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人物传 竺清旦人物传,竺清旦生平事迹,竺清旦评价
Posted 物
篇首语: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共人物传 竺清旦人物传,竺清旦生平事迹,竺清旦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共人物传 竺清旦人物传,竺清旦生平事迹,竺清旦评价
竺清旦
竺清旦是浙东地区早期农民运动杰出的领导人之一。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①,曾任中共宁波地委委员兼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中共上海 (江浙) 区委农民问题委员会委员、宁绍台农民协会会长、宁波市临时政府执行委员等职。1927年8月去苏联学习。1930年回国到新疆工作②。1935年底被军阀盛世才枪杀③。
(一)
竺清旦,字起元,号照卿,化名包起凤、竹卿、贞大房、刘晓平等,1899年6月5日 (清光绪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七日)生于浙江省奉化县董村上堡的一个秀才之家。竺清旦3岁丧母,6岁入父亲执教的私塾读书,8岁转入董村学堂,1911年考入剡源高等小学。这所高小的教师,常向学生灌输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他受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启迪,每逢假期回家,总向邻居宣传反对封建礼教,提倡男女平等,反对妇女缠足。高小将毕业时,父亲因抱孙心切,给他完婚成了家。
1917年,竺清旦18岁时,开始了他的教书生涯,先后在奉化、镇海、鄞县的一些小学当过教员与校长。他热心于教育事业,寄希望于少年儿童,想用教育来改革人心,唤起民众,试图走“教育救国”的道路。他认为“革命的精神,革命的能力,从幼年养成”;“教育儿童最要紧的是革命精神和能力。什么是革命的精神呢?就是肯牺牲,勤服务,不畏难,不推让”①。他据此身体力行,还经常向师生和乡邻揭露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土豪劣绅的罪行,编写了《“五九”国耻纪念》、《朝鲜亡国镜》、《奴婢泪》、《可怜种田人》等10余首歌曲,在学生和群众中教唱。他成为当时鄞县、奉化、镇海教育界的知名人士。
但是,竺清旦在教育界8年多来的坎坷经历,使他认识到“教育救国”的道路是走不通的。1925年4月至6月,竺清旦在宁波《时事公报》上发表了20余篇文章。这些文章,除了对国家主义派展开了激烈的论战外,大量篇幅阐明了“教育救国”不可能。他在《回忆去年今日的教育箴言》一文中指出: “东一年,西一年,凭校长的喜怒而定教员的去留,怎能使教员可以发展所长; 合则留,不合则去,凭校董感情而定校长的去留,怎能使校长无顾忌的施行”。他在《研究救国的方法》一文中,进一步指出: “政治不清明,教育费无由增加,教育难以普及;教会、乡绅的恶势力不推翻,是没有法子可以普及教育的”。只有“万众一心”,“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 ,“夺取一切生产机关,去振兴实业,以政权去普及教育”,“建设苏维埃天堂”,才是正确的救国方法。他在这篇文章中,还号召热心救国的同志,认真阅读和研究《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讨论集》以及《向导》、《中国青年》等书刊,提高马列主义水平,积极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去。
在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的洪流中,竺清旦完全抛弃了“教育救国”的幻想,1924年,他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二)
1924年至1925年,在中共宁波支部 (后改为支联) 的领导下,竺清旦和战友们在宁波地区组织过几次大的斗争,均取得了胜利。
1924年初,竺清旦到鄞县五乡碶鄮溪区立一校任校长后,十分重视社会调查,关心群众的疾苦。当时,地方恶势力垄断这一带的江河,沿河分段用竹竿筑簖养鱼,牟取暴利; 每当雨季,上游东钱湖下来的雨水难以宣泄,使鄞县东乡几十个村庄常受洪涝灾害之苦。当年夏季,又连降暴雨,引发了山洪,方圆数十里一片汪洋。农民求告无门,怨声载道。竺清旦邀约平时结识的几位有胆略、敢斗争的农民,联络这一带的数百民众连续奋战了五六天,拆去了江河中的一处处鱼簖。渔霸勾结官府调动警察前来武装弹压时,愤怒的群众,夺下警察的枪枝,把他们的乘船拖上岸砸破,把拆下的竹簖一把火烧毁。这场斗争取得了胜利。当地艺人把这场斗争情况编成小曲,广为传颂①。
1925年2月,资本家在宁波城区开设了江东肥料公司,垄断人粪肥源,并掺水高价出售。需肥的农户深受其害,虽多次向会稽道尹及警察厅控告,要求取缔该公司,但官府置若罔闻。为了维护农民的利益,配合宁波城区工人声援“五卅”运动,竺清旦决定发动农民进城,同肥料公司的资本家作斗争。他联络一些进步人士和有威望的农民首领,一面在宁波《时事公报》上发表文章,揭露肥料公司的种种劣迹,一面深入鄞县东乡各村发动群众。6月21日、22日,他先后在青山庙、忠嘉旌庙主持召开各有数百名农民代表参加的会议,议决统一行动,用暴力捣毁肥料公司。6月30日清晨,农民装束的竺清旦和农民首领周荣平等,带领东乡3000多农民,浩浩荡荡地开进宁波城,向警察厅请愿无效后,即动手捣毁了肥料公司的办事处和储粪所,烧毁了运粪船。受雇保护肥料公司的百余名拳师、打手,慑于农民人多势众,不敢上阵,纷纷溜走。该公司的资本家,吓得魂飞魄散,四处逃命。军阀政府当局碍于众怒难犯,只得被迫下令取缔了肥料公司。群众在斗争实践中,显示了团结的威力,经受了锻炼①。
乘这场斗争胜利、群情振奋的有利时机,竺清旦按照党的指示,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在鄞东的五魁村和邱隘建立了农民协会,这是宁波地区最早的两个基层农民协会。不久,七界桥、张隘等六个村也成立了农民协会。组织起来的农民,在同封建地主、土豪劣绅的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威力。农民协会在农民中的影响和威望大为提高,参加的人数越来越多①。
(三)
1925年冬,中共宁波支联扩大为宁波地委,隶属于上海(江浙) 区委领导。当时,正处于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竺清旦根据党的决定,以个人资格跨党参加了国民党。1926年4月,国民党宁波市党部改组,他被选为执行委员兼农民部长。6月,中共宁波地委改组,他当选为地委委员兼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从此,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农民运动之中,挑起组织领导整个宁波地区农民运动的重担,经常深入到余姚、慈溪、鄞县、奉化等县的农村,进行具体帮助指导。
1926年4月,竺清旦来到余姚永凝乡新华小学,召集有中共党员施若愚、孙岗、胡煌和进步教师参加的会议,布置他们举办农民夜校,帮助农民学习文化,提高觉悟。不久,办起了余姚第一个农民夜校。月底,他与杨眉山、王鲲一起,在宁波培英女校召开了奉化、镇海、鄞县、慈溪、余姚、绍兴、诸暨等县农运代表会议。他主持了会议并反复强调: 农民只有组织起来才有力量,才有前途;号召大家回去后,要尽快地把各地农民协会建立起来。会上还印发了鄞县较早成立的农民协会的章程,供代表们参考。会后,这七个县的农民协会的组织发动工作大大加快了②。
5月,中共宁波市委指派竺清旦、金绍勣赴广州参加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并到海陆丰和曲江参观学习。竺清旦于10月4日学习结业返回宁波。
12月,宁绍台农民协会在宁波成立,竺清旦当选为会长。他抓住北伐战争胜利发展的大好时机,运用在广州农讲所学到的知识,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以会代训、培训骨干和印发资料、传播经验等方法,使宁波、绍兴、台州地区农民运动得到迅猛发展。他还任命施若愚 (余姚) 、吴成章(鄞县)、竺一平(奉化) 、沈邦祺 (慈溪) 等为宁绍台农民协会特派员,要求他们在各地放手发动群众,壮大革命力量,抓紧组织农民自卫军。他指出: “如果我们没有自己的武装,农民协会就不能巩固”①。他还亲自去余姚,和当地干部郭静唐 (中共党员)一起,策动余姚北乡的米商水巡队队长费德昭率领50余人(枪) 起义。12月27日晚上,起义者果断出击,缴获了庵东相公殿缉私营 (即盐警) 的全部武器 (30余支枪) ,建立了“浙东人民自卫军”。不久,队伍发展到100余人②。全区至1926年底,在鄞县、奉化、余姚、慈溪、定海、象山等县,已有多支农民自卫军组建起来。
1927年1月,在中共宁波地委关于迅速组织10多万农民开展斗争的指示鼓舞下,宁波农运风起云涌,出现了新高潮。竺清旦去慈溪洪塘,帮助建立了洪塘乡农民协会。通过发动农民同豪绅、地主作斗争,洪塘农会会员很快发展到1000多人;并成立了一支100多人的洪塘农民自卫军,先后收缴了洋墅缉私营和洪塘、庄市警察所的70余支枪,队伍发展到300多人,成为宁绍台农民协会的一支骨干武装①。
这年春节期间,竺清旦来到奉化竺家考察,帮助成立了中共竺家支部。他要求支部广泛发动群众,组织农民协会,团结起来作斗争。一星期后,竺家村农民协会成立了,附近的10个村也相继成立了农民协会; 3月间,成立了长寿区农民协会,发动农民起来斗争,取得了“二五减租”的胜利②。
2月11日,竺清旦出席了中共上海 (江浙) 区第一次代表大会,被选为农民问题委员会委员 (周恩来被选为组织问题委员会委员) 。2月14日上午,在罗亦农主持的区委农委会议上,竺清旦作了宁波农运报告。他讲了宁波农运发展情况后,提出了“蒋介石是宁波奉化人,许多劣绅从蒋介石处做官回来,将来必大反动”;“在北伐军将到来时,要赶快发展农民运动;要联络革命军队,即使反动军队也有联络其士兵的必要”; “农民武装要设法建立”;“乡村中要拿住教育权,借此联络小学教师及建立农会支部,积极造就农运人才”等意见,深得与会者的赞同③。
会后,竺清旦返回宁波,即去余姚指导工作。于2月17日率领“浙东人民自卫军”攻占了余姚县城,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县知事方允中潜逃。他又帮助成立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党余姚县党部,推举郭静唐为常务委员,并把“浙东人民自卫军”改编为余姚县纠察队,负责地方治安④。
2月19日,北伐军占领宁波。竺清旦废寝忘食,穿梭往返于各地,发动农民起来斗争,他和吴成章来到鄞县西乡的樟村。这一带有4000多户农民种植的贝母(药材) ,被宁波药商翁仰青压价收购后,又吞没了欠款13万元。农民多次上告衙门,都未得到解决,成了当地有名的“贝母案”。竺清旦了解这一情况后,发动农民与奸商翁仰青进行了斗争,取得了胜利。当地药农称赞: “竺清旦是包公再世”①。
2月27日,在宁波小校场召开有10万人参加的军民联欢会,竺清旦在会上发表演说,指出:“国民党里西山会议派就是反革命右派,他们反对打倒帝国主义与实行社会革命。我们除了要打倒帝国主义、军阀、土豪劣绅外,还要肃清西山会议派、新国家主义派”。3月5日召开的第二次军民联欢大会上,他又作了慷慨激昂的演说,提出要“彻底破坏军阀制度”、“彻底打倒土豪劣绅”,并当场揭露了十个劣绅的罪恶②。
3月2日,成立宁波市临时政府,竺清旦当选为执行委员。在中共宁波地委的积极推动下,在北伐军第17军政治部的配合下,他和其他临时政府委员一起,发动宁波城乡打击反革命分子和土豪劣绅的斗争。在这次斗争中,查封了反动警察厅长林映清以及劣绅翁仰青 (药商) 、李霞城等的住宅和财产,并拘捕了翁、李两人; 取缔了反动会道门; 查封了反动的《四明日报》馆,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③。
接着,竺清旦再次去余姚庵东盐场,与卓兰芳一起,发动盐民,成立了7个区的盐民小组或基层盐民协会。3月17日,召开余姚盐民协会筹备会,竺清旦在会上讲了话,号召盐民团结起来,向剥削者作斗争①。3月22日,在卓兰芳主持下,余姚盐民协会正式成立,推举竺清旦为名誉主任,还成立了盐民自卫军,公审了盐霸高锦泰。
在竺清旦等领导下,到1927年3月,宁波地区农民协会会员已发展到20多万人。以贫雇农为主体的农民(盐民)自卫军,也在斗争中不断壮大。中共上海区委负责人赵世炎曾说: “宁波农民运动搞得好”。群众和同志们赞喻竺清旦是“农运大王”②。后来,国民党反动派也惊叹: “十五年(1926年)冬,宁波独立,共党竺清旦即以宁绍台农民协会名义,号召农民组织自卫军,造成十六年(1927年) 二、三月间各地之红色恐怖。……故鄞、奉、姚、慈、象等县均有农民自卫军,尤其余姚、定海之盐民自卫军最为猖獗”③。
正当宁波工农群众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的时候,蒋介石加紧了叛变革命的阴谋活动。3月20日,蒋介石的亲信、宁台温防守司令王俊,制造焚烧宁波总工会事件。3月21日,宁波市举行总罢工。3月22日,竺清旦发动鄞县的3万余农民协会会员进城,并在宁波小校场主持了慰问工友大会。4月5日,宁绍台农民协会又组织几千农会会员进城,抬着“民权在握”的匾额,由二三百农民自卫军护送,沿街游行示威,高呼: “拥护市政府”、“拥护宁绍台农民协会”、“拥护竺清旦”等口号,强烈抗议反动派对工农群众的挑衅①。
4月初,以恶霸“洞里老虎”黄春晓为头子的庵东商团(地主武装) ,捣毁了余姚盐民协会办事处。竺清旦以宁绍台农民协会名义,命令慈溪洪塘、余姚高王、上虞农民协会自卫军和以费德昭为队长的余姚县纠察队开赴庵东,并亲自前往指挥,经4小时激战,把庵东商团击溃,黄春晓召集残部下海逃窜②。
4月9日,王俊一伙捣毁了左派领导的国民党宁波市党部和《民国日报》社,再次捣毁了宁波总工会,封闭了宁绍台农民协会; 逮捕了市党部常务杨眉山 (中共宁波地委成员) 、总工会委员长王鲲(中共宁波地委成员) 和《民国日报》社社长庄禹梅 (国民党左派) ,宁波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紧接着,竺清旦等共产党员遭到通缉。根据党组织决定,他离开宁波前往武汉③。
由于情况紧急,竺清旦从庵东六塘直接出发,未回宁波。这次出走,竟成了他与家人的永别。竺清旦走时,他的妻子卢湘卿已有了身孕,面对反动派的暴行,她横眉冷对,经受了种种迫害。后在群众帮助下,她回到乡下老家,过着经磨历劫的生活。
竺清旦到武汉后,参加了由张秋人(共产党员) 、王贯三(共产党员) 和经亨颐 (国民党左派)等主持举办的训练班。6月19日,全国第四次劳动代表大会在汉口召开,竺清旦作为浙江省的代表出席大会,被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并在大会上发了言。会议期间,他主动帮助大会工作人员做具体工作,教育和勉励同志们正确对待动荡时期的形势。大会结束后,部分代表和工作人员留下,办了一期短训班,竺清旦担任教员。他讲课条理清楚,深入浅出,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①。在这期间,他还被聘为《革命军日报》特约通讯员,在报上发表了揭露蒋介石叛变革命的行径、介绍浙江工农运动的情况和到武汉后的观感等文章②。
汪精卫叛变革命后,在武汉也大肆逮捕、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中共组织决定,把一部分已经暴露身分、无法回原地工作的党员骨干,送往苏联学习。8月,竺清旦和赴苏学习的同志,分批乘船到上海。竺清旦化名包起凤,开始住在上海法租界和平旅馆,后又隐蔽在同乡好友竺文祥家里。半月后,他和赴苏同志一起,秘密登上苏联货船,离开上海驶往海参崴③。
(四)
1927年10月,竺清旦抵达莫斯科,被分配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军事第七班学习。他怀着对中国革命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如饥似渴地阅读和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还利用晚上时间坚持自修,整理笔记,写心得体会,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来联系大革命时期所发生的重大问题。他深有体会地说:“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在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中,我们没有掌握领导权,没有把工农武装及时壮大起来,没有用革命的武装来反对反革命的武装;工农群众运动,没有武装力量作后盾,是不能持久的”等等。学习战略战术,他一丝不苟,具体细致,曾绘制了各种战术图案,使人看了一目了然,准备回国后在革命战争中应用。他勤奋好学,关心同学,办事细致,工作有计划,在同学中树立了好榜样①。
1928年夏天,联共中央决定,把东方大学军事班的中国学员,转入莫斯科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原称中山大学) ,部分转入步兵学校。竺清旦转入“中大”学习,按照苏联惯例,由中共党员转为联共候补党员,并被选为一个班的党小组长。他为人正直,襟怀坦白,看到当时“中大”存在的某些问题,就和同学们一起,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批评意见。但这却得罪了校长米夫的亲信、操纵校党支部局的王明 (陈绍禹) 。王明一伙诬说校内有“江浙同乡会”托派反党集团,竺清旦是这个组织里的组长。竺清旦对此据理力争,用事实阐明根本没有这个组织。他认为彼此熟悉的同学在一起学习和讨论,并不是什么反党活动; 给校领导提意见是为了改进工作,使学习大纲、行政管理搞得更完善一些。后来,第三国际、联共监委、中共中央代表团三方面联合组成了审查委员会,经过调查,最后结论指出 (大意):“江浙同乡会” 是莫须有的事; 竺清旦不是“江浙同乡会”成员,也不是托派,可以派往国内工作②。
1929年底或1930年初,竺清旦和同学鲁也参等,获悉第三国际决定派王明等回国领导中国革命,都感到十分担忧。竺清旦认为,中国革命的领袖只能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产生,决不能派遣几个学生去包办代替;王明是在1926年“中大”学习时才入党的,此人既不了解中国革命的情况,又没经受革命实践的锻炼,而且听不进不同意见,主观武断,让这些人去领导中国革命,不可避免要犯错误①。历史的事实证明了竺清旦的看法是正确的。
1930年暑期,“中大”停办。10月,竺清旦被派遣回国。他化名刘晓平,与莫斯科步兵学校毕业的同学一起,共六人,从中苏边境进入新疆。当时,在新疆还没有建立中共组织。他和其他被派到新疆工作的同志一样,因人地生疏,当地反动势力、封建势力很强,开展工作困难重重,未能与中共组织接上关系。但他对共产主义事业有着坚强信念,置身于群众之中,不懈地为革命工作,很快就站稳了脚跟。
1933年,反革命两面派盛世才充当新疆督办,打出“反帝亲苏”的旗帜,骗取了苏联的支持。联共中央就陆续派专家、顾问及已分配在西伯利亚工作的“中大”中国毕业生到新疆工作。这时,竺清旦被安排在盛世才直接掌握的教导团 (即卫队团)工作②。但是,盛世才借口新疆情况复杂,规定在新疆工作的联共党员,不能公开党员身分,不发展党的组织,不宣传共产主义,对联共派到新疆工作的同志加以种种限制③。竺清且抱着要把祖国的新疆建设成为一个革命根据地的赤诚愿望,团结同事,积极工作,提倡民主、自由、平等,宣传苏联建设成就,传播马列主义真理,深得人心。竺清旦的革命活动和工作才干,引起了多疑嗜杀的盛世才的妒恨和恐惧,1935年12月底的一天,盛世才以开会为名,把竺清旦叫到一个花园内开枪杀害①。
竺清旦牺牲时年仅36岁。为了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他抛妻别女,奔走各地,艰苦备尝,为点燃革命火种,甘愿牺牲一切,直到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的一生是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一生,为党的事业奋斗的一生。他不愧是我党早期的一位优秀党员,无产阶级的忠诚战士,竺清旦烈士的英名将留芳百世,永垂人间。
作者附记:
本文参考资料除已注明者外,还参阅了以下资料:
1. 《一九二一年至一九二七年上海、江苏、浙江党组织发展概况》,《浙江党史通讯》1985年第4期。
2.顾小轩、黄月樵、楼适夷等回忆资料,存中共余姚县委党史办公室。
3. 竺明程写的《卢湘卿生前回忆竺清旦》 。
4. 1927年6月19日、20日汉口 《民国日报》 。
5. 杨春1987年5月4日访问笔录。
6. 竺文祥1957年给卢湘卿的信。
7.嵇直1980年10月23日写的 《死于冤案的何止俞秀松一人》。
①潘念之1984年10月17日访问笔录。
②鲁也参1987年4月30日访问笔录。
③王一: 《回忆竺清旦同志》,《浙江党史通讯》1985年第11期。
①竺清旦: 《与张天一先生商榷革命教育》,1925年4月4日宁波《时事公报》。
①张子叟1960年4月12日回忆资料; 周阿康、章根法、徐庆和等1984年9月谈话笔录。
①1925年6月23日宁波《时事公报》; 《农民拆毁肥料公司的负责者及以后应有的进行》,宁波革命刊物《火曜》第九期; 潘念之、周国才1984年9月、10月访问笔录。
①1925年7月13日宁波《时事公报》;章根法、陈自兴、张阿棠1984年谈话笔录。
②施若愚、孙岗1984年9月访问笔录。
①阮阿五1959年、1961年回忆资料。
②《中共余姚党史大事年表》,《余姚党史资料》 1984年第一期。
①阮阿五、陈阿四1959年回忆资料。
②竺扬1987年4月19日访问笔录,1927年3月26日宁波《时事公报》。
③《上海区委农委会会议记录》 (1927年2月14日),存上海市档案馆。
④《中共余姚党史大事年表》 ,《余姚党史资料》 1984年第1期。
①1927年3月6日宁波《时事公报》;樟村郑家老农徐义根、郑茂盛、郑德生等1985年2月8日座谈会记录。
②1927年3月6日宁波《时事公报》。
③1927年3月3日、3月8日、4月3日、4月4日宁波《时事公报》 。
①《余姚盐民运动》,《余姚党史资料》1982年第1期;王福瑞、费思永1957年回忆资料。
②永史1980年10月12日、张纪恩1985年5月8日访问笔录。
③国民党浙江省政府保安处第四科汇编的 《中共抗战前在浙江的活动情况》 ,存浙江省档案馆。
①1927年3月23日、4月6日宁波《时事公报》。
②1927年4月8日宁波《时事公报》。
③1927年4月10日、5月4日宁波《时事公报》。
①王一: 《回忆竺清旦同志》。
②黄理文1987年4月21日访问笔录。
③鲁也参1987年4月21日访问笔录。
①鲁也参: 《怀念竺清旦同学》 (1987年5月27日)。
②王一: 《回忆竺清旦同志》。
①鲁也参: 《怀念竺清旦同学》。
②王一: 《回忆竺清旦同志》。
③许尔才: 《新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及其经验教训》 (1985年8月)。
①王一: 《回忆竺清旦同志》。
相关参考
,字子仲,东海朐(今江苏连云港西南)人。史书中记载其姓名为「麋竺」。原为徐州富商,后与其弟糜芳拒绝曹操的任命跟随,在被吕布击败,穷困潦倒之时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建立后为安汉将军,地位在诸葛亮之上。东
麋竺麋竺又称糜竺,是东汉末年刘备手下重臣,曾经资助刘备,使其振作,刘备入主益州后他成了安汉将军,地位超越诸葛亮等人,是当时刘备手下地位最高之人。麋竺虽然身居高位却从未统治过军队,但待遇是一直都很高的。
本名:麋竺字号:字子仲官职:安汉将军参考资料:《三国志·卷三十八·蜀书八·许麋孙简伊秦传第八》麋竺–安汉将军 麋竺(又作糜竺)(?—220年),字子仲。东海朐县(今江苏连云港西南)人。东汉末年刘备帐
糜竺,字子仲,东海朐(今江苏连云港西南)人。史书中记载其姓名为“麋竺”。原为徐州富商,后与其弟糜芳拒绝曹操的任命跟随刘备,在刘备被吕布击败,穷困潦倒之时给予了刘备很大的帮助,蜀汉建立后为安汉将军,地位
糜竺,字子仲,东海朐(今江苏连云港西南)人。史书中记载其姓名为“麋竺”。原为徐州富商,后与其弟糜芳拒绝曹操的任命跟随刘备,在刘备被吕布击败,穷困潦倒之时给予了刘备很大的帮助,蜀汉建立后为安汉将军,地位
历史人物 糜竺简介 糜竺怎么读 糜竺和糜芳关系 糜竺家中是如何着火的
中文名:糜竺 别名:麋竺 出生地:东海朐县(今江苏连云港西南)性别:男 民族:汉族 国籍:中国www.cha138.com 职业:商人、说客 逝世日期:公元220年 主要成就:资助刘
晋朝人物中文名:竺道壹国籍:中国民族:汉族主要成就:东晋高僧竺道壹人物名称竺道壹(晋吴虎丘东寺)所属类别高僧、历史人物、佛教竺道壹详细介绍人物介绍竺道壹,本姓陆,为吴地人。少年时出家为僧,言行一致,守
糜竺,字子仲,东海朐(今江苏连云港西南)人。史书中记载其姓名为“麋竺”。原为徐州富商,后与其弟糜芳拒绝曹操的任命跟随刘备,在刘备被吕布击败,穷困潦倒之时给予了刘备很大的帮助,蜀汉建立后为安汉将军,地位...
简介人物名称竺道壹(晋吴虎丘东寺)所属类别高僧、历史人物、佛教详细介绍人物介绍竺道壹,本姓陆,为吴地人。少年时出家为僧,言行一致,守志不移,且有学问,却韬光隐智,把自己的才华掩盖起来而不炫露,使外不知
晋朝人物中文名:竺法汰出生地:东莞出生日期:320年逝世日期:387年职业:僧人竺法汰法汰至都,止住瓦官寺。晋简文帝深相敬重,请讲《放光般若经》。开题大会,帝亲临,王侯公卿无不毕集。开讲日,僧俗观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