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第14节 家事国事闹心事

Posted 春秋

篇首语:只要还有什么东西不知道,就永远应当学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第14节 家事国事闹心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第14节 家事国事闹心事

  鲁成公继位时只有十三岁,本来公室制约力就弱,君主年龄再小,大权就更加旁落。国内的事无论大小实际都由季孙行父决断。> >   季孙行父召集众大臣聚于朝堂,对大臣们说:现在我们鲁国君幼国弱,治世必须律法分明。当初杀嫡立庶都是仲遂干的,而且对外关系上一昧地讨好齐国,以至于和强晋失和,仲遂有谋逆误国的大罪,必须追究。众大夫唯命是听。季孙行父派司冠臧孙许把仲氏一族驱逐出境。> >   公孙归父从晋回国,还不知道已经发生的一切。刚进鲁国境内就听说宣公已经去世,又得到消息季孙氏治先父之罪已经驱逐本族,只好逃去了齐国,族人也追随去了齐国。从此鲁国的“三族半”(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各算一族,仲孙氏算半族)治政,变成了真正的“三桓”治政。> >   鲁成公继位的第二年,齐国也由顷公继任了惠公,听说鲁要联晋伐齐,就先派兵伐鲁。由平阳(今山东省新泰市)进兵,直逼龙邑(今山东省泰安市西南),已经攻下了龙邑城,忽然接到报告,卫军由孙良夫率领侵入齐国境内,这才撤军回国。> >   后来晋国以克统兵伐齐,鲁国由季孙行父带兵助阵,直到齐顷公服输请和才回兵,也算报了一箭之仇。而且这次战后,齐国归还了过去占领的鲁国土地。> >   齐鲁的睦邻友好时代结束了,鲁国成了晋国的小兄弟。既然是小弟,就得听大哥的调遣。跟着晋国劳民伤财挨了不少冤枉累。> >   在这样的大环境中,鲁成公在位十八年去世,儿子姬午继位,这就是鲁襄公。> >   鲁襄公继位时才三岁,他和晋悼公同一年继位。> >    一是因为襄公继位年龄太小,主不了政;二是因为季孙行父德才兼备,能力强、威信高,影响太大;三是因为晋悼公善于用人治世,晋又恢复了霸主地位。所以在 亲晋的季孙行父的主持下,鲁国在这一时期政治和外交向晋国单边倒,多数时间充当晋的“小兄弟”东征西杀,伐过秦,征过楚,大仗小仗没少打,有晋的庇护,自 身的安全也没受什么威胁。> >   襄公在位的第五年,季孙行父去世。他去世的时候,家里没有穿丝绸的妻妾,马棚里没有吃粟粮的马匹,府中没有金玉,但他却辅佐了三位国君,并把鲁国由乱入治,所以在鲁国人的心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   他去世后,鲁国公室权力更衰微,政权已基本落入“三桓”手中,甚至公室的军队,当时建立的三军都被分开每家掌控一军。> >   鲁襄公时期鲁国在外交上完全倒向晋国,在晋悼公的旗帜下你挥手我前进。> >   其中比较典型的是阳之战。> >   这一年楚联合自己的小兄弟郑国去攻打晋的“铁哥们”宋国,晋军救宋想攻下阳(今山东省枣庄市旧峰县候孟)断了楚国伐宋的东部通道。当时晋在曲梁治军之后,实行对楚三军轮战来疲惫楚军,打阳就由第一军带鲁、曹、邾三国之兵来施行。> >   这一仗鲁国露了点脸,所依仗的是鲁国当时的几员勇将。> >   当时阳的守军想用计骗鲁军,因为鲁军攻打的是北门,阳大夫斑出主意说:鲁军负责北门,我们可以装做要开门出战,鲁军必然迎战往城里攻,我们就乘机装败,在他攻入一半的时候突然把悬门放下,一举杀尽进城的鲁军。鲁军一败,曹、邾必然害怕,晋军的锐气也就受挫了。> >    鲁国战将孟孙蔑率领他的部下叔梁纥(这位就是千古文圣孔夫子的父亲)、秦堇父、狄弥在攻打北门。看到城上悬门不闭,秦堇父就仗着勇力杀了进来,叔梁纥在 后马上跟进。忽然城上一声闷响,守城军士把悬门放了下来。正好叔梁纥攻到这,就像落到了他的头顶一样。叔梁纥马上扔掉手里的长戈,用双手把悬门托了起来, 鲁军的后军也急忙鸣锣让进城的鲁军后撤。秦堇父带着鲁军从叔梁纥身边撤了出来,城上拼命往下压悬门,叔梁纥挺立在那里岿然不动。城内守军一看鲁军已经中计 又跑了,就往出追,却看到一个大汉双手举着悬门挺立在那里,把阳守军就有点吓傻了。鲁军都撤出去了,叔梁纥才对着守军大喊:有鲁国名将叔梁纥在这里,还 有想出城的趁我还没放手赶快出城。城里守军簇拥在一起就这么看着,即没人敢应声也没人敢上前。阳大夫斑想搭箭射他,只见叔梁纥双臂一较力,趁悬门上移 的刹那间跳到门外,悬门才落了地。孔圣人的父亲以此勇武的表现,名列本书“十大勇士”的第九位。> >   叔梁纥回了营,对秦堇父和狄弥说:两位将军的性命刚才就在我的腕上!秦堇父却不服气地说:如果不是后军鸣金我们已经杀入城内立了大功了!狄弥也说:明天我要独自攻城,让阳人知道鲁人的本事。> >   到了第二天,孟孙蔑带兵整队向城上挑战,用每一百人为一队梯次攻城。狄弥说:我不需要别人帮助,我自己一个人就是一队。就选了一个大车轮用坚甲裹了,左手握着车轮当盾牌,右手提着大戟,在阵前跳动如飞。> >    阳城上守军看到狄弥在城下卖弄勇力,就拿了一匹布从城上放下来,大喊道:我拽你上城,你敢登吗?敢登城才是你有真本事。只见鲁军阵中冲出一将,大喊一 声:有什么不敢,你等着。大家一看正是秦堇父。只见他冲到城下拽住布的一头,左右手互倒一会就到了城堞边。阳人马上用刀割断了布,秦堇父从半空落了下来 重重地摔在地上。这一摔换成一般的人不死也得重伤,但秦堇父就像没事一样,拍打拍打灰土从地上站了起来。城上又把布垂了下来,问他:你还敢登吗?秦堇父应 声答道:有什么不敢。说完拽着布又倒手攀城,还像过去一样,城上的人着了慌,急忙割布,稍慢了一点,就被他拽住一个拉下城来摔死了。秦堇父却随布落下,仍 像没事一样站起身向城上叫道:你们还敢悬布下来吗?你敢悬我还敢上。城上守军回答说:将军的神勇我们已经见识了,不敢再悬了。秦堇父就把拽来的布向鲁军展 示,众军将无不叹服。> >   孟孙蔑感慨地说:诗中有言“有力如虎”,我这三员勇将正如诗中所言。> >   斑看鲁将如此凶猛,一个赛过一个,再也不敢出城接战,嘱咐军民小心固守,守军再不敢和鲁军斗勇斗气。> >   后来虽然阳守军拼死固守,还是被联军攻破,阳被晋悼公封给了宋国大夫向戍。> >   鲁襄公维持了三十一年,于公元前542年六月去世。可是到了九月,嗣位太子在主丧期间去世。鲁国人拥立从齐国回来的公子姬为国君,这就是鲁昭公。

相关参考

春秋战国 第14节 残暴嘴脸

>  吴王阖闾有个女儿叫胜玉,吴王特别溺爱她,惯过了头也就惯出个性来了。有一天吴王用餐,厨子上了一道菜:蒸鱼。吴王吃了一半,把另一半让人去送给女儿。在古代,有身份的人拿自己的食物赏赐给别人那是一种关爱

春秋战国 第14节 二圣重聚

  再说孔子和老子见了一面受益颇多,在51岁那年,也就是公元前500年,得知老子隐居在沛地,就又带着弟子前来拜访老子。>>  两位圣贤见了面,老子问孔子:我们一别二十几年,听说你广收门徒已成就了北方圣

春秋战国 第14节 转换期

  秦国和其他诸侯国一样,也经历了封建奴隶主制度向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转换期,也体现为新兴地主阶级的强大和旧制度的没落,当时的通病是君弱臣强,但由于后来出现了秦孝公,利用商鞅变法强力完成了制度转换,所以

春秋战国 第14节 名相后话

  楚军大胜,奏凯而还。庄王论功行赏。为嘉奖伍参的良谋,晋为大夫。伍氏从此进入了楚国的贵族阶层。后来这个家族出了几代能人,伍举、伍奢,大名鼎鼎的伍子胥都是伍参的后人。>>  令尹孙叔敖觉得很没面子,自

春秋战国 第14节 信陵君

  信陵君就是魏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安王的同父异母弟弟。昭王死后,安王继位,封公子无忌为信陵君。>>  信陵君是个了不起的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他集良好的德行、性情和优秀的军事智慧于一身,是本书

春秋战国 第14节 赵奢救阙舆

  秦赵的渑池之会,让赵国喘了一口气,赵国借机以蔺相如为大将,率兵讨伐齐国,大败齐军,一直打到平邑(今山西省大同县东)。取得了对齐战争的小胜。>>  但转过年的公元前270年,也就是渑池之会的十年之后

春秋战国 第14节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郑昭公复位时正值卫侯姬朔刚刚继位,听说郑厉公跑了,郑国来接在卫做政治避难的姬忽复位,当然十分高兴,抓住这个与郑亲和的机会急忙发兵送姬忽回国。>>  祭仲见了姬忽先请罪,说当时怎么怎么回事,一时保护

春秋战国 第5节 周郑质子

  郑庄公国内生乱不敢离国,就长时间没去周天子那里上朝议事。周平王心里很不愉快。正好虢公在这期间来了几次,两人谈起国事很投机,就对虢公说:郑侯父子在朝辅政数年,近来不大尽职,我想让你代理一部分政务,请

春秋战国 第16节 两“蛇”之争

  姬仪继了君位,任命祭仲为上大夫,叔詹为中大夫,原繁为下大夫,国事交给了祭仲,派使者出使齐国、陈国,稳定双边关系,营造立国环境。厉公在栎地知道新君已立,也没再折腾,郑国算是暂时稳定下来了。>>  公

春秋战国 第34节 他不配名列“四大公子”

  楚考烈王命运更是不济,在他的努力下,楚国一步步地走向灭亡。>>  考烈王任命黄歇为令尹,并把吴地做了他的封地,号为春申君。>>  黄歇在顷襄王时任左徒(战国时楚国设置的官位。职责是参与议论国事,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