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 陈诚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Posted 蒋介石
篇首语: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人物志 陈诚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人物志 陈诚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陈诚,字辞修,浙江青田高市人。1897年1月4日生。家境不甚富足。1913年进丽水第十一师范学校。1917年进杭州省立体育学堂。1919年进保定军官学校炮科第八期学习。期间由于直皖战争使军校学业暂时停顿,去广东投入粤军第一师三团。1920年加入国民党。1921年保定军校复课后又回军校学习。1922年6月毕业后,被分配到浙江第二师六团第三连。经见习后1923年2月去广东,在粤军任中尉副官、连长等职。1924年9月,任黄埔军校炮兵教官。1925年1月,任国民党党军炮兵二营第一连连长,因在对陈炯明的两次东征战役中作战有力,被提升为少校炮兵营长。1926年1月,任黄埔特务班长。
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时,任司令部中校参谋,不久调任第一予备师第三团团长、又调任六十三团团长。后提升为准将,任二十一师副师长、兼六十三团团长,六十一师师长。
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陈诚任南京警备司令。后任军事委员会军务处副处长兼上海军务处处长,军训处处长等职。1928年4月,北伐军继续进军,陈诚任蒋介石行辕警卫司令、炮兵司令。国民革命军进占北京后开始改编,任十一师副师长、师长,第二军副军长、蚌埠警备司令等。国民政府反对冯玉祥的国民军,他率部在河南与国民军作战。以冯玉祥、阎锡山为首的北方联盟形成并公开反抗南京当局时,他率部在豫东北作战,夺取归德,打下曲阜,参加收复郑州的作战,解除来自北面的对蒋介石的威胁。
1930年11月,陈诚陪同蒋介石去日本观看军事演习。回国后于十二月任第十八军军长,兼任十四师师长。从1931年2月至1934年10月,参加了对共产党领导的红军的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次围剿。此间,曾任第二路军总指挥,第三路军总司令兼第六纵队司令等职。1934年12月,由他指挥清剿江西共产党余部的军事行动,并在他指挥下编一部缴获中共文件摘要的册子,取名《赤匪反动 文件汇编》,1935年出版,1960年又在台湾分六册再版。
1935年3月,蒋介石在南昌行营新设一个陆军整理处,陈诚为主任,这一机构主管改组陆军。6月,蒋介石下令,全国骑兵、炮兵、工程兵各部队直隶于陈诚的统率下。同时又着力于江西庐山训练班训练军官的工作,并负责在四川峨眉山设立军官训练团,为统管川、黔、滇各省军官训练基地。完成这一任务后,11月宜昌行辕成立,任行辕参谋长。1935年秋,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1936年2月,蒋介石派陈诚去山西援助阎锡山,阎任命他为第一路军司令,晋、绥、宁边区剿共国民政府军总司令。当时两广反蒋势力在华南很活跃,6月,他把部队开进湖南,促使湖南的何健、广东的余汉谋,倒向国民政府,挫败了西南的军事叛乱。9月被任命为中央军校广州分校主任,并被加委为广州行辕参谋长职务,负责整顿两广。11月,又被调回武昌行营任副主任兼参谋长,参与南京政府当时从事的两项任务:收复日本豢养的蒙族人占据的绥远地区与消灭西北的共产党势力。
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变,陈诚和其他一些军政首领亦被拘留,直至蒋介石从西安飞回南京后才释放。此时,陈诚被任命为南京军政部次长,但在西安方面的任务并未结束,1937年1月,任第四集团军总司令。他负责两大任务:协助汤恩伯在绥远作战;破坏张学良杨虎城部队的联合与他们和共产党力量的会合,防止共产党势力向陕甘扩展。他成功地策动冯钦哉叛离杨虎城,并以改编为名,一步步将东北军和西北军吃掉。西北工作完成后,被任命为庐山军官训练团主任。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后, 9月陈诚任淞沪抗战区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不久加任第四予备军副指挥官。11月,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统率该地区作战所有的中国军队。11月,国民政府军队被迫撤出淞沪抗地区。12月,他在刘湘手下于汉口任第七战区付长官。南京失守,武汉成为临时的军政中心。蒋介石组成武汉地区司令部,陈诚任卫戍司令长官,并负责筹建军事委员会政治部。1938年2月政治部成立,他任主任,黄琪翔、周恩来为副主任。这个时期他又担任全国航空委员会委员、中央训练团委员、军委干训班副主任,军事委员会委员、第九战区司令长官,湖北省主席、三民主义青年团秘书长,中央训练团主任等。9月以后,他主要是通盘筹划第九战区军务。
1938年10月底国民政府军队撤出武汉;国民政府机关迁至重庆。1939年初到9月,陈诚任游击训练班副主任、战区党务委员会委员、中央训练团训练处长与教务长,中央训练团特别党部主任等,主要任务是主持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的工作。此间升为二级上将,曾去湖南前线协助薛岳指挥长沙保卫战的第一次战役。同年10月,负责第六战区的指挥工作,后率部队去广东在韶关阻击日军进攻。
1940年6月, 日军占领宜昌,陈诚的主要任务是守卫重庆,专注于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和湖北省政府主席职责,重新部署他统率的军队,着手进行使湖北成为防御重庆的要地的工作。1941年9月,为支援长沙保卫战第二次战役,他率部对宜昌日军阵地发动牵制进攻,曾攻入宜昌,不久又失守。
1941年12月,美国参加了太平洋战争。1943年1月,美国陆军中印缅战区司令、蒋介石的参谋长史迪威中将在重庆和宋子文、陈诚举行多次会谈,提议建立由三十个师组成的所谓Y部队。陈诚免去其他职务,负责中美联合训练计划,并任参加拟定的缅甸战役的远征军司令长官。他按Y部队的设想,着手进行计划、军队改编和训练工作,但他的工作受到何应钦控制的陆军总部的阻挠。同年5至6月, 日军在宜昌以西的江面上虏掠一些船只,后又顺长江退去。陈诚下令军队追击,恢复日军撤走的几个据点,对此曾宣扬取得重大胜利。同年11月,由于何应钦反对远征计划,陈诚辞去远东军司令长官的职务而去重庆。
1944年4月, 日军执行“一号”计划,大规模进攻河南,直入广西,国民政府惨败。7月,陈诚被任命为第一战区司令,统领有九个集团军二十三个军的兵力,重要使命是遏制西北陕甘宁地区的共产党军队,削弱共产党人在华北日益增强的势力;并负责指导河南和陕西的国民党行政公署。9月, 日军占领桂林时,他再次把注意力转向政训工作以及政治策略方面。10月,美国魏德迈中将代史迪威来华制订“ALPHA”计划,目的是在日军继续进攻中保住贵州、云南。魏德迈建议由陈诚负责这一计划,蒋介石却任命何应钦。在美国的压力下,12月陈诚接替何应钦的军政部长职务后,首要任务是借助美国的训练和装备,把军队改变为一支供战后使用的有效力量。1945年1月,又任命他为后方地区现役总司令,目的在于解决共产党力量发展的威胁。5月,再次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后又任国防研究处付处长。
日本投降后,1945年10月,陈诚再次任中央训练团主任。12月,任中央军事机关改编委员会主席,根据美国军事体制指挥机构进行了改革。抗战结束后,中国的内政问题并未解决,美国的赫尔利、马歇尔先后在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进行调解工作。1946年4月,陈诚继张治中为三人调停委员会的国民党代表。5月任海军部长,不久任参谋总长。
内战爆发后,1947年2月,陈诚为一级上将。当东北成为战争焦点时,同年8月,他任东北行营主任和东北政务委员会主任。1948年1月,在战争不利于国民党方面时,他以胃病复发为由,要求免去他在东北的职务,后由卫立煌接替,他继续当参谋总长,回到南京。1948年4月,普选后,国民政府内阁全体辞职,陈诚辞去参谋总长。
同年10月,在共产党歼灭在东北的国民党军队时,他去台湾。12月,任台湾省主席,1949年1月就职,并兼任台湾警备司令。蒋介石指示陈诚要把台湾作为撤退国民党的一个安全基地。7月,任命他为台北新设的东南行营主任,他为国民党中央政府机关和机关人员撤到台湾作出了努力。12月7日国民政府撤离了在大陆上的最后立脚点成都。1950年3月,陈诚任行政院长。8月,国民党中央改组委员会成立,他又任改组委员会委员。
1952年10月,国民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时,陈诚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954年3月,当选为中华民国副总统。11月,担任新设的光复大陆计划委员会的头目。1957年10月,国民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国民党副总裁。1960年3月,再次当选为副总统,兼任行政院院长。1963年12月,他面对蒋经国所拥有的政治实力,辞去行政院长职务。1965年3月5日,陈诚因患肝癌死于台北。
注释
①“新兵营”由红四方面军与红五方面军在长征中组织的西路军转战到新疆后留下来的400余红军所组成。
相关参考
陈诚,字辞修,号石叟,1898年1月4日(清光绪二十三年十二月十二日)生,浙江青田县人。父陈希文,清末诸生,任青田县立高等小学校长。陈诚九岁入小学,1912年赴丽水入省立第十一中学,后转读第十一师范。
所谓“胜者为王”,当然是谁活到最后谁就笑到了最后,毕竟死人是不会笑的! 陈诚和戴笠的斗争 其实,陈诚和戴笠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冲突,虽然戴笠代表了军统,代表军事委员会专门对付国军的将领,但是陈诚并
陈诚的干将,曾被富豪看中选为女婿,带领1个师对抗日军3个师团
《天择杂谈》由原国防大学教员、军史专家天择创办,欢迎关注,带你进入精彩的军事历史世界~「”在敌我装备悬殊的淞沪战场,很多部队只能与日军交战一天,甚至3个小时,而11师却能够在人称「”绞肉机”的罗店战场
现年五十一岁的卫立煌,出生在安徽合肥东郊卫杨村,十五岁那年因家贫无以为生,应招到庐州军政府当兵,后进入湖北学兵营,结业后投奔粤军,成为孙中山的一名卫兵。一九二六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期间,他升任第一军十四
陈诚(chencheng,1898—1965),字辞修。中国国民党军一级上将。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战区司令长官、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和军事委员会军政部部长等职。1898年1月4日,陈诚
王明,原名陈绍禹。安徽金寨(原属六安)人。1904年生,小商人家庭出身。1924年考入武昌商业大学预科,曾任武昌学生联合会干事和湖北青年团体联合会执委,在青年学生中进行宣传和联络工作。1925年,在武
孙武,原名葆仁,字尧卿,湖北夏口人。1879年生。1897年考入湖北武备学堂,毕业后任湖南岳州新军教官。1900年唐才常等人组织自立军,孙武曾参与其事。自立军起义失败,他避居乡间得免。20世纪初,孙中
吴晗,字辰伯。原名吴春晗。1909年8月11日生于浙江义乌县吴店苦竹塘。7岁始读于乡村学堂,旋入育德小学。学习勤奋刻苦。12岁入金华小学。学习期间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25年中学毕业,因经济困难
梁希,字叔五,浙江湖州(今吴兴县)人。1883年出生于书香家庭。1905年被选入杭州武备学堂,因成绩优异被派往日本留学。1907年,在东京加入同盟会,并经常在章太炎主办的《民报》上发表革命诗文。191
秋瑾,字璿卿,号竞雄,又号鉴湖女侠,浙江山阴(今绍兴)人。1877年11月生于福建厦门。十六岁前因祖父和父亲仕宦而随家辗转迁居,到过浙江、台湾。1893年至湖南。秋瑾幼年读书聪颖,“一时有女才子之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