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木鼓”有着怎样的历史文化传承

Posted 佤族

篇首语:最怕一生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佤族“木鼓”有着怎样的历史文化传承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佤族“木鼓”有着怎样的历史文化传承

在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丰富多彩的各种民族器光中,木鼓是佤族独有的稀有鼓种。西盟过去的佤族村寨里置有一对木鼓,有的村寨一个村寨中聚居着几个族姓,就建有几个木鼓房。因此,在同一个村寨中有几个木鼓房的情况。现在的西盟,仅“司岗里佤族村庄”就存有上百只木鼓,木鼓数量多,使用木鼓频率之高,都是足于称奇的。不愧为名符其实的“木鼓之乡”。木鼓,佤语称“克罗”,是佤族人民用来驱邪捉鬼,召集部落成员,告急友邻,出征战斗的重要器具。他们把木鼓视为通天的神灵予以崇拜,因此,1958年以前,在西盟佤族自治县每一个佤族村寨都有一幢或几幢木鼓房,每幢木鼓房置一对木鼓,谓之一公一母。

佤族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对木鼓有许多民间神话和传说,均与先民们的神灵崇拜、祖先崇拜和生殖崇拜紧密联系。围绕着木鼓而举行的拉木鼓、跳木鼓房、敲木鼓和祭木鼓等一系列活动,构成佰族传统的庄重而又热烈的盛大节日活动,是佤族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每年12月(佤族的格瑞月)是拉木鼓活动的时节,整个过程一般需10天。

首先由头人和魔巴带领部分群众,在黑夜到选定做木鼓的大树,献上贡品,鸣枪驱鬼,再由魔巴念咒祈祷并挥斧砍树数下,接着人们轮流着彻夜把树砍倒,捡三个石头放在树桩上,意即给树鬼的买树钱,然后截一段两米多长的树杆,凿出树耳,穿上藤条,便是要拉的木鼓了。

次日清早,全寨男女老少穿戴盛装来到山上,由魔巴挥舞树枝领唱着作指挥,众男子分两边手拉藤条,应声合唱,拉动木鼓,妇女助威呐喊,老人和小孩送水、送酒、送饭,边跳边拉,把木鼓拉到寨门外;木鼓在寨门外要停留二至三天,待杀鸡卜卦选好时辰后,举行隆重的剽猪、剽牛仪式,全寨人一齐将木鼓树拉到木鼓房旁的场地上,由工匠制作。

拉木鼓气势浩大,场面隆重壮观,是佤族人民剽悍、团结的充分体现。接下来便是跳木鼓房和木鼓制成后入房上架时的敲木鼓活动,常常是全寨人甚至整个部落成员参加的通宵达旦的歌舞狂欢活动。祭木鼓,则是佤族的一项重大宗教活动。

随着社会的进步,如今的木鼓已演变成佤族人民歌舞娱乐的器具。与木鼓相联系的各种活动已成为佤族人民节日喜庆的习俗,而佤族人民勤劳勇敢的品质、团结向上的精神和粗犷朴实的性格却成为木鼓之魂,厚重地沉积在木鼓文化之中。近20多年来,经文艺工作者首次整理演出的《木鼓舞》及后来出现的各种版本的木鼓舞蹈遍及全国各地,多次走出国外,已在国内外产生轰动的影响。

1994年12月,西盟县文工队创作演出的《木鼓舞》被国家列入“中华民族20世纪经典舞蹈”,载入我国的艺术史册。木鼓舞已成为佤族文化的标志之一。

在西盟县城旁边,就有一座专门放置木鼓的博物馆,附近村寨的木鼓都寄放在这里,待节日到来后,村里人专门举行仪式将木鼓拉到庆典场地,敲响木鼓,尽情狂欢。在博物馆里面的木鼓都是用整颗大树雕刻形成,有大有小,总共约有近百个,最大的直径近二米。

相关参考

佤族人是怎样传承佤族历史文化的

2009年7月14日,63岁的佤族民间艺人尼端穿着盛装,带上自制的佤族乐器,参加了西盟佤族自治县第一期阿佤文化传习小组的学生毕业典礼,指导教师张晓玲带着12名学员早早来到佤族木鼓风情园表演歌舞,为孩子

佤族人是怎样传承佤族历史文化的

2009年7月14日,63岁的佤族民间艺人尼端穿着盛装,带上自制的佤族乐器,参加了西盟佤族自治县第一期阿佤文化传习小组的学生毕业典礼,指导教师张晓玲带着12名学员早早来到佤族木鼓风情园表演歌舞,为孩子

佤族木鼓是怎样做的?佤族木鼓文化是啥

木鼓是佤族独有的稀有鼓种。西盟过去的佤族村寨里置有一对木鼓,有的村寨一个村寨中聚居着几个族姓,就建有几个木鼓房。因此,在同一个村寨中有几个木鼓房的情况。现在的西盟,仅“司岗里佤族村庄”就存有上百只木鼓...

佤族的“拉木鼓”是怎样的一种宗教活动

拉木鼓是阿佤人重要的宗教仪式,也是他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其凝聚人心、追求幸福、表现强悍、抒发热情的文化传统得以弘扬光大,可以说,拉木鼓就是佤族的狂欢节,木鼓,佤语称为“克罗”,是佤族的祭祀工具、乐器

佤族木鼓是怎样产生的?其又有何作用

木鼓产生的传说关于木鼓的产生,佤族民间流传着多种传说。因为佤族没有文字,各种传说都靠口头流传,没有文字记载,流传中难免出现差异或变异,意思大抵是一致的。其中的一种传说是木鼓产生于佤族母系社会时代。传说

佤族木鼓是怎样产生的?其又有何作用

木鼓产生的传说关于木鼓的产生,佤族民间流传着多种传说。因为佤族没有文字,各种传说都靠口头流传,没有文字记载,流传中难免出现差异或变异,意思大抵是一致的。其中的一种传说是木鼓产生于佤族母系社会时代。传说...

佤族盛大的木鼓节有何文化特色 佤族节日

佤历“格瑞月”(相当于公历12月),是佤族过去举行全寨性拉木鼓节木鼓活动的时节。木鼓节分为拉木鼓、跳木鼓、祭木鼓,一般在播种旱谷之前,收割旱谷之后期间举行。佤族视木鼓为至高无上的通天神器,是山寨村民赖

佤族拉木鼓有何历史起源?又是如何发展的

拉木鼓,是佤族重大的祭祀活动之一,是全寨子的大事。一般在农历十一月(佤历一月)举行,持续六七天。中华人到拉木鼓的年份,寨子里的窝朗、头人、魔巴会提早商量拉木鼓的事,派人进山选择做木鼓的树——以红毛树或

佤族的“梁仓房”和“木鼓房”都是啥样的

阿佤人有很强烈的护粮意识。所以粮仓房是佤寨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较有特色的佤族建筑。粮仓房一般建于离寨、离住房有一定距离的地方。寨头、寨脚或寨边是设置粮仓房的最佳位置。有的村寨粮仓房较分散,有的村寨粮仓

佤族都有哪些传统民族节日 佤族节日简介

由于木鼓的这种神圣地位与作用,“拉木鼓”便成为佤族极为隆重、盛大的宗教祭祀活动。所谓“拉木鼓”,就是从寨子外森林中砍伐树木,拉入寨中,制作新鼓,更换旧鼓的活动。多于农历十一月(佤历一月)进行。届时,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