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法国逼签《北京条约》

Posted 条约

篇首语: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法国逼签《北京条约》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法国逼签《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以后,1860年(清咸丰十年)8月,英法联军于北塘登陆,而清军却连战连败,以致塘沽、大沽、天津、通州相继被英、法侵略军占领。到9月底,联军已进抵北京东郊。此时,清政府已经乱作一团,咸丰帝在委任恭亲王奕訢为钦差便宜行事全权大臣之后,率先仓皇出逃,除负有防守北京职责的少数几个大臣外,军机处、内阁、各部院大臣也大都逃跑,甚至连负责与英、法谈判的奕訢也不敢住在城内。自9月下旬至10月初,英、法一面休整部队,补充给养,一面通过已经进入北京城内的俄公使伊格纳切夫向清政府官员施加压力。10月6日,法军率先闯入圆明园进行抢劫。8日,清政府释放了还在押的全部俘虏,又于13日在英法联军的武力威胁下交出了安定门。17日,法专使葛罗向奕訢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付给法国恤银20万两。奕訢接受了法专使的要求,于22日令武备院卿恒祺等将装在六七只箱子中的20万两白银交给了法国接收代表,并接受了法国所拟订的《北京条约》草案。双方约定,签约和换文于25日举行。对于法国的条约草案,奕訢等只要求更动了几个无关紧要的字,便全盘接受下来。10月25日,中、法于礼部大堂签订了《北京条约》,并互换了《天津条约》的批准书。

中法《北京条约》共10款,其主要内容是:

一、赔偿法国白银800万两;赔款交清后,法军退出所占之地。

二、由清帝发布上谕颁示天下:任各处军民人等传习天主教,会合讲道,建礼拜堂,滥行查拿者将予以应得处分;将前谋害奉天主教者之时所充之天主堂、学堂、茔坟、田土、房廊等件应赔还,交法国驻扎京师之钦差大臣,转交该处奉教之人,并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建造自便。

三、中法《天津条约》互换后,清朝皇帝应于即日降谕,“以凡有华民情甘出口,或在法国所属各处,或在外洋别地承工,俱准与法民立约为凭,无论单身,或愿携家眷,一并赴通商各口,下法国船只,毫无禁阻。”

四、《北京条约》签订后,应立即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

五、中法《天津条约》所订船钞,150吨以上者,每吨自交纳白银5钱减为4钱,以下者每吨由2钱减为1钱。

中法《北京条约》使法国获得了大笔赔款,为法国商人开辟了新的通商口岸,也使法国殖民主义者掠卖华工合法化。中法《北京条约》对于传教的规定又最为周密,为天主教会夺获的特权最多。在不平等条约的保护下,外国传教士进行不法活动有了种种便利。其中关于发还从前所没收的天主教堂的产业的规定,以及以翻译身份参加了谈判的法国传教士在中文约本上私自增加的“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建造自便”的条文,为其后传教士强租、强买、强夺中国人民产业大开方便之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外国传教士气焰嚣张,横行乡里,不法之徒托庇于教会而四处骚扰滋事,而清政府官员往往只有阿谀屈从。中法《北京条约》签订以后,教案数量之多,规模之大,远远超过以往,正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一条约的有关条款危害之烈。

相关参考

中国历史 英国逼签《北京条约》,中国人民深陷灾难之渊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以后,1860年(清咸丰十年)7月,英法远征军2万余人乘200余艘舰船到达天津附近海面。8月,英法联军攻占了大沽炮台并占领了天津。清政府几次试图与英、法谈判,但终因英、法要价太高而归

中国历史 沙俄逼签《北京条约》,割占中国领土40多万平方公里

中俄《天津条约》签订以后,沙俄政府派彼罗夫斯基赴中国换约。在完成换约之后,彼罗夫斯基根据沙俄政府训令,突然于1859年(清咸丰九年)5月4日提出《补续和约》8条,要求清政府同意以乌苏里江为两国国界,将

中国历史 英国贪多务得,逼签《烟台条约续增专条》

1876年(清光绪二年)9月17日,中英《烟台条约》签订刚刚四天,清政府就批准了该项条约。接着就次第实行《烟台条约》中的各项规定及烟台谈判时的某些谅解,使英国很快就享受到通过该条约所获取的各种权利。其

中国历史 沙俄图霸伊犁地区,逼签《里瓦几亚条约》

中俄《里瓦几亚条约》(又称中俄《伊犁条约》或《崇厚条约》),是清政府出使俄国钦差大臣崇厚经过半年多拖沓的外交谈判,于1879年(清光绪五年)10月2日与俄国外交代表在黑海附近的里瓦几亚签订的关于返还伊

中国历史 美国逼签《天津条约》,进一步扩张其侵华特权

在1856年(清咸丰六年)以前,美国便与英、法沆瀣一气,共同向清政府施加压力。在1856年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美国表示中立,但这一中立仅止于不直接出兵中国,而在扩大其在华侵略权益这一点上,与英

中国历史 英法美逼签《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扩张其通商贸易利权

1856年(清咸丰六年),为扩大在华侵略权益,英、法两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57年12月底,英法联军攻占广州;1858年5月,又北上攻陷大沽,兵临天津城下。美、俄两国一面声称中立,一面又暗中支持

历史百科 《北京条约》

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后,10月16日,向清政府主持和议的奕訢提出,要求向英国赔偿抚恤金30万两银、法国20万两银,并限期交换《天津条约》批准书,再订“续增条约”。逃到热河的咸丰皇帝下令说,英、法联军“业

中国历史 公车上书

1895年春,康有为以举人身份入京会试。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立即派梁启超发动广东、湖南举人上书朝廷。台湾籍举人更悲愤地上书,反对割让台湾岛。康有为抓住群情激愤的有利时机,联合各省

中国历史上的四大不公等条约是什么讲了什么

中国历史上的四大不公等条约是:1、《中法北京条约》是法国与清朝于1860年(咸丰十年)10月25日在北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与《中英北京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构成了《北京条约》的主体。条约原文:

高中历史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为何会签订中俄《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为何会签订中俄《北京条约》  河北巴东县第一中学 邓兴普刘从政  1860年10月24日和25日,在英法联军的武力逼迫下,奕䜣先后与英国代表额尔金和法国代表葛罗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