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人物传 林道文人物传,林道文生平事迹,林道文评价
Posted 物
篇首语: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虚度一生,那就要学习一辈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共人物传 林道文人物传,林道文生平事迹,林道文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共人物传 林道文人物传,林道文生平事迹,林道文评价
林道文是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和东江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历任海丰县临时革命政府主席团主席,东江工农革命军总队长,中共潮梅特委书记,东江特委书记,广东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长,对广东党的早期工作有一定的贡献,一九三一年夏,壮烈牺牲。
林道文一九○四年出生在广东省海丰县第一区名园乡。他幼年患天花病,脸有微斑,因得外号“道文斑”。父亲林长春,为人老实、勤劳,早年务农,后来进城做工,当小贩,因善于经营,发展为雇用数名工人的“同记”鱼行老板;林道文兄弟姊妹六人,他排行最小。
林道文自小喜爱劳动,进城读书后,逢星期天和假期,还常回农村种地。
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他在海丰参加爱国集会、游行和宣传活动。翌年春,他读初中时,与陈竞扬、郑志云等发起了反对反动分子陈伯华当海丰县教育局长的运动。他串连学生罢课,带领游行队伍到县政府请愿。县长翁桂清不仅拒绝学生的要求,而且把林道文等七位学生代表扣留县府。林道文不怕高压,仍然强烈要求罢陈伯华的官,声明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此事闹到广州军政府内政总长兼陆军总长陈炯明那里,陈炯明伪装进步,训令翁桂清: “林道文这帮学生是不懂事的娃娃,你抓他们干什么?马上释放”①。林道文等获释时,许多学生拥到县衙门口迎接,把他们当成英雄抬起来游行,他们回校后继续斗争,终于把陈伯华轰下了台。后来,彭湃接任海丰县教育局长,林道文立即集合学生,欢庆胜利。
一九二一年七月,彭湃串连林道文、郑志云、李劳工、陈魁亚、彭元章、林甦、李国珍等,在海丰县城杂货街的“绵德堂”成立了“社会主义研究社”,团结和组织青年研究社会主义学说。从此,林道文开始了对社会主义的学习、研究和宣传,成为彭湃的得力助手和亲密战友。一九二二年下半年,他边读书边跟随彭湃到赤山约等地宣传,鼓动农民组织农会。
一九二三年春,林道文在海丰中学读书时,串连了黄晓元、陈冠中、吴克绵、林鸿扬、吴焕芝、陈舜仪、余汉存等十三位同学,成立“新生社”并出版《新生》周刊。他经常在该刊上发表文章,如《只会吃饭的留学生》讥讽陈伯华等一帮反动分子,对社会的无用和有害;一九二四年,林道文还在《为海丰人一哭》一文中点名抨击海丰县长翁桂清镇压学生运动。
由于林道文等编的《新生》揭露了社会弊病,抨击了县长,同时斥责了地主钟景棠、钟秀南强取拆城的砖头、石板去建造自己的楼房,反动官绅极为嫉恨。县长翁桂清责令海丰中学校长黎樾廷制止该刊出版。林道文等不予理睬,继续编印《新生》 。
一九二三年秋,林道文从海丰中学毕业,父亲要他经商,但他却在家乡积极宣传革命。他对待穷人和众乡亲态度亲善,平易近人,且爱学习,善宣传鼓动,因而很快成为群众运动的出色组织者。在他的影响下,父亲的思想逐渐进步,哥哥林海秋①等也参加了革命。
一九二四年冬,林道文到广州。翌年一月,他参加了在东皋大道一号举办的第三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认真聆听阮啸仙(主任)陈延年、彭湃、廖仲恺,鲍罗廷等讲授革命理论,同时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学习期间,他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②。
一九二五年一月底,广东省革命政府准备出师讨伐背叛孙中山的陈炯明,林道文闻讯,向组织请求提前回海丰县做策应工作。农讲所批准了他的请求。他高兴地到东征军政治部报到。中共广东区委负责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接见了他,指示他先赴海丰通知地下党员配合东征。林道文化装成普通学生,乘船经香港抵海丰,先找到地下党员郑志云,传达了周恩来的指示,并要郑志云发动群众,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东征军。然后,他深入到战略要地公平区 (即第二区) 去发动群众。二月底,东征军经过公平时,经他宣传动员的群众纷纷起来送茶送饭慰劳部队,并组织运输队为部队输送作战物资。随后,他又借助东征军的声威,在公平区大张旗鼓地开展农民运动。公平区在海丰北部,是潮汕人与客家人杂居的地方,各方原先虽有农会组织,但早已被陈炯明摧残殆尽。二月初,林道文以海丰县农民协会执行委员兼第二区特派员的身份在该区恢复、组织农会。他走遍全区一百多个乡村,宣传组织农会的意义。一九二五年二月二十日出刊的《陆安日刊》说: “该区农民对农会,初时尚有怀疑,现经林君到各乡将其疑点解释,并说明组织农会之用意,是保护农民自己之利益,乡民顿时大悟,由是入会者益众。”至三月下旬已有六、七十个乡成立了农民协会。林道文遂设立“海丰县第二区农民协会筹备处”,筹划成立区农会事宜。四月二十六日,他又以“第二区农民协会筹备委员”身份,在该区高等小学主持“第二区各乡农民协会代表大会”。到会的有一百○四乡的代表,还有海丰农民运动讲习所全体同志、农民自卫军等到会参观学习。彭湃在会上发表演说,赞扬林道文指导的第二区农民运动发展迅速,号召各区向第二区学习。区农会成立后,林道文指导农会轰轰烈烈地开展反对土豪劣绅、减租减息、禁烟禁赌等斗争,成绩卓著。当时海丰《陆安日刊》对其活动曾多次报道,影响甚大,流誉颇广,林道文成为深受海丰广大农民群众爱戴的领导人。
在国共合作和党的统一战线思想指导下,林道文在第二区,不仅领导农运,而且负责国民党党务。三月十三日,国民党海丰县党部第二次会议在彭湃主持和提议下,决定派林道文为第二区国民党组织员。林道文便在公平布街商务局设立“中国国民党海丰县第二区党部筹备处,”并贴出启事,公开宣传,吸收工农分子和开明人士加入国民党,成立了区党部。不久,他被选为国民党海丰县党部执行委员。
六月,海丰县妇女解放协会成立,林道文被聘为顾问。经过一系列革命实践的锻炼和考验,一九二五年十月,林道文参加了中国共产党①。随后他又发动农民配合第二次东征军作战。二十五日,海丰各区乡的农民代表二百多人齐集县城林祖祠开全县农民代表大会,彭湃、林道文等先后在会上作报告和演说,表彰配合第二次东征中英勇战斗的农民。
林道文在开展农运、妇运的同时,又从事工运。早在这年五月一日,海丰县总工会筹备会成立时,林道文就是该筹备会的负责人。他和工人交朋友,发现和培养工会骨干,先后按行业建立了织布工会、渔业工会、店员工会、搬运工会等组织。他指导工人为争取改善劳动条件、增加工资而进行的罢工斗争; 组织领导工人参加“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和支援省港大罢工的政治运动。这一年,海丰县的工会组织发展到三十多个行业,会员一万多人。一九二六年五月一日,林道文等八十一个代表在县城举行海丰总工会成立大会,决定加入中华全国总工会,接受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决议案,敦促国民政府出师北伐。林道文被选为县总工会执行委员,并担任该会党支部书记。县总工会在各区设立办事处,把各行业的职业组织归并为产业组织,设产业工会。在林道文等的领导下,全县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一样,成为党在海丰的一大支柱。
一九二六年三月,林道文担任中共中央公平区特支书记(后改为区委书记) 。四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海丰地方委员会举行第六次会议,改组地委,林道文被选为委员,负责青委和妇委工作,他组织成立了青年农工俱乐部,团结教育进步青年参加农工群众斗争,在斗争中吸收许多优秀分子入团。
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五日,广东国民党反动派追随蒋介石,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进行大屠杀。中共海陆丰地委书记张善铭闻讯在海城鉴湖召开紧急会议,成立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会议决定武装起义夺取政权,把海丰农民自卫军改称“工农救党军”共有武装人员四千多名,编成一个大队,吴振民任大队长,林道文为副大队长。
四月三十日,东江特委向各县、区发布起义动员令。五月一日凌晨二时,海丰起义爆发,吴振民、林道文等指挥起义队伍占领了县城各机关,收缴游击队、警察、盐警队等反动武装的枪支,逮捕了反动官吏和豪绅,并处决了一批罪大恶极的官绅,夺取了海丰政权。接着成立了海丰县临时人民政府,林道文被选为政府委员。随后,陆丰县和紫金县亦爆发起义,分别成立了人民政府,林道文调任海丰县农军大队长,统帅王伟群、彭桂、肖河源等几个农军中队。紫金县刘琴西所组织的“炮仔圩队”,也调来海丰,由林道文统一指挥,配合吴振民率领的农民自卫军分驻卡仔岭,伯公垇各隘口。海陆丰等县的起义震惊了敌人,他们立即从惠州、汕头调遣反动军队夹攻海陆丰,以优势兵力疯狂反扑,起义军防守失利,于五月九日撤出海城。接着,林道文和吴振民又组织数千名农民,三次反攻海城,未克,他们退往山区,待机再起。
海陆丰反动派卷土重来,逃匿香港的国民党党棍、官僚、政客、军阀、土豪劣绅、流氓、打手纷纷回来,成立 “保安队”、“清党委员会”、“地方善后委员会”,疯狂捕杀革命者及其家属。这时,吴振民带领的农军主力北上,向武汉长征。林道文率领剩余的农军在海丰北路罗畲、黄羌、麻竹、朝面山、苦竹园一带进行游击活动。他们经常向城镇打冷枪,惊扰敌人。有时深夜突袭,攻进市镇去镇压罪恶极大的反革命分子,并贴标语,撒传单。保安队向游击队驻地进犯,林道文就组织农军据险阻击,或埋伏于山林中伺机突袭,迫使敌军龟缩在城镇里,不敢随便下乡骚扰。
林道文在麻竹乡建立了一所可容数十人的整枪制弹厂,修理枪枝,制造简单的武器和弹药。同时组织训练了一支战斗力较强的农军,为攻克城镇创造条件。八月中旬,他带领第二区农军五、六百人,从麻竹出发,一举攻下公平镇,震撼了全县。后因敌人万炳臣营伙同保安队全力反扑,林道文便率队撤出公平镇。此后,他们又数次袭击该镇。九月初,林道文和刘琴西在海丰成立工农讨逆军,更加频繁地袭击敌人,把敌军弄的惶惶不安。九月七日深夜,驻公平镇的万炳臣营三连一排五十九个士兵在排长郭其宽带领下闹饷哗变,击毙一个司书,绑了连长罗毅先。由几个被他们从连部救出来的农民带路,于八日早晨,在麻竹乡找到林道文率领的农军。林道文热情地接待他们,赞赏他们弃暗投明的义举。并将他们编为工农讨逆军第四中队,由郭其宽任中队长。
白军反戈的消息传开,敌人惊慌失措,农民欢欣鼓舞。林道文乘胜在中秋之夜召开军民联欢、动员大会,并率部于翌日再次攻战公平镇。第二区各乡农民听到公平解放的喜讯,纷纷赶来庆贺。林道文随即召开全区人民代表大会恢复人民政权。
第二区的胜利给海陆丰人民以很大鼓舞。在东江特委领导下,林道文命令各区农军攻占市镇,消灭反动派,准备总攻海城。各区农军接到命令后立即行动。敌人十分惊慌,马上召回分驻各地的正规军和地主武装约一千二百人集中海城。这时,陆丰县城空虚,刘琴西乘机率部占领,然后与林道文部汇合。
九月十五日午夜,以刘琴西、林道文为正副总指挥的海、陆、惠、紫农军数千人分四路进攻海城。敌人关门固守,未克。但敌军士气低落,不得不弃城逃走。十七日,林道文在公平镇得到报告,立即率队开进海城,第二次夺取了海丰政权、组成了临时革命政府,林道文任政府主席团主席。他在桥东社林祖祠设立了农军总部,宣布镇压反革命,没收地主土地和反动派的财产,交县农会分配给穷苦农民。林道文估计到,敌人虽撤出了海丰县城,但必然会集结兵力反扑。因此,他布置部队做好了撤出的准备。当反动派陈学顺一个团和戴可雄的六百名保安队打进海丰来时,林道文已按预定计划,有条不紊地指挥队伍撤出海城,转入农村继续斗争。
九月下旬,传来了八一起义军从南昌转战到潮汕的喜讯。十月二日下午,周恩来派出的招兵专员刘立道到达海丰黄羌,与东江特委研究为起义军招兵问题。林道文积极动员民众参军,很快就招到一千多名农民,经过挑选,将七百多名编入部队,于十月四日开赴潮汕。这时南昌起义军已在潮汕战败,在向海陆丰转移途中,连遭挫折。林道文十分关注起义军的命运。派出侦察员分头打听起义军的消息,以便接应。
十月六日,起义军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的一部和第四军的一小部共一千二百余人,在二十四师七十团团长董朗率领下到达陆丰东南部,与东江特委领导成员取得联系,由郑志云作向导,经陆丰附城、大安、新田,绕过敌人几处防地,于九日进入农军防地朝面山。林道文迎接到起义军后,把他们带进惠阳县的中洞,筹集了一百头猪、一万担大米慰劳起义军。
十月中旬,中共东江特委作了组织上的调整,林道文被选为委员。二十五日,东江特委发布了第三次东江大暴动的命令。东江革命委员会委任林道文为东江工农革命军总队长①。林道文指挥的农军在南昌起义军的配合下,在黄羌诱敌深入,大败敌军,又一鼓作气占领公平、梅陇、汕尾等城镇,敌正规军陈学顺部闻凤逃遁,剩下的地主武装保安队亦自行溃散。三十日,林道文和董朗等率队解放海城,第三次夺取了海丰政权。
十一月一日,“海丰县临时革命政府”重新成立,林道文、杨其珊、郑志云、林铁史、杨望、陈子岐等组成主席团。六日,革命政府发出布告,重申土地政策: “本政府解放农民痛苦,执行土地政策,一切土地皆归农民。”并公布废除租债、镇压反革命的七条法令②,群众把它称为“七杀令”。
十一月初,彭湃从香港回到海丰,改组了东江特委,并以中共中央委员身份兼任东江特委书记,林道文、郑志云、刘琴西、杨望、林铁史、张威等十多人为委员。
在解放海城前后,海丰各地数百名地主武装保安队和土匪逃进南部海边市镇——捷胜城,使该城成为海丰境内最后一个反动堡垒。十一月初,林道文率领一千多农军,分三路攻城,先用土制大炮向西门轰击,配合步兵进攻。由于敌军武器较农军精良,农军久攻未克。时由南昌起义军组成的工农革命军第二师第四团的一个加强连前往捷胜助战,并与地方农军领导人林道文组成统一的攻城指挥部。
十九日上午八时,总攻开始,林道文指挥三路人马同时攻打东、西、北门,农军敢死队抬着长梯在我火力掩护下快速冲至城墙边,竖起长梯,援军冲锋队随即跃登城上,打开城门,我军蜂拥进城。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战,解放了捷胜全城,是役共击毙敌军三百多人,俘虏数百名,缴枪百余枝,子弹多箱。林道文下令镇压了大劣绅何舜廷,然后带着部队凯旋而归。二十日上午,各界群众约万人,在龙舌埔举行欢迎和祝捷大会。林道文和第四团一位士兵在会上报告了攻克捷胜城的情形,博得阵阵掌声和欢呼声。
二十一日,海丰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成立,林道文被选为政府委员。政府宣布停租,废债,烧田契,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这时,紫金南岭钟姓地主组织民团对抗革命,林道文即率农军一个中队,配合第二师再次攻打南岭圩。民团据守石楼,林道文指挥农军挖掘隧道,用棺材装满炸药炸毁石楼。打下南岭圩后,林道文率部没收了钟姓地主一千多担谷物,为革命筹集了巨款。
海陆丰苏维埃政权成立后,一九二七年十二月在香港举行的中共广东省委扩大会议,决定林道文任东江特委常委委员。为使惠阳与海陆丰的红色区域联成一片,林道文被调到惠阳去加强县委领导,准备惠阳暴动。他与惠阳县委书记黄居仁先在镇隆一带发动农民斗争大恶霸、大地主,为暴动做准备工作。
一九二八年一月五日下午,广州起义军一部——工农革命军第四师到达海丰县城。林道文从惠阳赶到红场参加欢迎并担任大会主席团成员。会后,他与省委巡视员黄钊“往白芒花、惠州、横沥、四大半围乡等地巡视工作,并决定二十六号召开县代表大会。”①二月二日,林道文和黄居仁依照省委指示,在四大半围乡召集县委会议、研究并决定四月份暴动计划。二月二十一日,县委在四大半围乡组成“广东省惠阳县苏维埃政府” ,林道文为委员。二十六日,召开全县代表大会,正式成立苏维埃政府。
三月间,中共中央委员恽代英从香港到惠阳,与蓝璇坤、杨石魂、黄居仁、林道文等组织平山第三次起义。平山是惠州的外围屏障,又是惠州通往海丰的要道。林道文按照统一部署的计划行动最迅速,他率赤卫队及各路武装从四大半围向平山挺进。这时进攻高潭、海丰等地的敌人第七军黄旭初部突然折回惠阳,敌我力量悬殊,上级指示各路农军撤回原地自卫。林道文连夜把赤卫武装带回四大半围,上山打游击。不久,林道文被调往香港,在省委工作。
四月二十四日,林道文奉命潜回惠阳,巡视县委工作。找到九区区委委员和县委书记。了解情况后,在三十日给省委写了关于惠阳暴动失败后敌人到处围捕和党、群受损失情况的报告。
五月下旬,潮梅特委书记沈青早牺牲,林道文被派赴汕头恢复党组织。几经周折,找到潮梅特委临时负责人。三十日晚,林道文召集汕头各有关同志会议,改组特委。会议选出特委委员九人,“推定道文、克家、聂根、耀潮、易标为常委,并以道文为书记……,军事委员会以溥泉、道文、简朴为常委”②。从此,林道文领导着潮安、潮阳、揭阳、普宁、惠来、澄海、南沃、饶平、梅县、平远、蕉岭、五华、兴宁、丰顺、大埔等十五县和汕头市的革命斗争。六月八日,省委决定将潮梅特委合并于东江特委,指定彭湃、林道文等八人为委员。东江特委成立后,彭湃任书记,林道文任常务委员,仍在潮梅地区活动。
六月中旬,林道文从汕头市来到潮安县佘村,秘密召开潮梅各县县委书记联席会议。到会的有各县负责人方思琼 (方方) 、洪木合、龚文河、颜汉章、陈崇如等三十多人。会议在林道文主持下,讨论潮梅夏收总暴动计划并各县个别的暴动计划,研究如何建立和发展农民武装等问题,会后,他往返所属各县之间,指导各地开展斗争。
十二月,东江特委因新书记未到任,林道文以特委常委身份主持特委工作。次年一月,东江特委机关从潮安田东圩搬到丰顺下 (现茶背区)西山蓝寮的打拳寮,林道文在这里恢复和发展党的地方组织,并在三月二十二日至四月二日主持了东江特委扩大会议。会议接受党的六大和省委第二次扩大会议的指示,结合东江地区的斗争实际,认真讨论了政治、组织、军事,苏维埃工作等十二个问题; 提出要发展党的组织,深入土地革命斗争,扩大红军组织,以便从西北、西南两条干线发展暴动,占领潮汕和惠州,完成东江地方的暴动任务,并向广州发展。这次会议,“可以说是东江地方暴动的总动员”①。当时由于工作需要,省委要林道文回省委工作。东江特委考虑即将召开的党代会需要林道文主持,拟开完党代会以后再让林道文去省委。省委于五月二十六日向特委发出指示信“林道文同志,省委坚决的要他立即来港,再无讨论犹豫之必要。省委完全站在工作的利益上,认为道文必须立即来省委,至要! 不得再为延缓! ”①
一九二九年六月十八日至七月初, 林道文在丰顺县隍区黄村主持了东江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 大会依照省委的指示,讨论了政治、党务、组织宣传、职工运动、农村工作、军事、经济、青年团和济滩会等问题,并通过了有关决议,强调“争取广大群众准备武装暴动,是我们目前的中心任务。”会后,林道文到香港向省委江报了东江特委和党代会情况。省委感到满意,指出东江党代会“给予东江一个极大的前途的开展,有伟大的意义与作用。”按原来决定,林道文留在省委工作。“他在香港时,曾接头得很多海丰同志,并由他请准省委,陆续派来东江工作”①。
三月二十八日,林道文以省委巡视员身份到东江指导工作。林道文向东江特委传达了省委关于东江革命斗争问题的指示信。特委就关于革命根据地发展方向问题,召开临时紧急会议。决定以八乡山 (五华、丰顺、揭阳交界处) 为中心,建立西北根据地,向外发展与江西中央苏区联成一片。会后,林道文组织部队行动,革命力量在八乡山区得到了发展,为后来接应朱德陈毅等率部入粤,开辟了道路。
十月十五日,林道文主持的东江特委就苏维埃的财政问题指示下属各级党组织; 筹款时不要侵犯小商人及小资产者的利益,要引导他们加入革命阵线; 要没收乡村豪绅地主阶级的土地、财产,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穷苦农民及当地贫民。
十月下旬,朱德、陈毅、朱云卿等率领红四军入粤,林道文等热情地做好配合工作。他亲自动员,要求各地党组织和政治、军事工作人员全力以赴,迎接红四军。古大存、林道文等把分散的武装力量集中起来,发动广大农民群众准备粮秣,加强各地通讯联络,配合红四军行动。
十月二十日,红四军到达松口。林道文命令东江红军四十六团立即开赴梅县城东,切断敌人联络,打击敌人后方,以利红四军的进军。
红四军三个纵队一万多人,分两路向东江进军,十月二十五日下午攻占梅城。二十七日,因敌人反扑,朱德率部退入梅南根据地,隐蔽在丰顺县的马图村、南坑村一带。古大存、林道文、陈魁亚等带领当地工农革命军、赤卫队和革命群众几百人在马图会见朱军长,大家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红军万岁”! 接着,朱德与林道文在马图召集军部参谋长、各纵队司令员、及东江各负责同志,举行紧急会议,分析敌人的动向和梅县的形势,决定集中红军到梅南前沿,准备反攻梅城。林道文亲临前线参与指挥。后因敌情变化,这次反攻没有达到目的。红四军返闽,林道文仍在东江,领导潮梅十六县市的革命斗争。
这期间,林道文住在用竹木泥草搭成的低矮小屋里,为避免敌人袭击,还常常转移。“东委本身非常不健全……常委只有二人,即道文和尊道。而工作既繁杂,道文每天应付一切技术问题忙个不了,早上六点开工,晚上二、三点还不能睡觉。”①
一九三○年春,东江地区革命斗争形势出现高潮。林道文以省委代表身份出席东江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他向大会传达了中央军委和省委关于建立东江苏维埃政府和成立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的决定。接着,在林道文指导下,大会总结了过去革命斗争经验,确定今后游击战争和革命行动纲领;选举产生了东江苏维埃政府,陈魁亚为主席; 成立了工农红军第十一军,古大存任军长,颜汉章为政委。
这年八月五日,中共广东省委在香港召开临时常委会,讨论建全省委组织问题,林道文递补为常务委员,分工担任宣传部长,农委副书记。
一九三一年一月十二日,省委秘书处内部交通员莫叔波①被捕叛变,十四日带着国民党特务——“广东省会公安局特别侦缉队”和香港警探,包围省委、市委等机关,抓走二十多人、搜去大量文件。当时宣传部机关设在香港坚尼地道宝龙台三十四号楼的四楼上,林道文和他的爱人杨梅芳住在里面。敌人在夜间封锁街道,破门而入。林道文听到破门声,快速爬上天台,敌人吹哨追捕。他翻过十多座楼顶,从天台沿水槽而下,逃入一户人家的厨房里,但仍被敌人搜捕。他爱人也被抓走。
林道文在狱中坚持斗争。敌人用枪托、枪头打他,他横眉冷对。初时,林道文被关在域多利亚监牢,后转移至荔枝角监牢。同狱的陈汉英②取水时被狱卒打了一巴掌,林道文立即站起来大喊“不准打人”并举手高呼口号“打倒英帝国主义”其他“犯人”也跟着呼喊,狱卒吓的停住了手。林道文还设法与组织联系,他提议凡外面有家属的“犯人”,都吃家属送来的饭,不吃监牢内的饭,利用送饭的家属带信。大家立即响应,终于与党组织取得联系,使一些同志得到营救。但林道文是“要犯”,国民党和港英当局合谋引渡,秘密把他解到广州。伪省会公安局用电刑残酷审讯,他坚贞不屈。五月底敌人又把他押回海丰“游街示众”。林道文利用这个机会,慷慨陈词,痛斥敌人的罪行,鼓励海丰人民要坚持斗争。当时围观的群众很多,他诙谐地说“有这么多人来为我送葬,我感到光荣。”①数天后,林道文被解至省城。一九三一年夏,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广州红花岗,时年二十七岁。
注释
①访问余汉存记录(1983年)。
①海秋是道文的三哥,曾任海丰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团秘书,1928年五月被敌人杀害于海丰县。
②陈文回忆。
①林务农回忆。
①钟贻谋称: “十月三十日,东江特委办公室扩编海陆丰工农革命军为海陆紫工农集团军,提升林道文为集团军长,统帅三个大队。”待考。
②海丰县临时革命政府布告第九号。
①黄钊给省委的报告(1928年28日)。
②中共潮梅特委给省委的报告(1928年6月2日)。
①《东江代表在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会议上的报告》 (1930年5月18日) 。
①广东省委给东委指字第十号信。
②东委李荣给省委的报告(1929年9月10日)。
①中共广东省委巡视员聂荣臻给省委的报告 (1929年11月6日) 。
①即莫叔葆。
②现名陈士民。
①陈士民的回忆。
相关参考
(一)辛焕文,号质彬,一九○一年六月出生于湖北省安陆县辛家榨。父亲辛余三,清末秀才,曾任湖北圻水知县。长兄辛焕甫,湖北新军测绘学堂学兵。次兄辛达文,耕种经营数十亩土地并操持全家生活大计。一九○七年,辛
蔡会文是年轻的红军将领,在井冈山、中央苏区、湘赣苏区和三年游击战争的一系列斗争中,战功卓著。一九三六年春,在战斗中英勇牺牲。(一)蔡会文,号赤潮,一九○八年十一月十二日出生在湖南省攸县凉江山田一户富裕
(一)王步文,字伟模,化名自平,又名朱华、王华,一八九八年一月十五日生于安徽省岳西县资福寺(原属潜山县衙前区)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全家人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穷苦生活。祖母曾给地主家当奴婢,受尽凌辱
林森,字子超,号长仁。1867年3月16日(清同治六年二月十一日)出生于福建闽侯一个商人家庭。三岁时随父林道炳移居福州,六岁开始读书。1877年入美国教会办的培元学校。1881年入鹤龄英华书院,188
一、青少年时代贺龙本名文常,又名云卿,一八九六年三月生于湖南省桑植县洪家关的一个贫农家里。贺龙的幼年时代,正值清王朝行将崩溃之际,为了维持摇摇欲坠的反动统治,满、汉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更加深
冯达飞,我军优秀的军事教育工作者,坚贞不屈的共产主义战士。字洵,又名文孝、国琛,广东连县人,一八九九年七月生于连县东陂镇一个小商人家庭。父亲冯洪晖,在冯达飞出生前几个月病逝,一家生计全靠母亲做点小买卖
阎宝航,1937年由周恩来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为特别党员。他以东北抗日救亡运动领袖的身份,活跃在中国政治舞台,来往于东北军高级将领张学良和国民党上层人物宋美龄、宋子文、戴笠等之间,利用这个特殊身份,
胡波胡波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共江西永新县党组织的创建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是“湘赣革命根据地特别重要的干部”①,历任中共永新县委宣传部部长、县委书记,中共湘赣边特委常委,莲花县委书记,湘东特委副书
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郭亮,在短暂的革命生涯中,先后任过湖南省工团联合会总干事、湖南省总工会委员长、中共湘区委员会委员、中共湖南区(省)委委员兼工农部部长、省委代理书记、中共中央委员、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湘
一九四二年五月十八日清晨,中共中央闽浙赣特派员、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刘英,被国民党反动当局秘密杀害于浙江永康方岩,时年三十九岁。刘英为民族的生存、人民的解放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胜利,英勇奋斗,历尽艰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