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人物传 杨石魂人物传,杨石魂生平事迹,杨石魂评价
Posted 工人
篇首语: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共人物传 杨石魂人物传,杨石魂生平事迹,杨石魂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共人物传 杨石魂人物传,杨石魂生平事迹,杨石魂评价
广东著名的共产党员杨石魂,普宁县钟堂乡人。“五四”时期,他是岭东爱国学生运动的领袖; 在风雷激荡的大革命中,他带领潮汕工人进行反帝反封建的英勇斗争;蒋介石背叛革命后,他根据党的指示,先后在潮汕、南路 (湛江地区) 、北江(韶关地区)领导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 一九二八年被选为中共广东省委常委。一九二九年春,党中央派他赴武汉,参与重建湖北省委的工作,不幸被捕牺牲。
杨石魂,原名秉强,字昌义,一九○二年九月十一日 (农历八月初十) 出生于一个中医师的家庭。父亲杨汉三,前清附生(附学生员的简称) ,后又毕业于上海中国公学,“专心致志于祖国文学兼精歧黄之术”①,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医生和教师。母亲方素娥,生下石魂兄弟三人,石魂居长,二弟慧生,名秉龙,字昌敏; 三弟名秉高,字昌明。
石魂六岁破读。由于父亲的教育,十一岁时即能作一千多字的文言文。十五岁就读于揭阳榕江中学。榕江中学的前身是历史悠久的榕江书院,辛亥革命时期改为普通中学,与金山中学、韩山师专齐名,并列为岭东最高学府。教师中有曾经留学的华侨子弟,他们带来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学校风气比较开放,订有许多报纸杂志,以开拓学生们的视野。在进步教师的影响下,杨石魂关心国家的命运和前途,经常阅读《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等刊物,团结一些志同道合的进步同学,一起研究时务,交流学习刊物,交流心得; 还通过亲戚关系,与潮安、汕头各校友好师生建立经常联系; 又利用假期回乡机会,与城乡高小师生,交流刊物和学习资料,宣传救国道理,对传播新思想和后来的学生运动,起着推动作用①。
一九一九年五四爱国运动的消息传到揭阳后,杨石魂和同学林希孟等人首先响应。五月七日,他们领导学生组织了榕江中学学生会,在校内举行大会后又上街游行,贴标语,发传单,喊口号,还发出通电,声援北京学生。
五月十三日,揭阳全县高小以上学生派出代表,集中在揭阳韩祠广场开会,成立了县学生会,选举杨石魂为县学生会主席、林希孟为副主席。大会发表了县学生会成立宣言,会后县城学生举行大示威,并在县衙前大街包围集隆昌等几家洋货商店,搜出日本货,送往东校场焚毁;还捣毁了那些拒交东洋货的商店。
由杨石魂等学生领袖倡议,五月十四日,又在汕头组织了岭东学生联合会。杨石魂当选为岭东学联主席。岭东学联成立后,各县的学生会改为支会,统属岭东学联领导。有了统一的组织,爱国学生的斗争情绪更为高昂,他们纷纷组织宣传队,到市镇、渡口、交通要道进行演说,查抄日本货,声势很大,贩卖日货的奸商非常惊恐,爱国群众则拍手称快。有些学生出于爱国热诚,把自己身上穿的日本洋布衣衫撕破,投入江中,甚至把自己身上的日本银元丢下江河,也在所不惜①。
汕头市警察局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工具,局长李少如是个亲日派。他勾结日本领事,包庇走私日货,群众早就恨之入骨,只是慑于李少如权势,敢怒而不敢言。在五四运动后形成的全国性爱国热潮的鼓舞下,岭东学联决定开展对李少如的斗争。杨石魂与方临川、方思琼 (方方)等学联领导人,组织学生示威游行,捣毁了汕头市警察局的门窗桌椅,向亲日分子李少如发出警告,并将查抄出的走私日货,当众焚毁。李少如平日骄横跋扈,不可一世,如今在群情激愤的爱国学生面前,无计可施,徒唤奈何。开展对李少如的斗争后,岭东学联组织的纠察队,进一步深入城乡市集,检查、焚烧日货,爱国运动的浪潮,更加高涨②。五四时期岭东学联领导的爱国斗争,在潮汕地区的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一九二○年,杨石魂在榕江中学毕业,考进广州铁路专门学校。他和家乡的进步青年仍保持密切联系。假期回乡,他常和大家一起聚会,商讨时事。还与方临川、方思琼、伍治之等人组织了洪阳集益社,做一些反对封建、灌输科学的宣传工作。后来,普宁的大地主方十三,看到洪阳集益社在社会上有影响,想控制和利用这一青年组织,便派他的爪牙打进来,进而把持了这个组织。此后,进步青年都不愿再参加活动,洪阳集益社便无形中解体了①。
在铁路专门学校读书期间,杨石魂感时忧国,决心投身革命。一九二一年游广州黄花岗,他缅怀辛亥革命中捐躯的先烈,写下四首《十六字令》:
愁,
惨澹黄花白骨幽。
英雄血,
洒遍黑神州!
苦,
英魂郁郁埋芳土。
狮梦酣,
几时重起舞!
悲,
壮志未酬魂已飞。
铁身手,
空换记功碑!
壮,
中原烽火烛天汉。
剑光红,
鸡鸣已三唱①!
一九二三年,京汉铁路发生了 “二七惨案” 。杨石魂和进步同学韩盈等人,从“二七”惨案中进一步看清了帝国主义与封建军阀的狰狞面目。这时,他们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学生社。不久,杨石魂又参加了社会主义青年团。从这时起,杨石魂开始接触和学习马克思主义。
有位姓郑的同学,是杨石魂的好朋友,两人从小就在一块,一起读中学,一起进铁专。杨石魂有困难时,常常得到他的资助,因而对他的感情很深。后来,因郑信仰基督教,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也反对杨石魂参加青年团,杨石魂多次耐心向郑宣传解释,郑不听,两人争论十分激烈。杨石魂深有感触地说: “姓郑的虽是我总角之交,但大家的政治主张不同,我是人的理想,他是神的理想,友情无法维持下去,绝交算了。”②
一九二四年暑假,杨石魂又回到家乡。这时,他已转入工程学校学习,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结识了彭湃、阮啸仙等同志。由于组织和同志们的帮助,他的革命思想更趋成熟。他回到普宁后,积极开展革命理论的宣传,还动员弟弟杨慧生和进步青年方思琼、黄中坚、伍治之、张清江、谢培芳等到广州去,进第二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十月,广州发生了以买办陈廉伯为头子的商团叛乱,农讲所的学员暂时停止了学业,投入平叛斗争。杨石魂根据当时革命斗争形势的需要,通知方思琼、伍治之、杨慧生等人回潮汕去,在陈炯明的统治区里从事群众运动①。后来,他们都成了潮汕地区革命斗争的骨干。
一九二四年十月五日至十二日,社会主义青年团粤区代表会议在广州召开。团中央特派员陈延年出席大会,主持改组了团的粤区执行委员会,杨石魂与刘尔崧、沈厚堃、黄居仁、周文雍、郭寿华、赖玉润等七人被选为执行委员②,担负起领导广东青年运动的重任。
一九二五年二月,孙中山领导的广东革命政府,举行第一次东征,讨伐陈炯明。在东江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下,东征军迅速攻占了惠、潮、梅地区。党组织派杨石魂担任潮汕青年团特别支部书记,同时担任汕头市总工会筹委会主席,发动和组织广大青年和工人群众进行革命斗争。“五卅”惨案发生后,为了援助上海人民反帝爱国斗争,汕头成立了国民外交后援会,也由杨石魂负责。在工作任务非常繁重的情况下,“石魂为党服务,不遗余力。当时适其祖母弃世,电他回家,他不肯来。嗣后其父诘责他,他以为 ‘社会事重,我既舍身社会,我牺牲一切,不暇顾及家内云云’ ,其立志坚决如此。”③
一九二五年六月,正当汕头的革命形势向前发展的时候,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在广州叛乱,东征军回师广州。陈炯明的残部洪兆麟见有机可乘,卷土重来,于九月十六日攻陷汕头。霎时间,潮汕上空乌云滚滚,大批革命群众遭到逮捕、监禁、杀害,杨石魂被通缉。在这险恶的白色恐怖中,杨石魂隐蔽在汕头市郊,冷静地分析形势,积极采取对策。他首先考虑到工人群众的困难,将外交后援会尚存的四千元,酌量各工会情形,秘密分送最困难的工人维持生活; 派方维精等人带领后援会的十几杆短枪到乡村去,等待时机,准备武装暴动,打击敌人; 安排一部分青年团员和柔刚、吴梦龙等,留汕头进行地下斗争,另一部分如谢培芳、方思琼等则派到各县去开展工作; 还以国民党市党部的名义发出通电,揭露敌军入汕后的残暴行为①。这些工作做好以后,杨石魂才于九月二十九日和伍治之一起离汕赴穗,向组织报告详情。因广州至汕头间交通早已断绝,不能直接去广州,只得绕道厦门。他俩跋山涉水,一直步行至福建之诏安、东山,然后在东山坐船,直到十月十八日才到达厦门。
他们在集美师范找到了当地青年团组织的负责人,同时还见到了来自陆丰的张威、卓俊才两同志,知道陈军占领海、陆丰后,同样十分残暴,李劳工等同志被杀害,农会干部的家均被焚抢一空。杨石魂非常悲愤。他顾不上休息,十月二十日,就把在厦门和沿途搜集到的情况及时向组织报告。报告中说:“厦门报纸计近十家,大半同情国民革命军之行动” ; “潮汕可暴动之农工群众,约数千人; 因潮安县各乡绅大地主于我军退出时,将各乡农会执行委员名单,列为土匪,报于陈军,请办清乡,迫于出此。”②随后,杨石魂、伍治之等在厦门听到东征军攻克惠州的消息,立即决定:伍治之回汕头,张威、卓俊才回陆丰,通知原来“埋伏”在当地的同志预备农民暴动以策应东征军。杨石魂则到上海先向团中央报告详细情况,听取指示后,再转广州回汕头。
十一月,东征军收复汕头,周恩来出任东江各属行政委员,管辖惠、潮、梅二十五县。汕头国民党党部改组时,杨石魂被选为汕头市党部执行委员兼工人部长。在中国共产党内,他是中共汕头地委委员,任工人运动委员会书记。年仅二十三岁的杨石魂,担负起了领导潮汕工人运动的重担。
汕头市的工人以交通运输业的人数为最多。他们多是来自海陆丰、潮阳、揭阳等地的破产农民,不仅受反动把头的剥削,还经常受反动警察的压迫和敲诈,毫无政治权利,生活又十分困苦。杨石魂决定从码头工人和人力车工人着手,组织他们同反动把头作斗争。为了深入工人群众,他专门赁了一辆车子去学当人力车工人,日间拉车,晚上跟工人谈话。他虚心请教,很快学会了拉车本领,也同拉车的工人结成了朋友。工友们向他倾诉生活的痛苦和心中的愤懑;他因势利导,启发、提高工友们的阶级觉悟,人力车工会很快就组织起来了。接着,杨石魂又帮助建筑业的工人组织起建筑业工会,并在彭湃的协助下,以汕头码头青年工人为主,建立了劳动童子团。
那时,汕头市的工人组织繁多,各自的活动互不联系,有些工会则为工头、流氓所把持。我党为了统一对汕头工人运动的领导,决定建立统一的工会。一九二五年十二月十七日,杨石魂以国民党市党部工人部的名义,召集各工会代表,共商统一大计。中华全国总工会派代表林昌炽参加指导。经过民主协商,代表们一致赞同组成统一的工会组织。经过短期的酝酿,于一九二六年一月十一日,召开了汕头市各工会代表会议,决定将汕头工会联合会正式改组为汕头总工会,杨石魂被选为临时执行委员。五月一日,汕头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开幕,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正式成立了以各行业为基础的总工会。杨石魂以建筑业工会代表的身份被选为总工会的执行委员,分工担任宣传部主任①。
汕头总工会成立之前,杨石魂就经常深入潮汕铁路工会、汕头建筑工会,培养工人骨干,发展党员,建立了党支部。随后,他又领导潮汕铁路工人开展经济斗争,使工人的工资由每月十五元增为二十元,有的工人则由原来的二十元增为三十五元。过去营造厂的资本家对建筑工人的剥削非常苛刻,每天工作达十小时,日工资仅八角钱。杨石魂组织建筑工人进行罢工斗争,坚持了一个月,终于迫使资本家接受了工人提出的条件(即: (一)减少工时,每天由工作十小时减为八小时; (二)提高工资,每天由八角增为一元; (三)在工资中附加百分之一作为建筑工人子弟学校经费②。
总工会成立以后,杨石魂领导工人在继续开展经济斗争的同时,积极进行政治斗争。他协助汕头的海员罢工委员会和省港罢工委员会汕头办事处,封锁汕头的出海口,有力地支援了省港罢工,支持了广东的国民政府,给英帝国主义以有力的打击。
一九二六年七月十五日,汕头市第二次工人代表大会召开时,参加工会组织的工人已达二万一千余人。十月十四日,在汕头市永平楼召开第三次工人代表大会,杨石魂被选为总工会的执行委员长①。这时,工会会员已发展到三万余人。汕头总工会的力量不断壮大,威信日益提高,潮汕各县工会纷纷表示拥护和服从汕总的领导,汕头总工会成为岭东工人运动的指挥部。
北伐战争开始后,杨石魂领导潮汕地区的工人群众,大力支援北伐战争,组织了罢工工人北伐运输队,为北伐军挑粮草、运弹药、拾担架。但是,北伐军中的国民党右派军官,对这些罢工工人却诸多指责,百般刁难,甚至殴打、监禁、残害工人运输队员。杨石魂向中共汕头地委汇报了这一情况,中共汕头地委认为,必须与国民党右派军官虐待工人运输队的暴行作坚决斗争。于是,杨石魂组织工人群众到汕头留守司令部示威,提出的口号是:“拥护北伐,反对北伐军中的右派分子虐待工人运输队! ”这一斗争,维护了工人的正当权益,迫使那些右派军官不得不释放被监禁的运输队员,补发了薪饷。斗争的胜利,使工人群众对我党更加信赖②。
工人运动越是高涨,反动势力越加把工人运动的领导人杨石魂视为眼中钉,必欲除之而后快。一九二六年十二月,杨石魂到揭阳参加工人代表大会(一说是为了调解轮渡工会与伪工会的纠纷),住在张园旅社。十二月十一日 (农历十一月初七)下午,揭阳的反动分子周伯初、林宴林、李德萱、孙子庭等人,指使流氓许实德率领数十名凶徒闯入旅社,绑架了杨石魂,连夜押往潮阳柳岗乡监禁,并企图以土匪绑架为掩饰,暗中置杨石魂于死地。揭阳的人民群众得此消息后,非常气愤,工农商学各界集体向揭阳县政府请愿,并发出快邮代电,揭露反动派的罪行。第二天清晨,揭阳工农商学各界代表一百零三人,乘轮船前往汕头,向留守汕头的代理潮、梅绥靖主任何辑伍(何应钦之弟)请愿,要求立即释放杨石魂①。与此同时,揭阳的农军包围了揭阳县城——榕城,向反动派施加压力。汕头的人民群众在我党领导下,由工农商学各界组成查缉委员会,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工人们手执木棒,走上街头,高呼口号,要求驻军派兵去搭救杨石魂,表示如果不答应,则全市进行罢工、罢市。何辑伍明知此事的来龙去脉,暗中支持反动分子,表面上却装聋作哑,置之不理。这时,电话工人勇敢地站了出来,当场揭发何辑伍为绑架杨石魂事与揭阳反动分子通电话的事实。于是,群情更为激昂,表示如果不释放杨石魂,就立即实行全体罢工。潮汕铁路工人已做好了罢工准备,形势紧张,一触即发。何辑伍见势不妙,才支支吾吾,表示要电令揭阳放人。
为了营救杨石魂,中共汕头地委召开了紧急会议,地委书记罗明认为,彭湃富有斗争经验,会提出较好的办法。便急电出巡梅县的地委委员彭湃立即赶回汕头②。
彭湃返回汕头后,和地委的同志一起进行分析研究,鉴于当时仍处于国共合作的形势,决定采用合法斗争的形式营救杨石魂。彭湃建议由他本人亲自到揭阳去交涉,地委接受了他的意见,当晚,彭湃一行三人(其中有一位是潮通社记者梁工甫) 乘船赶赴揭阳。晚上十一时到达揭阳后,彭湃先找县农民协会的负责人了解情况。他说: “你先叫农民武装向后撤退,然后再商量营救杨石魂。”那时,反动派与革命群众对抗,紧闭城门,我方人员无法进城交涉。农民武装撤退后,他们才把城门打开。彭湃一进城,就立即去找县长和民团头目,要他们释放杨石魂。他们推推托托,说不知道这回事。彭湃义正词严地说:“你们已经和何辑伍通过电话,怎能推说不知道?”彭湃摆出许多事实后,他们抵赖不了,又惧于工农群众的巨大压力,最后不得不表示释放杨石魂。①
十二月十七日,杨石魂终于被释放了。但他在被囚禁的七昼夜中,“仅食三个芭蕉,三块桃粿,三碗稀粥”②。残酷的折磨使杨石魂形容憔悴,甚至连站立都非常困难。因遭受了反动分子的残酷毒打,受了重伤,不能说话。同志们见此惨状,无不为之泪下。石魂的父亲杨汉三亲自医治护理,“急取高丽参炖而服之,越宿而石魂之气色稍转好”③然后由揭阳县各界代表二十多人,护送杨石魂回汕头。
汕头工农商学各界,为杨石魂的脱险归来,在牛屠地举行了隆重的欢迎大会。会场上人山人海,连附近的街道也挤满了人群。同志们把杨石魂扶上讲台,他嘴边的血伤仍在,声音也十分微弱,但仍坚持讲话,每讲一句,都由旁边的另一位同志大声复讲一遍①。
杨石魂断断续续地讲述了自己被绑架的情形。他说: “到揭阳住在张园旅馆内……被绑架了,用棉花塞住口,手足缚紧,象个粽球……掩住眼。我想这次完了,但为工人阶级牺牲了,是伟大的,光荣的。……他们为什么要绑我?只因为我是为工人阶级服务,为工人阶级谋利益……这是不对的吗? 难道我杨石魂不为工人谋利益,而为资本家谋利益吗? ……他们,把我缚在柱上,打……打,难道我怕打吗? ……我杨石魂既为工人服务,死也不怕,还怕打吗?……打不死,把我衣服脱光,用冷水淋我,直到天光!然后,……二人拉着头,二人拉着脚,象锯杉那样,来回拉着……就是拉锯,……就是把我的肉身从荆棘丛中拉着……兄弟们,同志们,你们看……。”②
杨石魂把衣服解开,露出皮开肉绽的身体。台下的群众看了,泣不成声。他们一齐愤怒高呼: “打倒反革命! ” “打倒帝国主义走狗! ” “打倒地主资本家! ”“惩办凶手! ”会后,群众抬着杨石魂,举行了示威游行。浩浩荡荡的队伍,震天动地的口号声,表达了人民群众对杨石魂的热爱,对反动势力的仇恨。
一九二七年一月三日,英国水兵在汉口枪杀中国市民; 六日,又发生炮击我九江群众事件。接着,又增派英兵来华,支持封建军阀,压制中国革命。英帝国主义的罪恶行径,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怒。为此,中华全国总工会通令全国各地于二月二十八日上午十时全国举行总罢工一小时,以示抗议。汕头总工会接令后,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除发表宣言、周密布置各行各业依时举行罢工外,还组织了庞大的宣传队伍。那天上午九时四十分,杨石魂以总工会执行委员长的身份,在总工会门前对各演讲队、纠察队发表演说。他说: “北伐军节节胜利,英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大受打击,遂在汉口、九江屠杀爱国同胞,复公然派兵来华,占领上海,援助孙传芳、张作霖,并尽力挑拨,煽动各帝国主义联合向华压迫,其阻抑中国国民革命之阴险,不言而喻。工人乃国民革命先锋队,故中华全国总工会扩大执委会决定通令全国五千万工友,在今天上午十时起,一致罢工一小时表示反抗之决心。但罢工虽然一小时,而意义非常严重: (一) 是援助革命军; (二)是反抗英军来华; (三) 表示工人之革命力量; (四) 引起全国同胞一致反抗; (五) 使全世界无产阶级急起援助。所以,今天罢工的工友,可说是反帝国主义军阀的勇猛的战斗员,愿各位代表一致努力。”①罢工开始了! 火车、轮船、人力车、轻便车一律停止行驶,商店停止营业,罢工工人组成的飞行演讲队到处宣传演说,工人纠察队则负责维持秩序。杨石魂直接领导的这次大罢工,又一次显示出潮汕工人阶级的力量,扩大了反帝斗争影响。
二月,汕头召开了潮梅、海陆丰农民和劳动童子团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对国民党右派的进攻进行反击。大会驳斥了右派对工农运动的诬蔑,强调“革命尚未成功” ,号召工、农、商、学、妇各界要加强团结,继续进行革命斗争。杨石魂十分重视这次会议,不仅亲自出席,而且在二月十四日的农、童代表大会上作《职工运动报告》,表示潮汕地区的工人阶级决心与农民弟兄一起共同奋斗①。
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二日,蒋介石公开叛变革命。汕头的国民党反动派跟随蒋介石,极力镇压工农运动,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四月十四日深夜,汕头的反动派包围了汕头总工会,杀害了总工会秘书丘磷,同时悬赏花红三千元,通缉杨石魂。杨石魂隐蔽在福合沟(现福平路) 内新乡建筑工人林二家中的小楼上, 隔巷传来反动军警的叱声, 听得很清楚。 林二着急地说,困在这里很危险,必须迅速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去。杨石魂镇静地说: “好,你去找铁路工会张同志,再就是建筑工会方同志,这两人一定要找到,我还有重要的事交代,不单是我个人的安全。”杨石魂还请林二将应急措施的意见转告另外的几位同志。黄昏时,方同志和三、四个建筑工会的工友接连来到林二家。老方对杨石魂说: 我们已布置好了。随即帮杨石魂装扮成一个建筑工人模样: 头包白布,脸部遮了一半,脚穿草鞋,肩荷一根筑墙的木棰; 其余的工友,有的挑着一担竹箕,有的拿着成捆大麻绳,口含香烟,与杨石魂一起说说笑笑地来到街上,看上去,是一群收工归来的建筑工人,他们由中马路转向月眉坞 (现公园旁) 时,老方还揽着杨石魂的肩,故意把他的脸遮着,瞒过敌人耳目,到了月眉坞边,潮汕铁路工会的张润已经摇着小船,装着赶鸭儿,在那里等着,他们上船后,连夜赶到了张厝下。杨石魂在船上鼓励大家说: 目前虽然遭到挫折,但革命一定要胜利的。他还嘱咐张润等同志回汕头后。把存下的文件、名册烧毁,决不能落到敌人手中①。
杨石魂在张厝下住了四天,又由当地农民乘夜带他到蔡厝下,乘小船到揭阳的焦堂转往沟头。根据党组织的决定,杨石魂又挑起了领导武装斗争的重担。他和许怀仁等一起召集各乡的农民自卫军和从汕头撤出来的工人武装,组织起东江工农自卫军,杨石魂、许怀仁任副总指挥 (总指挥一职由已经前往武汉开会的彭湃担任) 。东江工农自卫军原计划反攻汕头,后考虑到汕头方面敌人的力量很强,遂由杨石魂率队开赴普宁,配合当地的农民武装,攻打洪阳的大恶霸方十三,还在普宁的大坝组织了普宁县人民政府,然后向海丰转移。这时,海陆丰武装起义建立的“十日政权”已经失败,吴振民率军转移到了陆丰的河口墟,杨石魂便率队前往汇合。“进行整编后,成立了三个团,吴振民任总指挥,林甦任政治部主任,杨石魂任党代表,余创之任参谋,余坤、钟古、黄强三人分任团长”②。
在河口,杨石魂受中共广东省委的委派,主持召开了军事会议。会上有三种意见: 杨石魂主张经湖南奔赴武汉;余创之主张化整为零在海陆丰各地打游击;古大存不同意孤军冒险远征,主张在兴梅毗近江西的山区活动。最后,会议根据杨石魂的意见,决定大部分开赴武汉,留林军杰在海陆丰坚持游击战。杨石魂以党代表的身份,命令古大存回五华准备策应。河口会议后,吴振民、杨石魂于五月十四日率队北上; 杨石魂的弟弟杨昌明也随军出征,负责军需工作。我军在五华农民军配合下,解放了安流。敌人即派一个团的兵力反扑,我军退出安流,进兴宁水口,经梅县、平远,进入江西的寻邬,摆脱了广东军阀陈济棠的追击。在江西寻邬县的牛斗岗,缴获了国民党第五军独立第六师补充团的公函、文件、印信,于是乔装成第五军的部队,又经会昌、上犹向湖南前进。当农军到达距赣州约八十里的一个县城时,伪县政府、国民党党部以为是国民党的军队来了,曾设宴欢迎。席间,钱大钧某部参谋长刘某大骂共产党。当晚,吴振民率部包围了国民党军政机关,俘虏了一批官僚,押到湘赣边境时,处决了那个反动的刘参谋长,其余的全部释放①。
农军进入湖南, 到了茶陵、县时, 听到了许克祥发动“马日事变”的消息,七百多人的农军进退维谷。为了与上级党取得联系,确定下一步的行动,吴振民曾几次派人前往武汉请示彭湃。当时湖南的形势已十分紧张,土豪劣绅向农民反攻倒算,十分猖獗,对外地的陌生人诸多猜忌,有的反动武装甚至专杀有头发者 (那时湖南人剃光头) ,派往武汉的人行动十分困难。吴振民没有得到回音,于是又派杨石魂等四人到武汉去。杨石魂等人在出发时全部剃了光头。但到了一个地方,又听说凡新剃光头者即被杀,于是,四个人只好分散。杨石魂又经过化装,历尽艰险,于六月底才到达武汉,住在中共两广招待委员会。他找到了彭湃,也见到了吴振民最先派往武汉的古柏、陈劲军。古、陈也辗转刚到武汉。这时,形势已经急剧变化,武汉国民党政府日益反动,而吴振民部在汝城已被敌军击溃,吴振民光荣牺牲。中共两广招待委员会书记彭湃对留在武汉的同志说: “全部广东同志回广东工作。武汉国民党可能叛变,但第二方面军张发奎、黄琪翔部 (有许多共产党员在内)可能与我们合作,打回广东去。你们回广东发动地方武装配合。”①杨石魂奉命从武汉返回汕头后,任中共汕头市委书记,在白色恐怖下,坚持革命斗争。
七月十五日,汪精卫的武汉政府公开背叛革命。八月一日,中国共产党发动了南昌起义。起义军撤出南昌后,经过长途跋涉,于九月二十三日进占潮州。杨石魂率领东江工农革命军进入汕头策应。他们打开监狱,释放了被捕的革命同志和无辜群众,于二十四日迎接起义军进入汕头,建立了革命政权。革命政权仅存在七天,被称为潮汕“七日红”。在此期间,杨石魂协助周恩来、彭湃等同志,在建立革命秩序、维护社会治安、组织宣传群众、支援起义部队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
十月一日,起义军面临强敌包围,全部撤离汕头。杨石魂与周恩来等一起撤退,二日抵普宁流沙镇。三日,在天后庙(后改为基督教堂) 的西侧厅举行了紧急的军事会议,讨论党中央关于领导人员分散转移、武装部队向海陆丰撤退的指示。同一天,张太雷、恽代英等党的领导人在平湖读书楼开会,与杨石魂一起研究如何护送中央领导同志撤离战区的工作。当天下午,当起义军队伍进到池尾莲花山时,突遭优势敌军截击,因众寡悬殊而失败。由颜昌颐、董朗收集的一千二百名起义军,于十月七日抵达陆丰。十月九日前后,杨石魂和叶挺、聂荣臻等保护着正在发高烧的周恩来,经惠来到甲子港,又由建林寨李厝乡到南塘。杨石魂随即给南塘区委书记黄秀文写信,说他陪同几位负责同志到了南塘,拟在金厢雇船去香港,要黄秀文设法解决交通问题。并约定第二天晚上九点多钟在琐城岭相会。黄秀文立即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按约提前到达相会地点,把周恩来等同志接到了自己家中。当时,周恩来仍在发高烧,无法及时去港。杨石魂对此十分着急,他对黄秀文说:“周恩来同志发烧很久了,昨天过度疲劳,今天烧得更厉害啊! ”经过商议,他们决定一面向陆丰县委报告,一面派人雇船只准备出海。第四天,陆丰县委通知将周恩来送到溪碧村医病,那里有可靠的中医医生。杨石魂等又护送周恩来前往。过了四、五天再回到黄家,又住了十多天。十月二十八日,杨石魂和黄秀文护送着周恩来、叶挺、聂荣臻,五个人一起乘船前往香港。到达香港时,杨石魂对黄秀文说: 你先到海边街潮汕客栈开房等我们。然后,杨石魂背着正在生病的周恩来上岸,胜利完成了转移中央领导同志的任务①。
大革命失败了,南昌起义也失败了。杨石魂的战友李春涛、廖伯鸿、吴振民等一个个都为革命英勇牺牲了,他的胞弟、共产党员杨慧生也在汕头被敌人杀害。面对鲜血淋淋的现实,杨石魂化悲痛为力量,更加勇敢,更加坚定,更加顽强地奋斗。一九二八年二月,广东省委派杨石魂以省委巡视员身份,到广东南路检查工作,随即担任南路特委书记。南路地区交通不便,文化落后,经费困难,“党员群众的政治意识尚觉低落,城市的工作又未能强大的建立起来。”在这种艰难的环境中,杨石魂对工作仍充满了信心。他在一九二八年六月十一日写给省委的报告中说: “特委中几个负责同志都是以全性命来奔赴我们的使命,绝对的积极而且乐观的来从事南路的革命运动,丝毫没有规避的意思,一个布尔什维克的党员,当然要与比死更厉害的险阻艰难奋斗,我们总能坚决自信的,而且我们对南路的工作正感觉极浓郁的乐趣哩!”①
当杨石魂知道以前在汕头共同进行革命活动的梁工甫到了新加坡时,就托人给梁带信,鼓励梁继续参加革命斗争。他在信中说: “生意失败了,还要继续经营! ”叫他设法回到海南岛工作②。
大革命失败以后,北江地区“未有很健全的工作系统”③。一九二八年秋,省委又将杨石魂从南路调往北江,担任北江特委书记。杨石魂到北江特委后,立即于十月二十七日召开两天的“北委”会议,分析北江形势,贯彻省委指示,向各县布置了工作。二十九日,“北委”就这次会议情况向省委写了报告④。
十一月十六日到二十四日,中共广东省委在香港召开了第二次扩大会议,贯彻“六大”精神。会议指出: 党在目前的任务是争取广大的群众,积聚革命力量,迎接新的革命高潮和武装暴动。十二月六日,在省委扩大会议上,杨石魂当选为广东省委常委,分工是宣委兼农委①。
不久,党中央调杨石魂到上海分配工作。一九二八年底,杨石魂和爱人熊婉仙由交通员李沛群护送,从香港坐船到了上海,住在五马路的乐群旅社。他们在这里迎来了一九二九年元旦。在这个旅社里,中央负责同志李立三、杨殷、邓小平等都曾找杨石魂谈话,介绍当时党内斗争情况,向他交代到武汉去重建湖北省委的任务②。
杨石魂时刻牢记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他在去武汉之前给《党内生活》的一篇文章中,深情地写道: “因年来革命事业遭了巨大的失败,我们党的基础遭受悲惨的牺牲而削弱——尤其是党的干部同志! 所以,现在我们要如何艰苦工作来培养新的干部,创造新的基础,以担负这个艰巨的中国大革命的工作。这是我们每个同志现在当前的严重的任务! ……我们要想念两年来在艰苦奋斗中牺牲了的许多同志和干部的领袖们! 我们更要想念现在还在农村中与死搏战的饥寒交迫的成千成万同志们!”③。
一九二九年春,杨石魂不畏艰险,与陈介陶、刘恢等三人前往武汉。二月十九日抵汉后,立即开展重建省委的工作。二十六日,杨石魂担任省委秘书,化名林禁、拾芬。五月初,正当杨石魂和曹壮父、叶开寅等紧张工作的时候,不幸在办公处被敌人逮捕①,后英勇牺牲②。
杨石魂牺牲后,他的父亲杨汉三曾被国民党反动派加以“纵子参加共产党”罪名而被捕入狱,关押半年,受尽折磨。三弟昌明也被迫流亡海外,病故异乡。全国解放后,杨汉三老人以十分喜悦的心情,写信给周恩来总理祝贺胜利。信中说:“中国共产党经二十八年之苦斗,我之子虽牺牲三人,家产破尽,固可悲伤”,但是,“革命已告成功,蒋匪残余力量逐渐消灭,人民的痛苦自此可以解除,愚遥为先生贺并为全国民众幸也。”③周恩来收到杨汉三的信件后,着令内务部复函慰勉:“三子为国牺牲,实属无上光荣。”④同时,他私人给杨汉三老人寄去二百元,对烈士的亲属表示深切的关怀。
注释
①林声望: 《杨汉三先生简略》 (1959年5月30日),汕头地区党史办公室存。
①揭阳县博物馆:《“五四”运动在揭阳》,载汕头地区党史资料创刊号,1981年7月。
①揭阳县博物馆: 《“五四”运动在揭阳》。
②方方: 《四十年来普宁革命运动史纪要》 (1958年7月),广东省老区建设委员会编印; 参见汕头市民政局、档案馆合编: 《烈士小传》 (1963年7月1日)。
①方方: 《四十年来普宁革命运动史纪要》 (1958年7月);黄学盛、罗可群: 《访问伍治之同志记录》 (1982年3月21日)。
①《十六字令》四首,转引自《汕头地区党史资料》1982年第3期。
②郭瘦贞: 《回忆杨石魂烈士》,原件由郭瘦贞家属保存。参见郭瘦贞: 《复汕头市烈士陵园办公室的信》 (1959年5月28日)。
①方方: 《四十年来普宁革命运动史纪要》 (1958年7月)。
②《团区委关于区委改组及经费问题的报告》第一号(1924年),广东省档案馆存。
③杨汉三: 《石魂事略》 (1949年11月7日),原件存汕头地区党史办公室。
①《治之、石魂给中英兄信——汕失陷后工作情况概述》 (1925年10月19日),原件存中央档案馆。
②《杨石魂关于敌情的报告》 (1925年10月20日),原件存中央档案馆。
①林天: 《大革命时期汕头市的工会组织》 (1951年),见汕头地区档案馆《剪报资料集》; 汕头市民政局、档案馆合编: 《烈士小传》 (1963年7月1日)。
②吴华胥: 《回忆杨石魂同志》 (1957年5月9日),见汕头地区档案馆: 《剪报资料集》。
①林天: 《大革命时期汕头市的工会组织》 (1951年)。
②蔡洛、罗可群: 《访问罗明同志记录》 (1980年10月12日)。
①参见张南浦等七人: 《报告书》 (1957年4月28日),原件存汕头市档案馆;普宁修志委员会黄光耀编写: 《杨石魂烈士传略》(1958年2月15日),原件存汕头市档案馆。
②罗明: 《我认识的彭湃同志》 (1982年),记录整理稿,原件存中共广东省党史研究委员会。
①叶惠南、何锦洲: 《访问梁若尘同志记录》(1980年9月6日),原件存广东省党史研究委员会。梁若尘即梁工甫。
②③杨汉三: 《石魂史略》 (1956年5月1日),原件存汕头地区党史办。
①刘斌: 《忆1925—1927年汕头的群众运动和左右派的激烈斗争》,《汕头地区党史资料》1981年第2期。
②许美勋: 《冯铿烈士》,广东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①1927年2月28日《岭东民国日报》。
①1927年3月1日《岭东民国日报》。
①许美勋: 《杨石魂脱险记》;吴华胥: 《回忆杨石魂同志》 (1957年5月9日),均见汕头地区档案馆《剪报资料集》。参见: 吴华胥: 《关于四一五事变后杨石魂同志脱险情况》 (1982年3月29日) 。
②古大存: 《自传》,存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党史教研室。
①何锦洲: 《访问陈启昌 (劲军)同志记录稿》 (1964年6月19日),广东省党史研究委员会存。
①何锦洲: 《访问陈启昌同志记录稿》。
①黄秀文: 《难忘的日子》 (1959年《工农兵》第8本); 参见:黄秀文忆述,叶左能整理: 《记杨石魂护送周恩来和叶挺等同志由陆丰转移到香港的经过》,《汕头地区党史资料》 1982年第3期; 范桂霞: 《永世难忘的经历》,《广东文史资料》第27辑。
①杨石魂: 《给省委的报告》 (1928年6月11日),原件存中央档案馆。
②叶惠南、何锦洲: 《访问梁若尘同志记录》(1980年9月6日)。
③④《北委报告》第2号(1928年10月29日),广东省档案馆。
①恽代英: 《关于省委扩大会议情形致中央报告) (1928年12月3日) ,广东省档案馆。
②雷仲平、田中伟: 《李沛群同志谈话记录》(1980年8月18日)。
③杨石魂: 《江苏问题》,《党的生活》第5期,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藏。
①曹大骏: 《省委被破坏及湖北工作情形报告》 (1929年5月6日) ,原件存湖北省档案馆。
②关于杨石魂烈士牺牲的时间和地点,据王碧辉1930年初说,杨石魂“在汉口光荣牺牲” (见汕头市民政局、档案馆合编: 《烈士小传》) ;当年护送杨石魂到上海的李沛群说: “在武汉被捕牺牲” (见雷仲平、田中伟: 《李沛群同志谈话记录》) 。
③杨汉三致周恩来信,原件存汕头地区党史办公室。
④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内务部给杨汉三的复函(1952年8月13日),原件存汕头地区党史办公室。
相关参考
胡波胡波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共江西永新县党组织的创建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是“湘赣革命根据地特别重要的干部”①,历任中共永新县委宣传部部长、县委书记,中共湘赣边特委常委,莲花县委书记,湘东特委副书
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郭亮,在短暂的革命生涯中,先后任过湖南省工团联合会总干事、湖南省总工会委员长、中共湘区委员会委员、中共湖南区(省)委委员兼工农部部长、省委代理书记、中共中央委员、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湘
一九四二年五月十八日清晨,中共中央闽浙赣特派员、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刘英,被国民党反动当局秘密杀害于浙江永康方岩,时年三十九岁。刘英为民族的生存、人民的解放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胜利,英勇奋斗,历尽艰辛,建
罗明192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福建党组织和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占统治地位时,罗明坚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反对在闽西推行“左”倾错误路线,从而受到打击,被撤销
余泽鸿,四川人。一九二六年任中共上海区委学生运动委员会主任,一九二七年五月任中共湖北省委秘书长,一九二九年任中共中央秘书处秘书长。一九三一年八月进入中央苏区,曾任建宁中心县委书记,领导建黎泰地区的土地
黄道,原名黄端章,别号一鸣,江西横峰县姚家垅人,一九○○年四月二十五日生,一九三九年五月二十三日遇害于江西铅山河口。陈毅生前称赞他是“江西人民革命领袖,中共优秀的领导干部,马列主义的活动家,抗日的新四
陈为人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在传播马克思主义,领导我国早期工人运动,创建中共东北地区的组织,保卫中共早期的珍贵文献资料等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永远值得人民怀念。(一)陈为人,原
竺清旦竺清旦是浙东地区早期农民运动杰出的领导人之一。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①,曾任中共宁波地委委员兼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中共上海(江浙)区委农民问题委员会委员、宁绍台农民协会会长、宁波市临时政府执行
李季达李季达是中共早期革命活动家,曾任中共顺直省委宣传部部长、工人部部长兼天津市委书记。1927年11月被反动军阀杀害,时年27岁。(一)李季达,字世昌,化名李吉荣,1900年1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巫
王昭,一九一七年七月十九日出生于河北省平山县天井村一个农民家庭。一九三二年七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一九三六年后担任中共平山县委副书记、书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边区北岳区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