一些,至少在收入上如此。当时俞敏洪的月工资不过120元,而在外讲课的收入却远远高于工资,两者之间高下立分。对于办培训班这样一个看来困难重重、实际上前途无限的机会,已经认准了这条路的俞敏洪绝对不会因为北大的一纸处分而轻易放手。正如新东方内部人员所言,俞敏洪在日常生活中最喜欢玩的就是卡丁车这一类高刺激的运动。

新东方起航没有回头路

对于机会的把握和偏执源于北大10年磨砺出的坚韧品性。正是这种品性,使俞敏洪在新东方发展过程中碰到任何挫折都能够跨越。

在创业之初,他经常一个人满大街贴招生广告。数九寒天,俞敏洪手中的糨糊经常都结成了冰。有时他实在冷得受不了了,就掏出揣在怀里的二锅头抿上一口,然后继续把广告贴下去,“实际上,身体上的痛苦还能够忍受,但精神上的挫折却几乎让我丧失信心”。

1992年初春,因为新东方异军突起,引起竞争对手的关注,在粘贴广告的过程中,俞敏洪的广告员被人捅了3刀。这时,俞敏洪才意识到,办学校并不像教书那样简单,必须要与各方搞好关系,否则随便一个理由都可以让学校关门。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知识分子对商业的认识往往是两眼一抹黑,而且当时的市场环境也远不如今天规范:办企业,求生存,图发展,就意味着必须要跟社会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对于直接从北大象牙塔走出来、社会经验基本为零的俞敏洪来说,这无疑是一堵迈不过的墙。

“这个阶段对我的最大挑战是,我不仅仅是一个教书匠了,我马上发现自己面临好多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比如说,当我面对公务员的时候,我就不知所措。我知道学生心里在想什么,但我很难知道这些公务员心里在想什么,以及他们需要我做什么。”与各种职能部门打交道的过程和办学是两码事,这曾经让俞敏洪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痛苦。

但俞敏洪没有别的选择,在是否办学的问题上只能前进不能后退。除了新东方,俞敏洪可以说是一无所有,对其他开设培训班的老师而言,即使英语培训做不下去,大不了可以回学校安心教学,自己不会伤元气。但新东方做不下去,已经被北大“踹”出来的俞敏洪就什么都没有了,“压力很大”,俞敏洪坦言。无奈之下,俞敏洪骨子里那种坚韧的品性又开始发挥作用,不擅于跟陌生人打交道,不擅于跟社会打交道,不擅于跟官场打交道,自己就硬着头皮学……竞争依然在继续,非正当的手段却没有了,俞敏洪顺利地让新东方闯过了最初生存的“鬼门关”。


相关参考

商战谋略 做生意,就不要怕失败,谁没有失败过?

“胜败乃兵家常事”,世上没有“常胜”将军,犹太商人对这一点也持有相同的观点。变幻莫测的投资市场中,更是如此。因为投资市场的变化太快,令人防不胜防。因此,人们常说:“人算不如天算。”人的精力十分有限,再

商战谋略 新东方前传

新东方前传俞敏洪1962年出生于江苏江阴农村的一个平民家庭,在不被外人重视的环境中,凭借着骨子里渴望成功的本性,成就了自己坚韧、刻苦、百折不挠的品性,同时也用这种品性为自己的未来打开了一扇通向辉煌的门

商战谋略 创业者应向马云学什么

创业者应向马云学什么创业是给自己创造成功的机会、改变的机会、转折的机会、无论这种机会能成功的比例是多少,但有机会就大于零。没有付出就没有改变,没有走出来,梦还是梦,更不会感受到彩虹的绚丽。创业路其实很

商战谋略 新东方上市只是一个学习知识的过程

新东方上市只是一个学习知识的过程2006年9月7日,新东方(EDU)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当天,新东方股票报收20.88美元,与其15美元发行价相比,新东方收盘价上涨5.88美元,涨幅39.2%。

商战谋略 俞敏洪的管理思维

俞敏洪的管理思维因为新东方一直不断地人事变动,很多人认为新东方的管理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与一些成熟企业相比,似乎新东方也谈不上有什么成功的管理。而事实上,俞敏洪本人也经常被业内人士指责是管理上的外行,但

商战谋略 柳传志九问

柳传志九问如果您没有做电脑,能成功吗?柳传志:假设1984年创业以后,我没有做电脑,做别的,应该一样能成功。因为我是计算所出身,我们公司里对电脑本身有造诣、有想法的人相对来说就比较多,但也有一个薄弱环

商战谋略 《孙子兵法》与商业——“东方化工”巧觅“知音”

第32节《孙子兵法》与商业——“东方化工”巧觅“知音”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先处战地”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一般而言,一种新产品、一项新技术,总会有许多公司在同时进行开发、研究,谁先投放市场,谁就能取

商战谋略 贵州白酒交易所错误的营销谋略,错在没有红线思维

事件回顾:让贵州省援鄂医务人员以1499元/瓶的价格,购买飞天茅台酒的贵州白酒交易所,曾一度引发市场非议,如今则受到一系列处罚。事件后果:3月27日,其被贵州省市场监管局责令停业整改,其子公司则被贵州

商战谋略 将人生哲学用来营销

将人生哲学用来营销新东方起步之初,中关村一带出国考试培训市场的竞争局面可以用“混乱”来形容,包括北大、清华、北京外语学院(现北京外国语大学)在内的十几所学校开办了无数培训班,为何俞敏洪却能够横刀立马,

商战谋略 俞敏洪:“精神”营销的独特魅力

俞敏洪:“精神”营销的独特魅力他的头衔有很多,民盟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委……但只有一个头衔带着他深刻的精神烙印——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他的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