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南共联盟关于建立自由生产者联合体的观点
Posted 马克思
篇首语: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南共联盟关于建立自由生产者联合体的观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南共联盟关于建立自由生产者联合体的观点
南斯拉夫·南共联盟关于建立自由生产者联合体的观点
南共联盟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对马列主义的新发展,也是在南斯拉夫确立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的指导思想之一。南共联盟认为,建立自由生产者联合体,既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伟大设想,也是工人阶级所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要达到的根本性历史目标。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由于诸如阶级、国家、商品、分工等因素的消除,就必然使生产者获得真正的解放,并且直接建立起他们的联合体。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理论观点。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最早地把建立自由生产者联合体称之为 “历史发展的最重要的时刻。”1847年,马克思就工人阶级的历史性目标问题,和蒲鲁东展开了一场论战。他在《哲学的贫困》中指出: “工人阶级在发展过程中将创造一个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联合体来代替旧的资产阶级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60页。)作为一部开创历史的划时代著作,《共产党宣言》不仅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部纲领性文献,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的基本标志。在这里,马克思和恩格斯写道: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73页。)在《资本论》这部 “工人阶级的圣经”中,马克思进一步地展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远景。他说,到了共产主义社会,入们将“用公共的生产资料进行劳动,并且自觉地把他们许多个人劳动力当作一个社会劳动力来使用。在那里,鲁滨逊的劳动的一切规定又重演了,不过不是在个人身上,而是在社会范围内重演。鲁滨逊的一切产品只是他个人的产品,因而直接是他的使用物品。这个联合体的总产品是社会的产品。”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95页。) 1871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出现了巴黎公社这一新生事物。在这期间,法国工人不仅创立了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无产阶级政权,而且在建设共产主义新社会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根据巴黎公社的经验,马克思更加明确地指出: “生产资料的全国性的集中将成为由自由平等的生产者的联合体所构成的社会的全国性基础,这些生产者将按照共同的合理的计划自觉地从事社会劳动。这就是19世纪的伟大经济运动所引向的人道目标。”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454页。) 与此同时,马克思也客观地估计到,由于共产主义新社会是从旧社会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0页。) 这就要求工人阶级,向着自由生产者联合体的目标前进,就必须逐步地消除旧社会的痕迹,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发展社会主义自治。在这个过程中,工人阶级一方面要努力取代旧社会中某些因素的职能,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的自治关系; 另一方面,工人阶级要根据自身的和社会的需要,从政治、经济、思想等领域来发展自由生产者联合体,把它作为一个社会系统工程来建设。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南斯拉夫党和理论界认为,发展社会主义自治关系,不仅是为了实现自由生产者联合体这一历史性目标,而且也是工人阶级进行斗争的政治手段。社会主义自治关系的发展,能够使工人阶级更好地解决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基本问题。为了在社会主义时期处理好各个阶段的例行事务,工人阶级不能忽视现存的旧社会痕迹; 而要把这些东西送进历史博物馆,工人阶级还要通过社会主义自治来加以促进。但是,不能企图在一夜之间就废除他们,而是要通过利用它们来推动它们的消亡过程。南斯拉夫的实践表明,在发展社会主义自治关系的过程中,还必然要带有某些旧社会的痕迹。因此,实行自治的社会主义社会,并不是一个完全和谐的、没有任何冲突的理想境界。在这样的社会里,只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自治关系,才能使阶级、国家、政党等旧社会的因素逐渐地消亡,最终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到那时,自治将成为共产主义新社会的主要特征。南共联盟认为,自治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关系,将逐步代替社会主义的政治体系,即由群众自治组织的活动代替国家机关的职能。因此,在南斯拉夫建立自由生产者联合体,已经被确立为奋斗目标。在这方面,南斯拉夫全党和全国人民已经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并且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有待于在前进中加以解决。
相关参考
南斯拉夫·南共联盟关于无产阶级国家自行消亡的理论南共联盟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对马列主义的新发展,也是在南斯拉夫确立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的指导思想之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学说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国家作为阶级统治
南斯拉夫·南共联盟关于工人阶级自己解放自己的见解南共联盟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对马列主义的新发展,也是在南斯拉夫确立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的指导思想之一。南斯拉夫理论界认为,自从世界上出现以实现社会主义为目标的工
南斯拉夫·南共联盟致力于党际平等关系南共联盟一贯坚持无产阶级政党之间的独立、自主、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和尊重各自差异的原则立场,主张在各国共产党、工人党之间建立民主的平等的健康关系。因此,他们认为,各国无
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1978年6月南共联盟召开第11次代表大会
1978年6月南共联盟召开第11次代表大会1978年6月在贝尔格莱德召开。出席大会有2283名代表,代表着1774624名党员。大会通过了关于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的决议,通过了共盟新章程,指出南共联盟的
南斯拉夫·南共联盟监察委员会由南共联盟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南共联盟的一个专门工作机构,主要责任是对南共联盟财务政策的实施和南共联盟机构资金的使用和支配情况进行监督,并向南共联盟各机构提出应该采取措施的建
南斯拉夫·南共联盟章程委员会由南共联盟代表大会选举的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的一个专门工作机构。章程委员会要对南共联盟章程条例作出解释;指出共和国共产主义者联盟和自治省共产主义者联盟的章程同南共联盟章程
南斯拉夫·南共联盟第十三次代表大会1986年6月25日至28日在贝尔格莱德召开。大会选出了新的南共联盟中央委员会、南共联盟章程问题委员会和南共联盟监察委员会。在南共联盟十三届一中全会上,选出了南共联盟
南斯拉夫·南共联盟中央委员会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的最高执行机构。中央委员会讨论并保证坚定不渝地实现南共联盟代表大会所确定的政治方针、立场、决定和决议。为此,中央委员会要研究和确定南共联盟的日常政策,
南斯拉夫·南共联盟代表大会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的最高权利机构。代表大会每4年召开一次,负责讨论和评价南共联盟在两次代表大会期间的活动和发展情况;确定南共联盟在国内社会主义自治发展重大问题上的纲领性方
南斯拉夫·南共联盟共和国组织根据南共联盟章程规定,共和国共产主义者联盟由全体组织在共和国共产主义者联盟中的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盟员组成。各共和国共产主义者联盟在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各机构中有均等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