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要在沉默中爆发
Posted 狄仁杰
篇首语:进学致和,行方思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要在沉默中爆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政治谋略 狄仁杰官场权谋:要在沉默中爆发
要在沉默中爆发
又是一件吊诡的事。狄仁杰在武则天屠杀李唐皇室时未发一言。大屠杀进入尾声后,狄仁杰突然向武则天提出要去李贞的大本营豫州进行后期安抚工作。任何独裁者都知道,敌人的根据地是不详之地,即使把敌人消灭了,由于敌人在那里经营多年,影响力或者说是残留价值也还会有,稍有不慎,则会春风吹又生。
派什么人去那里做安抚工作,是个重大课题。使人想不到,当然也是在情理之中的是,武则天同意了一直沉默的官场老头狄仁杰的请求。
狄仁杰快马加鞭,在李贞被扫灭的当月就进入了汝南。汝南正浸泡在血泊之中,负责搜索李贞余党的官员不分青红皂白,先来了次颇具规模的屠城,活捉了5000余人。狄仁杰到的时候,工作负责人对狄仁杰说,经过严刑拷打,这5000多人都承认是李贞的余党。狄仁杰大吃一惊,不是吃惊李贞的影响力,而是吃惊工作组的效率如此之高,居然能在短时间内严刑拷打5000人。酷刑之下必有冤屈,狄仁杰发现自己突然处在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
他如果继续保持沉默,这5000人死路一条。但他如果不沉默,就必须要知道武则天的政治气压表是高还是低。一个人做事之前的分析能力至关重要,狄仁杰就具备这种分析力。
他认为,武则天这次对李唐皇室的大屠杀固然有必要,但绝不是个长期项目,也不可能是大项目。因为武则天很快就要登基称帝,为了给人以开明政治的形象或者是为了在这大喜日子之前少点晦气,刑场的屠刀有必要入鞘一会。狄仁杰认为自己分析的应该没有大问题,所以连夜给武则天写了封信。他说,捕获的人其中有许多人是被李贞胁迫的非皇室成员,还有一些根本就是无辜之人。工作组为了取得您的欢心,所以罗网撒的恨不得把天下人都装进来。李贞叛乱本来就给此地带来凶年,如果再进行这样大规模的捕杀,恐怕不是维稳之计。
据说,狄仁杰曾多次把写成的信撕掉,可见,当时他对这次冒险行动也不是十拿九稳。稍有不慎,就可能会赚来“包庇叛乱者”的帽子,到时,他本人就可能是5000多人中的一员。不过,天老爷保佑,他这次冒险成功了。或者说,他分析对了,武则天批准了他的请求,将这些人的死罪改成了流放。
这是狄仁杰多年沉默以来的第一次爆发,但有了第一次必然会有第二次,因为“爆发”会上瘾。被狄仁杰爆炸的是张光辅。
张光辅是武则天派到豫州的剿匪司令,大概是干掉李贞的战役太不具刺激,所以李贞被消灭后,张光辅还在扩大战果——他的十万大军仍然在豫州驻扎,并且有组织的出外进行清剿活动。这种清剿活动其实就是拿百姓的生命和钱财犒赏士兵的活动。狄仁杰对张光辅的野蛮行为深恶痛绝,在一次会议上,狄仁杰向张司令开诚布公的问:“您是想再继续制造一个李贞,然后剿灭,回去立二次功勋吗?”
张光辅的智力不允许他领悟狄仁杰的话,但他知道狄仁杰话里有话,就问,“你这是什么意思?”
狄仁杰回答:“你来这里的任务无非是剿杀李贞一人。可据我所知,你的兵一到,城中百姓就大开城门把你迎进来。而你进来后四处烧杀,百姓如果知道他们迎进来的是只野兽,难道不会想着把野兽赶出城去?你这不是制造一个李贞,而是千万个!”
张光辅的智力再次不能理解狄仁杰的话,狂妄的说,“就凭他们?我几十万大军是吃醋的吗!”
狄仁杰想不到世界上竟有如此愚蠢残暴的人,气得直跳脚,指着张光辅的鼻子说:“我真想手里有柄先斩后奏的宝剑,把你的脑袋砍下来。就是我死,也值得!”
张光辅气得眼冒火星,他向武则天告密说,狄仁杰在豫州的工作积极性很差,请求您老人家给与他行政处分。只是简单的行政处分,这倒让狄仁杰大感意外。他以为张光辅会痛下杀手。有时候,人的运气在人生中占着很大成分,狄仁杰遇到的是张光辅,就是运气。
武则天果然爱护走狗,甚至都不打草稿,就把狄仁杰贬到复州(治所湖北建兴)做刺史。
这是狄仁杰在武则天时代第一次遭到处罚,其实只是隔靴搔痒。而且,狄仁杰这次在沉默中爆发,很可能是高度的智慧在驱使他这样做。
武则天登基之事紧锣密鼓,即使远在偏远山区都能听到武则天那激动的心脏跳动。狄仁杰当然也知道,阻止武则天称帝不但危险,而且可笑。如果他身在中央,面对一个娘们走向龙椅,他是沉默还是爆发?如果沉默,他那些正直的品格就会大打折扣;如果爆发,那他的肉体就会成为肉酱。这是个两难抉择,最有智慧的办法就是眼不见,心不烦。张光辅是武则天的红人,而且被认为是最能打的一位。此时,张光辅是个有用的工具,所以得罪他,就是得罪了武则天。当然,狄仁杰这步棋走得很有风险,一旦张光辅捏造他包庇罪犯或者是有谋反的心思这类罪名,那他狄仁杰就是吃不了兜着走了。可是,老天垂青了狄仁杰,或许也肯可能是狄仁杰在武则天心目中的地位已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以,湖北虽然穷山恶水,但毕竟是条生路。
狄仁杰一骑绝尘,去了湖北复州。
相关参考
宁与鬼斗,不与人斗687年,狄仁杰在建设部还没有完全熟悉,山东、河南一带就爆发了饥荒,狄仁杰热情的要求到这一地带进行安抚工作。第二年的六月,狄仁杰通过开仓放粮和温和的文治妥善的解决了这一代的社会秩序。
官场援手我们先来看官方史书的描述:狄仁杰等人的案件对朝野上下震动很大,实际上,帝制时代的老百姓才不会关心这个,他们太自由,国家大事根本不让他们插手。狄仁杰等人的案件只是在政府中引起了狂澜。来俊臣等酷吏
举贤不避亲狄仁杰当上宰相后,第一个推荐的人不是外人,而是他的儿子。698年,武则天让宰相各推荐一个人为国务院秘书(尚书郎)。狄仁杰推荐的就是他儿子狄光嗣。狄光嗣是狄仁杰三个儿子中最小的一个,也是最棒的
剩者为王狄仁杰在复州只呆了一年,689年的阴历七月被调到洛州(河南洛阳东)担任司马。这里离洛阳很近,所以狄仁杰即使不想听洛阳城里的消息,也会时不时的听到。正是他在洛州的这段时期,朝中发生了魏玄同案。魏
把关系放在暗处除了自家人,狄仁杰晚年还推荐了不少外人,这些人几乎无一例外地成为了后面那场神龙政变的核心人物。在狄仁杰看中的这些人物里,姚崇应该说是较早出现在他视线中的一个。姚崇在历史上的地位很高,后来
班子要团结团结是班子建设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团结,就是要求班子中的人要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工作氛围和很强的整体向心力。一个班子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发挥整体效能,形成整体合力。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一
寻找外援有句俏皮话叫“外行看门道”,细细琢磨可能并非如此,但如果把“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作为这句俏皮话的注解,就有理有据了。无论是政治场还是官场中有很多事,场里人不能解决,只要从场外请来一
山不过来,我就过去狄仁杰逃脱升天使用的方法,用官场行话来讲就是:告密。在中国官场中有一条定律被称为“信息定律”,它的主要内容是:当官者最喜欢的信息就是下边人所打的小报告(即谗言)。官越大的人,历练越多
不居功,不受赏建功立业,可以说是许多投身官场中人的基本追求,也是他们升官发财的途径和资本。不过呢,在官场中混,功劳大了也麻烦,功高震主,对所有大臣都是个胆战心惊的事,历史上像这样掉脑袋的大臣不在少数。
有些事是躲不开的公元692年阴历一月,厄运降临到狄仁杰头上。此时,武则天三大酷吏,只剩下了来俊臣。理所当然的,来俊臣就成了狄仁杰人生中的一个大噩梦。本年阴历一月,来俊臣诬陷大臣任知古、裴行本、崔宣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