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盟地区的佤族信仰什么 佤族宗教信仰

Posted 佤族 宗教

篇首语:知识的价值不在于占有,而在于使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西盟地区的佤族信仰什么 佤族宗教信仰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西盟地区的佤族信仰什么 佤族宗教信仰

西盟等地佤族群众普遍相信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是因为过去佤族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人们无法摆脱自然和疾病所带来的灾难,从而对自然现象和疾病产生恐惧心理,认为山川,河流,生物和他们所不理解的一切自然现象都有“精灵”(或称“灵魂”、“鬼”、“神”)的主宰,这些“精灵”会给人们带来安危祸福,于是就对这些虚构的抽象力量加以崇拜。西盟佤族最崇拜的是“木依吉”(沧源佤族称为“梅吉”),把它看作是主宰万物的最高精灵。

它似光、似水、似空气,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开天的“达路安”,辟地的“达利吉”,管地震的“格拉柔姆”,掌打雷的“达阿撒”,佤族的祖先“格雷诺”,都是“木依吉”的儿子,还有司水的“达娜”,司风的“达务”,司树的“达瓦”,司谷的“司欧布”以及给人类带来各种疾病的精灵,都受“木依吉”的差遣。因此,佤族剽猪、剽牛和猎头血祭,都是为了供养“木依吉”,“拉木鼓”是请“木依吉”接受奉献,新房子落成还要搭竹凳请“木依吉”坐着观赏跳舞,以祈求“木依吉”和众鬼神帮助摆脱自然和疾病所带来的各种灾难。

过去,佤族笃信原始宗教,每年都要照例举行多次大型的“祭鬼”仪式。于是木鼓就成了一种独特的祭祀工具。拉木鼓是一项整个村寨人都要参与的盛大活动。拉木鼓是一般在阳历1月间进行。

届时,魔巴(巫师)鸣枪并敲击召集村寨群众。举行祭祀和剽牛活动。

古往今来,佤族人民把木鼓当作灵物崇拜,认为敲木鼓可以通神灵,驱邪魔,降吉祥。

相关参考

佤族人为何会有鬼神崇拜 佤族宗教信仰

过去佤族信仰多神,对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信仰广泛,尤其是西盟佤族。这主要因为在很长历史时期内,佤族生产力极其低下,不能科学解释自然现象,又无法摆脱自然和疾病带来的灾难,从而产生恐惧心理。鬼神崇拜在佤族人

佤族的民族历史

关于族源,在佤族地区普遍流传着“司岗里”的传说。据西盟地区佤族解释,“司岗”是石洞,“里”是出来,意思即人类很早是从石洞里出来的。传说从石洞里最先出来的是佤族。石洞位于阿佤山中部,离西盟县城以西约六十

佤族人日常习惯以啥为主食 佤族饮食

佤族是以大米为主食。西盟地区的佤族都喜欢把菜和盐、米一锅煮成较稠烂饭。其他地区佤族则多吃干饭。农忙时日食3餐,平时吃2餐。鸡肉粥如茶花稀饭为家常食品的上品。旱稻多吃现舂,男女老幼全部食辣椒,民间有无辣

佤族人是怎样“做鬼”和“叫魂”的 佤族祭祀

佤族祭祀——做鬼,是佤族人的重要宗教活动。佤族原始宗教信仰中鬼神众多,几乎到了"无物不有鬼神"的地步,有各种树鬼、火鬼、水鬼、谷子鬼、山鬼等等。在诸鬼神中,他们最崇拜的是"

佤族的历史在“司岗里”中是怎样体现的

佤族是跨国境而居的民族,国内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的沧源佤族自治县、西盟佤族自治县及双江、耿马、澜沧、孟连等县,沧源和西盟两县是佤族主要聚居县。据2000年云南省人口普查统计,云南境内的佤族有人口38.3万

佤族的历史在“司岗里”中是怎样体现的

佤族是跨国境而居的民族,国内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的沧源佤族自治县、西盟佤族自治县及双江、耿马、澜沧、孟连等县,沧源和西盟两县是佤族主要聚居县。据2000年云南省人口普查统计,云南境内的佤族有人口38.3万

佤族最具特的饮食代表都是啥 佤族饮食

佤族以大米为主食。西盟地区的佤族都喜把菜、盐、米一锅煮成较稠的烂饭。其他也区的佤族则多吃干饭。一般说来,农忙时日食三餐,平时吃二餐。鸡肉粥如茶花稀饭是家常食品的上品。旱稻多用木难现吃现舂,佤族男女老幼...

佤族木鼓是怎样做的?佤族木鼓文化是啥

木鼓是佤族独有的稀有鼓种。西盟过去的佤族村寨里置有一对木鼓,有的村寨一个村寨中聚居着几个族姓,就建有几个木鼓房。因此,在同一个村寨中有几个木鼓房的情况。现在的西盟,仅“司岗里佤族村庄”就存有上百只木鼓...

佤族人是怎样传承佤族历史文化的

2009年7月14日,63岁的佤族民间艺人尼端穿着盛装,带上自制的佤族乐器,参加了西盟佤族自治县第一期阿佤文化传习小组的学生毕业典礼,指导教师张晓玲带着12名学员早早来到佤族木鼓风情园表演歌舞,为孩子

佤族人是怎样传承佤族历史文化的

2009年7月14日,63岁的佤族民间艺人尼端穿着盛装,带上自制的佤族乐器,参加了西盟佤族自治县第一期阿佤文化传习小组的学生毕业典礼,指导教师张晓玲带着12名学员早早来到佤族木鼓风情园表演歌舞,为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