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第14节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Posted 春秋
篇首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第14节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第14节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郑昭公复位时正值卫侯姬朔刚刚继位,听说郑厉公跑了,郑国来接在卫做政治避难的姬忽复位,当然十分高兴,抓住这个与郑亲和的机会急忙发兵送姬忽回国。> > 祭仲见了姬忽先请罪,说当时怎么怎么回事,一时保护不了您,请主公恕罪。昭公口中虽说爱卿无罪,没你我怎么能回国复位。心里却已是恨怨祭仲,对他也不像以前那么信任了。> > 祭仲多聪明,马上就感觉到了,从此自称有病,不再上朝。昭公乐不得他不上朝,假意安慰一番自己就忙起了国事。> > 昭公只注意了祭仲,但他忽视了另一个人:高渠弥。> > 高渠弥和昭公的恩怨前面已经说过,自从昭公复任,他就防备昭公加害,暗中收买蓄养有勇力的死士准备找机会干掉昭公,立姬为君。厉公也没消停,在蔡国结 交权贵,又派人去给镇守栎地(今河南省禹州市)的檀伯传话,想用栎做“反攻大陆”的老巢,结果檀伯没答应。厉公就派在蔡国收买的勇士扮做商人来往于栎地并 在当地发展地下势力,找机会刺杀了檀伯。厉公夺取了栎地,又增兵厚城预谋袭击郑都,把栎地变成了自己的根据地。> > 祭仲得到消息大吃一 惊,急忙报告给了昭公,昭公让大夫甫瑕带兵驻在大陵(今河南省临颖县世陵乡),目的是防备厉公来突袭。厉公知道郑有了准备,就派人央求鲁侯代为向宋谢罪, 又答应只要能复国,过去答应的全兑现。鲁国派使者到宋国转达了厉公的意思,就又勾起了宋庄公的贪心。暗中连结蔡、卫准备共同帮助厉公复国。> > 卫侯这时正和郑昭公有气,原因是昭公回国复位后没向卫国答礼,就答应和宋合作。加上即位以来还没和诸侯见过面,觉得这也是个机会。他却忘了一个事,就是他杀了两个哥哥,气死了父亲才得的君位,国人心中不服。他一带兵去参加伐郑联军国内政变了,另立了新君。这是另话。> > 再说宋、蔡、鲁、卫四国联军在大陵和祭仲率领的郑兵对敌,居然没有取胜,只好散伙各自回家。卫侯朔却无家可归了,因为母亲是齐公的女儿,就跑到齐国投了舅舅齐襄公。> > 这边祭仲从大陵回到国都,想到厉公占了栎为根据地必为祸患,想到厉公曾和鲁侯一起坏了齐侯伐纪的大事,就想亲自出使齐国去说服齐侯帮助除去这个祸患。哪知“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他这一走,给高渠弥提供了机会。> > 高渠弥怕的就是斗不过祭仲才一直没对昭公下手,他去齐国这一走,高渠弥马上通知姬,乘昭公举行冬祭的机会,派“敢死队”半路伏击把昭公杀了,然后就说姬忽被盗贼杀死了。昭公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郑国的君权转到了弟弟姬的手中。相关参考
> 吴王阖闾有个女儿叫胜玉,吴王特别溺爱她,惯过了头也就惯出个性来了。有一天吴王用餐,厨子上了一道菜:蒸鱼。吴王吃了一半,把另一半让人去送给女儿。在古代,有身份的人拿自己的食物赏赐给别人那是一种关爱
再说孔子和老子见了一面受益颇多,在51岁那年,也就是公元前500年,得知老子隐居在沛地,就又带着弟子前来拜访老子。>> 两位圣贤见了面,老子问孔子:我们一别二十几年,听说你广收门徒已成就了北方圣
秦国和其他诸侯国一样,也经历了封建奴隶主制度向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转换期,也体现为新兴地主阶级的强大和旧制度的没落,当时的通病是君弱臣强,但由于后来出现了秦孝公,利用商鞅变法强力完成了制度转换,所以
楚军大胜,奏凯而还。庄王论功行赏。为嘉奖伍参的良谋,晋为大夫。伍氏从此进入了楚国的贵族阶层。后来这个家族出了几代能人,伍举、伍奢,大名鼎鼎的伍子胥都是伍参的后人。>> 令尹孙叔敖觉得很没面子,自
信陵君就是魏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安王的同父异母弟弟。昭王死后,安王继位,封公子无忌为信陵君。>> 信陵君是个了不起的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他集良好的德行、性情和优秀的军事智慧于一身,是本书
鲁成公继位时只有十三岁,本来公室制约力就弱,君主年龄再小,大权就更加旁落。国内的事无论大小实际都由季孙行父决断。>> 季孙行父召集众大臣聚于朝堂,对大臣们说:现在我们鲁国君幼国弱,治世必须律法分
秦赵的渑池之会,让赵国喘了一口气,赵国借机以蔺相如为大将,率兵讨伐齐国,大败齐军,一直打到平邑(今山西省大同县东)。取得了对齐战争的小胜。>> 但转过年的公元前270年,也就是渑池之会的十年之后
·今天是国际警察节国际警察节是中国媒体杜撰出的节日。该节日被媒体定为每年的3月14日。国际刑警组织总部和中国公安部都从未将3月14日或其他日子确定为"中国警察日"。一、国内大事记♦ 1917
> 夫差在梧宫住了三天启程还都。>> 回到姑苏城升殿朝堂,百官敬贺伐齐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在一片颂扬之声,唯有子胥一言不发。>> 夫差讽刺子胥说:你当初力谏我不要伐齐,现在我得胜回来了,又惟有你什
羊舌赤、羊舌(xi,也就是《左传》中所说的叔向)与羊舌虎都是羊舌职的儿子,但羊舌虎是庶母生的。当初羊舌虎的母亲是羊舌职夫人的婢子,非常美,羊舌职要娶她,夫人不让。当时羊舌赤已经长大了,就劝母亲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