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人物传 胡波人物传,胡波生平事迹,胡波评价

Posted

篇首语:人有恒心万事成,人无恒心万事崩。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共人物传 胡波人物传,胡波生平事迹,胡波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共人物传 胡波人物传,胡波生平事迹,胡波评价

胡波

胡波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共江西永新县党组织的创建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 是“湘赣革命根据地特别重要的干部”①,历任中共永新县委宣传部部长、县委书记,中共湘赣边特委常委,莲花县委书记,湘东特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湘东南特委书记及湘东南分委代理书记等职,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及湘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巩固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

胡波,原名胡国怀,字梦祥,1905年生于江西省永新县江畔乡城都冲胡家村。胡波的曾祖父胡鹏远,是一位医德高尚、医术精通的老中医,常为穷人治病,不取分文,名驰数县。他的祖父胡风岗、祖母周祥娥都是农民。胡波的母亲陈善姬,勤劳善良。父亲胡尧山是个缝衣工人,少年时为了自卫,曾习武艺,以后在湖南攸县县城开了个小帽子店,家境略有好转。胡尧山为人诚厚正直,刚毅豪爽,爱打抱不平,经常教导胡波要忠厚为人,严于律己。良好的家风,对胡波思想性格的形成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胡波5岁读私塾,启蒙老师是史锦良(外号锦先生) ,以后就学于段可升。史、段两人都是秀才。胡波天资聪敏,记忆力强,又勤奋努力,对所学的《四书》、《诗经》,均能背诵如流,誉传乡里①。

1918年,胡波到莲州小学读高小。他在课外阅读了大量史书和“新学”作品,常和一些进步同志如胡通、贺曙光、贺可晨等议论时政。第二年,爆发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驻京和驻省城的莲州小学的校友们寄来了“五四”运动的通电、传单,使宁静的山镇沸腾了。胡波和一些进步同学立即将收到的 《告青年》 、《告各界同胞书》在校内外张贴,并在墙上奋笔疾书: “打倒帝国主义”,“还我青岛”等标语。他们举行集会,声讨卖国贼,并带领全校学生徒步数十里,到县城游行示威。他还参加抵制日货、检查和销毁日货,支持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在这一运动中,胡波成为小有名气的学生领袖之一。从此,科学、民主、平等、自由、劳工神圣、民族自强等新思潮在胡波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使他开始从传统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中,转移到对新文化新思想的向往与狂热的追求,开始思索救国救民之道。

1920年初秋,胡波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永新县禾川中学。禾川中学是永新县的最高学府,年轻教师多,进步教师多,思想活跃,学习空气浓厚。胡波在校四年,勤奋好学,品学兼优,深得老师称赞和同学爱戴②。

1922年冬,在全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影响下,禾川中学的学生运动也开展起来了。在高年级学生刘子驹的倡议下,胡波、龙庆忠等进步学生掀起学潮,举行闭课 (罢课) 、上街演说、游行,反对永新县的腐败政局,反对腐败教育,反对学校当局克扣学生伙食等贪污行为。

1924年,胡波以优异成绩在禾川中学毕业,并考入江西省高等工业学校。入学后,他积极参加了 “五卅”反帝运动,进步很快,于1925年秋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6年6月,胡波遵照中共江西省委的指示,回永新组织农民运动,建立中共组织。他会同欧阳洛、刘作述、刘真、王怀等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发动群众,迎接北伐大军①。同时积极发展党组织,先后培养发展了贺灿珠、贺灿良、尹铎、刘天干等20多人入党,并于1926年7月中旬组建了中共永新县小组。1926年7月下旬,中共永新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在县城左家祠召开,正式成立了中共永新县支部。胡波当选为支部干事会成员,负责宣传工作②。

接着,胡波回到自己的家乡,开展农民运动,建立了城都乡农民协会。胡波一家人都积极参加了农民运动。他的堂叔胡友桂、胡回开担任了城都乡农协会的主席和常委,堂弟胡明祥是农协会的秘书。大革命失败后,胡友桂、胡回平、胡明祥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胡波的祖父母也在同一天被逼死。数天之内,胡波一家五人牺牲,田地屋宇被迫卖尽。胡波的父亲被国民党通缉,在攸县开的小帽子店也被查封③。

1926年9月中旬,北伐军胜利进占永新,成立了有共产党员参加的国民党县党部,胡波当选为县党部宣传部部长①。

同年冬季,胡波来到永新县江畔乡的祚溪地区,发展中共组织,建立农协会和农民自卫武装,相继在塘边、麻那、宛楼、中居、新居、松古滩、麻田等地建立了七个中共支部,又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中共永新县五区区委会和区政府,胡波兼任区委书记,徐邦勋任区政府主席②。

随着工农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永新县中共组织得到迅速发展,根据上级指示,于1927年4月成立了中共永新县临时委员会,胡波当选为临时县委委员,担任宣传部部长,仍兼五区区委书记。在这期间,他对欺压百姓的土豪劣绅毫不留情,及时清除了党内的一些坏分子,纯洁了党的组织,替劳苦农民办了许多好事③。

1927年6月9日,以龙镜泉、陈子绍为首的永新反动势力,勾结土匪头子李乙燃,带领武装匪徒80多人,向永新县城进攻。10日黎明,匪徒突然攻入县城,冲入农民自卫队和工人纠察队驻地,缴去了大部武装,旋即进攻县党部,捣毁了县农民协会等革命团体。共产党员胡波、贺敏学、颜勇、李步陵、贺灿珠等和革命群众80多人落入魔掌。胡波作为重犯,戴上了八斤重的足铐。在狱中,被捕的共产党员成立了临时党支部,领导狱中难友与敌人进行斗争。胡波由于得到同志们的信任,被推选为狱中党支部干事会组织干事④,负责狱内外的秘密联系工作,并负责越狱的组织准备工作。经过狱内外的紧张活动,联络了袁文才、王佐、王兴亚、伍中豪等接应,约定劫狱。

劫狱前夕,狱中党支部得悉,反动当局要从狱中提出七个重要人物先杀掉,其中有胡波、贺敏学、颜勇、龙贻奎、胡利锋等。大家非常着急,但胡波却神色自若,慷慨地说: “杀头怕什么! 我们死了,还有后来人,前赴后继! ”①8月10日上午,宁冈农民自卫军袁文才、王佐部队攻入城内,狱内外配合,劫狱成功,胡波等人终于脱险。

当日,农民自卫军在全城进行搜索,捉到了土豪劣绅陈子邵、王日演、吕安等人。第二天,在县城召开了庆祝大会。大会由胡波主持,袁文才、王兴亚、刘真等讲了话。接着,重新成立了中共永新县临时委员会,刘真任书记,王怀管组织,胡波管宣传,贺敏学负责武装②。

一星期后,国民党从湖南调来一个营的兵力,配合当地反动武装,进攻永新县城,中共永新临时县委指挥永新、宁冈、安福等县的农民自卫军经过三天奋战,因寡不敌众,决定暂时撤离永新县城。王新亚、杨良善率部撤回安福; 袁文才、王佐、胡波、刘真、刘作述、贺敏学、李步陵等率数百人撤往宁冈、井冈山一带③。从此,永新县的革命斗争暂时处于低潮。但是,胡波始终坚信革命一定会胜利。他将原名胡国怀改为胡波,寓意为革命波涛汹涌澎湃,用以激励自己。

(二)

1927年8月下旬,胡波与袁文才、王佐等率领农民自卫军从永新县撤到宁冈,敌人又尾随追至。这时,胡波等探悉朱德、贺龙率领的“八一”起义部队已向南进军,便决定到湖南去寻找该部。但是刚到湖南桂东,便有国民党三个团包围上来。袁、王和永新农民自卫军一共只有100多枝枪,寡不敌众,部队被打散。胡波、贺敏学、刘作述等对桂东一带地形不熟,在战斗中迷了路,和部队失去了联系,折回宁冈又会遭敌人堵击,便决定继续往前走,到湖南攸县胡波父亲开设的帽店暂住几天。攸县保安团团长罗定 (罗勋兰) 正日夜搜捕共产党人,残害了不少革命干部,还株连了许多无辜群众。胡波的父亲胡尧山将来到攸县的胡波与贺敏学藏匿在家。后来由于风声太紧,又将他们转移到离城十余里的僻静的十家庵等地。

10月初,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的消息传到了攸县,尧山闻讯大喜,立即将胡波、贺敏学两人送到茶陵县城,参加了宛希先率领的工农革命军,随军返回宁冈、永新。

胡波回到宁冈,见到了患难与共的战友袁文才、王佐、刘作述等。袁文才和胡波在禾川中学读书时就是同届好友,再次重逢,分外高兴。王佐通过袁文才早就对胡波的人品与文才有所了解,也深为尊重。10月7日,他们一道在茅坪攀龙书院会见了毛泽东,反映了赣西一带革命斗争的经历和现状。

毛泽东为了进一步了解茨坪和大、小五井的情况,团结王佐部队,又单独与胡波、贺敏学聚谈。胡波绘出了全山形势草图送给毛泽东,表示愿意做王佐的思想工作。毛泽东大喜,当即派何长工随同胡波、贺敏学上山①。

到达茨坪后,胡波绘出更详细的地图,并根据大、小五井高居山冈的雄伟气势,将全山取名为“井冈山”。从此,井冈山的名称就逐渐传开了②。

王佐是当地农民自卫军的领袖,是劫富济贫的绿林好汉,但他对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缺乏了解。毛泽东率领的部队,在三湾改编后,分兵游击,在遂川县的大汾地区遭肖家壁匪部的伏击,仅剩十多人,退到井冈山西面的荆竹山。此时,王佐正在山上 (茨坪) ,并未派兵接应,心存观望。毛泽东兵力单薄,担心肖家壁继续追击,要求率部上山。王佐虽然派人将毛泽东接上大井,但双方各住一地,互存戒心,毛泽东仅停留数日便下了山。此次,何长工随胡波上山后,王佐对他也不放心,经常派人监视。何长工是湖南人,来到井冈山人地生疏,语言难通,与王佐、袁文才又素不相识,只有依靠胡波、贺敏学等当地党的领导人出谋献策,沟通情况,联络感情。经过胡波、贺敏学等的艰苦工作,逐步争取了王佐的信任。袁文才、王佐才同意增派宋任穷、张国华上山工作①。何长工在回忆这段往事时说: “胡波同志对改造袁文才、王佐是有功劳的。胡波、刘真、王怀、贺敏学等同志对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起了积极作用。没有他们,我们外地干部是打不进去的;没有他们,我们与群众的联系就不那么紧密了;没有他们,我们就不可能在井冈山站稳足跟。他们对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做了很大贡献。”②何长工还说: “毛泽东刚上井冈山时,胡波就是毛主席的秘书。胡波做秘书在前,谭政做秘书在后。胡波当毛主席的秘书是在朱毛会师之前。”③

1927年11月上旬,毛泽东在茅坪的象山庵召开了永新、宁冈、莲花三县原党组织负责人会议。他指出:“湘赣边界的斗争,核心是在永新县”,并建议胡波、刘真、王怀等同志仍回永新县去恢复党组织,建立红色政权,完成土地革命。

1928年2月,中共永新县委在小江山区重建,刘真任县委书记,胡波任宣传部部长,王怀任组织部部长。会后,他们陆续找回了原县、区领导人朱昌偕、肖国树、肖志昌、肖之慧(后改名李伯芳) 、徐定国等人,开始进行恢复各地党组织的工作。

此时,胡波除主持县委的宣传工作,还兼任五区区委书记。五区辖永新的下幽、塘边等乡。他一到任,便先抓党的建设,建立了塘边中共特别支部。接着,成立暴动队、赤卫队,组织了一支数百人的武装力量。他还领导组织了农民协会,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并办了四期干部训练班,提高基层干部的领导水平。

接着,进行土地改革。以乡为单位,将土地全部集中,清查田亩,分成甲、乙、丙三等,抽肥补瘦,抽多补少,按人口分配,男女老幼,一律平分。

土地改革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党员人数也骤然增加。仅中共塘边特支,就发展到十多个支部,100多名党员。五区的范围扩大到潞江、沙市、里田一带,方圆数十里。随后区委迁到里田镇。

胡波在五区工作的成绩,得到了当时中央巡视员杨克敏的高度评价。他在给中央的报告中写道: “永新县……几区的工作,以第五区和西北特区为最”①。

1928年夏末,县委又要胡波兼任四区区委代理书记。四区区委在永新南乡的下山岭,距离县委20多里,胡波既要管县委的宣传工作,又要管区委的工作,来回奔跑,十分繁忙。

胡波在四区代理区委书记有两个来月,直到龙书美调来四区担任书记,胡波才不再兼管区委工作。他回县委继续担任宣传部长,还兼了秘书长,后任县委副书记②。

胡波作为县委领导成员之一,经常巡视各地,走遍了永新的山山水水。他曾在万年山、黄竹岭打过“埋伏” (搞地下工作) ,建立过黄竹岭党支部,也跟贺子珍等到西北特区指导过工作,铁井山、禾山、秋山遍布了他的足迹③。

由于胡波及县委几位委员的努力,永新的工作搞得很出色。当地的保安团、挨户团对他们既恨又怕,到处张贴告示,悬赏捉拿。然而,胡波等在革命群众中如鱼游大海。当时,苏区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

要想捉到刘真,只会越搞越深;

要想捉到胡波,只会越捉越多;

要想捉到刘家贤,不知搞到那一年;

要想捉到刘作述,不知搞到那一世。①

1928年5月中旬,为了总结井冈山革命斗争的经验,加强党的领导,深入开展土地革命,毛泽东在宁冈茅坪谢氏慎公祠召开了中共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参加这次大会的有宁冈、永新、莲花、遂川、酃县等五个县委和茶陵特别区委及军队党组织的代表,共60多人。胡波出席了这次大会②。会议正式成立了中共湘赣边界特委,毛泽东当选为特委书记,袁文才、龙超清、胡波等为特委委员③。

为了统一边界各级红色政权的领导,5月下旬,又在宁冈茅坪仓边村成立了湘赣边界的最高政权机关——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毛泽东当选为工农兵政府主席,袁文才为副主席④,胡波为青年委员会负责人⑤。

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和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成立后,领导边界军民深入开展土地革命,扩大红军和地方武装,并且粉碎了国民党新军阀的多次“会剿”。6月下旬,井冈山根据地已发展到占有宁冈、永新、莲花三个全县,吉安、安福各一小部和遂川北部、酃县南部,进入全盛时期。

6月29日,杜修经带着中共湖南省委的指示信赶到永新城,信中指责湘赣边界的一系列政策是“保守主义”,要红四军立即离开根据地向湘南发展。为讨论和研究湖南省委的来信,6月30日,毛泽东在永新县城主持召开了红四军军委、湘赣边界特委和永新县委联席会议。胡波参加了这次会议,担任大会秘书①。他和绝大多数与会者,坚决抵制湖南省委代表杜修经传达的要红四军分兵向湘南冒进的错误意见,主张红军继续在湘赣边界,坚持“工农武装割据”。

1928年冬,胡波调中共湘赣边界特委担任秘书长②,迎接更大的急风暴雨的革命斗争。

1929年1月初,蒋介石调集湘、粤、赣三省21个团的兵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三次“会剿”。为粉碎国民党军的“会剿”,中共湘赣边界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在宁冈县柏露村主持召开前委、边界党和团的特委、四军和五军军委、边界各县县委及部队团以上干部共60多人参加的联席会议 (即“柏露会议”) ,胡波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研究了粉碎敌人第三次“会剿”的方针和具体部署,决定采取“围魏救赵”的方式打破敌人的“会剿”,具体部署是: 毛泽东率领红四军主力向赣南出击,彭德怀率领红五军和四军三十二团留守井冈山; 并决定留下何长工、胡波、陈伯钧等协助彭德怀坚守井冈山。

由于红五军刚到井冈山,人地生疏,给养不足,经济困难。胡波派人秘密潜回永新组织群众冒着危难送粮上山,并动员群众坚壁清野,协助何长工、刘作述指挥战斗。

3月中旬,蒋桂军阀混战,进攻井冈山的国民党正规军大部分撤退,边界特委先后恢复了井冈山、九陇山两个革命根据地。

5月初,红五军返回湘赣边界。5月10日,在宁冈古城文昌宫召开中共湘赣边界特委第四次执委扩大会议,讨论湘赣革命根据地今后发展的方向。会上,胡波增选为特委执委委员、常委。邓乾元为书记①。

1929年11月底,赣西、湘赣特委合并为中共赣西特委,胡波为特委委员②。

(三)

1930年3月初到9月,胡波担任中共莲花县委书记。

胡波到莲花之后,带领县委成员深入各区、乡调查了解党团建设、土地占有、地方武装、干部作风、群众生活等情况。经过调查,了解到“莲花党组织没有很大的发展,是因为白色的压迫和各级指导机关不健全”;“同时因干部人数的缺乏,工作也很少布置”,“群众工作没有长足开展”,“青年组织很是薄弱” ,“中间又有一段小资产阶级的意见争执”③。3月中旬,他在莲花九都枧下村主持召开了莲花县委第五次扩大会议,讨论整顿党组织、改组县委、恢复全县各级苏维埃组织、纠正党和群众的工作路线、划分行政区域、分配土地、整顿武装、改善人民生活和积极发展党的组织等问题,并作出了相应的决议。

为贯彻执行县委五次扩大会议决议精神,1930年3月中旬,胡波在九都枧下村主持召开了莲花县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大会选举胡波、谭思聪、高飞、朱映华、朱义祖、谢永鹏、杜亚文、彭炎、王国柱、刘培益、谢元大等为县委委员,胡波当选为县委书记。

3月中旬,胡波又主持召开了莲花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莲花县苏维埃政府,选举朱映华为县苏维埃政府主席。会后,将全县四个区划分为五个区和一个城市特区,建立了新的区乡政权,健全了组织机构,加强了领导力量。与此同时,团县委、县妇联也建立了起来。

在健全了党团组织,建立各级苏维埃政权之后,胡波领导全县农民进行了第二次分田运动,被地主豪绅夺走的田地又回到了贫苦农民的手里。同时,在农村发动农民改良土地、兴修水利,帮助农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全县出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正当莲花县人民开展轰轰烈烈的民主改革之际,国民党军队又来侵扰。4月间,敌十八师师长朱耀华率部突然闯入莲花。彭德怀获悉,即令红五军在莲花路口、暖水一带布阵迎敌。胡波亦命令二区区委组织当地赤卫队、少先队和群众予以配合,并亲自率领县赤卫大队参加战斗。这一仗,击毙击伤国民党军500多人,缴步枪700多枝,机枪24挺,子弹40多箱,获得了有名的路口大捷,使革命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也使莲花地方武装得到扩大。

胡波担任中共莲花县委书记期间,在党的建设、地方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武装建设等方面都多有建树。据1930年上半年的统计,全县党的支部由1929年的74个发展到100个,党员人数由1 600多名发展到4 000多名。他先后领导举办了两期党员训练班、两期干部训练班和妇训班,以提高党员、干部的领导水平。他领导修建了龙虎陂、谷西陂等几个大型的水利工程; 兴办了铁厂、铸造厂、造纸厂等十多家工厂;创办了莲花工农银行和200多个消费合作社; 在县城和各区、乡开办了列宁学校,创办了莲花 《县委通讯》 、《红光报》 、《列宁青年》三个刊物; 将莲花县赤卫队扩编为莲花红色警卫营,有枪380多枝; 全县枪支由1929年的160多枝增加到655枝。这些工作,对于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改善苏区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巩固新生的革命政权,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也充分显示了胡波的革命胆略、卓越的组织才能和忘我的工作精神。

(四)

1930年8月,中共湘东特委重新成立于萍乡县的桐木①,由张启龙任书记,石青(夏尺冰)任组织部部长,李孟弼、袁德生等为常委,管辖莲花、株州、浏阳、礼陵、茶陵、攸县、万载、萍乡、宜春、安源等十个县。

为加强湘东特委领导,9月13日,中共湖南省委调莲花县胡波、谭思聪、彭炎、王国柱、谢永鹏等到特委工作,胡波担任湘东特委秘书长。

9月下旬,湘东特委迁到萍乡宗里,张启龙调湘鄂西工作。此时,湘东特委改组,由石青任书记,胡波任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①。

1930年10月6日,胡波协助湘东特委书记石青,在萍乡太安里组建了湘东独立师。这是一支地方性的红军主力,直属湘东特委领导,师长刘沛云,政治委员谭思聪,政治部主任田可平。下辖二个团,第一团团长张维,政委田可平兼; 第三团团长谭家述,政委王震。每团辖四个连,全师约800人,约450枝枪。

湘东独立师成立以后,对湘东境内的挨户团、靖卫队、保安队进行了猛烈的反击,推动了湘东各级苏维埃政权的恢复与发展。

随着特委和各级苏维埃组织的恢复与发展,迫切需要干部。特委举办了多期党员训练班,培养县、区两级干部。党训班由胡波负责领导。他确定训练内容,制定教学计划,并亲自为学员讲课。

胡波十分注意培养和选拔立场坚定,工作积极,作风踏实的同志到领导岗位。他经常到各县去了解情况,考查干部。在茶陵县,他了解到雇农出身的谭余保,对党忠诚,工作吃苦,作风正派,就给予重点培养,选派到党训班培训,以后又提拔他担任茶陵县苏维埃政府主席。湘赣省成立后,谭余保先后担任湘赣省第二、三届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共湘赣临时省委书记等职。

胡波全局观念很强。1930年10月下旬,毛泽东写信要求湘东特委征集5 000名新兵,支援中央红军。胡波收到信后,二话不说,便在各县进行紧急动员,按时完成了这项任务。

1930年11月,为适应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共湖南省委决定将湘东特委改为湘东南特委。由于原湘南特委已遭敌严重破坏,书记罗毅生和委员尹树涛、郭正云相继被捕牺牲,中共湖南省委便将原属湘南特委领导的耒阳、安仁、郴州、永兴、资兴、衡山等县也划归湘东南特委领导。中共湘东南特委仍由石青任书记,胡波任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为了便于领导各县的工作,特委由萍乡宗里迁到莲花县高州、清风观。

12月,湘东南特委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改为湘东南行动委员会,统一党团组织。湘东南行委下设湘东行动委员会和湘南行动委员会,湘东行动委员会由石青任书记;湘南行动委员会(简称南委) ,由胡波任书记。南委有常委5人,委员有胡波、陈韶、陈大任、谢永鹏、陈相宜、黎玉高、贺碧、陈达仁、王仁等11人; 管辖茶陵、酃县、安仁、耒阳、郴州、永兴、资兴、衡山等县,领导机关先设在莲花县北门,以后迁往茶陵。

1931年2月中旬,根据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决议,取消各地行动委员会,湘东和湘南行委又恢复原称——中共湘东南特委,胡波仍担任特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特委机关由莲花高州迁到莲花蕉山 (虎坑) ,后又迁到莲花县郊区花塘村。

2月下旬,石青离开特委去上海向中共中央汇报工作,不幸半途遇害牺牲,特委书记由胡波代理。中共湘东南特委以后又称为中共湘东南分委,由胡波主持分委全面工作,一直到1931年8月。

胡波主持湘东南分委全面工作时,湖南省的革命形势已变得十分严峻:中共湖南省委已遭到严重破坏,省委书记宁迪卿被捕①; 湖南省委临时办事处失去了与中共中央的联系达数月之久,已无力指挥各地战斗②; 湘鄂赣特委也被敌打散。

严峻的形势和战友们的死难,使胡波的心情十分沉重。但是,面对历史重任,他决心把湘东南的革命烈火燃烧得更旺。他召开分委会议和分委扩大会议,分析形势,进行各方面的紧急部署。他在会上指出: “湖南的革命形势只是暂时受了损失,但革命的高潮必将来到。在目前形势下,我们更要奋发图强,齐心协力,独立作战。广大干部要积极努力,发动特区千百万贫苦工农起来保卫革命成果,加强各级武装力量,我们必将取得胜利”③。

为了保卫湘东南,也为支援其他苏区还在艰苦斗争的战友们,胡波首先扩建了湘东南独立师。1931年2月下旬,胡波以莲花县游击队为主,并从茶陵、萍乡、攸县等地游击队中各抽调一部人枪,组建成湘东南独立师第二团 (原只有第一、三团) ,任命彭年为团长,谢国俞为政委。下辖四个连,全团约500人,350多枝枪。从此,湘东南独立师由原800多人增至1 300多人; 由原450枝枪增至800多枝枪。以后,湘东南独立师发展成为红八军,是红六军团的前身。

就在湘东南独立师扩建的同时,国民党军对湘赣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二次“围剿”,湘敌王金钰率第五路军由湘南经萍乡、宜春,侵入了湘东南革命根据地。

红一方面军获悉敌军进犯的情报,立即命令红七军由粤北向湘东南挺进; 同时命令湘东南特委率部袭扰敌第五路军前进,并分兵迎接红七军。

3月9日,红七军军长张云逸率领第五十八团攻占了酃县县城。胡波立即命令湘东南独立师第一、二团活动于株萍铁路与袁水一带,以阻击敌第五路军东进; 他与独立师三团政委王震率领三团从茶陵出发,星夜赶往酃县,3月14日在酃县十都墟附近与红七军张云逸部会合。敌人得知此消息,调动新州一师及第十九师各一部共三个团的兵力,在湖口墟一带设防堵截,并命令三个保安团对红军尾随追击。

胡波与张云逸、王震等商量,为调动敌人,决定先进军茶陵,西渡洣水,向茶陵县城方向佯攻。前来防堵之敌果然回援茶陵。胡波便指挥部队回头东渡洣水,于3月22日进入茶陵尧水北岸,接着退入花木、花棚一带的丛山里。这里,峰峦起伏,林密路险,易守难攻。胡波等决定在这里打击进犯之敌。

3月24日,红七军五十八团攻占了花棚山和前山,湘东南独立师第三团占领了鹪鹡岭。敌军又尾随追至,抢占了笔架山和将军山,并以一部兵力向鹪鹡岭推进。红七军在当地赤卫队带领下,经丛林隐蔽前进,从敌侧后冲锋,消灭了笔架山之敌。独立师第三团也利用有利地形迅速击溃了向鹪鹡岭方向前进之敌,并占领了将军山。敌人几次反扑,企图恢复笔架山和将军山的阵地,均未得逞。红军又切断后援之敌,从各山峰向被围困之敌冲击。在红七军和独立师猛烈夹攻下,敌军伤亡惨重,阵营混乱,欲逃无路,除一个连逃脱外,其余全部被歼。此役缴获敌枪械数百枝,俘敌第十九师五十五旅一团团长陈汉维,大获全胜,揭开了第二次反“围剿”的序幕。

战斗结束后,两支红军队伍回到湘东南根据地莲花,与湘东南独立师第一、二团会合,进行休整,同时,召开军民祝捷大会。

此时,红七军第五十八团失去了与中共中央的联系,也失去了与邓小平率领的红七军主力第五十五团的联系,遂在中共湘东南特委的指导下进行活动①。

为了统一指挥河西部队的行动,经胡波倡议,成立了河西总指挥部,由张云逸任总指挥,红二军曾丙寿兼政委,军事行动则由中共湘东南特委决定②。张云逸回忆说: “由于没有电台和中央联络,当时交通十分困难,在二次反 ‘围剿’ 中,中央没给什么指示,这时的军事行动任务是湘东南特委确定的”③。

4月初,河西总指挥部指挥红七军五十八团在湘东南独立师的配合下,曾两次攻克茶陵,又打下攸县和安仁县城; 两次占领酃县,并取得了永阳镇的重大胜利,击溃国民党军第七十七师二三○旅,收复了永新城。4月13日,河西总指挥部又指挥湘赣红军围攻安福县城,仅两日,将敌五十二师一五四旅大部分包围在安福县西南的寮塘地区,歼敌700余人,缴枪数百枝。

5月初,各地发生春荒,军民严重缺粮。胡波调集莲花、茶陵、酃县等地的地方武装,配合湘东南独立师,与李天柱等一道部署和指挥攻打攸县的战斗,沿途打土豪、筹款子,开仓济贫,并做好名县之间的粮食调剂工作,解决了军队和地方干部的给养,也解除了群众的疾苦,顺利地度过了春荒。

5月中旬,在湘东南独立师、红七军五十八团等部及湘赣根据地群众的支援与配合下,红一方面军在15天内横扫700里,五战五捷,粉碎了敌人第二次“围剿” 。

6月10日,湘东南独立师与红七军占领茶陵县城及安仁、酃县等地。湘敌何健增兵,红军暂时放弃酃县,返回莲花地区,胜利结束了湘东南战役。

1931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对湘东南分委所取得的巨大成绩作了正确的估价,并作出了成立湘东南省委的决议,指出: “赣江以西的各县地方党部,如永新、莲花、宁冈、遂川、泰和等县,在未与河东省委打通以前,得暂时归湘东南省委管辖”①。

1931年7月,中共中央和苏区中央局,决定成立中共湘赣临时省委,管辖原赣西南特委所属地区和湘东南特委的一部分地区,由王首道任书记。

8月初,召开了中共湘东南特委和中共赣西南特委负责人联席会议。胡波、袁德生等出席。此时,两个特委的称号仍保持。

9月,胡波由中共湘赣临时省委派往吉安巡视工作。

10月8日,胡波出席了在莲花县花塘村召开的湘赣省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大会决定正式成立中共湘赣省委,仍由王首道任书记。同时,撤销中共赣西特委和湘东南特委。但是,这次会议在“左”倾错误指导下,作出了“赣西分委为AB团分子把持”的错误结论。而胡波由于在负责湘东南分委工作时,抵制了肃反运动中的扩大化,也被斥为“右倾机会主义”,受到批判①,调任中共湘赣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任永新县委书记。

1934年7月,胡波受“左”倾错误迫害不幸遇难,年仅29岁。

1950年,中共中央派出的老苏区慰问团来到永新,寻访烈士的亲属。胡波的英名载入了江西省英烈史册,他赤胆忠心为党为人民所做出的杰出的贡献,永垂青史!

①《湘赣工作座谈会任弼时同志的总结》 (1944年10月26日),原件存中央档案馆。

①段香生、周日报等回忆胡波烈士(1984年9月)。

②龙庆忠教授: 《怀念我的老同学胡波烈士》 (1983年10月)。

①②彭人庆、贺敏学谈胡波烈士(1984年3月、9月)。

③胡呈祥谈胡波烈士(1984年9月)。

①访问贺敏学谈话记录(1984年3月)。

②访问段香生、徐珍九谈话记录(1984年9月)。

③周水宝、周日报谈胡波烈士(1984年9月)。

④贺敬学、李步陵谈胡波烈士(1984年3月、9月)。

①李步陵谈胡波烈士(1984年9月)。

②③李步陵、贺敏学谈胡波烈士(1984年3月、9月):参阅《永新县人民革命斗争史》 (1961年编)。

①李步陵、何长工谈胡波烈士 (1984年9月、10月14日) 。

②笔者访问贺敏学、李步陵、何长工谈话记录 (1984年3月、9月、10月) ; 明末编修的《永新县志》上记载,永新境内有大小山、岭数十个,但无井冈山之名称; 永新县原属吉安府,吉安府辖九县一厅,也没有井冈山之地名或山名; 据龙庆忠教授说:“我在永新读过蒙学、小学、中学,直到1926年去日本留学前,没有听说有井冈山的名称; 以前的文献资料上或名人学者的著作中,都没有井冈山的名称,那是革命后才叫井冈山的。” (1988年12月访问记录) 肖克回忆: “井冈山的名字,开始我们不知道,一般叫大、小五井,这个名字是第三次打开永新 (即1928年6月红军第三次攻占永新——笔者) 后,才传开的” (1973年4月25日,宁冈县外事办访问记录) . 存井冈山博物馆。

①李步陵、何长工谈胡波烈士(1984年9月、10月)。

②③何长工谈胡波烈士 (1984年10月14日)。

①杨克敏: 《关于湘赣边苏区情况的综合报告》 (1929年2月15日) 。

②李步陵谈话记录(1984年10月)。

③访刘许谈话记录(1984年10月)。

①访段锦良谈话记录(1984年9月5日)。

②访问何长工记录(1973年4月),存井冈山博物馆。

③⑤何长工谈胡波烈士(1984年10月14日于北京) 。

④《井冈山的武装割据》,江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出版。

①徐正芝谈话记录(1971年11月2日、29日),存湘赣革命纪念馆。

②李步陵谈话记录(1984年9月14日)。

①②何长工、李步陵谈胡波烈士(1984年9月、10月) 。

③莲花《县委通讯》第1期(1930年5月),存中共莲花县委党史办公室。

①中共湘东特委最早成立于1928年2月,由于特委领导机关受到严重破坏,自1929年1月以后停止了活动。

①陈判林谈胡波烈士(1984年9月18日)。

①张启龙的回忆。

②滕代远的回忆。

③刘才丁谈胡波烈士(1984年9月20日)。

①②③《张云逸同志关于红七军在湘赣边活动的一些情况座谈纪要》(1980年6月13日),存湖南省长沙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室。

①《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富田事变的决议》 (1931年7月3日)。另,欧阳钦: 《关于中央苏维埃区域报告》中也指出: “原来中央是决定成立湘东南省委的,在中央局有这一变更” (1931年9月3日于上海)。

①访问王恩茂谈话记录(1984年11月4日)。

相关参考

中共人物传 郭亮人物传,郭亮生平事迹,郭亮评价

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郭亮,在短暂的革命生涯中,先后任过湖南省工团联合会总干事、湖南省总工会委员长、中共湘区委员会委员、中共湖南区(省)委委员兼工农部部长、省委代理书记、中共中央委员、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湘

中共人物传 罗明人物传,罗明生平事迹,罗明评价

罗明192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福建党组织和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占统治地位时,罗明坚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反对在闽西推行“左”倾错误路线,从而受到打击,被撤销

中共人物传 黄道人物传,黄道生平事迹,黄道评价

黄道,原名黄端章,别号一鸣,江西横峰县姚家垅人,一九○○年四月二十五日生,一九三九年五月二十三日遇害于江西铅山河口。陈毅生前称赞他是“江西人民革命领袖,中共优秀的领导干部,马列主义的活动家,抗日的新四

中共人物传 王昭人物传,王昭生平事迹,王昭评价

王昭,一九一七年七月十九日出生于河北省平山县天井村一个农民家庭。一九三二年七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一九三六年后担任中共平山县委副书记、书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边区北岳区第

中共人物传 陈为人人物传,陈为人生平事迹,陈为人评价

陈为人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在传播马克思主义,领导我国早期工人运动,创建中共东北地区的组织,保卫中共早期的珍贵文献资料等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永远值得人民怀念。(一)陈为人,原

中共人物传 余泽鸿人物传,余泽鸿生平事迹,余泽鸿评价

余泽鸿,四川人。一九二六年任中共上海区委学生运动委员会主任,一九二七年五月任中共湖北省委秘书长,一九二九年任中共中央秘书处秘书长。一九三一年八月进入中央苏区,曾任建宁中心县委书记,领导建黎泰地区的土地

中共人物传 竺清旦人物传,竺清旦生平事迹,竺清旦评价

竺清旦竺清旦是浙东地区早期农民运动杰出的领导人之一。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①,曾任中共宁波地委委员兼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中共上海(江浙)区委农民问题委员会委员、宁绍台农民协会会长、宁波市临时政府执行

中共人物传 李季达人物传,李季达生平事迹,李季达评价

李季达李季达是中共早期革命活动家,曾任中共顺直省委宣传部部长、工人部部长兼天津市委书记。1927年11月被反动军阀杀害,时年27岁。(一)李季达,字世昌,化名李吉荣,1900年1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巫

中共人物传 左权人物传,左权生平事迹,左权评价

“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拚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①(一)左权原名左纪权,号叔仁,乳名自林,一九○五年三月十五日诞生于湖南省醴陵县平侨乡黄茅岭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岁半丧父。左权八岁启蒙

中共人物传 古柏人物传,古柏生平事迹,古柏评价

古柏,是江西寻邬苏区和红军第二十一纵队的创建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先后任中共寻邬县委书记、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秘书长、江西省苏维埃政府裁判部长兼内务部长、中央苏维埃政府劳动部秘书长、江西省苏维埃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