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人物传 赵醒侬人物传,赵醒侬生平事迹,赵醒侬评价
Posted 物
篇首语: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共人物传 赵醒侬人物传,赵醒侬生平事迹,赵醒侬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共人物传 赵醒侬人物传,赵醒侬生平事迹,赵醒侬评价
(一)
赵醒侬,原名性和,乳名细禾,后改名赵干,曾用过赵兴隆、邵兴隆等化名。一八九九年出生在江西省南丰县城一个贫苦家庭。
赵醒侬的父亲是个裁缝,终日劳动,难以维持一家人的温饱。因此,赵醒侬高等小学毕业后,被迫中断学业,开始学徒生涯。他在长沙和常德等地当学徒,一天要劳动十多个小时,还要帮老板娘抱小孩,夏天还要为老板打扇。而他吃的是残羹剩菜,穿的是破衣烂衫,睡的是日拆夜铺的门板。赵醒侬不能忍受这种悲惨的生活,于是他抱着一线希望,到了上海。当时,他想求学,但身无半文,付不起昂贵的学费; 想就业,无人理睬。为了活命,只好白天到街头卖报,晚上去戏院跑龙套,夜里没有地方住宿,就蜷缩在小菜场或屋檐下。有时遇上巡捕驱赶,只好在马路上步行达旦。
后来,在一些穷朋友的帮助下,他在一家小店里当了“伙计”。他自己后来曾经回忆道: “我生在这种万恶社会,从小又没受过良(好)教育,所以我长了二十多年,就过了二十多年的非人生活。”①失学、流浪、当学徒、受欺压,到处碰壁,使赵醒侬感到前途渺茫。
就在他陷于消极与苦闷之时,伟大的五四运动爆发了。上海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声势浩大。赵醒侬心情激动,从斗争中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他决心“还本来面目,真的人生,努力,奋斗,往光明路上去做人! ”②于是他将原名“性和”改为“醒侬”,表示自己觉醒的决心。
当时,上海有个工商友谊会。赵醒侬怀着“为伙友谋幸福,谋大团结”的愿望,和新结识的店员沈资田③一起,于一九二○年七月加入了上海工商友谊会。他积极参加友谊会的活动,经常为该会刊物《上海伙友》写稿。每年十月十日是民国国庆纪念日,学生、官僚和老板们提灯庆祝,却看不到伙友们的影子。赵醒侬十分感慨。一九二○年十月他在《上海伙友》创刊号上发表的《为今日问问伙友们》一文中写道: 辛亥革命的胜利,“是我们先烈,赴汤蹈火,骨肉横飞,拚头颅,洒热血,换得来的”; 而今天,“我们伙友还在千钧压力底下,想动也动不(起)来,一盘散沙,没有团结。”他疾呼: “难道我们伙友不是中华的国民?难道我们不是黄帝的子孙?难道我们甘心做凉血动物只肯雌伏而不动?”他号召伙友们团结起来,去改造社会。
在上海工商友谊会成立之初,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为了争取和团结广大店员工人,曾经给予《上海伙友》一定的帮助和支持,并在该刊上发表了一些宣传劳资对立和阶级斗争的文章。陈独秀还为该刊写了发刊词,《新青年》杂志社为它发行了第一册至第六册。可是不久,工商友谊会的组织者就撕去了“工人解放”的伪装,暗中与资本家勾结,领取津贴,贩卖改良主义思想,妄图瓦解店员工人的革命意志。因此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就停止了对他们的帮助和支持。当时,赵醒侬还没有完全识破他们的假面目,仍然留在该会之中。他赞同工商友谊会“自由平等”、“博爱互助”的宗旨,然而他又看不到资本家与伙友之间有什么“平等”、“互助”; 他赞同过“一点一滴改造社会”的主张,可是他看到“改造”的结果,很多伙友仍然受资本家的剥削,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赵醒侬对《上海伙友》杂志上宣传劳资对立和劳资调和、宣传革命与改良的文章,迷惑不解,痛苦地思索着。后来,赵醒侬毅然与工商友谊会断绝了关系。一九二一年秋,赵醒侬和沈资田都在江苏省立第二师范附设职业补习学校学习。在党组织和团组织的帮助下,他阅读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的书籍,解开了思想上的疙瘩,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便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此以后,赵醒侬“便是在艰难辛苦的革命工作中过活了”①。
(二)
一九二二年冬,赵醒侬受党组织的派遣,回到南昌开展革命活动,着手创建江西党和团的组织。赵醒侬通过先期回到南昌的方志敏②与江西改造社的主要负责人袁玉冰等取得了联系,并得到了改造社的大力支持。经过短时间筹备,赵醒侬、方志敏和袁玉冰等十五人发表《南昌文化书社宣言》,成立了南昌文化书社。与此同时还成立了南昌平民图书馆。开办文化书社是“因为革命思想,在江西传播不广”①。书社专门“贩卖马克思主义和其他革命书报”②,负责人是方志敏。赵醒侬住在书社,一边帮助方志敏营业,一边开展秘密活动。
当时,江西除安源煤矿有一个直属中共湘区委员会领导的支部外,其他各地还没有建立党团组织。赵醒侬根据党的指示,结合江西斗争的实际,决定首先筹建团的组织。他通过方志敏的介绍,结识了一些思想进步的学生和向往革命的青年。有一个叫刘拜侬的穷困失业青年,经常到书社来看书,曾向赵醒侬表示信仰马克思主义,并想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但又不知社青团在何处。经过考察,赵醒侬将拟在南昌建立社青团的打算告诉了他,并要他找一些与社青团的宗旨相合的青年,到书社来座谈。第一次邀了十余名学生开了一次谈话会,赵醒侬向他们讲解革命的道理。那些胆小的学生,一听到“革命”二字,吓得再也不敢来了。后来又邀集了几个青年到书社开谈话会,经赵醒侬的多次耐心启发和教育,几个青年有了革命的愿望。这样,在江西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的条件基本成熟。
一九二三年一月二十日,包括赵醒侬和方志敏在内的七个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青年,在南昌组建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江西地方团③,推举刘拜侬为临时书记。在成立会上,决定加强对各学校的宣传工作,争取更多学生加入社青团;要求团员加入学生联合会,以便领导学生会的工作; 加强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工作,尽力支援工会组织;还要求团员向青年推销团中央机关报《先驱》 。
不久,在北京大学读书的袁玉冰从家乡度寒假后到达南昌,赵醒侬和袁玉冰、方志敏等一起讨论了江西此后的工作,并作出如下决定: “一、组织 ‘民权运动同盟’ ,对普通人的宣传。二、组织‘马氏学说研究会’ ,为我校①吸收新的分子。三、南昌还在手工状态中,自后应在九江、饶州、丰城三个工业区域内积极去设(分)校,吸收青年工人。四、南昌工人方面 (的)活动,督促胡占魁去做”②。同时还决定,“把改造社的《新江西》季刊及《青年声》周刊,作为宣传我们主义的刊物。”③
经过全体同志的努力工作,二月底至三月初,民权运动大同盟和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相继成立。参加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立会的会员有五十多人,来宾有四十多人。
在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立第二天,江西督理蔡成勋即逮捕了袁玉冰和民权运动大同盟文牍股主任刘子池、南昌工会会长胡占魁,勒令《青年声》周刊停止发行;接着又下令取缔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民权运动大同盟,查封文化书社,并通缉赵醒侬、方志敏等人。赵醒侬被迫去上海,方志敏和刘拜侬往南京。军阀的残酷镇压,并没能阻挡江西革命运动的发展,相反却促进了江西青年的觉醒,正如赵醒侬所说: “可以告慰的,就是这件事唤醒了好多青年,……千百万的传单还没有这样的效果呢! ”①
一九二三年八月,赵醒侬出席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前他到南京和方志敏一起商量,组织旅居上海、南京等地的二十余名江西进步青年,仍以停刊的《新江西》杂志为名,创办《新江西》半月刊②,宣传马克思主义,指导江西的革命斗争。他俩还决定发起组织江西学会,以团结青年,宣传革命思想,实现救国救民的理想。
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后,赵醒侬回江西继续开展建团工作。路经九江时,赵醒侬到庐山进行调查,建议在九江工作的同志,可暂缓发展脚伕工会的组织,要集中力量搞好铁路工人、码头排伕和学校学生的工作; 并把自己的意见报告了团中央。
十月中旬,赵醒侬回到南昌,二十一日召开团员大会,传达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经团中央特许,正式成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南昌地方执行委员会,赵醒侬被选为委员,担任委员长。团地委在南昌设立三个支部,在九江设立一个支部,共有团员二十一人。当时的活动计划是: 组织江西学会,开展大规模文化运动和国民运动;重视加入学生会活动,以便领导学生运动; 扩大团的组织,恢复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调查南昌手工业工人工会,调查和联络铁路工人;开展反对英美法帝国主义的宣传活动。
为了迅速开展这些活动,赵醒侬在险恶的环境中,开始了紧张繁忙的战斗。从一九二三年十月中旬至十二月中旬,他除因病外,每周都要召开一次委员会,汇报活动进展情况,讨论工作安排,并亲自负责调查南昌市的烟工、运输工、制帽工、纸马工人的状况和各县旅省同乡会的情况。为了不使文件和刊物的传递工作发生意外,赵醒侬总结经验教训,在九江安排了一个机警老练的团员担任交通员,在南昌找了两家可靠的商店分别代收信件和印刷品,并向团中央建议“刻一颗商店的图章,凡用商店收信的,可在底下印商店章。”①赵醒侬自己化名赵兴隆,以小商人的身份作掩护。由于赵醒侬的精细安排和辛勤工作,南昌团地委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至一九二三年底,团员已发展到三十多人,团地委的机关刊物《红灯》②正式出版发行。
(三)
一九二三年六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确定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赵醒侬坚决执行党的“三大”决议。一九二四年一月初,赵醒侬赴广州出席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一月九日途经上海时,他写信给团中央汇报工作,说: “醒侬本拟在寒假期间抽空回家 (南丰县)一走,藉可摒挡一切家务,不料南昌民校③同志又推我为大会出席代表,我认民校前途进步于我们主张上有极大的关键,故决计前去出席。”①会议结束后,赵醒侬和邓鹤鸣一起返回江西,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筹建共产党的组织,同时受国民党中央党部的委派,筹组江西国民党省党部。
赵醒侬和邓鹤鸣回到南昌后,立即和南昌团地委的负责人共同研究,从团员中发展一批党员。经赵醒侬等的介绍,方志敏、邹努、朱大贞等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一九二四年二月底,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直属江西支部在南昌成立,赵醒侬任支部干事会书记兼组织干事,邓鹤鸣任宣传干事。为了加强对赣江两岸和铁路沿线工作的领导,决定首先在九江、永修、南昌、吉安等地建立党的小组,积极开展党的工作。中共直属江西支部的建立,是江西革命斗争史上的一件极为重大的事件。江西人民有了党的领导,革命斗争出现了一个新局面。
中共直属江西支部建立后,赵醒侬根据党的统一战线政策,领导江西国民党的改组工作。当时江西的国民党组织涣散,党员成分复杂,有些自称“同盟会老革命党员”的国民党党员,已投入军阀的怀抱,当上了省议员。为了改变这种瘫痪状态,三月间,在中共直属江西支部帮助下,成立了国民党江西临时省党部,当选的七个筹备委员中,有赵醒侬、邓鹤鸣、曾国香 (即曾天宇) 、邹努和涂振农(后叛变)等五个共产党员,赵醒侬任常务委员兼组织部长。临时省党部成立后,立即开展工作,派出干部到全省各地,把愿意革命的国民党员重新组织起来,建立了以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为骨干的两个市党部和五个县党部、四个临时县党部。这样,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便在江西初步形成。
当时,江西的军阀取缔国民党的一切活动,诬蔑国民党党员是“赤化党”、“过激分子”,捉到国民党员,轻则坐牢,重则枪毙。为了便于开展活动,赵醒侬和由党派回江西工作的曾天宇等人商定,一面租用一幢民房,设立党的秘密机关;一面由曾天宇出面,通过各种上层关系,筹办明星书店和黎明中学,作为掩护革命活动和宣传革命思想的基地。
一九二四年六月,明星书店正式开张营业,由曾天宇任经理。书店楼下设门市部,公开或半公开销售各种书刊和进步读物(以后经营扩大,兼卖文具); 楼上是“店员”宿舍,临街窗口可以观察周围动静。赵醒侬经常在此活动,会见各地来的进步青年学生,了解各地的情况,向他们宣传革命思想。有时在书店召开党的秘密会议,筹划全省的工作。他们编了暗语,准备了麻将和一些乐器,遇见紧急情况,即用拉琴唱戏和打麻将来作掩护。
同年秋,黎明中学筹备就绪。为了便于 “立案”,聘请江西省议会议长龙钦海为名誉校长,实际工作则由校务主任曾天宇主持。学校教员多数由党团员和有进步思想的老师担任。学生除学习一般课程外,特别开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开初招收了两个班,次年春又招收了两个班。招收的学生大部分是保送来的进步青年。学生中青年团员多,建立了团支部。这所学校,培养了大批革命人材,输送了一批干部到全省各地从事革命工作,还输送了一批党团员到黄埔军校、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和苏联学习。
黎明中学成了当时江西党组织的一个活动中心,许多重要会议和党与各地的联络,以及国民党江西省党部的许多重大活动,大都在这里进行。赵醒侬常在学校办公,作报告和讲演。
赵醒侬个子不高,黑瘦的面颊,戴副黑边近视眼镜,常穿件粗布长衫,说话轻言细语,待人热情诚恳,和蔼可亲,与他接触过的许多同志,都把他当作良师益友; 和他一起工作的同志,更把他看成自己的兄弟。根据党的秘密工作的需要,赵醒侬以“老爷”的身份出现;方志纯则是“赵老爷” 家的 “佣人”,担任党的机关的机要员和交通员。开始,方志纯不安心机关工作,认为做“佣人”低人一等。赵醒侬教育他说: “这也是革命工作。看门、做饭、搞勤务,总得有人去做,如果大家都不做,我们这个机关便维持不下去了,党的其他同志所做的其他工作也做不成了。”赵醒侬还常常恳切地对他说: 表面上,我们是主仆关系,实际上,我们是同志关系;有生人在的时候,我是“老爷”,没生人的时候,我们是兄弟。方志纯文化低,赵醒侬一有空就教他读书写字,帮他提高文化。在赵醒侬的帮助和教育下,方志纯安下心来,积极工作,不久,经赵醒侬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那时,我党的活动经费很少,而国民党中央党部又一时没有拨款接济,工作遇到很多困难。但赵醒侬“只知尽忠于党,不图稍利于己,无尝典衣节食,以充党费。”①他在一九二四年五月十七日给邓中夏的信中列了这样一份预算: “南昌地方团每月常费预计表:津贴一人生活费(至少十元拟由民校担任五元)五元、邮费一元、印刷费二元、纸笔及杂项二元,共计十元”②,请求上级批准。而在这以前,他每月仅支取四元半钱的生活费。后来增加到六元时,他还分出一半给朱大贞。朱大贞不肯接受,他便说这是组织决定,硬要朱大贞收下。赵醒侬身体不好,有严重的肺病,同志们偷偷地给他买一点鱼肝油,他叨念了好几遍。有时赵醒侬工作到深夜,方志纯帮他买碗清汤吃,他都执意不肯买带鸡蛋的清汤 (每碗三十个铜板) ,只让买普通的清汤 (每碗五、六个铜板)充饥。
赵醒侬艰苦奋斗、公而忘私的革命精神,使同志们深受感动。在他的带动下,南昌的党团员积极开展活动,工作卓有成效。一九二四年四月,南昌一平印刷厂和官纸印刷所成立了铅印工会,由赵醒侬亲自领导,发展了四十多个会员。秋季,江西第一个农会在南昌市扬子洲秘密成立。学生运动更加活跃,南昌举行了“五一”、“五四”、“五五” (马克思诞辰) 纪念活动。在“五五”纪念会上,赵醒侬发表了演说,指出: “从马克思唯物史观推移到中国政治经济状况,中国实行国民革命无疑。”① “五七”国耻日,南昌一万多学生、青年集会游行,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宣传。赵醒侬以“席伍”为笔名,写文章给上海《民国日报》 ,热情介绍了江西青年在红五月里的活动。九月,改组了江西省和南昌市的学生联合会,由共产党员担任省、市学联主席。十二月,又成立了江西青年学会总会,出版了 《江西青年》 周刊。
在进行上述组织和宣传工作中,江西党的组织得到发展。一九二四年十一月,根据中央决定,成立中国共产党江西地方执行委员会。党的江西地方执行委员会的建立,为即将到来的革命高潮作好了组织上的准备。
(四)
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孙中山先生发表《北上宣言》 ,离粤北上。孙中山北上的行动,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召集国民会议运动在全国很快展开。是时,北洋军阀江西督理蔡成勋被驱逐出江西,军阀方本仁就任江西督办。由于革命形势的发展和军阀内部矛盾的加剧,方本仁曾和广东国民政府拉过关系。赵醒侬利用这个有利时机,一方面积极开展共产党和青年团的秘密工作,一方面通过国民党的组织,进行公开和半公开的活动。一九二四年十月二日,赵醒侬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召集国民会议的指示,以孙中山特派员的身份,积极领导全省人民广泛开展废除不平等条约和召集国民会议运动。十二月三十一日,由南昌市八十多个团体组成的国民会议江西促成会正式成立,赵醒侬到会作了重要讲话。一九二五年二月六日,九江二十多个团体发起成立国民会议九江促成会,赵醒侬前往参加,指导工作。接着,吉安、临川、弋阳、景德镇等许多县市纷纷成立促成会。省促成会派出宣传员和讲演队深入城镇和农村,散发了大量的传单和宣言,揭露军阀的罪恶。
一九二五年三月,孙中山先生逝世的噩耗传来,江西人民沉痛哀悼。当北京孙中山先生行辕以电讣告赵醒侬时,不料方本仁竟令稽查将他拘入督办公署,严行审讯。在敌人面前,赵醒侬大义凛然,不畏强暴。在赵醒侬的斗争下,方本仁只好在第二天将他释放,但仍派稽查密探严加监视。不久,北京执政府迫于广大群众的压力,不得不在北京举行追悼孙中山大会。赵醒侬抓住这个机会,以“江西国民追悼孙中山先生大会”筹备会的名义,通过省议会出面,请求省署拨款五千元大洋作筹备追悼会费用。筹备会决定将这笔经费的大部用于宣传方面,并派赵醒侬亲自前往上海购买宣传品。
在上海期间,赵醒侬向党中央详细汇报了江西的工作,印刷了孙中山的遗像、遗嘱、著作和国民党一大宣言等大量宣传材料,还印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小册子。四月下旬,赵醒侬回到南昌,主持了悼念孙中山的活动。在百花洲沈文肃公祠内设立祭场,从四月二十八日至三十日连续举行公祭活动,接着又于五月四日在大校场举行了追悼大会,并对参加公祭和大会的几万群众散发了大量的宣传品,大张旗鼓地宣传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和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召开国民会议等主张。在悼念活动期间,赵醒侬还用民间曲艺如“四季调”、“十杯酒”、“莲花落”等形式,编写了一些通俗易懂的宣传材料,请说书人到群众中说唱。方志敏、邹努和汪群等许多同志撰写了很多纪念文章,宣传国民革命。这次悼念孙中山的活动,持续了两个多月,形成了一个全省性的广泛宣传革命的政治运动。后来,方志敏回忆道: “对于 ‘拥护中山北上’ ,与 ‘追悼中山逝世’ 的两次运动,是做得比较广泛而深入,唤起了江西广大群众对国民革命的认识和同情。”①
这年春天,恽代英受党中央和国民党的派遣曾来江西指导革命运动。赵醒侬陪恽代英到各地了解情况,宣传革命道理,所到之处,受到热烈的欢迎。恽代英特别注意蓬勃兴起的工人和农民运动,他和赵醒侬会见了许多工农代表,对江西革命运动的进一步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一九二五年上海五卅惨案后,全国掀起了反帝斗争的高潮。江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展开了以声援上海人民为中心的反帝运动。赵醒侬站在这个运动的前列。六月三日,他在省教育会召开了南昌市各界代表紧急会议,成立了“反对帝国主义惨杀上海同胞江西后援会” (后改为 “沪案交涉江西后援会”) 。六月五日,南昌三万多人举行集会,由赵醒侬担任大会主席。大会发出通电,坚决声援上海人民的斗争,表示江西人民誓作他们的后盾,同时通告全省各县市组织大规模的反帝群众运动。会后,赵醒侬等带领群众冒雨游行。六月十四日,上海学生代表三人途经南昌,向各界人民陈述帝国主义制造五卅惨案真相后,南昌人民更加愤怒。赵醒侬和同志们根据这一形势,于十八日组织群众举行了第二次示威游行,并继续开展捐款和抵制仇货活动,江西后援会仅在六月二十八日一天就给上海罢工工人汇去捐款四千元。六月三十日,后援会又举行了公祭上海、青岛和汉口惨案中遇难烈士大会。
当时,适逢学校放暑假,党、团组织研究决定,乘学生放假回家之机,组织党、团员带领学生下乡宣传,把革命思想灌输到基层去,将学生运动和农民运动结合起来。在党、团员的带动下,南昌中等学校的学生大都踊跃下乡,进行宣传鼓动工作。
由于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在国民党中积极进行工作,江西的国民党组织得到健全和发展,有十几个县市成立了正式党部。七月间,由共产党人参加领导的国民党江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南昌黎明中学秘密举行,正式成立了国民党江西省党部。会上选出赵醒侬、张朝燮、方志敏等七人为执行委员,其中有六人是共产党员; 曾天宇等三人被选为监察委员。左派力量在江西国民党各级组织中居于优势地位。
革命斗争形势的发展,震撼着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封建军阀在江西的统治。江西督办方本仁在英日帝国主义的收买下,极力破坏江西人民声援五卅斗争的反帝运动。九月三日,方本仁以所谓学生抵制英日货造成重大外交干涉为词,指令南昌戒严司令部逮捕江西学生会主席邹努等人,殴伤群众多人。接着又查封了沪案交涉江西后援会,通令解散各地学生会,出动大批军警阻止群众集会游行。为了争取反帝斗争的胜利,中共江西地委领导全省人民向帝国主义的走狗封建军阀开展了坚决的斗争。在南昌,领导工人群众组织援助被捕学生委员会,并发表宣言,揭露英日帝国主义的滔天罪行,揭露方本仁摧残江西人民反帝运动的阴谋,号召江西人民结成巩固的联合战线,向北洋军阀政府开展坚决的斗争。由于工人阶级和各阶层人民的反抗,方本仁被迫释放了邹努等人。经过这一系列的革命斗争,进一步扩大了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巩固和发展了江西党团组织,为北伐军入赣和加速江西大革命高潮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五)
在党的领导下,革命统一战线进一步巩固,群众运动迅猛发展。因此,革命和反革命的斗争也更加激烈,军阀方本仁更加暴露出狰狞面目。一九二五年十二月十七日,赵醒侬一行三人前往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行至南昌北郊牛行车站,被稽查扣留,即送军法处。同时,方本仁又下令封闭了一平印刷局,搜查明星书店,凡印有“青年”二字的报刊书籍一概没收。在南昌城“捉共产党”的声浪大起,很多同志被迫暂时离开南昌。赵醒侬在狱中思念同志,曾设法托一个学生秘密传出一张纸条,嘱咐战友说,万一他牺牲,留在南昌工作的同志要继续奋斗,决不能与反动势力妥协。由于党组织的营救和公正舆论的压力,赵醒侬等在关押三个月之后,被释放出狱。
赵醒侬出狱后,不顾孱弱的身体,又投入了紧张繁忙的革命工作。在他的主持下,一九二六年三月十九日召开了国民党江西省第二次代表大会,会上传达了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通过了反对奉直军阀的宣言。
一九二六年七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不久便占领长沙,威震江西。自称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总司令的北洋军阀孙传芳,一方面把二十万主力部队集中在江西一带,准备孤注一掷; 另一方面命令他的爪牙赣军总司令邓如琢加紧摧残革命力量。邓如琢便以检查户口为名,查封了国民党江西省党部,逮捕办事员四人,并将各项重要文件一起抄去。于此同时,军警密探四出活动,邮电、行人横遭检查,集会、结社全被禁止,南昌城处于白色恐怖之中。邓如琢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各地纷纷函电谴责。邓如琢慑于革命声势,不得不暂时指令启封国民党省党部,释放被捕人员。在这种恶劣环境下,赵醒侬仍然镇静工作。邓鹤鸣劝他暂时隐蔽一下,他坚定地回答: “我负有责任,不能隐蔽,准备牺牲。”他要邓鹤鸣到九江去,自己留下来,进行联络工作,秘密发动群众,作好迎接北伐军的准备。
八月十日下午,赵醒侬冒着酷暑,前往明星书店办公。刚走到百花洲附近,便衣侦探突然拦住他的去路,不由分辩把他押送到稽查处,接着军警又搜查和封闭了明星书店、黎明中学和国民党江西省党部机关,逮捕了四名工作同志。
赵醒侬被捕后,由稽查处押解到军法处。江西警备司令刘焕臣亲自审讯,严刑拷打,妄图迫使赵醒侬招认是共产党的宣传员。赵醒侬严守党的秘密,坚贞不屈,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九月初,湖南、湖北两省战局胜利在望,北伐军开始向江西推进,逼近南昌。邓如琢看到自己末日来临,悍然下令以“宣传赤化,图谋不轨”的罪名,杀害赵醒侬。
九月十六日凌晨,赵醒侬被秘密地押到德胜门外芝麻田里。他见军警林立,知道敌人要下毒手,于是要求书写一份遗书,但却遭到横蛮拒绝。
凄厉的枪声撕碎了人们的心。赵醒侬就义后,当即有许多男女学生,忍着悲痛前往刑场拍照,悼念烈士。警备司令刘焕臣害怕激起民愤,急请教育厅命令各校对学生要“严为教训,免入歧途”,并企图“暂行停课”,阻挠青年和学生举行悼念赵醒侬的活动。
赵醒侬壮烈牺牲后的第三天,北伐军曾一度攻克了南昌城,不久退出。十一月八日,再克南昌。是月二十八日,南昌二十余万群众集会,悼念赵醒侬烈士和北伐牺牲的将士。党中央《向导》周报《悼赵醒侬同志》 的文章,称誉赵醒侬是“江西民族革命运动的先锋”。文章说: “醒侬同志死了! 醒侬同志的精神——革命的精神,是永久永久在我们面前活着的!”①
注释
①②赵醒侬: 《谢谢胡适先生一句话》,《上海伙友》 第2册,1920年10月17日。
③见《沈君资田事略》,《牺牲》第1集,1929年3月15日。
①孟冰: 《悼赵醒侬同志》,《向导》第175期,1926年10月12日。
②1922年7月,赵醒侬认识了为寻找革命真理漂流到上海的方志敏,并介绍他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①②方志敏: 《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人民出版社1980年2月版。
③按照团章规定,因人数不足三十人,未曾组织地方执行委员会,人们称它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南昌临时地方执行委员会。
①当时为保密起见,称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为学校,把江西的团组织称为分校。
②赵醒侬1923年6月给光亮的报告,原件存中央档案馆。
③刘拜侬: 《南昌地方团的报告》 (1923年),原件存中央档案馆。
①赵醒侬1923年6月给光亮的报告,原件存中央档案馆。
②《新江西》半月刊于1923年10月1日出版第1号。
①1923年11月9日赵醒侬给团中央的信,原件存中央档案馆。
②《红灯》杂志于1923年12月出版第1期后,被迫停刊,至1927年2月才复刊。
③民校,是指南昌的国民党。
①原件存中央档案馆。
①见《为赵醒侬同志抚恤》,《江西民声报》 1926年11月25日。
②赵醒侬给邓中夏的信,原件存中央档案馆。
①席伍: 《江西青年最近之运动》,《民国日报》 1924年5月12日。
①方志敏: 《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
①孟冰: 《悼赵醒侬同志》,《向导》第175期,1926年10月12日。
相关参考
胡波胡波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共江西永新县党组织的创建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是“湘赣革命根据地特别重要的干部”①,历任中共永新县委宣传部部长、县委书记,中共湘赣边特委常委,莲花县委书记,湘东特委副书
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郭亮,在短暂的革命生涯中,先后任过湖南省工团联合会总干事、湖南省总工会委员长、中共湘区委员会委员、中共湖南区(省)委委员兼工农部部长、省委代理书记、中共中央委员、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湘
一九四二年五月十八日清晨,中共中央闽浙赣特派员、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刘英,被国民党反动当局秘密杀害于浙江永康方岩,时年三十九岁。刘英为民族的生存、人民的解放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胜利,英勇奋斗,历尽艰辛,建
罗明192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福建党组织和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占统治地位时,罗明坚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反对在闽西推行“左”倾错误路线,从而受到打击,被撤销
余泽鸿,四川人。一九二六年任中共上海区委学生运动委员会主任,一九二七年五月任中共湖北省委秘书长,一九二九年任中共中央秘书处秘书长。一九三一年八月进入中央苏区,曾任建宁中心县委书记,领导建黎泰地区的土地
黄道,原名黄端章,别号一鸣,江西横峰县姚家垅人,一九○○年四月二十五日生,一九三九年五月二十三日遇害于江西铅山河口。陈毅生前称赞他是“江西人民革命领袖,中共优秀的领导干部,马列主义的活动家,抗日的新四
陈为人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在传播马克思主义,领导我国早期工人运动,创建中共东北地区的组织,保卫中共早期的珍贵文献资料等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永远值得人民怀念。(一)陈为人,原
竺清旦竺清旦是浙东地区早期农民运动杰出的领导人之一。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①,曾任中共宁波地委委员兼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中共上海(江浙)区委农民问题委员会委员、宁绍台农民协会会长、宁波市临时政府执行
李季达李季达是中共早期革命活动家,曾任中共顺直省委宣传部部长、工人部部长兼天津市委书记。1927年11月被反动军阀杀害,时年27岁。(一)李季达,字世昌,化名李吉荣,1900年1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巫
王昭,一九一七年七月十九日出生于河北省平山县天井村一个农民家庭。一九三二年七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一九三六年后担任中共平山县委副书记、书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边区北岳区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