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林森生平故事简介,林森历史评价,林森怎么死的?

Posted

篇首语:案头见蠹鱼,犹胜凡俦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林森生平故事简介,林森历史评价,林森怎么死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林森生平故事简介,林森历史评价,林森怎么死的?

林森,字子超,号长仁。1867年3月16日(清同治六年二月十一日)出生于福建闽侯一个商人家庭。三岁时随父林道炳移居福州,六岁开始读书。1877年入美国教会办的培元学校。1881年入鹤龄英华书院,1884年结业后离开福州,赴台北电报局工作。

1895年台湾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林森返归大陆。1898年复去台湾,一度任台南法院嘉义支部通译。不久加入革命组织兴中会,1900年春仍回福州。

1902年,林森考入上海江海关工作。他继续从事革命活动,曾与林述庆等组织福建学生会,传播反清反外国侵略的思想,被选为主席。不久,学生会同闽籍留日进步学生林文、方声洞等建立了联系,并在福州设立了学生分会。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林森与学生会会员均入同盟会。

1909年,林森由上海调九江关任职员,曾与吴铁城等设立浔阳阅书报社宣传革命,还着手创办商团,举办军事训练班和进行联络新军的活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前,他们即与上海的陈子范、湖北的詹大悲建立联系,10月10日武昌起义后,便立即策动九江的新军标统马毓宝于10月23日宣布独立。随后成立九江军政府,马为都督,林任民政长,吴任总参议官。他们曾联系海筹等海军舰艇起义,并共同商定了统一江西和援鄂、援皖等决策。

同年11月中旬,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先后在沪、汉、宁开会,林森为江西代表,曾参加上海、南京会议,同其他代表一起制定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并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临时参议院在南京成立,林森是福建省选派的议员,出席会议,被选为议长。2月上旬开始制定《临时约法》的工作。不久清帝退位,袁世凯假意表示赞成共和,孙中山被迫向参院提出辞呈,荐袁自代,但要求把首都设在南京,袁必须服从《临时约法》并到南京就职。参院很快选袁继任临时大总统,4月又在袁的要挟之下决定将临时政府和参院迁往北京。在迁都问题上,参院内有过激烈的斗争,林赞同孙中山的意见,反对北迁,因而辞职。是年秋,林回福建设立国民党支部。

袁世凯为加强独裁统治,1913年3月指使其爪牙暗杀了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4月,第一届国会在北京开幕,林又作为福建省选派的议员出席参议院会议,被举为参议院全院委员长。面对袁世凯的种种反动行径,7月,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少数国民党议员南下参加起义,多数人(特别是所谓法律派)仍留在国会中,林也是留在国会的一个。不久“二次革命”失败,孙中山亡命日本。国会进一步屈服于袁世凯的压力,于10月选袁为正式总统。而袁世凯实行专制的野心仍不满足,11月竟下令解散国民党,取缔国民党议员,随之国会也停止活动。林取得了出国护照,随即东渡日本。

林森在日本东京会见了孙中山,加入了中华革命党。1914年春转赴美国旧金山,任民国维持会会长。该会是国民党美洲总支部按照孙中山的指示,为起兵讨袁而设立的筹饷机关。民国维持会曾派员巡游美洲各埠开展工作,林亲往古巴进行募捐。同年冬美洲总支部改选,林当选为支部长。在他任职的三年间,总支部在阻止袁世凯借款、召开全美国民党恳亲大会,特别是在筹款方面,成绩显著,被孙誉为“领袖支部”[1]。

1916年6月袁世凯恚恨成疾而死。黎元洪继任总统,段祺瑞任内阁总理。8月,国会复开,林森自美赶回北京与会。在国会中张继等原国民党议员曾组织“宪政商榷会”,与原进步党议员即后来的研究系对立。研究系主张中央集权,拥护段内阁;商榷会则主张地方分权,省长民选。国民党议员中除入阁的谷钟秀、张耀曾等人外,多对段内阁持反对态度。林属于商榷会中比较激进的一派,即“丙辰俱乐部”系。

1917年6月,黎元洪为张勋等所迫,再次解散国会,孙中山率海军南下广东,揭举护法旗帜。林森和其他一些国会议员响应孙中山号召,聚集广州,8月,在广州举行非常国会,选孙为军政府大元帅。林曾一度任大元帅府外交部长。这时,西南军阀多借护法以自重,而非常国会则为实力派桂系军阀所操纵。1918年5月,桂系军阀改组军政府,排挤孙中山,孙愤而辞职赴沪,专门从事著述。8月,护法国会开第一次正式会议,林是拥护孙的少数议员之一。稍后他又当选为护法国会参议院议长,并以议长名义募捐修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1920年春,桂系军阀为了谋求同北洋军阀政府妥协,停发国会维持费,大部分议员离粤,林森亦于4月去上海。在赴沪途中,他写信给海外友人,谈到广州情况,谓今武人违法,南北皆然,桂系压迫国会更毒于袁氏,表现了对桂系的极端愤懑。11月,陈炯明率粤军回粤,孙中山再至广州重整军政府。1921年1月,国会复在广州开非常会议,林为议长。4月,非常会议选孙中山任非常大总统,孙于5月5日就职,林代表国会授印并致词。10月,孙中山开始计议北伐,林曾为此致书海外筹款。

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孙中山被迫停止北伐。10月,许崇智回师入闽。11月,林森接任福建省长。1923年2月,许率军回粤,福建为北洋政府控制,林被迫辞职。同月,陈炯明退走惠州,孙中山返广州就大元帅职。7月,林被任命为大本营建设部长,兼治河督办。

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改组了国民党。林森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但他却反对孙中山的三大政策。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11月国民党右派谢持、邹鲁等人,在北京西山碧云寺召开所谓四中全会,即“西山会议”,通过了“取消共产党员加入本党者党籍案”、“俄人包尔丁(鲍罗廷)顾问解雇案”、“中央委员会暂移上海案”等决议[2]。参加这次会议者被称为“西山会议派”。林森是这次会议的重要人物之一,并多次担任会议主席,又被推举为“西山会议派”的中央常委兼海外部部长。1926年1月,“西山会议派”的一些成员受到广州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处分(林森受到警告处分)。但他们不承认广州大会,同年3月仍继续在上海召开非法的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林再次当选为所谓中央执行委员。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后,9月宁、汉、沪三方合流,在南京成立特别委员会,林森是该委员会委员。但由于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加剧,到11月底特委会无形解体。特委会成立前,蒋介石本已下野,1928年初重新上台,随即在南京召开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改组国民政府,林任国民政府委员。同年10月,国民政府实行五院制,蒋为国民政府主席,胡汉民任立法院院长,林任副院长。1929年3月,国民党召开三全大会,林被选为中央监察委员。6月孙中山遗体移葬南京,他是陵墓建筑的主持人和迎榇专使之一。

1931年2月下旬,胡汉民因同蒋介石发生矛盾被扣。3月,国民党中央常会决定由林森任立法院院长。事前他已出国考察,院长职务由邵元冲暂代。4月,邓泽如等四监委弹劾蒋介石,林列名四监委之内(当时他尚在国外)。5月,一些国民党政客与西南实力派在广州组成“非常会议”,同蒋分庭抗礼,由于林和粤方几个要人关系较密,粤方曾把他的名字列在里面。10月林从国外回来,这时宁、粤双方正在和谈,他采取超然态度。“九一八”事变之后,蒋介石对日本帝国主义采取不抵抗政策,遭到全国人民的坚决反对,粤方乘机倒蒋,12月,蒋介石被迫第二次下野,林被推为代理国民政府主席。不久,宁、粤联合,国民党召开四届一中全会,确定国民政府主席为国家元首,不负实际政治责任,选林森为国民政府主席。林于1932年元旦就职。

林森任主席不久,发生“一二八”中日淞沪之战,国民政府暂迁洛阳。同年3月,蒋介石东山再起,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掌握国民党统治的党政军实权。林森本来就不具有实际职权,此后更形同虚设。1933年5月“塘沽协定”后,国民政府迁回南京。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国民政府又迁往重庆,林于11月入川。

他连任主席长达十二年,安于“典守印信”、“垂拱而治”。1943年5月林森因车祸受伤卧病,于8月1日逝世。他性喜山水,尤好古玩。其言论文章多收入《林子超遗集》和《青芝老人遗墨》中。

注释

[1]石映泉:《林森》,胡适等撰《林森纪念集》,台北传记文学社1969年版,第92页。
[2]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编:《清党实录》,江南晚报社1928年版,第51页。

相关参考

知名人物 李林森人物简介

·李林森李林森,天文学家。主要从事天体力学中的轨道根数变化研究。对天体的自转理论和脉冲星理论也有研究成果。李林森,原名李芳武,1930年10月15日生于辽宁省新民县的一个贫寒家庭。他的父亲在他两周岁时

历史人物 林森是谁

  林森是谁?林森,民国时期国民党著名元老,连任12年南京国民政府主席的林森,生前因其为官处世不喜张扬,做事低调,奉行「不争权揽利、不作威作福、不结党营私」的「三不」原则,在当年国民党和国民政府高层内

人物志 林森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林森字子超,号长仁,自号青芝老人。1867年3月16日生于福建闽候一商人家庭。林森少时先后就读于福州培元学校、鹤龄英华书院。1884年曾赴台北电报局工作,次年返归大陆。1902年,林考入上海江海关工作

历史人物 中国近代政治家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委员会主席林森简介

林森(1868年2月11日-1943年8月1日下午7时4分),原名林天波,字长仁,号子超,晚年自号青芝老人,别署百洞山人、啸余庐主人、凤港渔翁、虎洞老樵,福建闽县(今闽侯县)尚干镇凤港村人,近代政治家

林森

  林森(1868~1943),南京国民政府主席。福建福州闽侯县尚干乡人。幼居福州,入英华学堂,因反清被开除,后参加反割让台湾斗争,并加入兴中会;中国同盟会成立时率会加盟。辛亥革命中,领导九江起义,并

国民党史 林森

林森字子超,号长仁,福建闽侯人,1868年生。美国教会培元学校、鹤龄英华书院毕业。1884年冬在台北电报局任职。1902年考入上海海关工作,与林述庆等组织福建学生会,当选为主席。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

国民党史 林森木

林森木原名崇武,字悦如,河北平原人。北京工业大学肄业,曾受训于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补训班,后又毕业于陆军大学第十三期。曾在西北军刘汝明部当副官,后到田金凯部任参谋。在黄埔军校受训后,历任中央陆军军官

致祭黄兴墓、蔡锷墓 民国主席林森曾游览岳麓山

岳麓山作为省会长沙的著名风景区,既是风景绝佳之地,亦有大量辛亥革命的仁人志士安葬于此,民国时期政府要员莅湘,大多要上山游览参观,同时也祭拜自己革命的同志和战友,如蒋介石、汪精卫、李根源等均上过岳麓山,

致祭黄兴墓、蔡锷墓 民国主席林森曾游览岳麓山

岳麓山作为省会长沙的著名风景区,既是风景绝佳之地,亦有大量辛亥革命的仁人志士安葬于此,民国时期政府要员莅湘,大多要上山游览参观,同时也祭拜自己革命的同志和战友,如蒋介石、汪精卫、李根源等均上过岳麓山,

孔祥熙、林森等都让其三分 民国犟官让英商纳税

1932年8月,同盟会元老石瑛就任南京特别市市长之职。当时这个65万人口的国民政府首都,税捐只有178万元,而全年支出却要526万元。这些钱从哪里收?石瑛任职的第四天,去民间“微服私访”后,命市政府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