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为何“同姓不婚”?佤族婚恋生活简介
Posted 佤族
篇首语:知识的确是天空中伟大的太阳,它那万道光芒投下了生命,投下了力量。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佤族为何“同姓不婚”?佤族婚恋生活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佤族为何“同姓不婚”?佤族婚恋生活简介
同姓不婚
同姓不婚,是佤族缔结婚姻关系中最严格的戒律。同姓,是指出于同一祖先,具 有血缘关系的佤族群体。为了制止同姓婚姻,佤族不仅用非常严厉的民族习惯法进行 防范,而且还借助于鬼神来加于禁止,并世世代代的沿袭下来。
除了必须恪守同姓不婚之外,佤族男女婚恋是相对自由的,少有外界干预或父母 包办的现象。到了男当婚,女当嫁的时候,青年男女就要进行谈情说爱的社交活动, 开始“串姑娘”了,那是一段充满诗情画意和浪漫色彩的时光。每当夜幕降临,小伙 子和小姑娘们就相约到某家的客房、寡妇家或某一姑娘家。小伙子一群,姑娘们一群 ,在一起拉独弦琴、吹笛子,唱情歌,谈情说爱,喜笑打闹,无拘无束。通过“串姑 娘”,如果某位小伙子对某个姑娘有爱意,便找机会拿姑娘的一件东西,姑娘不把东 西要回去,说明姑娘也爱小伙子;倘若把东西要回去了,说明不爱。再就是小伙子送 诸如手镯、项圈、头箍、手箍,脚箍、腰箍,珠子串等物给喜爱的姑娘,如若姑娘喜 欢小伙子,便会收下礼物;如果她不爱向她表示爱意的小伙子就会马上把礼物退还。
串姑娘
“串姑娘”的场所是非常质朴而又浪漫的园地。爱神在这里显现,感情在这里交融。 一个个涉入爱河的青年男女,在这里尺情互吐心曲,编织爱的故事。
通过 “串姑娘”,男女互相产生感情。有了爱意之后,一对对男女在“串姑娘”处互相搂抱,并睡到一起进行梦卜。梦到果实累累的芭蕉、栽竹子、牧牛、是吉兆 ,认为爱情可以发展,直到结为夫妻;如果梦见树倒、太阳、星星、月亮下落,则是 凶兆,认为只能终断爱情,另找有情人。
梦卜
佤族男女青年睡在一起进行梦卜,是一种习以为常的风俗,但绝不允许发生性关系 ,若有违反,要受到寨人惩罚。青年男女确定爱情关系后,男的不能再去串其他参姑娘,女的也不能再接受其他的 小伙子求爱了。男的要到女方家里劳动一段时间,接受女方父母对其为人、劳动技能 ,是否勤劳等等方面的考察。通过考察,女方父母同意,姑娘也同意,婚事就能办成 。父母不同意,女儿同意,婚事也能办成。父母同意,姑娘反悔,婚事就办不成了。 姑娘反悔,婚事办不成,小伙子要向姑娘家索赔替她家劳动的补偿。
结婚
结婚时,男方要给女方送去足够招待两三天客人的水酒、肉和米,除此之外,至少还要送一头牛。牛可以在结婚时送,也可以婚后再送。一些地方的俩族把婚后送牛 ,称之为补结婚。
也有结婚示送牛叫小婚,送牛结婚和补结婚为大婚。有的男女婚后 几代人送不起牛,但这个账一直记着。孙子给已经老死的爷爷奶奶补结婚的情况都存在。
佤族结婚办喜事,先由男方到女方家,以酒、肉款待宾客两三天,歌舞贺喜。其 间,新郎新娘在父母身边接受父母有关婚后要互敬互爱、勤俭持家,过好日子等等教 诲。三天过后新郎与男伙伴一群,新娘与女伙伴一群,双方老人与亲戚朋友一群成行 回男方这家。又以酒内宴宾,歌舞娱乐数日方休。佤族以良好的婚恋传统,把一对对 男女有情人结成眷属,编织美好的生活
相关参考
阿佤群山,山势如带,起伏连绵。在这重重叠叠的群山中,镶嵌着一个个星落棋布的佤族村寨。村寨里的房屋,多是用竹、木、茅草建盖起来的,称为佤族竹楼。最结实的佤族竹楼,住上三五年就须翻修或者重建。因此,每年都
勒佤人认为佤族起源于“司岗里(岩洞)”,布饶人则认为佤族起源于葫芦,或是天神创造了达古亚和叶里,由他们繁衍人类;或是由达能在女始祖烨奴姆(又称妈农)身上沫了口水,因而妈农生育人类等等。无论勒佤人是出自
...体调合而成。在灰色的石灰岩崖壁上赭红色的图画,当地佤族人称为“梁典姆”,意为岩石上的画。图案中可辨认出1099个图形,其中人物813个,动物109个,房屋26座,道路15条,各种表意符号37个,还有树木、舟船、太阳、云朵...
佤族是个热情好客的民族,这种民族性格在他们的礼尚往来、饮食习俗、禁忌习俗中都有诸多的体现。佤族爱喝酒。过去佤族喝的酒主要是自制的水酒,现在不仅喝水酒,也喝烧酒、米酒等。酒是佤族待客首要、起码的礼节。佤
过去佤族信仰多神,对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信仰广泛,尤其是西盟佤族。这主要因为在很长历史时期内,佤族生产力极其低下,不能科学解释自然现象,又无法摆脱自然和疾病带来的灾难,从而产生恐惧心理。鬼神崇拜在佤族人
佤族崇拜红色和黑色,服饰多数以黑为质,以红为饰,基本上还保留着古老的山地民族特色。佤族妇女装饰别具特色,喜戴大耳筒,宽手镯、细藤圈,标志着佤族人粗犷、豪放的坚强性格。相对来说,男子服饰除包黑色包头上没
到过佤山的人们,却并不一定知道:佤山,是歌舞之乡,是歌舞海洋。在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阿佤人喜歌好舞,能歌善舞。流传于佤族民间的歌舞,题材广泛,色彩斑澜,独具风格,蕴藏丰富,据不完全收集和统计,佤族舞
佤族人民在与大自然进行斗争的漫长岁月里,从艰苦的劳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步积累了有关天文气象、机械原理和医药等方面知识,从而产生了朴素的科学萌芽的技术。这些科学技术,反映了佤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他
佤族人民在与大自然进行斗争的漫长岁月里,从艰苦的劳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步积累了有关天文气象、机械原理和医药等方面知识,从而产生了朴素的科学萌芽的技术。这些科学技术,反映了佤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他
“司岗里”是佤族民间流传的古老传说,“司岗”是崖洞的意思,“里”是出来,“司岗里”就是从岩洞里出来,特指的地理位置在沧源县岳宋乡南锡河对面缅属岩城附近名巴格岱的地方,“岗里”历史传说梗概是远古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