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第14节 信陵君
Posted 春秋
篇首语: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第14节 信陵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第14节 信陵君
信陵君就是魏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安王的同父异母弟弟。昭王死后,安王继位,封公子无忌为信陵君。> > 信陵君是个了不起的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他集良好的德行、性情和优秀的军事智慧于一身,是本书所列“十大名士”之首。> > 信陵君从小就谦恭礼贤,善而有谋。有一天正在进早餐,看到一只斑鸠被鹞鹰追的无路可逃,吓的飞到了自己的几案下。信陵君赶走了鹞鹰救了斑鸠。看鹞鹰飞远了,才放了斑鸠离去。哪知鹞鹰就隐蔽在近处,看斑鸠飞出来,追上去就叼走了斑鸠。> > 无忌自责道:这只斑鸠是为了避祸才来投我,却还是被鹞鹰所杀,是我有负于斑鸠。竟然为此一天不吃东西责罚自己,让左右从人都去捕捉鹞鹰,两天内捕了一百 多只。无忌把每只鹞鹰各装入一个笼子,对它们说道:追杀斑鸠的只是你们当中的一只,我不想伤及无辜,然后拔剑按在笼子上,对笼中的鹞鹰们说:没追食那只斑 鸠的向我悲鸣,我就放飞给你自由。群鹰发出一片悲鸣声,惟有其中的一只低头不语。无忌杀了这只鹞鹰,把其它的都放回空中。这件事很快就传开了。大家说:公 子对一只斑鸠都这么负责任,对人就更不会有负于人了。从此士人阶层纷纷投靠他,一时之间,家里像市场一样,食客三千,声名仅次于孟尝君和平原君。> > 当时孟尝君从齐国来到魏国,见了信陵君后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依依不舍。因为孟尝君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是好朋友,就把信陵君介绍给了赵胜,两人从此来往密切。无忌从中说媒把姐姐嫁给了平原君为夫人。从此魏和赵之间有了这个纽带关系开始融洽。> > 有一天无忌和魏王正在下棋,北部边境传来了告急文书,说赵军侵略来了,已经要跨入魏的边境。魏王慌忙放下棋子,打算召集大臣们商量对策。信陵君却没事儿 一样地对魏王说:这是赵王在打猎,不是侵犯魏国。所以哥俩又继续下棋。但魏王不放心,心思就不在下棋上。过了一会儿北方的边报又来了,说来的赵军是赵王在 打猎,不是侵略我国。魏王大吃一惊,就问无忌,你是怎么知道的。无忌说:我的门客中有负责探听赵国秘密的,赵王的所作所为,门客都掌握也会及时向我报告, 所以我早于你知道。> > 聪明的无忌犯了个俗人的错误:领导,都怕部下超过自己,哪怕是某一件事,某一个方面的超越都会成为自己的祸根,越是庸聩之人越是如此。> > 从这件事以后,魏王害怕无忌的贤能,不再把国家大事委任他处理。> > 魏国有个隐士叫侯嬴,已经七十多岁了,还只是个大梁城夷门的守门小吏。这个守门小吏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因为他的不凡,所以位列本书“三大名客”之首。> > 侯嬴平时很清廉自守,而且遇事常有奇谋,人们很尊敬他,都尊称他为侯生。无忌听说了这个人以后,就前去问候,并且准备了厚礼。侯生不肯接受,对信陵君说:我几十年修身洁行,决不会因贫困而需要救济收你的厚礼。> > 信陵君又置办了酒宴,大会宾客。等大家坐好以后,带着侍从驾着车,空出了车子左边的位置亲自去迎侯生。侯生整理了一下破旧的衣帽,上车就坐在了车的左座 也毫不谦让。他的本意是想考察一下信陵君有没有诚意,无忌的态度却是一直十分地谦恭。车子走着走着,侯生对无忌说:我有个朋友在市场的屠宰房,我想以这搭 车之便顺路看看他。无忌二话没说把车驾到菜市场。侯生下车去看他的朋友朱亥。> > 奇人必有奇友,这个朱亥也是个少有的英雄和义士,是本书所列“十大勇士”第十人。> > 侯生不讲礼貌,途中停车会友造成以尊侍卑的场面是故意的,他边和朱亥说话边斜着眼睛观察无忌,就是想看看这个贵公子爱贤纳士是不是徒有虚名。他看到的信陵君没有半点的不耐烦,脸色还更加的和悦。> > 这个时候,参加宴会的魏国达官贵人都已经坐满了宴会厅,只等无忌回来开杯;市场这边却围了一群人看无忌为侯生驾车;无忌的随从都在心里暗骂侯生。信陵君却始终满脸都是和善的笑。> > 到了信陵君的府中,无忌领侯生坐了上座并把他向宾客做了介绍,参加宴会的人都感到很惊讶。酒兴正酣的时候,无忌来到侯生席上向他敬酒,侯生这时才诚恳地 说:今天我侯嬴让公子为难了,我只是个穷困的守门人,公子却亲自驾车去接,大庭广众面前又对我的非礼行为十分的容忍客气。但我并不是为了显示我踞傲,而是 要用这种方式成就您的爱士之名。这样大家就都会认为我侯生是不知深浅的小人,而你才是礼贤下士的德者。从此侯生成了信陵君的座上宾。> > 过了些日子,侯生对信陵君说:我那天在市场拜访的朋友叫朱亥,是个忠勇的贤才,虽然大家并不了解他,但这个人将来会有大用处。于是无忌多次去拜访朱亥,可朱亥却从来不回拜,信陵君也不计较。> > 公元前258年,秦国在取得了长平之战的决定性胜利之后,又派王为大将率秦军发起邯郸战役包围了邯郸。信陵君的姐姐是平原君赵胜的夫人,多次派人给安 王和信陵君送信请求救援。魏王派大将晋鄙率领十万大军前去救赵。秦王知道魏派了援兵,就派了个使者来对魏王说:我攻下赵国是早晚的事,如果诸侯国中有敢 发兵救赵的,秦在占领赵国后一定先转兵伐他。> > 魏王害怕了,马上派人通知晋鄙停止进军,把军队驻扎在邺地。采取了对赵名义上救,但对秦却不用兵的两面手法,实际是坐山观虎斗。> > 平原君连派了几拨使者来魏追魏国进兵,甚至责怪信陵君说:我所以自愿和魏国结成婚姻,是因为公子有高尚的德义,能够帮人所难,救人所急。现在邯郸危在旦 夕,魏的援军却观战不出战,公子解急救患的高义哪里去了。即使公子把我和赵国看的无足轻重,那么邯郸破城之日,你就不顾念你的姐姐吗?> > 信陵君十分地着急,事情明摆着,无论论公论私,魏都应该救赵,可是用各种办法劝说魏王,这个“恐秦症”患者就是不听。信陵君准备拼命了,他把门客组织起来凑了一百多辆战车准备去搞一次自杀性攻击。> > 在路过夷门的时候专门去见了侯生,无忌把决死救赵的想法一说,侯生淡淡地说:公子努力吧!老臣年龄大了,就不能相随了。> > 无忌与侯生告别后走了几十里觉得侯生的态度不对劲,心想:以侯生的为人,我对他这么好,他看着我去赴死怎么会一点不难过,而且连一句嘱咐的话都没有。就 带着车马又返回来找到侯生。侯生笑着说:我就知道公子会返回来的。无忌问他为什么?侯生说:公子喜欢士人是名闻天下的,现在是遇到了困难又一时想不出好办 法才要去决死相拼,这就像拿肥肉去打饿虎,会有什么用呢?像这样去养客用客就没什么意义了。无忌待我这么好,您要去赴死我却没任何表示,您心里会极度不平 衡感觉就一定要回来问个究竟。所以我知道你会回来。相关参考
赵悼襄王继位时,秦王嬴政已继位两年,但年龄小还发挥不了主导作用,而且秦的主要打击对象放在了魏、韩身上,所以秦的压力略有缓解。>> 秦的压力缓解了,就想给别人施压了。魏国的信陵君辞政后,魏赵的战略
宁戚何许人也?齐桓公得贤才宁戚还有一段故事。>> 管仲有个爱妾是钟离(今安徽省凤阳县东北临淮关)人,名字叫婧(jìng),文学好,有姿色,而且聪明。>> 桓公好色,每次出行都要带妃嫔相随,管仲
> 吴王阖闾有个女儿叫胜玉,吴王特别溺爱她,惯过了头也就惯出个性来了。有一天吴王用餐,厨子上了一道菜:蒸鱼。吴王吃了一半,把另一半让人去送给女儿。在古代,有身份的人拿自己的食物赏赐给别人那是一种关爱
再说孔子和老子见了一面受益颇多,在51岁那年,也就是公元前500年,得知老子隐居在沛地,就又带着弟子前来拜访老子。>> 两位圣贤见了面,老子问孔子:我们一别二十几年,听说你广收门徒已成就了北方圣
秦国和其他诸侯国一样,也经历了封建奴隶主制度向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转换期,也体现为新兴地主阶级的强大和旧制度的没落,当时的通病是君弱臣强,但由于后来出现了秦孝公,利用商鞅变法强力完成了制度转换,所以
楚军大胜,奏凯而还。庄王论功行赏。为嘉奖伍参的良谋,晋为大夫。伍氏从此进入了楚国的贵族阶层。后来这个家族出了几代能人,伍举、伍奢,大名鼎鼎的伍子胥都是伍参的后人。>> 令尹孙叔敖觉得很没面子,自
鲁成公继位时只有十三岁,本来公室制约力就弱,君主年龄再小,大权就更加旁落。国内的事无论大小实际都由季孙行父决断。>> 季孙行父召集众大臣聚于朝堂,对大臣们说:现在我们鲁国君幼国弱,治世必须律法分
秦赵的渑池之会,让赵国喘了一口气,赵国借机以蔺相如为大将,率兵讨伐齐国,大败齐军,一直打到平邑(今山西省大同县东)。取得了对齐战争的小胜。>> 但转过年的公元前270年,也就是渑池之会的十年之后
郑昭公复位时正值卫侯姬朔刚刚继位,听说郑厉公跑了,郑国来接在卫做政治避难的姬忽复位,当然十分高兴,抓住这个与郑亲和的机会急忙发兵送姬忽回国。>> 祭仲见了姬忽先请罪,说当时怎么怎么回事,一时保护
晋灵公姬夷皋出场了。这是一个无能又贪玩的主。他的开局就不寻常。>> 襄公去世的第二天,群臣就要扶太子即位。>> 赵盾有他独到的想法,他对大臣们说:国家多事之际,又有秦、翟的仇视,不应该扶立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