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的“星月历”:佤族伟大的天文历法
Posted 佤族
篇首语:胸怀万里世界, 放眼无限未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佤族的“星月历”:佤族伟大的天文历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佤族的“星月历”:佤族伟大的天文历法
佤族人民在与大自然进行斗争的漫长岁月里,从艰苦的劳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步积累了有关天文气象、机械原理和医药等方面知识,从而产生了朴素的科学萌芽的技术。这些科学技术,反映了佤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他们的智慧与创造力。
佤族的“星月历”
佤族的先民通过长期生产、生活实践,发现地上花草树木兴、盛、衰的循环过程与天上出现的木星与月亮相遇、离去、复相遇的循环过程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经过长期观察、摸索,逐渐创造出用以指导农业生产和安排活动的佤族历法——独特的“星月历”。因为历史上佤族的没有文字,所以“星月历”是通过代代相传的佤族群众中流传的。
佤族叫月亮为“凯”,叫木星为“星木温”,“星月历”以月亮与木星、地球三者运行会全周期的360天为一年,一年分为12个月。每个月分为三轮,每轮十天,每轮星又9个(有的村寨以10个)名称来记数。
一至九日的名称依次排列为:“不拉”(一日)、“黑拉”(二日)、“脓”(三日)、“儿龙”(四日)、“巩”(五日)、“士龙”(六日)、“儿来”(七日)、“门”(八日)、“哦”(九日),第十日的名称与第一日相同为“不拉”。这些名称循环三次为一个月(30天)。
一至十二月的名称依次为:一月(凯铁)、二月(凯儿拉)、三月(凯吕)、四月(凯崩)、五月(凯泼安)、六月(凯柳)、七月(凯阿柳)、八月(凯士代)、九月(凯士顶)、十月(凯高)、十一月(凯高铁)、十二月(凯高拉)。
佤族把地球、木星、月亮三者运行相遇的这一天称之为“阿麻星木温”(意为星星月亮打架)。这一天为一年的第一天,也就是常说的岁首日。寨民们把一天定为最不吉利的日子,一直作为忌日。在“星月历”中,“阿麻星木温”日约在公历十二月十日左右,也叫“不拉凯铁”(即1月1日)。
佤族“星月历”,是佤族先民长期劳动经验的积累和勤劳智慧的结晶。佤族人民对天文的观察虽处于肉眼观察阶段,但通过这种观察和探索所创制的“星月历”,对佤族人民的农业生产的发展起着很大作用。
下表是佤族“星月历”所安排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活动情况:
公历月份 农历月份 佤历月份(译名月份) 农业生产活动 其他活动
12 11 凯铁(“格瑞”月) 收割冬荞 搭水槽
1 12 凯儿拉(“固入安”月) 选定“懒火地” 盖新房子
2 1 凯吕(“耐”月) 芟谷地、备耕、种土豆
3 2 凯崩(“气艾”月) 种白薯、撒旱稻种籽 过泼水节
4 3 凯泼安(“阿木”月) 种玉米、犁耙水田
5 4 凯柳(“倍”月) 栽秧、收土豆 男子打猎
6 5 凯阿柳(“戛扫”月) 薅地除草 修木鼓房
7 6 凯士代(“格拉”月) 收早玉米、摘南瓜
8 7 凯士顶(“阿配”月) 旱稻将熟加强管理 大清扫寨子
9 8 凯哥(“阿代衣”月) 修掌子(晒台)
10 9 凯哥铁(“高哈其”月) 收割稻谷 过新米节
11 10 凯哥拉(“高哈闹”月) 种小春作物 青年结婚
在世界历法创制史上,佤族的“星月历”与汉族古老的“农历”及古埃及的“旬星制历法”一样,都是人类在天文科学领域的杰出贡献。
相关参考
2009年7月14日,63岁的佤族民间艺人尼端穿着盛装,带上自制的佤族乐器,参加了西盟佤族自治县第一期阿佤文化传习小组的学生毕业典礼,指导教师张晓玲带着12名学员早早来到佤族木鼓风情园表演歌舞,为孩子
2009年7月14日,63岁的佤族民间艺人尼端穿着盛装,带上自制的佤族乐器,参加了西盟佤族自治县第一期阿佤文化传习小组的学生毕业典礼,指导教师张晓玲带着12名学员早早来到佤族木鼓风情园表演歌舞,为孩子
西盟等地佤族群众普遍相信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是因为过去佤族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人们无法摆脱自然和疾病所带来的灾难,从而对自然现象和疾病产生恐惧心理,认为山川,河流,生物和他们所不理解的一切自然现象都有
佤族的木鼓舞历史悠久,是佤族历史文化的象征,其舞风古朴粗犷,刚健豪爽,热情奔放,韧性悠长。形成这种舞蹈风格与佤族的文化特征密切相关。第一,它与佤族独特的习俗和历史文化有必然的联系,与佤族古老的禁忌风俗
过去佤族信仰多神,对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信仰广泛,尤其是西盟佤族。这主要因为在很长历史时期内,佤族生产力极其低下,不能科学解释自然现象,又无法摆脱自然和疾病带来的灾难,从而产生恐惧心理。鬼神崇拜在佤族人
同姓不婚同姓不婚,是佤族缔结婚姻关系中最严格的戒律。同姓,是指出于同一祖先,具有血缘关系的佤族群体。为了制止同姓婚姻,佤族不仅用非常严厉的民族习惯法进行防范,而且还借助于鬼神来加于禁止,并世世代代的沿
绘画的原料是用赤铁矿粉和动物血,加上含胶质的植物液体调合而成。在灰色的石灰岩崖壁上赭红色的图画,当地佤族人称为“梁典姆”,意为岩石上的画。图案中可辨认出1099个图形,其中人物813个,动物109个,
佤族祭祀——做鬼,是佤族人的重要宗教活动。佤族原始宗教信仰中鬼神众多,几乎到了"无物不有鬼神"的地步,有各种树鬼、火鬼、水鬼、谷子鬼、山鬼等等。在诸鬼神中,他们最崇拜的是"
佤族聚居的澜沧江边、怒山山脉的南段地带,山峦叠嶂,被称为阿佤山区。这里在北回归线之内,属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佤族先民600多年前就迁徙、聚居在这里,繁衍生息。佤族的住房,各地区不同。受汉族影响较大的
翁丁佤寨,有着近400年的建寨历史,位于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原始佤族民居建筑风格、原始佤族风土人情……被称为了“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翁丁佤寨共有98户人家,400多人。坐落在森林和群山的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