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人物传 陈翰章人物传,陈翰章生平事迹,陈翰章评价
Posted 部队
篇首语:只有那些精神愉快的人,知识才像荷花花瓣似得舒展开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共人物传 陈翰章人物传,陈翰章生平事迹,陈翰章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共人物传 陈翰章人物传,陈翰章生平事迹,陈翰章评价
“小 才 子”
陈翰章于一九一三年六月十四日 (农历五月初十) 出生在吉林省敦化县半截河屯。祖父陈宝珠,父亲陈海,都是农民。家有土地十几垧,自种自食,生活还算富裕。陈翰章五岁那年,母亲宫氏病故; 七、八岁时,父亲续娶陈氏; 几年后,祖父去世,家境逐渐贫穷。
陈翰章九岁入本屯私塾读书,次年转入县城南关私塾,十二岁时又就读于县城宣化小学。幼年时期的陈翰章性情刚毅,头脑聪颖,求知欲强,在学校学习努力,考试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受到老师和同学的称赞。
一九二七年春节前,敦化县教育局主持招考私塾教员,陈翰章参加了这次考试。全县参加考试的三十七人中,陈翰章年纪最小,不足十四岁,而且是个未毕业的小学生。考试成绩揭晓,陈翰章名列第四。这件事引起了全城的轰动,人们称誉他是敦化的“小才子”①。
投身抗日洪流
陈翰章被录取后,并没去当教师,而是继续读书。一九二七年夏,他进入敖东中学。敖东中学是当时全县的“最高学府”,主要招收有钱有势人家的子弟入学。陈翰章因为有点小名气,学校没经考试也招收他入了学。
敖东中学校长是一位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知识分子。他为了办好中学,从外地招聘了一些进步教师来校任教。有的教师在师生中传播革命思想,介绍新书报。陈翰章把这些进步教师看作自己的良师益友,向他们学习文化知识,从他们那里接受反帝爱国思想。他对新书报很感兴趣,常在夜深人静时,悄然点燃油灯,聚精会神地阅读,从中吸取新的思想营养。
陈翰章是敖东中学学生自治会负责人之一,并主编校刊《敖中》 。他在 《敖中》 上发表过宣传爱国思想的文章。
一九二八年,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推行“大陆政策”,加紧了在我国东北的筑路活动。其中它所要接通的吉会路(当时吉敦段已筑成) ,从吉林经敦化、图们到朝鲜的会宁,是一条具有战略性质的铁路,不仅损害我东北的领土主权,而且威胁着关内的安全。同年六月,中共满洲省委号召东北人民团结起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筑路。为保卫筑路权,哈尔滨、长春、吉林、延边的群众,高呼着“路权自主” 口号,举行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和卖国军阀的集会和示威游行。一九二九年“五卅”纪念日前夕,敖东中学学生自治会接到吉林学联关于开展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修筑吉会路的宣传活动的通知后,陈翰章和学生自治会的负责人立即组织同学参加这项活动。他们选出二十几名高年级同学,分成四个小组到乡下宣传。陈翰章带领一个小组到城西各村去。他们走进村子,先发动小学生到各家通知开会,又请看庙的老人敲大钟。农民们听到钟声陆续集合到庙前。陈翰章作了激昂慷慨的讲演:
“乡亲们! 兄弟姐妹们!
“我们来到这里,就是要把日本人欺侮咱们的一些事情讲给大家听。”①
他讲述了四年前上海的“五卅”惨案及日本修筑吉会路的险恶用心,揭露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最后,他号召大家抱成团,反对日本侵略中国。
农民听了他们讲的抗日道理很开脑筋,而且觉得这些小青年很可爱,白天请他们到家里吃饭,夜里留他们挤在自己的炕上休息。
一九三○年十二月,陈翰章初中毕业。在毕业典礼会上,他的讲话充满了壮志豪情,他说: “我立志从事教育事业,目的是为了培养优秀人才,改造国家,使他独立富强。但是帝国主义却不让我们这样做,想把我们变成他们的附属国! ”
“同学们,假如我的理想因为被帝国主义的侵略而打破的话,我将毫不可惜。为了祖国,我一定投笔从戎,用我手中的枪和我的鲜血、生命来赶走敌人! ”②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武装占领我国东北三省的侵略战争。敦化县城也被日军占领。不屈的敦化人民,立即举起刀枪,英勇抗日。不久,驻在延吉与敦化交界哈尔巴岭的东北军王德林部,不受汉奸熙洽的调遣①,组成吉林救国军,举起义旗,抗击日本侵略军。农村秘密团体红枪会等也杀向抗日战场。学校的爱国师生利用各种形式进行抗日宣传。
这时,正在县立民众教育馆当讲演员的陈翰章,把民众教育馆作为阵地,宣传抗日救国。他每周举办一至两次讲演会,宣讲国内外大事,痛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的罪行。来馆听讲和看书报的青年与日俱增。他们组织秘密反日会,经常到街上去张贴抗日标语,散发抗日传单。吉林救国军一九三二年元宵节和端午节攻打敦化县城时,反日会做了不少支援工作。
有一天,陈翰章把讲演题目: “赶走恶狼”四个醒目的大字写在揭示板上,并挂在教育馆大门外,以此扩大宣传范围,动员更多的人起来抗日。这时,有个姓渡边的日本人,名义上是商人,实际是特务。他早已在暗中监视着陈翰章的行动。陈翰章的讲演题刚一写出,就传来激烈而异常的敲门声。陈翰章悄悄地从门缝往外看,发现大门外站了几个荷枪实弹的日本兵。他敏捷地翻过院墙逃出了险境。
当时,日本侵略军的魔爪还没伸到乡下,陈翰章在家躲了一段时间,总结了宣传抗日的经验教训,决心寻找一条新的道路。村中有人劝他说: “政府那么多军队都不抗日,撤退下去,你能有什么办法呢?如果不愿意在家种地,就找个学堂教书吧。”他坚定地回答: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大家都该想办法,出力气,不然国就亡了。”他和青年朋友一谈起抗日的事,就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与悲愤。他常说: “国破家安在?堂堂男子岂能甘做异族奴隶! ”①
原驻敦化的一支东北军,人们称之为“张团”②。日军侵占敦化县城时,他们一枪不放,撤到城西后和日军勾勾搭搭,并准备投降。当时,“张团”缺文书,于是找到陈翰章的门下。他们许愿说: 当文书是暂时的,用不了多久就可高升。陈翰章斩钉截铁地说: “我不行,干不了。”以后,他们还三天两头来到陈家纠缠。有一天,“张团”的几个官还带着酒肉鸡鸭到陈家请客,企图用酒席来征服这个“读书人”。这是一九三二年夏天的事。陈翰章事先未来得及走脱,“张团”派来的几个人喜形于色,以为大功即将告成。陈翰章趁屋里只剩下他一个人的那一瞬间,迅速地从后窗跃出,钻进了树林。
天黑以后,丘八们酒残饭饱,滚回了营房。陈翰章回到家里,气愤地说: “我决不当亡国奴! 也不吃亡国奴的饭。”③
这时,人们传说,救国军前方司令部来了一位参谋长,抗日坚决,爱护士兵,看样子是个有作为的人物; 自从救国军有了这位参谋长,接连打了几次胜仗。秋天,救国军从安图向敦化进军,前方司令部设在敦化城南太平山,准备中秋节第三次攻打敦化城。
一九三二年九月十三日晨,天下着蒙蒙小雨。陈翰章如同往常进城一样,身穿干净的旧长衫,手拿雨布,告别父亲、继母和妻子邹氏,前去投奔救国军。陈翰章中学同学范广明的父亲范子丹,是救国军前方司令吴义成的好友。范家父子陪同陈翰章前往救国军前方司令部驻地太平山。陈翰章参加救国军的第三天,就投入了攻打敦化县城的战斗。
参加中国共产党
王德林率部起义组织救国军时,中共东满特委曾派了十几名共产党员参加鼓动与计划起义的工作。起义后,共产党员周保中任救国军总部参议和前方司令部参谋长等职务。在救国军里,以周保中为首,秘密成立了中共特别支部,贯彻执行党的团结抗日主张。
在救国军前方司令部担任秘书职务的陈翰章,很快就结识了周保中。吴义成在抗日初期,积极性较高,但由于他把抗日胜利的希望寄托於南京国民政府,所以当看到南京国民政府无意出兵收复东北时,抗日情绪就消沉了; 而且常吞并抗日民众武装,扩大自己的势力。周保中不同意吴义成的作法,苦口婆心地进行说服工作,有时二人发生争吵,激烈时,吴义成竟用枪杀相威胁。周保中不顾自身安危,不计较个人恩怨,仍尽力争取吴义成等继续抗日。陈翰章赞成周保中的主张,并敬佩他的为人,常主动上门求教。
一九三二年十月十日,救国军联合抗日山林队①攻打宁安城。陈翰章入伍才一个多月,就担任了这次战斗的战地鼓动队长。
深夜十一点钟总攻开始。陈翰章率领队员跟随一支突击队去执行炸毁敌人军火库的任务。突击队冲到宁安城下,被滔滔牡丹江水所阻。为了战斗胜利,必须立即徒步涉水过江。
“勇士们冲过去! ”陈翰章带头第一个跳进江里。突击队员紧跟着也跳下去。枪弹如雨,冰水透骨,他们不顾一切地奋力涉渡,很快到达彼岸。
周保中亲自率领敢死队攻城,一小时后,坚城即被攻破。
陈翰章和鼓动队员们随着突击队冲向军火库。
敌人用火力封锁了军火库正面路口。突击队冲到军火库附近就无法再前进。大家焦急地寻找接近和爆炸军火库的办法。就在这紧急时刻,突击队长不幸饮弹而亡。队伍失去了指挥者,开始混乱起来。
“弟兄们! 不要乱,现在我来代理队长,大家暂时听我指挥! ”①
陈翰章没指挥过战斗。但眼前的形势很紧急,倘若部队混乱下去,作战计划就要落空。因此,他自告奋勇挑起了突击队长这副重担。他马上指挥一部分队伍从正面进攻,吸引敌人的火力; 另一部分则向敌之侧翼迂回。当侧翼部队靠近军火库墙根时,陈翰章命令向库里扔手榴弹。顿时,火光冲天,军火库爆炸了,他们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宁安城内的十字街心是战斗最激烈的地方。陈翰章带着突击队来到这里。但此时大部队正在向城外撤退。原来是因为山林队不听指挥,进城后乱抢乱窜,打乱了作战部署。陈翰章见此情景,主动和突击队留下来,掩护大部队撤退。黎明时,救国军主力撤退完毕,他才领着队员们出城。
烈火炼真金。经过战斗的考验,在攻打宁安之后,陈翰章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在紧张、复杂的战斗环境中,青年人成长得格外迅速。陈翰章入党几个月后便成为救国军中秘密党组织的基层负责人之一,是周保中的得力助手。
一九三三年初,东北自发抗日的旧军队纷纷瓦解,救国军首领王德林等退往关内。我党努力稳住了吴义成的前方司令部及其所辖部队,整编为新的东北国民救国军,由吴义成任总司令,周保中任总参谋长,继续坚持吉林东部地区的抗日游击战争。同年夏,救国军攻下安图后,吴义成率司令部去东宁,周保中以总参谋长的名义在安图组织救国军边区留守处。党鉴于吴义成抗日消极,反共的倾向严重,救国军各部亦呈现分化状态,决定由周保中到宁安组建吉东反日同盟军。周保中到宁安后,以党直接领导的工农抗日义务队等武装为主力,联合救国军柴世荣等部,并争取各抗日山林队,建立了反日同盟军,周保中担任同盟军军事委员会主席兼党委书记。但对外,周保中仍以救国军总参谋长的名义领导反日同盟军。
陈翰章继续留在吴义成部队作党的秘密工作。陈翰章能文能武,吴义成一直把他视为自己的心腹。年仅二十岁的陈翰章被提升为总司令部秘书长。他就利用这种特殊关系,在错综复杂的斗争环境中进行党的工作。
有一次,吴义成逮捕了党领导下的绥芬反日会会长和东满游击队的一名战士,并密谋收缴东满各县游击队的武装。陈翰章得知内情,和地方党组织、游击队的领导同志周密研究后,作好了应变的准备。同时,他还出面向吴义成陈明利害。终于平息了事端,使吴义成释放了我被捕同志。
一九三四年初,吴义成派陈翰章到关内找王德林等原救国军首领,探听国民党政府对抗日问题的真实意图,要求经济援助。
陈翰章先到宁安天桥岭向周保中汇报了上述情况。经党组织研究,同意陈翰章去关内,指示他到关内后要多宣传东北抗日情况及党的抗日统一战线主张; 并加强同有关组织与人员的联系。
陈翰章以东北国民救国军总司令部特派代表名义到达北平。在北平救国会会长朱庆澜召集的东北援助问题座谈会上,陈翰章介绍了东北抗日武装艰苦卓绝斗争的事迹; 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政府不抵抗日本侵略的罪行; 用原自卫军、救国军瓦解后新的游击队崛起、各种抗日武装联合抗日的事实,说明抗日统一战线政策的积极作用。他还谴责了在关内的某些投机分子以援助东北抗日为名,搞政治投机和发国难财的无耻行径,呼吁关内人民以人力物力直接支援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陈翰章还向流亡平津的东北同乡青年知识分子宣传了东北武装抗日的事迹,极大地鼓舞了他们的抗日救国热忱。
同年五月,陈翰章在天津见到了王德林。这位救国军的老将领,虽然远离了抗日前线,但仍有一颗爱国心。鉴于华北政治情况复杂,日本正策划分裂中国的阴谋,陈翰章劝王德林提高警惕,坚持抗日立场。王德林告诉陈翰章,在关内的自卫军和救国军的有些首领,借东北抗战之名,募捐肥私,只把募款的百分之几汇到东北去; 在东北的自卫军、救国军首领,有的收到关内寄去的捐款又寄回关内存入私囊。陈翰章听后,非常气愤。王德林亲手把关内人民捐助东北抗日武装的八千元大洋交给了陈翰章,希望他分发给抗日前线的指战员。
五月下旬,陈翰章头戴礼帽,身着长衫,扮作商人,启程北归。途经长春时,他见到了正在伪满中央文教部教师讲习所学习的范广明,兴致勃勃地向这位老同学讲述两年来的战斗生活和这次赴平、津的观感。范广明听说他带回几千元钱一事,就建议说: “你回去跟吴傻子说说,用这笔钱送咱俩去日本留学吧。”陈翰章断然拒绝了范广明的建议①。
陈翰章回到宁安,向周保中汇报了三个月的活动情况,并把从关内带回的捐款交给反日同盟军军委。军委当即在牡丹江、宁安、敦化一带各抗日部队中召开大会,发放关内人民的捐款,“近者每人一元,远者慰问”②。同时,由陈翰章报告关内人民热烈支持东北抗日的情形,揭露某些国民党官僚政客、自卫军、救国军首领贪污关内人民捐款的丑行。他指出,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武装斗争,才能最后战胜日本帝国主义,收复东北失地③。这一工作对于扩大党的影响,扭转救国军余部某些动摇、悲观情绪,起了积极作用。
遵照党组织的指示,陈翰章向吴义成报告了在平、津活动经过,如实说明关内捐款发放情况。吴义成妄图私吞捐款落了空,对陈翰章恨之入骨。但陈翰章的做法光明正大,深得广大抗日战士的拥护,吴义成也无可奈何。
粉碎敌人的劝降诡计
一九三四年六月,陈翰章到宁安工农抗日义务队担任政治指导员。后来,这支队伍发展为吉东抗日游击队,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后又改称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周保中任军长,陈翰章任该军第二师参谋长兼中共师党委书记。一九三四年至一九三五年,陈翰章带领的部队在创建初期,就给敦化、宁安日军以沉重打击,据统计,在宁安、额穆、敦化、蛟河等地共歼敌千余人。
敦化日本宪兵队在陈翰章的家乡刺探了一些有关陈翰章的情况。陈翰章在家时是个孝子,对父亲“百依百顺”。他的妻子邹氏,婚后没生子女,常为此烦闷不乐。于是日本宪兵队就想施展由亲人出面劝降的诡计。
一九三五年,日本宪兵逮捕了陈翰章的父亲和妻子,在审讯时,桌上摆一瓶酒、一把战刀,阴阳怪气地说: 陈翰章有才干,回来可以升官发财; 不回来,全家人都别想活下去①。他们逼迫这翁媳二人把陈翰章找回来。秋,陈海被逼无奈,只得带着儿媳长途跋涉去宁安,在斗沟子附近的一个小山庄里找到了陈翰章。
陈翰章离家已三载,见到亲人分外高兴。他知道父亲远道而来必有缘由。经他询问,父亲把实情告诉了他。敌人卑鄙的伎俩引起陈翰章无比的愤恨,他果断地说: “我抗日到底! 即使日本鬼子把全家都杀了我也不回去。”他耐心地向亲人解释抗日救国道理,告诉父亲: 回去后要设法对付那些侵略强盗,就说找不到儿子;等抗日胜利了我再回去看望父母和乡亲。他劝妻子不要等他,可以择人另嫁②。
陈海和邹氏回去后,敌人并没有杀掉他们,而是三天两头传讯拷打陈海,有时把他吊在村外山坡的树上,有时把他装在麻袋里踢着满街滚。他们的险恶用心是想把这些情况张扬出去,从精神上折磨陈翰章; 也是为了继续逼迫陈海去找回他的儿子。陈海牢记儿子的话,宁肯皮肉受苦,也不违背儿子的意志行事。他默默地期待着和儿子胜利团聚的一天。陈翰章的妻子,没理解丈夫的心情,丢下年迈的公婆改嫁了。而陈翰章却处之泰然。
一九三六年春,陈翰章调到抗联二军,在二师(后改称五师) 先后担任参谋长、代理师长、师长,并兼任师党委书记。六月,一军和二军合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东满、南满党组织合并,成立中共南满省委,陈翰章被选为省委委员。不久,中共道 (中东路) 南特委成立,陈翰章又被选为特委委员。这期间,他率部在宁安、穆棱、东宁、汪清、敦化和额穆一带开展游击战争。同年夏,他指挥部队袭击林口的龙爪沟、庙岭、刁翎、三道通等地的敌人,取得很大的胜利。由于抗联声威大震和对敌军政治攻势的加强,伪军不断发生哗变,加入抗联队伍,有的日军也自愿支持和要求参加抗联。宁安县曾有七、八名日军请唐头沟农民廖长发帮助联系,要求加入陈翰章部队,由于中途迷路,没找到陈翰章,又转回宁安。这些日军有的遭到日本宪兵逮捕杀害,有的自杀了。
陈翰章的活动引起日本侵略者的注意。他们在加紧对陈翰章部队进行军事进攻的同时,又开展政治诱降活动。一九三六年夏,日本政治浪人雄谷求见。经上级批准,陈翰章在宁安唐头沟东山与雄谷见面。雄谷西服革履,道貌岸然,对陈翰章十分谦恭客气。但话一转入正题,就暴露出其丑恶嘴脸。他说:抗日联军力不胜任长期抗日游击战争,只能破坏社会物质基础;不如依靠日军帮助,建设“满洲国”,改变社会面貌,谋求进步。他还阴险地提出: 抗日联军如果不愿与日军合作,可以转到三江地区,以便“保存力量,等待时机”①。
陈翰章听完雄谷的说教,哈哈大笑。几年来,陈翰章征战疆场,但并没有忽视政治文化学习。凡是能收集到的书籍、报纸,他都认真阅读。一有时间,他就和同志们研究党的指示精神、敌人动态和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他不仅一眼看穿了雄谷的真面目,而且针锋相对批驳了雄谷。他滔滔不绝地历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强占东北,蹂躏中国人民的罪行之后,指出: 驱逐日本侵略者,收复失地,是中华民族的唯一出路。他满怀信心地说: “中国人民将最后战胜日本侵略者。”②
雄谷的假面具被戳穿了,还不甘心,想替自己辩护。陈翰章警告他说: 你不要替日本军国主义作鹰犬! 这次宽恕你带着脑袋回去,下次再来杀勿赦③。雄谷不敢再争辩,灰溜溜地滚下山去。
三年后,也许敌人忘记了陈翰章的警告,又派人来劝降。那是一九三九年夏天,杨靖宇率第一路军袭击敦化县大蒲柴河镇时,陈翰章部队十三团抓了一个叫李景文的人。李景文的哥哥李相文是伪敦化县警务科的密探。李相文为了救弟弟,给十三团送了很多粮食、盐、罐头、衣服和胶鞋等。伪敦化县警务科首席指导官永田和伪吉林省警务厅警备科驻敦化治安工作班的福田得知此事,认为是一个向陈翰章部队劝降的好机会,决定亲自进山劝降。这时,伪吉林省警务厅警备科长西濑户秀夫到敦化巡视工作,他和伪敦化县日本人副县长三岛笃也要同往。他们都知道解决陈翰章部队的重要性,因为上司早有告示,用五千元的悬赏捉拿陈翰章?褂兴健耙涣饺庖涣揭?一两骨头一两金”之说。如能使陈翰章投降,无疑可立一大“功”。
十三团当时正在安图、敦化交界的牛心顶子活动。西濑户秀夫等人进山劝降的头一天,陈翰章才从另外的地方来到牛心顶子。他听了十三团的汇报,马上召集干部会议,决定将计就计,严惩劝降者。
六月二十四日晨,利令智昏的西濑户、三岛、福田和永田带着李相文和一个姓杨的翻译,一行六人,驱车前往牛心顶子。他们身穿便衣,携带着“慰问品”,俨然似“和平使者”,但腰间却暗藏手枪。牛心顶子外的日伪军作了应变准备。
陈翰章周密地安排了这场斗争。头天晚上,他把队伍部署好,把岗哨一直放到山口外。同时还研究决定,对前来劝降者采取区别对待的办法。
西濑户等来到牛心顶子下面,山外第一道抗联的岗哨把“慰劳品”留下; 安排被迫来搬运“慰劳品”的民夫进山休息,招待他们吃饭。
当西濑户等六人进山走到高丽帽子屯附近的密林时,预先埋伏在那里的几位朝鲜族战士突然从丛林中跃出,用手枪对准敌人,用日语喝问:
“什么人?站住! ”
不等敌人伸手摸枪,丛林中又闪出几个战士,飞奔上前,扭住他们的胳膊,搜出枪枝,把他们捆绑起来带到山上。
陈翰章逐一审问来劝降的敌人,了解敌方军情之后,就地召开审判大会。战士们把周围的大树剥掉树皮,在露出青白色的树干上写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向日寇讨还血债! ”“抗日到底,誓死不投降! ”等标语。西濑户、三岛、福田和永田被分别绑在四棵大树上。
陈翰章主持大会。
“同志们! 老乡们!
“你们看,绑在树上的四个日本官,他们竟想让我们投降。可是他们的梦做错了。抗日联军是人民的队伍,不赶走日本强盗永远也不能放下武器!我已经警告过他们几次了,可是他们还不死心。
“敌人杀害了我们多少同胞啊! 血债要用血来还! 我们对敌人绝不留情!
“现在我代表中国人民宣布判处他们死刑。”①
陈翰章的话音刚落,几个威武的战士一涌而上。他们仇恨满腔,把锋利的刺刀刺向四个日本劝降者的胸膛。
陪绑的李相文和杨翻译,闭着眼睛,耷拉着头,吓得魂不附体。陈翰章教训他们说: “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今后不许再当汉奸,否则定不饶恕。”②李、杨二人连连点头称是。随后,将李景文同民伕一起带下山去。
陈翰章立即集合队伍,从林海深处安全地向东转移。敌人的劝降阴谋破产了。
奋战在故乡的土地上
陈翰章根据党的统一部署,一直率部奋战在他的家乡镜泊湖地区。
一九三七年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东北抗日联军的中心任务是打击敌人后方,配合关内抗战。抗联各军积极展开斗争,“在东满,沿镜泊湖岸及汪清、延吉、敦化间第二军陈翰章部队,予敌人打击尤重”①。镜泊湖是日本帝国主义特别注目的一个地方。它地处吉、黑两省东部交通要道,物产、资源丰富,是个战略要地。日军侵占吉、黑两省后,在这里就开始筹建以军工为重点的各种工程。其中镜泊湖水电站工程,是日伪五年计划中一个重要项目,于一九三八年二月开工。施工期间,日军守备队防守森严②。同年八月,陈翰章率领二军五师在宁安县横道河子与日军“讨伐队”展开激战。他身先士卒,亲临前线指挥,打得日军丢盔卸甲。这一战共消灭敌人四百多。陈翰章纵观全局,决定乘胜进击,直捣日伪修建中的镜泊湖水电站工地。战士们抱着再立战功的决心,勇猛地向工地日军守备队驻地冲去。前不久的横道河子一战,使该守备队闻风丧胆,这次又突然遭到袭击,便不战而逃了。当时,敌人营房里乱七八糟地丢着被服和粮食。陈翰章指挥战士们搬运缴获的粮食、被服和枪枝弹药。接着焚烧了敌营房和工程事务所,解放了在工地服苦役的中国工人①。
这一战,使日本殖民主义者经营的镜泊湖水电站工程被迫中途停工。陈翰章率部进军途中,还破坏了安宁至图们的铁路和宁安至敦化的公路,使敌人交通运输一度陷于停顿。对镜泊湖地区敌人的袭击,牵制了敌人力量。
早在一九三八年五月,抗联第一路军就决定将下属两个军改编为三个方面军。一九三九年秋,第三方面军正式成立,陈翰章任指挥。八月下旬,三方面军在魏拯民②和陈翰章的共同指挥下,进行了大沙河之战。八月二十三日,指挥部在安图县大沙河西山上集中队伍,并按“攻城打援”作战方针部署了兵力。安图县城 (旧城) 和明月沟是日伪军事重地,经常驻着几百名日伪军。大沙河一战就是为了消灭这股敌人。为此,陈翰章带领二百余人,正面作战,主攻大沙河,以便吸引安图和明月沟之敌来援。魏拯民率领三百多人到大沙河以北、大酱缸以南的南沟里,埋伏在公路旁的玉米地和土岗上,伏击明月沟方面来援之敌。三方面军副指挥侯国忠率领二百余人到大沙河南边的小沙河,阻击来自安图县城方面的敌援军。
大沙河是个“集团部落”③,周围筑有高墙,四角设有炮台。部落里的伪警察署有三十多个警察,几十名自卫团丁。此外,还有一个中队的伪军经常到部落来。其城防比较坚固。
根据这种情况,陈翰章最初不想硬攻。这个“集团部落”里没有水井,每天早晨打开城门后,居民出城挑水。陈翰章计划利用这一条件智取该城。二十三日夜,他把队伍开到大沙河的西门外和北门外的菜地里,埋伏下来; 并组织了便衣队,扮作挑水的老百姓,准备随挑水的居民进城,然后来个里应外合消灭敌人。可是,二十四日拂晓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一个日本侵略者,不知为什么突然出北城门来到菜地。他发现埋伏在这里的抗日联军,一边叫一边往城里跑。北门外的抗联战士开枪把他打死。因此,打乱了原定的攻城计划。
陈翰章当机立断,立即带领部队硬冲进城。敌人的火力很猛烈,为了减少伤亡,陈翰章把队伍分成若干小股,凭借墙壁作掩护,一边打一边冲向警察署。警察署大院两个炮台的机枪猖狂地向外扫射,封锁了警察署附近的街道,许多同志中弹倒下。在这万分紧急的时刻,陈翰章的警卫员、朝鲜族战士明基,抱着一挺机枪爬上一家商店的屋顶,从侧面向敌炮台射击,其他机枪一起配合。决死队乘势迂回前进,接近敌人炮台,向枪眼里投进集束手榴弹。一阵巨响,敌炮台的机枪哑了。战士们呐喊着冲进警察署,解除敌人武装,攻占了大沙河。
陈翰章留下一部分兵力暂守大沙河,亲自带领其余的队伍急奔小沙河。由于从安图开来的日军抢占了小沙河山岭的有利地势,这里的战斗很紧张。侯副指挥在战斗中牺牲。陈翰章率部到来,增强了力量。大家奋不顾身地冲上山岭,毙伤敌联队长以下官兵多名。
在南沟方面,魏拯民见明月沟敌军没出来增援,就主动袭击了几个“集团部落”,又用电话向敌人挑战,诱来六汽车敌军,经过激战,敌人向南撤退。
第二天,陈翰章率部来到南沟,与魏拯民会合。他们估计南逃之敌会返回来与我军决战,便将队伍埋伏在距公路六十米的地方。中午,果然六辆卡车满载敌军从安图县城方面开来。当这些敌军车进入我伏击圈,正要过一座桥的时候,抗联伏击部队发起攻势,将敌军就地全歼。这支被歼灭的敌军是抗联战士最痛恨的宫本“讨伐队”。它不仅疯狂进攻抗日联军,而且以“通匪者”罪名杀害了很多无辜百姓。这次连宫本在内,全队一百五十名日军和二十名伪军全被消灭,真是大快人心。
大沙河一战历时两天,消灭敌军五百多名,缴获轻机枪七挺,步枪三百支,掷弹筒及其它军用物资不计其数。
陈翰章与敌人作斗争机动灵活,注意智取。有一次,他率部攻占了敦化县官地镇,令伪警官打电话给附近的日军小林“讨伐队”,报告“敌情”要求增援。小林信以为真,出动二百余人,中途被陈翰章的埋伏部队所消灭?褂幸淮?陈翰章命令一支部队向敦化县东南方铁路沿线出击。日伪军得此情报,急忙向大石头一带集结军队。陈翰章却突然率主力部队攻占了敦化县以北的黑石屯,消灭日伪军三百余人。他还经常让部队化装成日军“讨伐队”或伪军,攻取“集团部落”,打击敌人。一九三九年冬,在额穆镇以北小青顶子和敌人交战,因敌众我寡,持续五小时未能打退敌人。陈翰章急中生智,点燃敌人隐身的芦苇塘,又趁势发起冲锋,敌人不支,逃窜而去。
陈翰章率领的部队是执行党的政策,遵守纪律的模范。在一个炎热的夏天,陈翰章带领部队从蛟河向东行进时,一路上找不到水喝,大家口渴难挨,有的战士昏倒了。休息时,有两个年轻的战士找水喝,发现一块瓜地。他俩看左右无人,就摘了几个瓜。陈翰章得知此事,马上把他们叫到跟前。这两个战士知道惹了祸,坦白地承认了错误。陈翰章严肃地说: “我们的环境越艰苦,就越应该搞好群众关系,越要加强组织性、纪律性。”①说完,又带着这两个战士去找瓜地主人道歉,并照价付款。这件事在当地群众中反响很大。军爱民,民拥军,游击区人民群众更加热情地支援子弟兵。为了帮助陈翰章部队解决粮食困难,群众在秋收时千方百计把粮食留在山坡、路口或石缝间,再捎信给陈翰章部队来取,或冒着生命危险送到部队去。有一年春节前,宁安新官地、葡萄沟、卧龙河三个村五、六百户群众,家家包饺子慰劳陈翰章部队。日伪统治时期,东北老百姓很少吃到肉和面,但为了子弟兵春节期间吃上饺子,他们宁肯自己不吃或少吃。陈翰章部队在人民群众支援下,不断发展壮大。
血洒镜泊湖
一九四○年二月,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指挥杨靖宇牺牲后,敌人妄想一鼓作气全歼我第一路军。从此,陈翰章部队的战斗越来越频繁,困难也越来越大。四月初,陈翰章带着队伍到敦化县牛心顶子密营换服装,到那里一看,被服厂已成废墟。地窝棚②只剩下未烧尽的残壁,十八台缝纫机、储存的粮食和萝卜全不见了。令人痛心的是那些日夜为战士缝补军装的女同志惨遭杀害,尸体被剁成碎块扔在萝卜窖里。走到别的密营见到的也是同样凄惨的情景。原来是无耻的叛徒出卖了抗联建在深山里的密营,致使一批勤勤恳恳从事后勤工作的同志牺牲了宝贵的生命。
面对这残酷的现实,陈翰章常用杨靖宇的英雄事迹鞭策自己,教育战士。他说: “杨靖宇将军是战死了,他的死对我们来说是个伟大的榜样。就是战斗到死也要坚决地打击敌人,这才不愧是杨靖宇的同志。”①
他带领同志们用战斗去解决一切军需。某夜,他们攻打敦化县北黄泥河子车站,得到很多粮食和布匹。第二天,转移到牛心顶子,在一个大庙里休息。这时,敌人正向山林深处“追剿”抗日联军。敌机发现陈翰章部队做饭的炊烟,立即轰炸牛心顶子。同时,二千多日伪军包围了牛心顶子。大庙被炸塌了,锅被炸飞了,伤亡三十多位同志,陈翰章的大腿也被子弹射穿。为了不使敌人“围歼”阴谋得逞,他把伤口简单包扎一下就指挥突围,但几次都没有成功。
夜幕降临,敌人的炮火渐渐稀疏下来。陈翰章在战士搀扶下,指挥部队悄然向北移动。把守北边的是伪军,战斗力不强。我们的战士以决一死战的气概杀开一条血路,冲出了重围。
陈翰章带着突围出来的队伍到敦化县沙河沿二龙江密营休整。由于缺药,陈翰章的伤口化脓,腿肿得很粗。军医见他伤势重,就把仅有的小半瓶药膏拿出来。陈翰章拒绝说:“我的伤不重,还是给别的伤员用吧! ”②陈翰章自己采用一种治疗办法: 用筷子把一条清洁白布捅进伤口,又从伤口的另一头拉出来,来回拉动几次,把里面的脓血烂肉全清理出来。军医站在一旁,对陈翰章的“刮骨疗毒”精神十分钦佩。陈翰章让军医用热水把伤口冲洗干净,包扎好,若无其事地说: “恶疮怕愣人,你一愣它就投降了。以后你多照顾点伤员吧! 我这点伤算不了什么。”①陈翰章的土办法果然有效,伤口渐渐愈合了。
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陈翰章指挥着部队继续同敌人进行顽强的斗争。我们可以从敌人留下的不完整的记录中见其一斑:
五月中旬,袭击蛟河窝瓜站地区森林采伐场。
六月二日夜,率二百余人袭击舒兰县曲柳头子森林采伐事务所,杀日寇十三人、伪警察十四人。
六月五日夜,袭击五常县拉林河森林警察队香水河子分派队和森林采伐事务所,毙、俘日军二十六人、伪警察四人,解放劳工一百二十人,缴获粮食百余担。
六月二十五日,在张家湾西南六公里附近与日军町井队及警察队交战。
七月二十一日夜,率一百五十人袭击冲河镇,打死敌军官一人、士兵若干,缴获现款八千七百多元。
七月三十一日,南下至蛟河,袭击平地沟、平厂屯两“集团部落” ,在威虎河地区,同石上警察队进行战斗十六次之多。
八月中旬,率一百五十人分三路东进。八月十四日夜,在额穆索东南三岔口桥梁附近渡河时与敌激战。
九月,到五常县境活动。十二日夜,率七十余人袭击山河屯,打死日寇一人,缴获价值六万余元的物资,另现款三千元,步枪四支。解放被关押的爱国者九人。
可见,陈翰章是在十分紧张的战斗中,率部东西南北往复穿梭于吉黑两省边界,百折不回地同敌人周旋,相机主动出击,打击敌人。
一九四○年秋,敌人调集吉林、牡丹江等地兵力围追陈翰章部队,形势十分严重。有人建议陈翰章率部东撤,保存实力。陈翰章以“无上级命令,东撤后又将使日寇加重对其它游击区的压力”而未采纳,坚持原作战区域的抗日游击战争①。入冬以后,敌人利用大风雪和江湖封冻,缩紧包围圈。加上部队给养困难,许多干部、战士还没换上棉衣。陈翰章只穿一身缴获日军的呢军装,已破旧,脚上穿一双胶鞋,脚已冻肿②。在这种情况下,三方面军党委决定主力一百余人向三江省方向突围,陈翰章率领六十余人的小支队留在镜泊湖地区牵制敌人。
十一月末,陈翰章带领小支队从额穆突围。十二月三日晚间,在宁安南部黄家屯袭击敌修路工棚和高岗子农园,割断警备电线,解除五名伪警察的武装,缴步枪五支,子弹五百发,大米、小米各九包。五日夜十点多钟,在北湖头攻打敌伐木材的“高岗作业所”,俘伪警察二十余名,缴获一些武器和粮食。敌追兵很快跟了上来,陈翰章下令烧了作业所,撤到镜泊湖上,借助湖上的冰凌作掩护,且战且退,摆脱了这股敌人。又几经血战,陈翰章身边只剩下十几个人了。敌大兵团还在围追他们,他们已经断粮,靠从积雪下找野果、菌类和打野兽充饥。
十二月六日夜,陈翰章带领同志们从镜泊学园出发,过尖山子,顺着鹰膀子山向镜泊湖东南方的小弯弯沟前进。小弯弯沟里有一座密营,比较隐蔽,里面还贮藏着粮食。鹰膀子山东北角下有一个叫弯沟村①的“集团部落”,村中住着伪警察大队和“讨伐队”。当陈翰章率队走到鹰膀子山北坡时,一个姓张的战士借口脚部有点伤,故意落在后面,乘天黑人们没有注意,逃进了弯沟村。敌哨兵发现了他,这个民族败类回答了敌人要知道的一切。
驻在弯沟村的敌人动用了一切交通工具,调来一千多敌兵,扑向小弯弯沟。
十二月八日晨寒风凛冽,乌云满天。陈翰章和战友们在小弯弯沟老密营外“子”②歇脚。 由于在没膝的雪地昼夜行军, 他们又累又饿, 到外“”找出藏在雪里的麦子,用雪水煮着吃了。 饭后, 他们刚要动身到里“子”去, 那个姓张的叛徒领着敌人“讨伐队”远远地包围过来。
陈翰章把同志们集合起来,他从排头走到排尾,严峻而深情地看看每一个战士。然后指挥大家隐蔽在倒木、石砬子、大树后和敌人进行决死的战斗。这时的力量对比不是以一当十,而是以一当百,不能不令人惊讶的是激战竟持续了两个小时③。
同志们一个个倒下了,包围圈在缩小。远处传来一个刺耳的声音:
“陈翰章,投降吧! 给你大官做! ”
“死也不当亡国奴! ”陈翰章用怒斥和子弹回答敌人。几个敌人中弹倒在地上④。
陈翰章试图组织大家从南山坡突围。但一伙敌人围住了几个战士,他马上转身向敌人射击,掩护这些同志跑进树林里。霎时,敌人射出一排罪恶的子弹,陈翰章同志倒在血泊中,年仅二十七岁。
陈翰章生在镜泊湖畔,长期战斗在这个地区,最后又把一腔热血洒在这块养育自己的土地上。这里的人民对陈翰章的名字感到无限亲切,称之为镜泊英雄。至今,东北仍流传着这样的民歌:
镜泊湖水清亮亮,
一棵青松立湖旁。
喝口湖水想起英雄汉,
看见青松忘不了将军陈翰章。
注释
①访问陈翰章的老师桑志学先生记录,未刊稿。
①②温野、臧秀编著: 《抗日英雄陈翰章》,辽宁、吉林、黑龙江、延边人民出版社1959年联合版第10、13页。
①熙洽原为东北边防军吉林副司令长官公署参谋长,代理省军政大权,“九·一八事变”后投降日本。
①陈翰章纪念碑碑文。该碑立于敦化县城内。
②据说因其团长姓张而得名。
③“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群众骂伪军为“亡国奴”。它与通常所指的因亡国而处于被奴役地位的“亡国奴”含义不同。
①山林队,通常被称为“胡子”。“九·一八事变”后,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不同程度地参加了抗日斗争。
①温野、臧秀编著: 《抗日英雄陈翰章》第24页。
①访问范广明记录,未刊稿。又,吴傻子是吴义成的绰号。
②③周保中: 《陈翰章同志生平事迹历史背景及问题的补充材料》,未刊稿。
①②访问陈翰章家乡亲友记录,未刊稿。
①周保中: 《陈翰章同志生平事迹历史背景及问题的补充材料》,未刊稿。又,三江,即今黑龙江省佳木斯一带。
②周保中: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指挥陈翰章将军传略》,未刊稿。
③周保中: 《陈翰章同志生平事迹历史背景及问题的补充材料》 未刊稿。
①参见温野、臧秀编著: 《抗日英雄陈翰章》第42页。
②访问抗日联军老同志吕英俊、朴春日记录,未刊稿。
①关寄晨: 《东北抗日联军斗争史略》,东北书店1946年6月印行,第13页。
②伪满洲事情案内所编《东满事情》,1941年5月日文版,第116页。
①于天放: 《发电厂战迹》、《横道河子战斗》等; 载《送“北大荒”》,北方文艺出版社1959年版。
②中共南满省委书记兼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副总指挥。
③日伪为了割断人民群众和抗日联军的联系,把分散的小村合为大村,驻兵设防,监视居民,这样的大村叫“集团部落”。
①温野、臧秀编著:《抗日英雄陈翰章》第72页。
②半地上半地下的土房。
①关沫南: 《在镜泊湖边》,载《险境》,工人出版社1959年版。
②温野、臧秀编著: 《抗日英雄陈翰章》第66页。
①温野、臧秀编著:《抗日英雄陈翰章》第67页。
①周保中: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指挥陈翰章将军传略》,未刊稿。
②访问陈翰章牺牲地弯沟村群众记录,未刊稿。
①今属黑龙江省宁安县。
②一种地窝棚。
③敌伪档案:关东宪兵司令部编:《昭和十五年度下半年满洲共产抗日运动概况》。
④访问陈翰章牺牲地弯沟村群众记录,未刊稿。
相关参考
陈为人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在传播马克思主义,领导我国早期工人运动,创建中共东北地区的组织,保卫中共早期的珍贵文献资料等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永远值得人民怀念。(一)陈为人,原
陈寿昌陈寿昌是我党早期工人运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之一,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中央特科第四科的领导工作,中华全国总工会苏区执行局主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中共湘鄂赣省委书记兼省军区政治委员等职。1
陈阿金陈阿金,原名陈建金,江苏阜宁县(今新沟乡小徐村小刘庄)人,生于1898年。父亲陈永銮,贫苦农民,种地为生。陈阿金有七个兄弟姊妹,他排行第二。7岁那年,阜宁发大水,饿殍遍地,田园荒芜,父母只得领着
陈延年(一)陈延年,又名遐延,安徽怀宁县人,一八九八年诞生在安庆城里一个封建官僚的家庭里。陈延年的祖父陈衍中,字象五,以教书为业,一八八一年病逝。叔祖父陈衍庶,字昔凡,清末举人,曾在奉天(今辽宁省)任
(一)陈海松,湖北省大悟县李陈洼人,一九一四年二月十三日(农历正月十九)生。父亲陈正普和叔父陈正福没有分家,一起和睦劳动,虽然只有一亩半山坡地,在正常年景,生活倒也过得去。海松的母亲死得早,靠婶母抚养
叛逆闺秀陈铁军原名陈燮君,一九○四年三月二十一日(农历二月二十三),出生在广东省佛山市一个归侨富商之家。祖父陈贤超,原籍广东省台山县黎洞(现三合公社)汇洞里村,后因生活贫困,携全家迁到佛山,靠做豆腐谋
陈洪涛,原名陈素华,广西东兰县武篆区旧州屯人,一九○五年七月十九日,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壮族家庭。他的父亲陈元公,是一位勤俭淳朴的农民,租种几亩薄地,因租税重,不能养活一家,有时必须磨些豆腐,搞点副业,才
中共人物传 陈明仁生平故事简介,陈明仁历史评价,陈明仁怎么死的?
·黄埔精英陈明仁,号子良,1903年4月7日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县(今醴陵市)北部山区洪源乡洪源冲的一户普通农民家庭。祖父靠种田做工为生,因为忠厚勤劳,经常受人欺负和剥削。父亲有一定的文化,善理财,由自耕
陈光烈士是桂林地下党的负责人,在迎接桂林解放时,壮烈牺牲。(一)陈光,原名陈益昌,后改名陈扬,一九一八年二月八日出生于广东梅县南口圩下村的一个贫苦华侨家庭。父亲陈泰育,早年到印尼东帝汶做工,母亲邹凤招
(一)陈正人,原名陈林。“五卅”运动时,因被反动当局通缉,改为陈振铃,后在井冈山时期谐音定名为陈正人。一九○七年农历十一月,出生在江西省遂川县一个僻远丘陵山区的破产小地主家庭。陈正人的父亲名叫陈治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