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 陈诚 生平事迹简介,陈诚个性品质,陈诚怎么死的?
Posted 战区
篇首语: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人物志 陈诚 生平事迹简介,陈诚个性品质,陈诚怎么死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人物志 陈诚 生平事迹简介,陈诚个性品质,陈诚怎么死的?
陈诚 (chen cheng,1898—1965),字辞修。中国国民党军一级上将。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战区司令长官、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和军事委员会军政部部长等职。
1898年1月4日,陈诚出生于中国浙江省青田县高市的小学校长家庭。先后就读于高市小学、丽水师范学校、杭州体育专科学校。1918年考入保定军官学校,分发陆军第9师炮兵团入伍。1919年正式入保定军官学校第8期炮兵科学习。1920年9月加入国民党。1922年6月毕业,分发浙江陆军第2师见习,不久任少尉排长。1923年初,邓演达到上海罗致保定军官学校毕业的同学赴广东参加革命,陈诚随邓南下广东,任建国粤军第1师第3团 (团长邓演达) 严重营中尉副官。4月,调任师部独立连上尉连长,参加过北江、西江战役。
1924年6月,黄埔军校创立。9月,陈诚脱离建国粤军,投身黄埔军校,任炮兵教官、校长办公厅上尉特别官佐。1925年1月,军校成立炮兵营,陈诚任第1连连长。率部参加两次东征战役。10月升任军校炮兵第2营少校营长,又做军校第二、三期炮兵队区队长。1926年1月升任军校炮兵科中校科长。
1926年6月,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成立新兵训练处,严重任处长兼第1补充师师长,陈诚任筹备处主任兼该师第3团团长。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陈诚任总司令部中校参谋兼第1补充师第3团团长,率部随东路军行动。12月,该师改番号为第21师,第3团改为第63团,陈诚任上校团长。1927年春,第21师经过浙江龙游战役和桐庐战役,进入杭州。陈诚于4月升任第21师准将副师长兼第63团团长。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严重挂冠而去,陈诚升任第21师少将师长。5月,蒋介石继续“北伐”,陈诚率部自镇江渡江北上,占领青浦江、海州、徐州等地。当时北伐军前锋已达鲁南,因武汉方面唐生智挥师东下,蒋介石急令北伐部队撤回,调陈诚师自南京赶往徐州云龙山掩护总退却,陈诚率部出色完成任务,深得蒋介石的赏识。
1927年8月13日,蒋介石被逼通电下野。在龙潭战役中,陈诚因病扶轿指挥作战,被何应钦免去第21师师长职务。10月,陈诚出任军事委员会军政厅副厅长,12月升任代厅长。1928年1月蒋介石重执兵权,陈诚因系黄埔出身的浙江籍青年军官,被蒋重用,升总司令部中将警卫司令兼炮兵集团指挥官,参加第二期北伐,与蒋关系日趋密切。7月,第1集团军整编为6个师,陈诚任第11师副师长,10月,兼第31旅旅长。1929年春,第11师参与蒋桂战争,进驻宜昌。7月,升任第11师师长。10月,唐生智反蒋,陈诚率部一举击溃其主力。1930年4月中原大战爆发,陈诚任 “讨逆军”第2军副军长兼第11师师长,率部沿陇海路西进,屡败冯、阎所部。7月,升任第18军上将军长,仍兼第11师师长。而后,陈诚率部转赴平汉线,先入郑州。在中原大战中,陈诚为蒋立下赫赫战功。
1932年5月,陈诚率部进入江西,参加对中央苏区的第三次“围剿”,任 “剿共”追击军第二路总指挥。1933年3月,任赣粤闽边区 “剿共” 中路军总指挥,指挥3个纵队11个师参加第四次 “围剿”。7月,任庐山军官训练团副团长 (蒋介石亲任团长),10月,任赣粤闽湘鄂“剿共”北路军前敌总指挥兼第三路军总指挥,参加第五次“围剿”。1934年5月,任庐山军官训练团主任,后改任副团长。12月,任驻赣绥靖预备军总指挥,继续“围剿” 留在中央苏区的红军游击队。同时兼任军事委员会陆军整理处处长,负责整理陆军,以备 “抗日”。1935年4月,国民党政府正式颁授军衔,成为中将。8月任峨眉训练团教育长兼办公厅主任,负责培训川滇黔3省军政教育各界干部,11月,任宜昌行辕参谋长。12月,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执行委员。1936年3月,任第一路军总指挥,率汤恩伯、关麟征等中央军入晋协助阎锡山阻截红军东渡黄河抗日。6月,任陕晋绥宁4省边区 “剿共”总指挥。8月两广事变,任第三路军总司令,率部陈兵衡阳,对付两广。9月加陆军上将衔,任中央军校校务委员、广州分校主任兼广州行辕参谋长,为蒋介石坐镇广州,处理两广善后事宜。10月,任军政部常务次长,负责整理陆军。在西安事变中和蒋介石一同被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蒋介石背信弃义,调集大军进攻陕甘,陈诚任第4集团军总司令。6月,任庐山军官训练团教育长。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法西斯发动全面侵华战争。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国民党政府宣布进行抗战。16日,陈诚奉蒋介石电召从庐山牯岭返抵南京,策定抗战计划与战斗序列。陈诚认为: “我国对倭作战之最高指导方针,不能不根据优劣相反之客观条件,实施持久消耗战略,在此项大方针下,国军作战之具体运用,可分为三期: 第一期为持久抵抗时期; 第二期为敌我对峙时期; 预定之第三期,为我总反攻时期。在抗战第一时期,国军对倭寇之攻势,仅作有限之抵抗; 而后主动转进,以消耗敌人兵力,保存我军主力; 借以空间换时间,扩大战场,分散敌军兵力,以求达成提早阻止敌人前进,及建立长期抗战力量之目的。”蒋介石向陈诚交待三项任务:赴华北向晋、陕将领说明中央之决心与抗战之准备; 赴上海视察张治中部作战,并协助之; 速拟定战斗序列。当晚,陈诚与白崇禧、黄季宽、王达夫等会商战斗序列。第二天赴上海视察,于20日返回南京,向蒋介石建议“须向上海增兵”,并表示愿意在江苏、浙江方面担负抗敌守土任务。8月20日,中国最高军事当局决定将全国划分为5个战区,上海、苏南、浙江为第三战区,陈诚任第15集团军总司令,在战区内负责江防指挥。8月23日,日本“上海派遣军”在吴淞、川沙登陆。陈诚率第15集团军与张治中率领的第9集团军、薛岳率领的第19集团军共同与登陆日军血战。其中罗店战役,历时月余,罗店几成焦土,被日军称为 “血肉磨房”,即为陈诚指挥进行。9月21日,军事委员会调整第三战区指挥系统,蒋介石亲兼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将战区军队分为左、中、右三个作战军,陈诚任左翼军总司令。11月,任第三战区前敌总指挥,负责指挥整个淞沪会战。11月12日,日军占领上海。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被扣国民党要员等合影留念 (前排右一为陈诚)
1937年11月军事委员会决定建立第七战区,以刘湘为司令长官,陈诚为副司令长官。日军占领上海后,乘势向西进攻南京。1937年11月20日,国民党政府迁往重庆,军事委员会迁往武汉。武汉成为当时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为保卫武汉,1938年1月组成武汉卫戍总司令部,陈诚任卫戍总司令。2月,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成立,陈诚又兼任部长,周恩来、黄琪翔任副部长,郭沫若任第三厅厅长。1938年5月徐州失守,日军集中兵力会攻武汉。6月,军事委员会制定、颁布武汉会战方针,决定编组第九战区,任命陈诚为战区司令长官,负责长江南岸地区的作战,与长江北岸的李宗仁第五战区共同保卫武汉,重点置于武汉外线。6月14日,为求军政一体,陈诚又兼任湖北省政府主席。7月9日,三民主义青年团成立,蒋介石兼任团长,陈诚任书记长。此时,陈诚身兼多项要职,担负着固守武汉核心阵地的重任。
9月17日,蒋介石决定陈诚专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集中力量指挥江南作战。陈诚的第九战区与李宗仁的第五战区共同作战,与日军展开了长达四个月的武汉会战。
武汉失守后,军事委员会以鄂南、湖南、江西赣江以西为第九战区,以陈诚兼司令长官。1939年4月,陈诚辞去湖北省政府主席职务,以薛岳代理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到重庆主持“三青团”和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的工作,并兼任中央训练团教育长。
1939年4月至1940年8月,陈诚在重庆期间,主要主持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工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是当时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的产物,对加强国民党军队的战时政治工作,鼓舞士兵的杀敌爱国热情,维护国共合作局面,壮大抗日阵营,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此期间,陈诚还参加了第一次长沙会战、桂南会战、南昌会战等战役的指挥。1939年5月,晋升为二级上将。
1940年6月日军占领宜昌后,国民党政府为了重庆的外围防御,决定重新组建第六战区。8月,陈诚被免去“三青团” 书记长和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职务,改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北省政府主席,由重庆到恩施,主持鄂政,指挥对日作战。1941年9月,为策应第二次长沙会战,陈诚指挥第六战区部队发动荆宜攻势,有力地配合了第二次长沙会战。
1943年2月,陈诚奉命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执行打开滇缅路交通、训练部队、准备反攻的任务,仍兼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湖北省政府主席。陈诚受命后,将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和湖北省政府主席工作分别交付他人代理,于3月飞抵昆明。为加强远征军的战斗力,陈诚在策定作战计划及交通、通讯、补给、卫生等整备计划的同时,依据部队的情况,策定了 “远征军作战部队整备计划”,令各部依据所定计划实施。
1943年5月,正当陈诚积极策划滇西作战计划时,日军为打通长江运输,消灭沿江中国军队,威胁重庆,于5月5日调集10万兵力大举进攻鄂西,战况十分紧急,陈诚奉命自云南赶回恩施,指挥鄂西会战。陈诚部署并命令第六战区部队坚守江防,消耗敌力,诱敌于渔洋关至石守之间歼灭之。中国军队英勇奋战,经一个多月激战,6月14日,日军撤退,中国军队恢复战前态势。
8月初,陈诚飞返云南,继续策划远征军事宜,10月,陈诚再度策定远征军作战计划: 在美英盟军对缅甸发动攻势期间,以主力进攻日军在云南边境内驻守的要塞腾冲、龙陵; 进出八莫、九谷之线,整顿态势,再攻腊戍,准备与盟军会师曼德勒; 作战准备应于12月完成。11月,陈诚因胃病复发,辞去远征军司令长官职务,回重庆治疗,卫立煌接任远征军司令长官。1944年3月,为策应中国驻印军在缅甸北部作战,陈诚重返远征军司令部策定渡河攻击计划,指挥远征军于5月西渡怒江,反攻滇西日军。
1944年7月,陈诚调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兼冀察战区总司令,负责统一指挥、监督、考核河南、陕西、河北、察哈尔、山东及江苏北部的党政军一切事宜,下辖9个集团军共23个军。他加紧整训部队,做好攻守准备。11月奉召调任军事委员会军政部部长,负责整理全部国民党军队。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陈诚此时身兼军政部部长和军政部后勤总司令,权重一时,负责复员与接收重任。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陈诚积极协助蒋介石准备内战。全面内战爆发后,先后到许多地方督战。1946年6月,任国防部参谋总长兼海军总司令,负责整个国民党军队的作战指挥。1947年2月,晋升一级上将。8月,任 “国民政府主席东北行辕” 主任,指挥东北“剿共”事宜。1948年5月又被免职。1948年12月出任台湾省政府主席。1949年1月,兼任台湾警备司令。7月,任东南军政长官。12月辞台湾省政府主席职。1950年3月起,曾任台湾“行政院” 院长、“副总统”、“光复大陆设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民党副总裁、副总统兼“行政院”院长等要职。
1965年3月5日,陈诚因肝癌逝于台北。
相关参考
陈诚,字辞修,号石叟,1898年1月4日(清光绪二十三年十二月十二日)生,浙江青田县人。父陈希文,清末诸生,任青田县立高等小学校长。陈诚九岁入小学,1912年赴丽水入省立第十一中学,后转读第十一师范。
陈诚,字辞修,浙江青田高市人。1897年1月4日生。家境不甚富足。1913年进丽水第十一师范学校。1917年进杭州省立体育学堂。1919年进保定军官学校炮科第八期学习。期间由于直皖战争使军校学业暂时停
近代人物中文名:陈诚外文名:ChenCheng别名:陈辞修,陈诚伯,陈石叟,小委员长国籍:中华民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高市乡出生日期:1898年1月4日逝世日期:1965年3月5日职业
所谓“胜者为王”,当然是谁活到最后谁就笑到了最后,毕竟死人是不会笑的! 陈诚和戴笠的斗争 其实,陈诚和戴笠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冲突,虽然戴笠代表了军统,代表军事委员会专门对付国军的将领,但是陈诚并
陈诚陈诚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从黄埔军校特别官佐到国民党政权退踞台湾后的“行政院长”“副总统”和副总裁,他的一生跌宕起伏,与中国国民党和国民革命军的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
看过美国影片《巴顿将军》的人们,想必大多对巴顿将军的言谈举止有着深刻的印象。小乔治·史密斯·巴顿(GeorgeSmithPatton,Jr.1885—1945),美国上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历任美国第
纳粹副元首赫斯在大战正酣之际以其单独驾机飞往敌对的英国而为人们留下难解之谜。鲁道夫·沃尔特·理查德·赫斯(RudolfWalterRichardHess,1894—1987),1894年4月26日出生
让·穆兰(JeanMoulin,1899—1943),化名勒克斯(Rex)和马克斯(Max),法国政治家和民族抵抗运动英雄。穆兰出生在大学教授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穆兰身材瘦小,皮肤黝黑,有一对诙
作者:SOUL迪尔陈诚军事集团是国军中央军中成立最早、军史最长、实力最雄厚的军事集团,该集团崛起于十年内战时期,以第十一师和第十八军为核心,时人将十一与十八分别合并为土木二字,故陈诚军事集团又常被称为
在国民党将领中,有这样一位,他屡战屡败,但每次打了败仗之后,反而会受到提拔,最终官至四星上将、参谋总长、“副总统”,成为地位仅次于蒋介石的国民党二号人物,此人便是“常败将军”陈诚。陈诚自1927年“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