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崖画有着怎样的历史?佤族崖画简介

Posted 佤族

篇首语:月与灯依在,不见去年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佤族崖画有着怎样的历史?佤族崖画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佤族崖画有着怎样的历史?佤族崖画简介

2、佤族崖画主要记载了什么样的历史

佤族崖画有着怎样的历史?佤族崖画简介

绘画的原料是用赤铁矿粉和动物血,加上含胶质的植物液体调合而成。在灰色的石灰岩崖壁上赭红色的图画,当地佤族人称为“梁典姆”,意为岩石上的画。图案中可辨认出1099个图形,其中人物813个,动物109个,房屋26座,道路15条,各种表意符号37个,还有树木、舟船、太阳、云朵、山峦、大地、手印等图案,多为狩猎和采集场面,也有舞蹈、战争等内容,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先民们劳动、文化、社会生活的各种场面,构图简练,古朴自然,粗犷奔放。从图像的线条推测,先民作画时,大的部分用手指作画、细的则用树枝、竹片描绘。

人物图形的描绘,均守正百律,以单色勒和单线加平涂,省却五官等细部剪影式手法绘制,通过变化多端的四肢表现人物所从事各种活动。其中部分有头饰、尾饰,所绘人物使用的工具多为竹、木、石、角制品。动物则强调角、尾、耳等特征,牛的双角、象的长鼻、猪的肥肚、虎豹之类的长尾,都有形象的表现。从崖画的图像看,几乎概括了原始氏族社会从旧石器时代向新时期时代过渡后,从渔、猎、采集经济发展到驯化动物和培植植物的社会生活画面。

每个画面都有一个中心内容,真实地描绘了一幅原始生活的百态图,古朴、形象、生动。反映了佤族先民的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

图形个体小的只有5厘米,大的可达30厘米。各地点图像距地面2至10米左右,画面大的高3米,长27米,画幅小者为数个零散图形组成,大者图形数以百计。大的崖画点可分为若干画区和画面。沧源崖画的总面积约400多平方米。

我国迄今发现年代较早的原始崖画

据考证,这些崖画是3000年前,新石器晚期,当地先民们的作品,是云南省至今发现的最古老的崖画,也是我国迄今发现年代较早的原始崖画。具有较高的艺术、历史价值,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佤族崖画主要记载了什么样的历史

第一崖画点:

范围最大、图形最多,“猎首”“猎牛” ,摄人心魄。

第一崖画点位于沧源县城北约20公里处的勐来乡民良下寨,这里崖画分布范围最大,图形最多。沿勐董河谷北上,两旁莽莽群山,幽林覆盖,一湾秀水环山飞奔。顺蜿蜒而上的山路,来到沿山的台地上,拨开古蔓荒藤,透过雨痕苔迹,隐藏在绿色海洋中的断崖,呈现在人们面前。面对峭壁上时隐时现的猩红色的图形,一股摄人心魄的力量,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这面崖壁,表面较为平整,上部有岩厦,崖面上绘有人物和动物。总的来看,画人物、动物均不绘出细部,仅绘其轮廓,并强调某一富有特征的器官,牛突出了牛角,猴子突出了下巴;鹿有明显分叉的角……人物的五官并不画出来,只有头、颈、躯干和四肢,躯干一律呈倒三角形。有的人一看便知是男性,因为突出了生殖器;有的妇女则突出乳房或大肚子。

在第一崖画点,表现最多的内容是狩猎。顽皮的猴群在一条“V”形的藤条上上窜下跳,有的人手持牛角号,有的人拉弓射箭,有的人执棍棒与野兽搏打。在崎岖不平的山路曲线上,有3只长尾动物在行走,两位猎手埋伏在两侧,呈侧卧,引弓待发。这里还有反映原始自娱性质的舞蹈,在一条代表地面的横线上,站着6个人,3人一组,组间有一定距离,6人一律左臂高举,右臂下垂,身体倾向右方,双腿分开,动作十分整齐。此外,这里还有反映原始宗教内容的“猎首舞”和“猎牛舞”。

第二崖画点:

内容有趣、图形特别,庆祝凯旋、人物特别。

沿勐董河谷北上可达丁来乡,这里是第二号崖画点。其中一幅村落图很有趣味,它画了一个长圆形代表村寨的范围,里面有14座干栏式的房屋,村外还有一座。村寨外画了几根线,大概是表示弯弯曲曲的道路,路上有众多的人,或驱赶猪羊等动物,或肩扛东西,从四面八方云集村寨。寨内有人舂米,可能要举行一次宴会。寨外有一所小房子,高居树上,起看守和瞭望的作用。有人分析,这可能是一次战争后,人们带着战利品凯旋而归。其中有两个人物特别醒目,一个人遍体涡旋状的图案,未着衣裤,表现了其纹身;旁边那个人的胸部还纹有几何图形。

景区自然风光秀丽,森林葱茏,植被茂密,岩壁林立,溪流潺潺,民风民情古朴浓郁。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是极具观赏性与娱乐性旅游景区。

相关参考

佤族民间艺术:沧源崖画是怎样由来的

沧源崖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沧源县糯良山、班考大山与拱弄山之间的勐董河流域的河谷地带。是我国发现较早的古代崖壁画艺术遗存之一。1962年以来,已先后在沧源县中北部的勐来、丁来、满砍、和平、芒阳、勐省等地发现了11...

佤族民间艺术:沧源崖画是怎样由来的

沧源崖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沧源县糯良山、班考大山与拱弄山之间的勐董河流域的河谷地带。是我国发现较早的古代崖壁画艺术遗存之一。1962年以来,已先后在沧源县中北部的勐来、丁来、满砍、和平、芒阳、勐省等地发现了11...

佤族“木鼓”有着怎样的历史文化传承

在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丰富多彩的各种民族器光中,木鼓是佤族独有的稀有鼓种。西盟过去的佤族村寨里置有一对木鼓,有的村寨一个村寨中聚居着几个族姓,就建有几个木鼓房。因此,在同一个村寨中有几个木鼓房的情况。现在

佤族民间故事:佤族“叫谷魂”有着怎样的传说

在远古时代,佤族人民只靠打猎和采撷野菜来维持生活,还不知道种庄稼和饲养牲畜。有一天,一位皇帝路过佤族、傣族和拉祜族居住的地方,发现他们不会种庄稼,于是吩咐部下给他们一些谷种,并且传授他们种植方法和技术...

佤族木鼓是怎样做的?佤族木鼓文化是啥

木鼓是佤族独有的稀有鼓种。西盟过去的佤族村寨里置有一对木鼓,有的村寨一个村寨中聚居着几个族姓,就建有几个木鼓房。因此,在同一个村寨中有几个木鼓房的情况。现在的西盟,仅“司岗里佤族村庄”就存有上百只木鼓...

佤族木鼓是怎样做的?佤族木鼓文化是啥

木鼓是佤族独有的稀有鼓种。西盟过去的佤族村寨里置有一对木鼓,有的村寨一个村寨中聚居着几个族姓,就建有几个木鼓房。因此,在同一个村寨中有几个木鼓房的情况。现在的西盟,仅“司岗里佤族村庄”就存有上百只木鼓...

佤族都有哪些传统民族节日 佤族节日简介

由于木鼓的这种神圣地位与作用,“拉木鼓”便成为佤族极为隆重、盛大的宗教祭祀活动。所谓“拉木鼓”,就是从寨子外森林中砍伐树木,拉入寨中,制作新鼓,更换旧鼓的活动。多于农历十一月(佤历一月)进行。届时,首

佤族的民间乐器都有啥?佤族乐器简介

短笛短笛,佤族吹奏乐器,流行于云南西盟佤族自治县部分村寨。竹制,管长约16厘米,设一方形吹孔,横吹,开四个按孔。音色高亢明亮。吹奏时,用右手拇指堵住左端筒孔,食指和中指按上两孔,左手食指,中指按下两孔。...

佤族的民间乐器都有啥?佤族乐器简介

短笛短笛,佤族吹奏乐器,流行于云南西盟佤族自治县部分村寨。竹制,管长约16厘米,设一方形吹孔,横吹,开四个按孔。音色高亢明亮。吹奏时,用右手拇指堵住左端筒孔,食指和中指按上两孔,左手食指,中指按下两孔。...

佤族木鼓是怎样产生的?其又有何作用

木鼓产生的传说关于木鼓的产生,佤族民间流传着多种传说。因为佤族没有文字,各种传说都靠口头流传,没有文字记载,流传中难免出现差异或变异,意思大抵是一致的。其中的一种传说是木鼓产生于佤族母系社会时代。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