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 苏联·赫鲁晓夫

Posted 赫鲁晓夫

篇首语:泪水和汗水的化学成分相似,但前者只能为你换来同情,后者却可以为你赢得成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苏联 苏联·赫鲁晓夫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苏联 苏联·赫鲁晓夫

苏联·赫鲁晓夫

尼基塔·谢尔盖·赫鲁晓夫,曾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1894年4月17日出生于库尔斯克省卡利诺夫卡村(今属库尔斯克州) 的矿工家庭,俄罗斯族。他在15岁前当过牧童,后为学徒工,因参加罢工被开除。十月革命期间,他在卡利诺夫卡村当过贫农委员会主席,1918年下半年加入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 。国内战争开始后,他于1919年初参加红军,在军队做政治宣传工作,1922年初复员,任鲁钦科夫矿场副经理,不久又到顿涅茨矿业技术学校工人专修班学习,曾任党支部书记、政治指导员。1925年毕业后,他在顿巴斯一个区任区委书记,1928年调基辅工作。他在1929年到莫斯科,在斯大林工学院学习,不久任该院党委书记,1931年任联共 (布) 莫斯科市鲍曼区委第一书记和红色普列斯尼亚区委第一书记,1932年任联共(布) 莫斯科市委第二书记,后任第一书记兼莫斯科州委第二书记,1934年在联共 (布)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35年任联共(布) 莫斯科州委第一书记兼市委第一书记,1938年1月任乌克兰共产党 (布尔什维克) 中央第一书记,同年当选为联共(布)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次年为政治局委员。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他历任基辅特别军区、西南战线、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南部方面军和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的军事委员会委员,1943年2月获中将军衔,1947年任乌克兰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同年底又任乌克兰共产党(布尔什维克) 中央第一书记,1949年年底任联共(布) 中央书记主管农业,同时兼联共(布)莫斯科州委第一书记,1952年在苏共第十九大上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并当选为中央主席团委员。斯大林逝世后,在1953年9月至1964年10月间,赫鲁晓夫作为苏联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锐意进取,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他担任党中央第一书记后,立即着手对农业进行改革。在他的提议下,大幅度地削减自留地的农业税额,取消对果树、奶牛等的实物税,以一户家庭为单位、按人口比例计算税金。1953年9月召开的中央全会专门讨论农业问题,决定进一步减免自留地征税,对没有饲养自留畜的农民提供一定福利; 对住在农村、小城镇和市郊的体力、脑力劳动者饲养的奶牛、猪和家禽以及种植的荒地和果园一律免税,并给予鼓励。全会还通过决议,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 肉与家禽50%、牛奶和黄油200%,蔬菜40%; 国家还决定一笔勾销农庄所欠的全部债务,提高农业工人的工资; 发放畜牧业贷款,派上万名农业专家和党务工作者到农庄去担任领导。他对农业所实行的这些改革,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发展农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农民感到生活有了盼头,城市居民由于改善了市场供应而高兴。与此同时,他对苏联高度集中的工业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 1954—1956年,苏联各部和主管部门撤销了一半以上的处、司、局和总管理局,精减了75万名行政管理人员,下放了11000多个企业,国家的指令性指标减少52%左右,扩大了企业在计划、财务、劳动工资等方面的自主权。1957年苏共中央二月全会又正式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改进工业和建筑业管理组织》的决议,决定把工业和建筑业的领导重心从中央移到地方,由部门管理改为按地区管理; 建立经济行政区,成立各级国民经济委员会。这次改组扩大了加盟共和国和地方的权力,发挥了地方的积极性,促进了地区经济的综合发展。赫鲁晓夫执政期间,还在政治上抓了当时最敏感的问题——平反苏联历史上的一些冤假错案,释放了一批政治犯,恢复了他们的名誉,安置了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在30年代,由于一些理论上的错误和某些政策上的失误,曾发生了肃反扩大化; 1949—1951年又出现了所谓的 “列宁格勒案件”和 “医生阴谋案”,严重地破坏了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影响了正常的社会政治生活。当贝利亚被处决后,要求平反昭雪的呼声极为强烈,法院收到成千上万封上诉书,要求复查,为死者和 “在押犯”平反,恢复名誉。鉴于这种情况,苏共中央决定设立临时司法委员会,并授权在关押点可以就地进行平反工作。据估计,在被关进集中营的1200—1300万人当中,到1953年释放了4000人; 1956—1957年,约有800万人获释。当时还规定: 这些人被平反后,即使有的人已死去,其家属仍可迁回原居住的城市,并可优先得到一套住宅; 如果是在劳改营中被处决或已死掉的军人,则由国防部长朱可夫发布特殊命令,象前线牺牲的士兵一样被追认为烈士,发给其家属抚恤金和终生养老金; 对其他死者的遗孀,也发放专门的养老金。根据无辜者受害的不同程度,有的恢复了名誉,官复原职; 有的依据本人技能优先安排工作。所有这一切,都给整个苏联社会带来了极大的震动和深远的影响,人们普遍有了一种安全感与政治上的轻松感。在努力抓好国内工作的基础上,他还积极调整对外政策,改善同一些国家之间的关系,对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关系正常化等方面,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当然,赫鲁晓夫在工作中也有许多失误。应当指出,苏共二十大对斯大林的批评和这之后对政治犯的大规模的平反昭雪,对加强集体领导,加强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无疑是起了好的作用。但赫鲁晓夫“秘密报告”在客观上产生的消极后果也是存在的: 在人们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地批评斯大林时代的错误,必然要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造成思想混乱,因而随之爆发了一系列事件: 1956年秋,在波兰发生了 “波兹南事件”; 11月,发生了匈牙利事件。在苏联国内,1961年实行货币改革,结果是物价提高,工资下降; 生产指标和工资指标的重新修订,损害了工人的利益,激起了工人的强烈不满; 由于肉类资源及产量减少,政府将肉类、黄油、牛奶、鸡蛋等零售价提高50%以上。同时,在他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期间,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干涉别国共产党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内部事务,破坏各国党之间和各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和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等准则,造成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分裂,并把中苏两党的分歧扩大到国家关系方面。所有这一切,使赫鲁晓夫的威望急剧下降。应当指出,赫鲁晓夫在开始执政时,还能对某些重大决定经过集体讨论; 但在后来,由于胜利冲昏了他的头脑,很多事情往往是他一个人说了算,根本不征求主席团成员的意见,把一些十分草率的决定强加给他们,破坏了集体领导原则,引起了同事们的不满。因此,1964年10月14日苏共中央全会“鉴于赫鲁晓夫犯有主观主义和唯意志论的错误”,解除了他的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和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职务,次日他又被解除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职务。退休后,他靠领取特种养老金生活,在1971年9月11日逝世于莫斯科,葬于新圣母公墓。

相关参考

苏联 苏联·赫鲁晓夫时期苏联管理机构改革

苏联·赫鲁晓夫时期苏联管理机构改革1953年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进行的国家政权和管理机构方面的一些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如何发挥苏维埃作用这个问题展开的,对苏联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场改革,大

苏联 苏联·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干部更新制度

苏联·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干部更新制度1961年在苏共二十二大正式确立。这一干部更新制度规定:每次例行选举,苏共中央委员及其主席团成员至少更换1/4;加盟共和国中央、边疆区委、州委的成员至少更换1/3;市

苏联 苏联·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干部专业化

苏联·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干部专业化赫鲁晓夫认为,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党的力量“应当集中在经济建设上”。因此,他一再强调干部要有专业知识。他在向苏共二十大作的总结报告中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具有专业知识,能

苏联 苏联·赫鲁晓夫时期苏联政治体制改革

苏联·赫鲁晓夫时期苏联政治体制改革从1954—1964年,历经十年,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在基本上不动中央集权体制的基础上,扩大地方权限;二是以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原则改组党和政府机构。从改革进程来看,大致

苏联 苏联·赫鲁晓夫时期苏共党内斗争

苏联·赫鲁晓夫时期苏共党内斗争斯大林逝世以后,苏联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问题,社会政治生活方面的矛盾,已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许多干部和群众已经感到改革势在必行。在这种情况下,赫鲁晓夫提

苏联 苏联·1954—1959年赫鲁晓夫三次访华

1954—1959年赫鲁晓夫三次访华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对中国访问共有3次。1954年9月29日,赫鲁晓夫率苏联政府代表团应邀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周年庆祝活动。苏联代表团与中国总理兼外长周恩来、副总

苏联 苏联·1953年9月3日赫鲁晓夫开始执政

1953年9月3日赫鲁晓夫开始执政尼·谢·赫鲁晓夫(1894—1971),曾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1894年4月5日生于库尔茨克省卡列诺夫卡村。1918年入党,1929年进莫斯科工业学

苏联 苏联·苏共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时期党章

苏联·苏共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时期党章赫鲁晓夫任期内通过了一部新的党章1961年二十二大党章和一个部修改党章的决议(1956年二十大上);勃列日涅夫任期内没有通过新的党章,只是在1966年苏共二十三大

苏联 苏联·1960年1月14日赫鲁晓夫提出裁军建议

1960年1月14日赫鲁晓夫提出裁军建议1960年1月14日,赫鲁晓夫在最高苏维埃会议上作了题为《裁军是巩固和平和保障各国人民友谊的途径》的报告。在报告中,赫鲁晓夫认为,在现代军事技术发达的条件下,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