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战谋略 潘石屹:西北的印记
篇首语: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宽容、忍让、和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商战谋略 潘石屹:西北的印记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商战谋略 潘石屹:西北的印记
西北的印记
1963年10月,一个生命悄然诞生,在那个偏远的地方,没人会想到这个孩子日后会成为地产界的大鳄。金秋十月本是收获的季节,但那时上天留给甘肃天水人的只有无尽的贫穷,无尽的干旱,无尽的饥饿。
“小时候父亲是‘右派’,母亲常年卧病在床,一年也只有七八个月的粮食够吃。荒芜的田地和常年的干旱让我们村的老老小小在痛苦边缘挣扎。为了分担一些养家糊口的压力,我在上学之余尽量地帮家里做事。虽然没能改变为了全家都能活命而把一个妹妹送给他人抚养的现实,但那时的生活磨炼了我坚毅的性格。”
谈起自己的小时候,潘石屹总有些感伤,或许是沉醉在过去的回忆中而忘了自己的眼神。
“我小时候的梦想——特别是在上小学的时候——是做医生,想当华佗和张仲景。当医生的梦想一是因为母亲常年生病,另外整个村子里面缺医少药。上初中时最大的梦想是做厨师,太饿了,饿得我没有办法。只要从学校食堂门口经过,就觉得里面的厨师是全世界最好的职业,天天待在厨房里,好坏能吃饱。”
多么纯洁善良的想法。每个人的童年都不一样,但或多或少都给未来的人生道路刻上了或深或浅的印记。
“我的小学是在乡村的庙里度过的,旧庙里的几十个小学生全是我们村里的。有一次,我因为没铅笔被老师赶出了教室,在门口站着。妈妈下地干活路过教室时看到了我,问我为什么被老师赶出来了,我对妈妈讲:‘我的铅笔用完了。’妈妈看到我手中一段捏不住的铅笔头儿,她也很发愁,家里没有钱买盐和煤油,哪有钱买铅笔。我们学校的另一位老师潘林玉看到后借给妈妈一毛钱。妈妈跑到村上的供销社买了三支铅笔,又借了供销社的削铅笔刀,削好了一支给了我:‘有了这么多的铅笔,今后要好好学习。’我点头回到教室。”
小时候吃的苦,让潘石屹养成了一切从简的习惯。讲话不要讲废话,也不要讲永远正确的套话;干活别摆没有用的花架子,要有效率。这是他坚持的观点,对之一生的事业也有很大影响。
当然,除了忧伤的过往,童年也会有开心的时光。“小时候我们家门口有一条河,每次发洪水的时候我们都特别高兴。只要一发洪水,我爸一定带我们去。甘肃是黄土高坡,一般不发洪水。发洪水的时候最先漂下来的是上游山上的东西,有各种各样的草、树、木头,漫山遍野;有的时候也会冲下来一些玉米、苹果、土豆,我们都背回来。每次发洪水我们就像过节一样,觉得又要冲下来什么好东西了。”谈及这些,潘石屹十分兴奋,好像回到了从前的小河,从前的家乡。
命运的第一次转变出现在1977年。这年秋天,潘石屹的父亲平反,一家人从农村户口变成城镇户口,搬往清水县城。
“那时,来了一辆解放牌的卡车,把我们全家人的东西拉进了城,瘫痪的妈妈没有担架,我和爸爸用床单临时做了一个担架。到了城里,我们借住在爸爸的一位老同事家。汽车开不进胡同,我和爸爸用担架抬着妈妈,一只手还拖着丢了鞋的弟弟。城里人都探出头来看我们这跟难民似的一家人,却没有人来帮我们,我感到了城里人和人之间的距离。从此我们全家开始了城市生活。那年,我14岁。”
人生的第一次漂泊,也是人生真正的开始。从农村到城市,他感觉到生活很有希望。一年后,潘石屹接到来自省城兰州培黎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这段学校征途还有段趣事。
“坐了十多个小时的火车,太累了,坐在楼梯口一会儿就睡着了。”潘石屹回忆说,中午时分,迷迷糊糊地他才被人推醒。“你是我们班的,跟我来吧!”叫醒潘石屹的是他的班主任金老师。
金老师将这个迟到的学生带到了教室,介绍给同学们认识。“我忘记当时自己说了一句什么话,印象很深的是我刚一开口,全班便哄堂大笑。”潘石屹猜测,那可能和自己的口音有关,直到今天,他的西北乡音依然无改。
“那时候,整天都是低头走路的,从来不看天。到毕业了也不知道学校教学楼究竟有多高,不像现在,每到一个地方一定要先看看它的高楼。”潘石屹说,那是一段埋头读书的日子。
两年后,在全年级600个学生中,潘石屹以第二名的成绩考进位于河北的石油管道学院。三年大专毕业之后,分配到廊坊石油部管道局经济改革研究室。在那里,他的聪明和对数字天生的敏感博得了领导的赏识,并被确定为“第三梯队”。办公室新分配来一位女大学生,对分配给自己的桌椅十分挑剔。当潘石屹劝她凑合着用时,对方非常认真地说:“小潘你知道吗,这套桌椅可能要陪我一辈子的。”听者有心,就是这不经意的一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潘石屹:难道这一生将与这套桌椅共同度过?
正在思变的时候,他遇见了一位远在刚刚开放的深圳创业的老师。老师告诉他在深圳有很多机会,也能赚到很多钱。潘石屹问:“要那么多钱干什么?”由于很难回答这个本来属于常识性的问题,老师给他举了一个例子:“就说你身上的衬衫,如果你有钱,你就可以买两件,这样一件穿脏了你就可以换另外一件。”
这也许是有人第一次对他解释财富是怎么回事儿。据潘石屹的回忆,“记得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时候,领46块钱的工资,加上8块的野外补助。而就在那一年,我两个妹妹相继考上大学了。我当时的工资一分为三,把其中的两份寄给她们”。可是这怎么生活呢?活下去是最基本的要求。1987年,潘石屹变卖了自己所有的家当,毅然辞职,揣着80元钱来到广东。
相关参考
从暴穷到暴富在中国,谈论房地产风云几乎不可能不谈到SOHO中国公司的潘石屹。他开发的楼盘占据了北京CBD地区将近一半的销售额,他永远不变的招牌形象不间断地出现在各种论坛、媒体、户外广告上。坐在SOHO
SOHO的潘式营销潘石屹的个人品牌与公司品牌异常紧密地粘合在一起,当你对其中任何一个产生兴趣后,那么你就需要一并接受另一个曝光率同样高的名字。当被问及SOHO中国的品牌营销风格是如何形成之时,潘石屹能
SOHO中国道亦有道潘石屹自1987年起在深圳和海南开始了自己的房地产生涯。1992年与人合作共同创建了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开发出万通新世纪广场、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大厦、北京万通理想世界(现
融资,给软银孙正义讲了一个50亿前景的故事仅有想象力离成功还很遥远,但没有想象力也不行。做生意略显“保守”的江南春还缺乏一些“幻觉”。在他对分众模式的早期预期中,远没有今天的规模,今天强大的分众是江南
商铭——中国生意场鉴诫警训集(周建设著,大连出版社,1994年,18万字)这本书充分占有我国近几年来无数公司老板、商界人士以重大代价换来的商战秘密和宝贵经验,融汇吸收当今世界典型的商战术数和经营理念,
发散性思维的关键之处是别出心裁,要求人们摆脱传统的思维、陈规陋习的束缚,用常人想像不到的方法获得成功。犹太商人经商的谋略有很多,发散性思维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尤其是在新产品的开发与广告宣传方面。世界
淘宝的秘籍互联网没有永远的优势,但淘宝毕竟将即时通讯的领先优势持续了5年。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互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公布的《2005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调查报告》显示:2005年,C2C成交额达135
世界上的任何事情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地变化着,但契约的内容是一蹴而就的。遵守契约,维护契约可以保证双方的利益不受侵犯,是做生意能够赚钱的保障。犹太人的经商史,是在契约的签订和履行中完成的,“契约”是犹太人
中国历代名商(罗旭东、陈典松著,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6万字,1995年)★本书以中国历代商人的奋斗历程为中心线,从远古商人的出现写到现代商人的状况,既有综合论述,又有具体情节,是一本关于我国商人发展
王石的职场人生20世纪80年代后期,王石就提出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还是在北京大学演讲的时候,王石提出不按照所有制区分,而是按照企业行为来定义,他把万科和其他一批新崛起的企业统称为“新兴企业”。20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