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战谋略 潘石屹:从暴穷到暴富
Posted 公司
篇首语: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商战谋略 潘石屹:从暴穷到暴富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商战谋略 潘石屹:从暴穷到暴富
从暴穷到暴富
在中国,谈论房地产风云几乎不可能不谈到SOHO中国公司的潘石屹。他开发的楼盘占据了北京CBD地区将近一半的销售额,他永远不变的招牌形象不间断地出现在各种论坛、媒体、户外广告上。坐在SOHO现代城18层宽敞的办公室内,SOHO中国董事长兼联席总裁潘石屹像说书一样,描述着多年以前的那段落魄淘金史。
1991年下半年,海南的经济正遭受第一次低潮。和许许多多的淘金者一样,潘石屹和冯仑几个人成天混迹于海口的街边排档、沙滩浴场,“无聊的时候骑着自行车绕岛一周,回来时已经满脸胡子”。
有一段时间,一位女士和他们几个人走得比较近。大家自认为意气相投,常常一块喝酒聊天。直到有一天,这位女士来到潘冯注册的“万通公司”办公室参观了一番,从此不辞而别。多年以后,当潘石屹偶然再次遇到这位女士时,不忘对此问个究竟。女士坦言:“你们唯一的一张办公桌上都是厚厚一层尘土,和这样的人交往,实在怕惹是非!”
在成立海南万通之前,冯仑、潘石屹等人的计划是承包一家叫“大地公司”的国有小企业。双方约定,冯潘每年向原来的厂长缴纳数千元管理费,大地公司由冯潘经营。合同签订,冯潘接手了大地公司的印章,正准备开展业务,不料第二天老厂长便骑车赶了过来,要回了印章,撕毁了合同。
原来,经过一夜反思,想到冯潘的境况,稳重的老厂长还是觉得不妥,“不能因为几千块钱惹了大麻烦!”这也才有了后来重新注册的“万通”。多年以后,这位老厂长特地跑到已经发迹的潘石屹的办公室里叙旧,“早知道这样当年就让你们干了,现在大地也成大企业了!”双方相视大笑。
听着潘石屹说书,大家的笑声不时在数百平方米的办公区内回荡。窗外的马路上、工地上,到处都是紧张忙碌的身影。谁又能知道,这其中的哪一位,在多年以后,同样也会在某一个奢华的地方,谈笑风生地讲述自己“当年的落魄故事”。
在清水:小潘拉粮,等人帮忙
父亲平反后,一家人从农村户口变成城镇户口,搬往清水县城。回城之前,潘家必须将家里所有的粮食拉到县城粮站交公,换成甘肃省粮票,这个任务落到了长子潘石屹的肩上。200多斤粮食,一辆平板车,20多里土路,成年之后的“老潘”身高也只有一米六几,对当年14岁的“小潘”来说,这趟送粮路的艰辛不言而喻,“两个坡道怎么拉也上不去,只好在路边等人帮忙”。
不久,潘石屹转学到县城高中,这是他人生的第一次漂泊,“从农村到县城,感觉到生活很有希望!”潘石屹认为,这是他人生的开始。一年后,潘石屹接到来自省城兰州一所中专学校的录取通知书。
在深圳:花50块搞“偷渡”
1987年年底,潘石屹第一次南下广州、深圳。“从冰天雪地的北方来到鸟语花香的广州,突然觉得这真是天堂,尤其是深圳,每个人都过得那么开心”。
春节一过,潘石屹便变卖家当,辞职南下深圳。到达南头关时,身上剩下80多块钱,这便是多年后外界描述的潘石屹的“创业资本”。由于没有边境通行证,这笔“创业资本”首先是花了50元请人带路,从铁丝网下面的一个洞偷爬进了深圳特区。
现实中的深圳并不像走马观花时看到的那么美好温馨。潘石屹为三餐而奔波,不久进了一家咨询公司,“其实就是皮包公司,电脑培训、给香港人当跑腿的、接待内地厂长经理旅游,什么能挣钱就干什么”。
由于语言不通,饮食不适应,深圳的生活始终让潘石屹感到非常压抑。两年后的1989年,公司正好要到刚刚建省的海南设立分号。认为“不能错过历史机会”的潘石屹主动请缨南下海南,迎来了他自认为最多姿多彩的人生阶段。
在海南:炒房炒出了胆量
“初到海南,感觉就是热闹。街道上谈恋爱的、作诗的、弹吉他的,什么都有,每个人都有梦想,就是没钱。”回忆这段历史,潘石屹眼睛发亮。
不久,公司在海南中部接收了一个砖厂,潘石屹出任厂长。这个厂高峰的时候有400多工人,少的时候也有100多人,地处山区,管理起来并不容易。
“小偷经常光顾,夜里提供照明的小发电机一个月内被偷过3次。”潘石屹像讲电影故事一样,“人刚刚躺下,电灯突然灭了,那肯定是发电机被偷了,于是便狂追,直到小偷抬不动了,弃机而逃。”更麻烦的是民工情绪问题。有一天,潘厂长正在自己的卧室——一个废弃的水塔里休息,突然一块砖头破窗而入,水塔下面聚集了上百名谈工资的民工。“想跑都跑不了,只能硬着头皮下去跟他们谈。”
半年后砖厂停产,潘石屹重回海口。随着经济低潮的来临,大部分淘金者都撤了,潘石屹决定留下来碰碰运气。“理个发两块钱还要砍价砍成一块。晚上睡在沙滩上,还要把衣服埋在沙堆里,生怕被人偷了。在别人房间看春节联欢晚会看了一半,便被人家赶走了。”
1991年8月,潘石屹与人合伙注册成立万通公司,高息借贷1000多万元炒房。随着海南经济第二波热潮的到来,在短短半年多时间里,万通积累下了超过千万元的资金。“虽然后来又赔掉了,但让自己找到了胆量。”1992年8月,预感到海南房产泡沫不能持久的潘石屹撤离海南,北上京城。
在北京:汇报工作时汗珠如豆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怀柔县政府食堂吃饭的潘石屹无意中听旁桌的人讲,北京市给了怀柔几个定向募集资金的股份制公司指标,但没人愿意做。
潘石屹抓住了这个机会。很快,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始进入设立程序。正在潘石屹暗自欢喜的时候,却接到了有关部门的一个电话:“你们捅娄子了,几个部委领导要联合听你们汇报工作!”
潘石屹来到国家体改委。“一进门,几十位‘大人物’排成一排,我在前面讲,一边念一边豆大的汗水不停地滴在材料上。”
一位领导提醒潘石屹:“小伙子别太紧张,我们只是来听听新政策的实践情况的。”最后,一位司长拿着潘石屹带过来的“股权证”样本称赞道:北京人做事就是规范,一张股权证都这么正规,外地企业有的就拿收据代替。这算是对北京万通的一点正面表扬。这一次,北京万通挖到数亿元的利润,潘石屹开始崭露头角。
1994年4月,潘石屹认识了在华尔街高盛银行工作的张欣,同年10月两人结婚。1995年9月,潘石屹离开万通与妻子创办红石实业,随后开创出S O H O中国的大局面。
相关参考
西北的印记1963年10月,一个生命悄然诞生,在那个偏远的地方,没人会想到这个孩子日后会成为地产界的大鳄。金秋十月本是收获的季节,但那时上天留给甘肃天水人的只有无尽的贫穷,无尽的干旱,无尽的饥饿。“小
SOHO的潘式营销潘石屹的个人品牌与公司品牌异常紧密地粘合在一起,当你对其中任何一个产生兴趣后,那么你就需要一并接受另一个曝光率同样高的名字。当被问及SOHO中国的品牌营销风格是如何形成之时,潘石屹能
SOHO中国道亦有道潘石屹自1987年起在深圳和海南开始了自己的房地产生涯。1992年与人合作共同创建了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开发出万通新世纪广场、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大厦、北京万通理想世界(现
融资,给软银孙正义讲了一个50亿前景的故事仅有想象力离成功还很遥远,但没有想象力也不行。做生意略显“保守”的江南春还缺乏一些“幻觉”。在他对分众模式的早期预期中,远没有今天的规模,今天强大的分众是江南
商铭——中国生意场鉴诫警训集(周建设著,大连出版社,1994年,18万字)这本书充分占有我国近几年来无数公司老板、商界人士以重大代价换来的商战秘密和宝贵经验,融汇吸收当今世界典型的商战术数和经营理念,
发散性思维的关键之处是别出心裁,要求人们摆脱传统的思维、陈规陋习的束缚,用常人想像不到的方法获得成功。犹太商人经商的谋略有很多,发散性思维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尤其是在新产品的开发与广告宣传方面。世界
淘宝的秘籍互联网没有永远的优势,但淘宝毕竟将即时通讯的领先优势持续了5年。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互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公布的《2005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调查报告》显示:2005年,C2C成交额达135
中国历代名商(罗旭东、陈典松著,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6万字,1995年)★本书以中国历代商人的奋斗历程为中心线,从远古商人的出现写到现代商人的状况,既有综合论述,又有具体情节,是一本关于我国商人发展
世界上的任何事情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地变化着,但契约的内容是一蹴而就的。遵守契约,维护契约可以保证双方的利益不受侵犯,是做生意能够赚钱的保障。犹太人的经商史,是在契约的签订和履行中完成的,“契约”是犹太人
王石的职场人生20世纪80年代后期,王石就提出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还是在北京大学演讲的时候,王石提出不按照所有制区分,而是按照企业行为来定义,他把万科和其他一批新崛起的企业统称为“新兴企业”。20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