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人物传 麦新人物传,麦新生平事迹,麦新评价
Posted 新生
篇首语:科学是为了那些勤奋好学的人,诗歌是为了那些知识渊博的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共人物传 麦新人物传,麦新生平事迹,麦新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共人物传 麦新人物传,麦新生平事迹,麦新评价
麦新
麦新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先行者之一。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他在上海积极从事抗日救亡和左翼文艺运动,主编救亡歌集《大众歌声》,1937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6月6日,在建设西满根据地于开鲁县同胡匪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33岁。夏衍称赞他所创作的《大刀进行曲》等优秀歌曲,“唱遍了全国”,“在当时的抗日救亡运动中,成了最有效的、最能鼓舞群众抗日情绪的宣传工具。”①
投身救亡音乐运动
麦新原名孙培源②,别名孙默心、铁克,麦新是默心沪语的谐音,是他创作发表救亡歌曲和编辑《大众歌声》时采用的笔名。他祖籍江苏常熟县,1914年12月5日出生于上海的一个会计家庭里。麦新6岁入小学读书。1929年求人荐举考入“美亚保险公司”,当上一名练习生,改名为孙默心。后转正为这个公司的职员。工余时,他经常阅读邹韬奋主编的《生活》周刊和巴金的长篇小说《家》①等书刊。他在日记中曾写道:“《生活周刊》及巴金的小说给我影响很大,《生活》增强了我的反帝情绪,巴金使我具有了模糊的阶级意识。”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麦新参加上海市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中国的示威游行和市民抗日救国大会。第二年,“一·二八”的战火使麦新和上海市民从睡梦中惊醒。他投入淞沪抗日斗争的洪流,参加了赴医院救护、慰问第19路军伤病员的工作。
这时期,瞿秋白参加了左翼文化运动的领导工作,使上海的左翼文化运动得到了恢复和发展。麦新参加了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领导的业余合唱团,成为聂耳、冼星海、张曙、任光、吕骥等作曲家的忠实学生和战友。特别是聂耳创作的革命群众歌曲,扫荡了当时流行一时的《桃花江》和《毛毛雨》之类的靡靡之音,使麦新耳目为之一新。麦新深有感触地写道: “一九三二年 ‘一·二八’前后是 ‘低气压’ 的年代,民族的危机一天比一天更紧迫,而当时的统治阶级对外实行不抵抗的退让政策,对内则是加紧超经济的剥削,使得农村破产,工人失业……。音乐上,黎派的淫靡的歌曲在当时无疑地帮助着统治者极度地发挥了麻醉人民的作用。” “聂耳,以一个阶级战士,民族战士的姿态出现在乐坛上,不再是 ‘朱唇粉颈’ ,或‘风花雪月’,而代之以‘成天流汗成天流血’。他的作品的绝大部分都是反映那个时代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下劳动人民的苦难的生活和呼声……《大路歌》的沉着坚毅,《开路先锋》的坚定自信,《前进歌》的果断坚决,《码头工人歌》的痛苦和愤怒,《打长江》的歌颂集体劳动的愉快和自信,这些都是最明显不过的典型例子。”①1935年7月17日,人民音乐家聂耳于日本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后,上海音乐界万分悲痛。麦新坚定地说: “悲痛没有用,责任落在我们身上。”②要学习聂耳“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民族化大众化的创作方向,以运用到我们自己的创作中去。”③
1936年9月,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华北,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在中国共产党大力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麦新握笔撰写了他的处女作《“九·一八”纪念歌》。迈出了走聂耳音乐创作道路的第一步。歌词写道:
起来!
全国的同胞们,
今天是第五年的“九·一八”,
不抵抗、不抵抗,
失去了田地山河九百万!
三年准备,
五年准备,
死去了兄弟姊妹千千万!
没有了东北的豆米,
华北的棉毛,
我们大家吃不饱、穿不暖,
我们的生命啊!
天天被人枪杀残害!
快快起来吧,
全国的工农商学兵!
救自己、救民族,
联合战线下,
奋斗抵抗、奋斗抵抗!
今天纪念这惨痛的“九·一八”,
明天我中华民族的一切都得到自由解放!①
歌词写成后,他虚心地向冼星海求教。冼星海认真看了两遍,表示愿为这首歌词谱曲,并征求他对歌曲有些什么要求。麦新高兴地说: “我想这首歌的高潮应当是歌词的结尾两句。”不久,《“九·一八”纪念歌》在《大众歌声》第一集与读者见面了,并在群众中广为传唱。同年,麦新连续创作了《女工救国歌》、《妇女进行曲》、《只怕不抵抗》 (以上三首都由冼星海作曲) 、《牺牲已到最后关头》 (孟波曲) 、《保卫马德里》 (吕骥曲) ,以及自己作词谱曲的歌曲: 《向前冲》、《马儿真正好》等儿童歌曲,其中《牺牲已到最后关头》是直接针对蒋介石在庐山讲话中说: “和平未到绝望关头,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麦新在歌词中写道:
向前走,别退后,
生死已到最后关头,
同胞被屠杀,
土地被强占,
我们再也不能忍受!
我们再也不能忍受!
亡国的条件我们决不能接受,
中国的领土一寸也不能失守!
同胞们!
向前走,别退后,
拿我们的血和肉,
去拼掉敌人的头,
牺牲已到最后关头,
牺牲已到最后关头!……①
麦新在救亡歌曲创作中初露锋芒,表现了这位青年音乐工作者的睿智与才能。他是上海新音乐运动中的佼佼者。据1937年3月19日 《立报》评论: “正在马德里争夺战积极进行着的时侯,在我国的音乐界,产生了一支《保卫马德里》的战歌,这支歌在《现世界》上发表以后,立即被各地各阶层爱好音乐的朋友们热烈地歌唱着……现在的上海世界语学会,已在开始着手把这支歌翻译成世界语、西班牙语以及英、法、德、日、意、苏联等国文字。在最近,就打算寄到西班牙的前线,寄到各国去,让前线的战士以及各国爱好和平的人们,都跟我们一样燃烧起反法西斯反侵略的热情。”①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当天,由宋庆龄、蔡元培等组成鲁迅治丧委员会,上海文化界和各界群众团体隆重哀悼这位30年代文化革命的主将。麦新任挽歌队指挥,并负责教唱《鲁迅先生挽歌》。他和业余合唱团的同志们一起连夜赶印挽歌。第二天,他不顾劳累,随同各界群众瞻仰鲁迅先生遗容。22日,麦新带领挽歌队来到胶州路万国殡仪馆,为鲁迅先生送殡指挥唱挽歌。
同年11月23日,麦新参加了反对日货走私的上海辑私大游行。当他与歌咏合唱团的同志们来到游行集合地点时,得知爱国人士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李公朴、沙千里、史良、王造时被国民党政府非法逮捕入狱的消息,他冲到游行队伍的前面,挥臂指挥大家高唱起《义勇军进行曲》。游行队伍被敌特、巡捕打散后,麦新重新集合起被驱散的群众,手挽手地沿着河南北路向火车站方向前进。他振臂高呼: “抵制日货! ”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释放救国会爱国领袖! ”等口号,极大地鼓舞了群众的爱国热情和斗志。
这一年底,上海工人反日斗争风起云涌。女工夜校就是左翼文化运动的群众主要活动形式之一。麦新在“剧联”音乐小组的领导下,经常来到沪西女工夜校、纺织女工夜校上课教书,教唱救亡歌曲,宣传抗日救国。同时,深入群众了解工人生活,为工人们创作了《申新厂歌》、《工人读书歌》等群众歌曲。这些歌曲反映了广大工人的痛苦生活,激励工人们的斗争意志,受到了工人们的欢迎与好评。女工夜校成为学习文化、发动与组织女工反日罢工斗争和培养骨干的场所。此外,为宣传抗日救亡,麦新和孟波、绶曾编辑出版了 《大众歌声》,收入救亡歌曲和群众歌曲80余首,国民党上海当局把它列为禁书。后来,《大众歌声》又再版4次,通过救国会和歌咏团体秘密发行。1937年9月,又出版了《大众歌声》 第二集。
麦新在上海从事音乐救亡运动,除参加民歌会、业余合唱队、歌曲作者协会、歌曲研究会的活动外,还发起和组织了立信音乐研究会,培养广大青年音乐工作者,分散到工厂、商店、学校、郊区农村、开展救亡音乐活动,使中国音乐运动在广大群众中扎根。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芦沟桥事变,29军奋起抵抗、英勇杀敌的消息很快传至上海。麦新怀着强烈的抗日救国激情和对29军将士的敬佩心情,执笔创作了著名的《大刀进行曲》①: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二十九军的弟兄们,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
他写完后,首先拿到群众中去教唱。根据群众试唱中提出的修改意见,将原稿作了几处修改。原稿中歌词“二十九军的弟兄们”定稿时改作“全国武装的弟兄们”,“咱们二十九军不是孤军”改成为“咱们中国军队勇敢前进! ”
这首威武雄壮的战斗歌曲,强烈感染着广大群众,田汉通过百代唱片公司的业务负责人任光,把《大刀进行曲》录制成唱片,使这首歌曲在全国广为传唱。这首歌唱出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激发了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
奔向革命圣地延安
1937年“八·一三”上海抗战后,麦新参加了由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导下的第八集团军战地服务队,在共产党员钱亦石的带领下,开赴浙江从事抗日宣传活动。同年9月25日,麦新在浙赣边界江山县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麦新随战地服务队,辗转浙、赣、湘等地,在这期间,他写了《游击队歌》、《农民救国歌》、《壮丁队歌》、《保家乡》等歌曲。
1938年4月,麦新随队来到当时抗敌活动十分活跃的武汉。那时,政治部第三厅刚成立。麦新在武汉拜望了冼星海,在汉口八路军办事处,聆听了周恩来的重要讲话。周恩来告诫革命文化工作者珍惜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全民抗战形势,希望大家尽一切可能,坚持在国民党军队里工作。说这是一种特殊的战斗。①麦新和队里的大部分同志,原先曾想离队去延安,听了周恩来的讲话,坚定了他以党的利益为重,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的思想。决心按照党的指示,在党最需要的地方坚持战斗。
麦新在武汉再次与绶曾一起编辑《大众歌声》第三集。这本歌集共选用了100多首歌曲,其中刊登了瞿秋白翻译的《国际歌》——当时苏联的国歌,以感谢苏联空军援华,保卫武汉的国际主义行动。
1939年12月,国民党制造了第一次反共摩擦,下令胡宗南部进犯陕甘宁边区。麦新在湖北樊城驻地,向党组织提出了到延安去为保卫抗日圣地而战斗的要求。第二年10月,麦新来到重庆《新音乐》杂志社。不久,接到通知,请他去曾家岩八路军办事处。办事处负责同志正式通知他说: “你提出去延安的申请,周恩来同志已经批准了。”为了沿途安全,他换上了八路军的灰布军装,以办事处办事员回延安办事的理由,于同年11月,奔赴他久已向往的革命圣地延安。
到延安后,组织上分配他去桥儿沟的鲁迅艺术学院音乐部,负责编辑出版《歌曲》月刊并担任党支部书记的工作。在延安时期,麦新创作有《毛泽东歌》、《保卫边区》 、《行军》、《春耕小曲》,《红五月》、《小葡萄》等40多首歌曲。周扬回忆说: “四十年代初,他到了延安,曾在鲁艺和我共事,时间虽然不长,却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他是一位勤奋的、有才能的、朝气勃勃的党的音乐工作者。”
1942年,麦新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和整风运动。在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指导下,撰写了《略论聂耳的群众歌曲》、《新的聂耳在工农兵中生长着》、《是改变工作作风的时候了》、《创作不是少数人的事情》等十几篇音乐理论文章。他认为一个音乐工作者的根本问题是改造世界观的问题,是为工农兵服务的问题。“由于聂耳进步的世界观以及他的生活斗争和政治斗争的实践,所构成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使他不仅写出了人民今天的痛苦,也写出了人民今天的抗争以及对明天光明的热望……从民族的大众的丰富的斗争生活中去吸取创作源泉,创作了大众所喜爱的民族形式,又交还给大众并给予他们以力量和鼓舞,使他们为拯救自己的民族而斗争! 这就是聂耳作品之民族化与大众化的全部意义。”①
5月30日,麦新在鲁艺聆听了毛泽东的重要讲话。毛泽东号召知识分子走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并把桥儿沟的鲁艺称为“小鲁艺”,把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的广阔天地和丰富斗争生活叫“大鲁艺”,号召广大艺术工作者投身到文艺创作源泉的“大鲁艺”去。
麦新遵照这一指示,来到南泥湾359旅,受到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的强烈感染。他回到鲁艺后,创作了《南泥湾开荒》,《生产大竞赛》等歌曲。歌曲带着浓郁的陕北地方韵味,热情地赞美大生产运动,受到了边区群众和战士的欢迎。
麦新在鲁艺,由于工作认真,成绩卓著,得到了院领导的表扬和师生的称赞,曾两次当选为模范工作者。许多和他一起工作过的同志,都夸他胸怀坦荡、平易近人、热情直率,“他好比是一团烈火,以自己的热力去感染别人。” “他处理一切事情的原则是以党的利益为前提,以自我牺牲的精神去担任一般同志认为对于自己的技术发展有妨碍的组织工作。”②
“埋头工农做工作”
1945年8月30日,麦新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报名参加干部工作团赴华东地区开辟地方工作。他告别延安踏上了新的征途。
同年9月,党中央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全国战略方针。麦新在去华东的途中,被组织调派转道奔赴东北战场。12月,他随东北干部工作队到达了目的地——阜新。
阜新,是辽西地区的煤城。开展群众工作,肃清日伪残敌,组织恢复生产是当时干部工作队的中心任务。早在告别延安鲁艺时,麦新便下决心走与工农兵相给合的道路,“埋头工农做工作”①。来到阜新后,他想方设法熟悉东北光复后的形势,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麦新听到组织上决定他到郊区的太平煤矿去做矿区的群众工作,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此次如真能到工农群众中去,我一定干它十年八年。”②
麦新在太平煤矿,带领干部深入矿井,了解矿工的生产和生活情况,询问了生产管理问题,有时还和矿工一起劳动,促膝谈心。他在日记中写道: “来到实际中,来到下层群众中,看到了好多东西,特别是群众吃饭问题,想到自己今后要走的路。记得离开延安时,周恩来同志讲的 ‘奋斗的人生是曲折复杂的’ 。这是最正确的人生观。”
同年12月底,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占领义县,向阜新发动进攻。遵照上级指示,麦新奉命随干部工作队立即撤离太平煤矿。辽西地委决定调麦新到地委工作,并随地委干部向哲里木盟首府通辽一带转移。
这时,党中央电令: “现到东北的主力部队和干部,必须分散布署,应以大半分到东满、北满、西满各战略要地去建立根据地……你们应趁顽军尚未到达时,将主力从容移至安全地带,在冬季好好进行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工作,这样明春才有办法应付。”①几天后,毛泽东发出了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重要指示。1946年2月,麦新来到通辽后,向地委书记吕明仁提出了到基层去工作的要求。吕明仁原来本想让他在地委机关,多写几首象《大刀进行曲》的歌曲就行了,麦新执意要下基层,正好开鲁县也需要一个宣传干部,就同意派他去县委工作。
1946年3月初,麦新来到开鲁,先后任县委委员、县委秘书、城关区委书记、县委宣传部长、组织部长等职。他在县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减租和生产是保卫解放区的两件大事”的指示精神,组织领导了开鲁人民轰轰烈烈的反奸清算,减租减息,清剿土匪,生产支前等群众政治斗争,日夜辛劳地为党为劳苦群众而勤奋工作。
在群众火热的阶级斗争中,麦新耳闻目睹地主阶级的凶狠,贫苦农民的苦难。他用东北的民间曲调,创作了《农会会歌》 :
穷人穷,为什么穷?
打下粮食归地东。
吃粮还要五分利,
官工羊工几十个工,
年年穷,辈辈穷。
……
这首谱上东北秧歌调的歌曲,唱出了农民昔日的苦,解放翻身后的甜,反映了农会的力量和保田爱国的决心,对启发广大农民的阶级觉悟和斗志,配合西满开展土改运动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中共开鲁县委曾把这首《农会会歌》,印发在土改时的开鲁《工作快报》上,很快传唱全县,唱遍了科尔沁草原。
1946年7月7日,中共中央东北局作出了《关于目前形势与任务》的决议,派出12000名干部深入农村,发动群众,建设根据地。8月,麦新响应东北局关于“一切可能下乡的干部统统到农村去”的号召,走出县委机关,带领县委工作团,来到离县城60多华里的五区万发永村发动群众,开展工作。万发永村是大地主“王三老虎”的地盘,是几绺土匪经常出没和聚集的地方,反动势力十分猖獗,斗争形势复杂。麦新毫不畏惧。他在日记中写道: “有什么关系,精神准备的最坏方面,不过是 ‘掉下脑袋’ ,如因此而牺牲,那也是值得的。”他来到万发永村后,组织群众建立农会,武装群众进行自卫,和农牧民打成一片,受到群众和地方干部的爱戴。有位农会主任在一次战斗中不幸被敌俘去,敌人想从他口中找到麦新的踪迹,这位农会干部守口如瓶,至死不说,狡滑的敌人挑拨他说,麦新是汉族,和咱们蒙古族不是一家。农会主任怒斥道: “你们手里拿着黑蟒鞭,我们穷人手里拿的是要饭筐、打狗棒,咱们走的不是一个门! ”敌人无可奈何,杀害了这个农会主任。这样的动人事迹,反映了麦新和群众的深厚情谊。
10月22日,通辽失守。开鲁县委决定战略转移,北上开展游击战争。麦新妥善处理完五、六区的撤退工作后,离开了万发永村,随县委机关北上。11月,麦新带领游击队与地委书记吕明任的部队会合,组成了“长江骑兵团”,麦新任团参谋兼干部中队指导员。活动于高力板一带,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在开展游击战争艰苦的岁月里,麦新经受了战争的考验。他在12月1日的日记中写道: “明晨准备转移到瞻榆西北十里蒋家草房。是时候了! 是每个共产党员受考验的时候了! 要英勇奋斗 (不怕死) ! 艰苦奋斗 (不怕吃苦) ! 服从命令! 遵守纪律! 少奇同志说: 全党的生活方式及组织形式都要随着战争需要而改变,只要能坚持二个月到四个月,我们便能转守为攻! 我这次在敌后坚持,应做英勇奋斗及艰苦奋斗的模范”。他认为: “一切艰苦困难要咬紧牙关度过及克服,最多是牺牲了,还怕什么吃苦,苦最多是:冷、饿、疲乏、跑路这四件事,但这些又算得了什么?”共产党员应该具备“为党的生存,为人民的解放而抛弃头颅、这是最光荣的” !
麦新以身作则,积极参加军事训练,练习骑马、射击等。做好指导员应该做的政治思想工作。为配合斗争的需要,他还在紧张的训练战斗中创作了《咱们的游击队》、《民主联军打胜仗》、《反扫荡》等鼓舞部队战斗意志的歌曲,并亲自教唱这些新歌:
烈火燃烧在辽西沙原上,
怒火充满了每个人的胸膛,
国民党到处行凶来扫荡,
杀人放火奸淫又抢粮。
沙原震惊,
辽河动荡,
到处是反蒋的热情,
到处是人民的武装。
兄劝弟,
儿别娘,
前呼后应上战场,
齐心合力打老蒋。
……
这首《反扫荡》歌曲,唱出了群众对国民党的愤怒控诉,展示了广大农民光荣参军奋起战斗的壮丽图景。
献身科尔沁草原
1947年2月24日,东北民主联军击溃国民党李守信部,再次收复开鲁县城。3月5日,我军攻克通辽市,国民党守敌狼狈向东部逃窜。麦新和开鲁县委干部一起,离开 “长江骑兵团”干部中队,又回到了开鲁县城。
开鲁第二次解放,麦新重新回到县委任组织部长,兼办县委印发的《开鲁快报》,指导全县重新建党建政、土地改革、清剿土匪、生产支前等项工作的开展。3月,麦新带领工作团到五区万发永村蹲点。万发永村的农民向他控诉了部队撤离后,地方干部惨遭土匪杀害,百姓遭殃的情景,要求重建农会,为广大农民作主、报仇雪恨。
麦新在万发永村,和地方干部一起组织群众重建乡、村政权、农民协会、民兵、妇女会、儿童团。发放政府给予的救济粮食。他还带领群众掀起春耕生产热潮、帮助烈军属拉犁种地,为贫雇农垒墙修房、担水、扫院。群众称赞他:“八路军的干部和咱们老百姓心连心! ”麦新虚心向群众学习,向当地干部学习。他曾和工农干部相互对照,深有感触地说: “本地工作干部工作起来真比我们强多了。……跟本地工农新干部一起工作真愉快,进步超过过去的八年。”①他严以律己,勇于解剖自己和工作认真,受到了上级党委的表扬,被群众评选为“服从上级,爱护下级,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时刻注意走群众路线,积极从思想教育入手”②的领导干部和模范共产党员。
1947年6月1日,麦新带领通讯员王振江离开万发永村,去参加县委工作会议。6月6日,在返回五区的途中,他和通讯员小王突然遭到一股逃窜的百余名土匪的包围和袭击。在万分危难时刻,麦新临危不惧,当即命令通讯员王振江返回去向县委报告,他只身匹马与顽匪战斗。
这时,正巧我军李排长和两名战士赶车前往装运军需物品,闻听激烈枪声前来营救。他们以大车作掩护,向土匪猛烈射击。终因敌众我寡,激战中李排长和两名战士壮烈牺牲。
麦新仍沉着应战,他独自占领一小沙丘作为掩体,坚持杀敌,使群匪不得靠近。战至最后,麦新身中数弹而壮烈牺牲。
党和人民政府为纪念麦新烈士,将他生前工作和战斗的开鲁县五区以烈士名字命名为麦新区,万发永村改名为麦新村,并修建了巍峨壮观的麦新烈士纪念碑,碑上镌刻着熠熠闪光的八个大字:
“麦新烈士永垂不朽”!
①夏衍: 《“左联”成立前后》,载《左联回忆录》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55页。
②关于麦新的原名,另说叫孙培元。据麦新的好友朱正明说: “麦新真名孙培源,我们从小是邻居。”在给《左联回忆录》编辑组的信中也写道: “麦新原名孙培源。”
①1931年4月18日,巴金的长篇小说《家》曾以《激流》 为题开始在《时报》上连载。
①③麦新: 《略论聂耳的群众歌曲》,1947年7月18日 《东北日报》。
②丁平康: 《悼人民歌手麦新同志》,1947年7月12日 《东北日报》。
①选自 《麦新歌曲选》 ,人民音乐出版社1978年版。
①选自《麦新歌曲选》,人民音乐出版社1978年版。
①引自孟波、乔书田:《麦新传》,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
①引自麦新作: 《大刀进行曲》手稿。
①引自孟波、乔书田:《麦新传》第86—87页。
①麦新:《略论聂耳的群众歌曲》,载1947年7月18日 《东北日报》。
②瞿维: 《悼麦新同志》,载1947年7月18日《东北日报》。
①②转引自王浩: 《麦新在开鲁》,《社会科学战线》1978年第四期。
①刘少奇:《以主要力量建立东、北、西满根据地》,《刘少奇选集》上卷,第375页。
①②引自王浩: 《麦新在开鲁》 ,《社会科学战线》1978年第四期。
相关参考
胡波胡波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共江西永新县党组织的创建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是“湘赣革命根据地特别重要的干部”①,历任中共永新县委宣传部部长、县委书记,中共湘赣边特委常委,莲花县委书记,湘东特委副书
一九四二年五月十八日清晨,中共中央闽浙赣特派员、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刘英,被国民党反动当局秘密杀害于浙江永康方岩,时年三十九岁。刘英为民族的生存、人民的解放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胜利,英勇奋斗,历尽艰辛,建
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郭亮,在短暂的革命生涯中,先后任过湖南省工团联合会总干事、湖南省总工会委员长、中共湘区委员会委员、中共湖南区(省)委委员兼工农部部长、省委代理书记、中共中央委员、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湘
罗明192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福建党组织和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占统治地位时,罗明坚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反对在闽西推行“左”倾错误路线,从而受到打击,被撤销
黄道,原名黄端章,别号一鸣,江西横峰县姚家垅人,一九○○年四月二十五日生,一九三九年五月二十三日遇害于江西铅山河口。陈毅生前称赞他是“江西人民革命领袖,中共优秀的领导干部,马列主义的活动家,抗日的新四
王昭,一九一七年七月十九日出生于河北省平山县天井村一个农民家庭。一九三二年七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一九三六年后担任中共平山县委副书记、书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边区北岳区第
陈为人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在传播马克思主义,领导我国早期工人运动,创建中共东北地区的组织,保卫中共早期的珍贵文献资料等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永远值得人民怀念。(一)陈为人,原
余泽鸿,四川人。一九二六年任中共上海区委学生运动委员会主任,一九二七年五月任中共湖北省委秘书长,一九二九年任中共中央秘书处秘书长。一九三一年八月进入中央苏区,曾任建宁中心县委书记,领导建黎泰地区的土地
竺清旦竺清旦是浙东地区早期农民运动杰出的领导人之一。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①,曾任中共宁波地委委员兼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中共上海(江浙)区委农民问题委员会委员、宁绍台农民协会会长、宁波市临时政府执行
李季达李季达是中共早期革命活动家,曾任中共顺直省委宣传部部长、工人部部长兼天津市委书记。1927年11月被反动军阀杀害,时年27岁。(一)李季达,字世昌,化名李吉荣,1900年1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