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木鼓是怎样产生的?其又有何作用

Posted 佤族

篇首语:人并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佤族木鼓是怎样产生的?其又有何作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佤族木鼓是怎样产生的?其又有何作用

2、佤族盛大的木鼓节有何文化特色 佤族节日

佤族木鼓是怎样产生的?其又有何作用

木鼓产生的传说

关于木鼓的产生,佤族民间流传着多种传说。因为佤族没有文字,各种传说都靠口头流传,没有文字记载,流传中难免出现差异或变异,意思大抵是一致的。其中的一种传说是木鼓产生于佤族母系社会时代。传说人类从“司岗里”出来之后,不懂得怎么生活,没有什么娱乐,生活非常枯燥单调。有一晚上,佤族先祖女首领安木拐听到住房外面传来一种很好听的声音,便好奇地去寻找发出这种声音的地方。结果发现有一个土洞,声音就是从土洞内传出来的。安木拐就静守在洞口观察,看见一只大蟋蟀从洞里爬出来,见到人之后就逃跑了。为了弄清土洞为什么会发出好听的声音,安木拐就用木棍掏开土洞,看见洞底有几颗光滑的小石子和一些圆圆整整的小木棍。安木拐想,蟋蟀能让石子和小木棍发出那样好听的声音,人为什么不可以把石头、木头弄来为大家唱歌跳舞作伴奏呢?于是,安木拐就叫人搬来石做鼓,可是敲不响,又叫人砍倒大树,按照蟋蟀洞里的小木棍的样子做大木鼓,果然发出好听的声音,但是响声不大,安木拐为此很苦恼。有一天晚上,安木拐做到一个梦,梦见莫伟(创造宇宙间万物之神,也称之为木依吉)笑眯眯地来拍她的小肚皮,发出了“咚、咚、咚”的声音,安木拐醒来后,领悟到这是莫伟在教她怎么制作木鼓了。第二天,安木拐指着自己的生殖器的样子,用大木头凿木鼓。后来制作出来的木鼓响声很大,声音很好听,隔山都能听见。从那时起,佤族木鼓就产生,而且定型,世代流传下来。

木鼓的作用

佤族木鼓大致有三个作用:一用于祭祀;二用于报警召令村民;三用于娱乐。一九五八年以前,佤族盛行猎人头祭木鼓习俗(一九五八年之后国家明令禁止猎人头),猎到虎、豹、野牛、马鹿、大莽蛇等大型动物也要首先祭木鼓,祈求木鼓保佑山寨平安,避灾祛难,禽畜兴旺,谷物丰收;山寨受到外来侵犯或者发生火灾,则敲响木鼓报警,警示并召集村民抵抗外来侵犯或参加灭火抗灾。木鼓也用于村民歌舞娱乐。用途不同敲木鼓的鼓点、节奏不一样,村民们听声音可以作出辨别。

佤族创造了木鼓,创造了内涵丰富的木鼓文化。把木鼓视为创造万物的莫伟的化身,通天的神器来崇拜。围绕着木鼓的盛大活动有拉木鼓、跳木鼓房、祭木鼓等活动。在举行这些活动的日子里,佤族像内地各民族过大年一样,要穿最新最美的衣服,要吃最好的食物,要镖牛、泡水酒、唱歌跳舞、举寨欢乐。从中佤族的宗教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佤族歌舞以及很多传统习俗都能得到较为全面的展示。

佤族盛大的木鼓节有何文化特色 佤族节日

佤历“格瑞月”(相当于公历12月),是佤族过去举行全寨性拉木鼓节木鼓活动的时节。木鼓节分为拉木鼓、跳木鼓、祭木鼓,一般在播种旱谷之前,收割旱谷之后期间举行。佤族视木鼓为至高无上的通天神器,是山寨村民赖以生存的保护神。它源于母系社会中对祖先的图腾崇拜。在每个佤族村寨都建有木鼓房,供奉着木鼓。千百年来,敲响木鼓,群山震荡,可以与祖先和神灵通话,可以驱凶避邪、祈求村寨平安,可以召集和激励部族成员抵御外来侵犯。

围绕着木鼓的民间盛大活动主要有拉木鼓、跳木鼓、祭木鼓。虽然不是同时连续举行,但是都非常热烈、隆重、欢乐、壮观。既丰富多彩,又具有浓厚的地方民族特色。佤族的宗教、歌舞、饮食、服饰穿戴、待人接物礼仪风俗等等,都在其中得到充分展示体现。

佤族用它进行祭祀、报警、召集村民或进行娱乐。每个佤族村寨都有一个或几个木鼓房。节日活动重点突出展示民族文化艺术和民俗风情,同时组织游览勐梭龙潭、天池、马散水库、永东瀑布、里坎瀑布、嘎勒瀑布、歹格拉河溶洞、莫窝溶洞、芒杏溶洞、芒杏、王牙、博寒、类广独木成林、南约藤桥、三佛祖遗址、大石马、娜妥坝边境口岸和多处热带雨林风光,如果气候适宜,还能观赏到广阔浩潮的佤山云海。

节日期间,节庆组委会有专人负责介绍西盟经济开发资源,进行经贸洽谈。三天的节日时间,有舞台民族文艺演出、广场大型民族文艺民俗风情展演、农村民俗风情表演、民族体育竞赛、广场篝火民族歌舞大联欢。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

节日头一天,头人和“魔巴”(祭司)带人乘黑夜赶到事先选好的高大红毛树下,举行祭祀(献祭、驱鬼、念咒祈祷)后,“魔巴”挥斧砍几下,然后由其他人连夜把树砍倒,捡三个石头放在树桩上,意为给树鬼的买树线。再按所需木鼓尺寸截断树干,凿出鼓耳,佤历“格瑞月”(相当于公历12月),是佤族过去举行全寨性拉木鼓活动的时节。系上藤条。

第二天清晨,全寨男人老幼身穿盛装,上山拉木鼓。魔巴右手举树枝,领唱“拉木鼓”歌,指挥众人协调动作。人们在木鼓经过的地面撒拨水酒,拉木鼓的男人一边拉,一边歌舞,其他人或呐喊助威,或送酒送饭。

把木鼓毛坯拉到寨门外停放两三天。“魔巴”杀鸡祭祀,然后才把大对干拉到木鼓房边场地上,交给木匠制作。这一天的拉木鼓,男女同拉,互挤在一起,据说是谈恋爱的好时机。一边拉,一边歌舞、逗趣,要闹很久。木鼓做好试敲满意,人们把它抬入木鼓房后,再次狂欢,人们合着鼓点,跳起粗犷的木鼓舞。

佤族木鼓,大致有三个作用:其一是用于祭祀,1958年以前,佤族猎人头祭木鼓(58年后国家禁止),猎到老虎、豹子等大型动物也祭木鼓。山寨里魔八砍牛尾巴做大鬼,把木鼓房里的人头送出木鼓房,祈求山寨平安,谷物丰收。

其二是用于报警。山寨受外来侵犯或发生火灾时敲响木鼓,召集寨民抵抗外来侵犯或扑灭火灾。

其三是用于歌舞娱乐的乐器,这是解放以后至今木鼓最主要的用途。

相关参考

佤族拉木鼓有何历史起源?又是如何发展的

拉木鼓,是佤族重大的祭祀活动之一,是全寨子的大事。一般在农历十一月(佤历一月)举行,持续六七天。中华人到拉木鼓的年份,寨子里的窝朗、头人、魔巴会提早商量拉木鼓的事,派人进山选择做木鼓的树——以红毛树或

佤族木鼓是怎样做的?佤族木鼓文化是啥

木鼓是佤族独有的稀有鼓种。西盟过去的佤族村寨里置有一对木鼓,有的村寨一个村寨中聚居着几个族姓,就建有几个木鼓房。因此,在同一个村寨中有几个木鼓房的情况。现在的西盟,仅“司岗里佤族村庄”就存有上百只木鼓...

佤族木鼓是怎样做的?佤族木鼓文化是啥

木鼓是佤族独有的稀有鼓种。西盟过去的佤族村寨里置有一对木鼓,有的村寨一个村寨中聚居着几个族姓,就建有几个木鼓房。因此,在同一个村寨中有几个木鼓房的情况。现在的西盟,仅“司岗里佤族村庄”就存有上百只木鼓...

佤族“木鼓”有着怎样的历史文化传承

在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丰富多彩的各种民族器光中,木鼓是佤族独有的稀有鼓种。西盟过去的佤族村寨里置有一对木鼓,有的村寨一个村寨中聚居着几个族姓,就建有几个木鼓房。因此,在同一个村寨中有几个木鼓房的情况。现在

景颇族新谷节怎样过?其又有何来历

居住在云南省的景颇族人,每年夏历八九月谷子成熟后,家家要举行新谷节。节日前一天,主人拣一捆成熟的糯谷,用插满鲜花的篮子背回家中,摆在鬼门旁边。尔后邀请好友。节日这天,寨中男女老少和魔头至主人家,主人以...

景颇族新谷节怎样过?其又有何来历

居住在云南省的景颇族人,每年夏历八九月谷子成熟后,家家要举行新谷节。节日前一天,主人拣一捆成熟的糯谷,用插满鲜花的篮子背回家中,摆在鬼门旁边。尔后邀请好友。节日这天,寨中男女老少和魔头至主人家,主人以...

佤族都有哪些传统民族节日 佤族节日简介

由于木鼓的这种神圣地位与作用,“拉木鼓”便成为佤族极为隆重、盛大的宗教祭祀活动。所谓“拉木鼓”,就是从寨子外森林中砍伐树木,拉入寨中,制作新鼓,更换旧鼓的活动。多于农历十一月(佤历一月)进行。届时,首

佤族人为何会崇拜“牛”?其中有何原因

佤族是以牛为图腾崇拜的民族。牛在阿佤人心目中是吉祥、神圣、高贵、庄严的象征。佤族对牛的崇拜,产生出一系列与牛有关的文化现象。透过这些文化现象,我们可以感知佤族对牛崇拜的文化心理。在佤族创世史诗《司岗里

佤族服饰 佤族服饰有何特点和风格

佤族服装承袭原生态的浸染工艺并经腰机编织而成。线料有棉线、麻线、彩色毛线。棉线采用植物紫梗、衣果、山李子汁和麻粟树皮同煮取水浸染色泽,成色均匀自然。佤族服装多以黑色为主色调,这是佤族崇尚黑色,以黑为美

佤族服饰 佤族服饰有何特点和风格

佤族服装承袭原生态的浸染工艺并经腰机编织而成。线料有棉线、麻线、彩色毛线。棉线采用植物紫梗、衣果、山李子汁和麻粟树皮同煮取水浸染色泽,成色均匀自然。佤族服装多以黑色为主色调,这是佤族崇尚黑色,以黑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