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第14节 转换期

Posted 春秋

篇首语: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第14节 转换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第14节 转换期

  秦国和其他诸侯国一样,也经历了封建奴隶主制度向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转换期,也体现为新兴地主阶级的强大和旧制度的没落,当时的通病是君弱臣强,但由 于后来出现了秦孝公,利用商鞅变法强力完成了制度转换,所以秦国又于没落中新生强大了。但在秦孝公之前,秦国公室也同样处于一种熬煎中。> >   秦共公在位五年,去世后儿子秦桓公即位。> >    秦桓公在位时,秦国和晋国的战端再起,开始还打一次胜仗,后来在晋厉公的时候,和厉公签定了一个以黄河为界的盟约。可是秦桓公不大讲信义,出国签了约, 回国就背约,联合翟地游牧民族侵伐晋国,晋国吃了点亏。就联合中原地区的几个从属诸侯联兵伐秦。秦军大败而逃,诸侯国的军队一直追到泾水才收兵。此后,秦 再不敢向东发展,算是被打服了吧,当然是阶段性的。> >   秦桓公在位二十七年,去世后儿子秦景公即位。> >   秦景公时,晋国内部政局不稳,抓住这个时机,秦国出兵帮助郑国打败了晋国。但这时晋悼公继位了。这个“小霸主”让晋国又中兴了起来,中原诸侯都奉他为盟主。悼公多次独家出兵或与诸侯联合出兵攻打秦国。> >    公元前555年,晋悼公派中行偃为大将,带领十二个诸侯国的联军伐秦。景公得到这个情报,派人在泾水上流于水中投毒,毒死了不少联军将士。吓得联军不敢 过河。郑国大夫公子姬蛴(qí)和卫国大夫北宫括率先带兵过河,一直打到(yù)林。由于晋军将领不和互不服气,在已经取得胜利的情况下突然撤军了。秦 国才躲过了一劫。> >   到了公元前546年,景公到了晋国,和晋平公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可是回到秦国又变卦了。秦晋关系又处在战争边缘。> >   景公在位四十年去世,他的儿子秦哀公继位。> >    秦哀公和楚平王处于同一时期,楚平王为太子熊建向秦求婚,哀公就许了秦公室宗女去楚完婚,结果被平王搞了“调包计”,儿媳妇变成了自己的夫人。平王在对 吴国伍子胥的恐惧心理熬煎中去世,楚被吴差点灭了国。申包胥到秦国哭了七天七夜感动了秦哀公,派战车五百乘和楚昭王一起打败了吴王阖闾,让楚复了国。所以 这一时期秦和楚来往较多。晋国已经进入公室衰败阶段,没能力对外争强,所以秦晋之间还比较安稳。> >   哀公在位三十六年去世,当时太子夷公已经去世,就立夷公的儿子、哀公的孙子为秦侯,他就是秦惠公。> >   秦惠公的时候,楚昭王安国抚民很少用兵,晋国的赵、魏、韩、智四家互相杀伐,国君已经成了摆设,所以外部环境安定,国内也比较平稳。> >   惠公在位十年去世,他的儿子秦悼公继位。> >   秦悼公在位十四年,没用过什么名人,也没干成或干坏什么大事,平平淡淡地来,安安生生地走,他的儿子秦厉公被立为国君。> >   秦厉公的时候,蜀人开始向秦国纳贡。厉公派兵征伐大荔(今陕西省大荔县东)国,夺取了大荔国的国都王城。十几年后,又攻打了义渠国(今甘肃省庆阳市西南),俘获了义渠的国王,灭掉义渠兼并了它的土地设置为一个县。> >   厉公去世后,他的儿子继位,是为躁公。> >   秦躁公刚上任,厉公时征服的南郑城就起兵造反,义渠国也死灰复燃来攻打秦国,兵锋甚至到达渭南。从这些情况看,躁公的日子过得不怎么样,有点软弱可欺的味道。就这样躁公维持了十四年,去世后大臣们扶立他的弟弟怀公为国君。> >   秦怀公就更是窝囊了,在位的第四年,被庶长晁和大臣们一起围攻,怀公自杀。怀公的太子叫嬴昭子,昭子没等接班就死了,大臣们就扶立昭子的儿子为国君,这就是秦灵公。> >   秦灵公在位时,从史料记载上看和晋国发生了一场战争。是因为晋国在少梁(今陕西省韩城市南二十里西少梁)要建一座城,秦不待晋把城修成,就发动了一次突然袭击,打败了晋国。> >   灵公去世,他的儿子,后来的秦献公并没有被立为国君,而是确立灵公的叔父悼子为国君,他就是秦简公。> >   秦简公在位,文献记载了三件事。他公布了一项法令,官吏上朝可以带剑;在洛水修了一个水利工程;修建了重泉城(今陕西省蒲城县南重泉村)。> >   简公在位十六年去世,他的儿子继了君位,即秦惠公。> >   秦惠公的谥号和祖上的秦惠公重号,他继位后很想干点事,就整顿兵马南下征伐蜀地,重新攻取了南郑城。> >   惠公去世后,出子继立为国君。> >   秦出子在公元前386年继位,公元前385年就被庶长废掉了。> >    这说明在当时,秦、晋、齐等国面临着同样的形势,“百家争鸣”中各家学派分立,不同的学说被不同的政治集团所接受,产生着不同的效果。秦在此时也是臣强 君弱,新兴地主阶级力量强大,开始威胁旧制度及其代理人。所不同的是,晋国和齐国的情况是君主自身没有成为革命的动力,最后成了地主阶级封建革命的对象, 就只好在历史的长河中先行灰飞烟灭了。而秦不同,君主的王权在不断弱化后,公室政治集团顺应历史潮流,成了封建革命的领军人,所以它完成了从分封封建制向 中央集权封建制的过渡。这个过渡的折点,就是后来的商鞅变法。> >   当时的秦国,庶长的政治能量很大,在废了出子之后,大臣们从河西迎回了灵公的儿子献公继了君位。> >   秦献公,又开始带领秦人向强国之路爬坡。> >   献公继了君位,杀死了出子(出子继位时二岁,被害时四岁)和他的母亲。这还不算,还把他们的尸骨沉入了深渊。> >   权力,总是与血腥味相伴,不管你用的着多损,多阴,但只要你占有了它,那就是“胜者王侯败者贼”。> >   献公刚夺了政权,魏国就夺占了秦国的河西五城。这是块产粮宝地,秦穆公时秦从晋手里拿了过来,现在到献公手里,又丢了。> >   丢脸失地,这是坏事。但却激发了献公的斗志,从此终其一生,他都在为夺回河西五城而努力。> >    献公是一个开明、勇敢、刚毅的人。他上任的第一年,在面临东部边境巨大压力的情况下,下令废除了殉葬制度。紧接着,又建设了栎阳城(战国时秦都,在今陕 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北,渭河北岸的石川河东流折向南的转弯处。包括现在的关庄、新义、东西党家、南丁、华刘、汤家七个自然村,献公二年,即公元前383年 秦迁都至此),迁都栎阳。

相关参考

春秋战国 第14节 残暴嘴脸

>  吴王阖闾有个女儿叫胜玉,吴王特别溺爱她,惯过了头也就惯出个性来了。有一天吴王用餐,厨子上了一道菜:蒸鱼。吴王吃了一半,把另一半让人去送给女儿。在古代,有身份的人拿自己的食物赏赐给别人那是一种关爱

春秋战国 第14节 二圣重聚

  再说孔子和老子见了一面受益颇多,在51岁那年,也就是公元前500年,得知老子隐居在沛地,就又带着弟子前来拜访老子。>>  两位圣贤见了面,老子问孔子:我们一别二十几年,听说你广收门徒已成就了北方圣

春秋战国 第14节 名相后话

  楚军大胜,奏凯而还。庄王论功行赏。为嘉奖伍参的良谋,晋为大夫。伍氏从此进入了楚国的贵族阶层。后来这个家族出了几代能人,伍举、伍奢,大名鼎鼎的伍子胥都是伍参的后人。>>  令尹孙叔敖觉得很没面子,自

春秋战国 第14节 信陵君

  信陵君就是魏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安王的同父异母弟弟。昭王死后,安王继位,封公子无忌为信陵君。>>  信陵君是个了不起的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他集良好的德行、性情和优秀的军事智慧于一身,是本书

春秋战国 第14节 家事国事闹心事

  鲁成公继位时只有十三岁,本来公室制约力就弱,君主年龄再小,大权就更加旁落。国内的事无论大小实际都由季孙行父决断。>>  季孙行父召集众大臣聚于朝堂,对大臣们说:现在我们鲁国君幼国弱,治世必须律法分

春秋战国 第14节 赵奢救阙舆

  秦赵的渑池之会,让赵国喘了一口气,赵国借机以蔺相如为大将,率兵讨伐齐国,大败齐军,一直打到平邑(今山西省大同县东)。取得了对齐战争的小胜。>>  但转过年的公元前270年,也就是渑池之会的十年之后

春秋战国 第14节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郑昭公复位时正值卫侯姬朔刚刚继位,听说郑厉公跑了,郑国来接在卫做政治避难的姬忽复位,当然十分高兴,抓住这个与郑亲和的机会急忙发兵送姬忽回国。>>  祭仲见了姬忽先请罪,说当时怎么怎么回事,一时保护

兵器百科 加拿大P14-45手枪

加拿大P14-45手枪帕拉军工原是加拿大的一家小型军工公司,20世纪80年代后期,该公司为美国柯尔特M1911手枪推出了名为“大容量转换件”的手枪配件,这套转换件主要是改进M1911手枪的底把和加宽握

春秋战国 第28节 抉择

  晋灵公姬夷皋出场了。这是一个无能又贪玩的主。他的开局就不寻常。>>  襄公去世的第二天,群臣就要扶太子即位。>>  赵盾有他独到的想法,他对大臣们说:国家多事之际,又有秦、翟的仇视,不应该扶立幼主

春秋战国 第10节 变态

>  晋惠公继位以来,连年农业收成不好,到第五年,又是大减产,国库无粮,民间绝食,没办法了,尽管赖过账,但秦晋毕竟是婚姻之国,伸手向秦求借,秦国经过一番辩论,穆公不究旧恶,“运粟数万斛于滑水”(当时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