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的“撒拉房”是什么样的 佤族建筑
Posted 佤族
篇首语:有时候总感觉别人忽略了自己,想想可能是自己太闲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佤族的“撒拉房”是什么样的 佤族建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佤族的“撒拉房”是什么样的 佤族建筑
撒拉房是佤族富有情意的房屋建筑。居于寨中的撒拉房也称公房,它的结构并不复杂,由4根大柱、1根中梁、几根压条构架。草片或瓦片覆顶,有的设围栏,有的不设围栏,四面通风。两根柱子之间搭设粗竹木条或木板,作坐凳之用。寨中的撒拉房是全寨人白天休息聊天的公共场所,是年轻人晚上梳头谈情的蜜房。梳头是佤族婚姻习俗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一般是在青年男女开始表达心意和开始谈恋爱的时候。如果几个小伙子一起去串一个姑娘,姑娘会很礼貌地接纳他们。当小伙子们表示出他们的来意是想找对象后(有时很可能仅仅只是相互来看望闲聊),小姑娘就会从她不中意的开始给他们梳头,而把她中意的留在最后,对她不中意的一般只用一分钟左右,对她中意的时间就会长许多。无需用语言表达,大家就已经明白姑娘的心思了,有时候其它人就会自动地离开。如果姑娘对他们都不中意,他就会对最后的那个人表示说:“你还是去找一个比我更好的姑娘吧”。正式谈恋爱的时候,他们一般是边梳头边相互寻问说情话。佤族这种独有的恋爱梳头习俗,有的村寨晚上是在楼房梯子边进行,有的村寨就在撒拉房中进行。撒拉房既是佤族建筑文化的的体现,又是佤族恋爱习俗的表演场地。
寨外路边的撒拉房是笃信佛礼之人行善去灾的善房。它的构造与公房相似,有竹木结构,也有纯竹结构,只是形体更小,供行人休息避雨之用。离寨远的撒拉房内置盛水竹筒、米、盐、辣子等,方便过往行人食用。它是佤文化与佛教文化的集合体。
守地房是佤族居房的向外延伸。守地房建房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树上守地房,一种是地上守地房,树上守地房是在适宜的树杈上搭设简易的房架,覆上草片、稻草或树枝树叶,即成简易的房屋,内可设火塘、,烧火做饭。房口与地面设置竹木梯或藤梯,梯子可以搬上房中。
现在树上守地房已不多见,常见的是田边、地脚形体矮小袖珍的守地房。地上受到地房形如四壁落地房,有的设围墙,又的不设围墙,房内设火塘,用石块替代三脚,守地人可在此房中煮饭、烧水、避雨。
相关参考
佤族聚居的澜沧江边、怒山山脉的南段地带,山峦叠嶂,被称为阿佤山区。这里在北回归线之内,属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佤族先民600多年前就迁徙、聚居在这里,繁衍生息。佤族的住房,各地区不同。受汉族影响较大的
翁丁佤寨,有着近400年的建寨历史,位于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原始佤族民居建筑风格、原始佤族风土人情……被称为了“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翁丁佤寨共有98户人家,400多人。坐落在森林和群山的环
佤族建房传说有几种说法,人类从司岗(山洞或葫芦)出来后受到岩燕搭巢的启示建盖房屋;一种叫“来改”的鸟教会人们建盖房屋;另有传说,三国时期,诸葛亮三下西南,当时佤族先民吃的是山果野菜,住的是岩洞或树荫下
拉祜族小三弦,是拉祜族、佤族和哈尼族爱尼人的弹拨弦鸣乐器。因拉祜人最为喜爱而得名。流行于云南省思茅地区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和临沧地区沧源佤族自治县等地。形制比较独特,它不仅与汉族的小三弦有较大区别,也与云
2009年7月14日,63岁的佤族民间艺人尼端穿着盛装,带上自制的佤族乐器,参加了西盟佤族自治县第一期阿佤文化传习小组的学生毕业典礼,指导教师张晓玲带着12名学员早早来到佤族木鼓风情园表演歌舞,为孩子
2009年7月14日,63岁的佤族民间艺人尼端穿着盛装,带上自制的佤族乐器,参加了西盟佤族自治县第一期阿佤文化传习小组的学生毕业典礼,指导教师张晓玲带着12名学员早早来到佤族木鼓风情园表演歌舞,为孩子
西盟等地佤族群众普遍相信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是因为过去佤族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人们无法摆脱自然和疾病所带来的灾难,从而对自然现象和疾病产生恐惧心理,认为山川,河流,生物和他们所不理解的一切自然现象都有
佤族的木鼓舞历史悠久,是佤族历史文化的象征,其舞风古朴粗犷,刚健豪爽,热情奔放,韧性悠长。形成这种舞蹈风格与佤族的文化特征密切相关。第一,它与佤族独特的习俗和历史文化有必然的联系,与佤族古老的禁忌风俗
过去佤族信仰多神,对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信仰广泛,尤其是西盟佤族。这主要因为在很长历史时期内,佤族生产力极其低下,不能科学解释自然现象,又无法摆脱自然和疾病带来的灾难,从而产生恐惧心理。鬼神崇拜在佤族人
同姓不婚同姓不婚,是佤族缔结婚姻关系中最严格的戒律。同姓,是指出于同一祖先,具有血缘关系的佤族群体。为了制止同姓婚姻,佤族不仅用非常严厉的民族习惯法进行防范,而且还借助于鬼神来加于禁止,并世世代代的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