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英法联军第一次攻占大沽炮台
Posted 公使
篇首语:生活是活给自己看的,你有多大成色,世界才会给你多大脸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英法联军第一次攻占大沽炮台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英法联军第一次攻占大沽炮台
英法联军攻占广州以后,英、法、美、俄四国相互协调,互相支持,继续向清政府施加压力,逼迫清政府接受各国的要求。1858年(清咸丰八年) 2月,英、法、美驻上海领事等向江苏巡抚赵德辙递交了四国分别致清政府的照会(俄照会由美领事代递)。英、法的照会除重复先已提出过的各项要求外,还要清政府于3月底以前派拥有全权的大臣至上海与英、法代表谈判,并警告说若要求不被满足,英、法将扩大战争。不久,四国公使先后离开广州至上海。清廷对英、法的战争威胁缺乏清醒的估计,认为这不过是“虚声恫吓”,因此拒绝了四国的要求,而要英、法、美三国公使回广州与新任两广总督黄宗汉交涉,要俄国公使到黑龙江与黑龙江总督奕山交涉。四国公使遂率兵舰相继北上。咸丰帝直至得知英法联军与四国公使即将北上白河口以后,才感到形势严重。他谕令设法分化四国,孤立英、法,然后再就各国要求从长计议。他准备作出妥协,说“现在中原未靖,又行海运,一经骚动,诸多掣肘,不得不思柔远之方,为羁縻之计”;又命直隶总督谭廷襄、直隶提督张殿元、天津镇总兵达年等统兵8000至大沽布防,命刑部左侍郎国瑞率领从京营马步各队及火器营、健锐营抽调的官兵2000余人前往增援,仓促布置于大沽口各炮台及后方。
4月15日和20日,英、法公使率本国军舰相继到达白河口外,美、俄公使也随同到达。24日,四国公使分别照会清政府,要求指派全权大臣立即于天津或北京会谈。清政府先派仓场侍郎崇纶前往,英、法以其职位太低为由,拒绝会见。清廷又派谭廷襄为钦差大臣,英、法又以谭廷襄未被授以便宜行事全权为由,拒绝与谭廷襄谈判。在此期间,联军加紧进行进攻准备,探测水深,观察地形,侦察大沽口诸炮台设施及大沽一带清军布署,“并于哨船经过,开放空枪,又在水边立标打靶,不时挑衅”。
5月中旬,联军舰队全部集中完毕。20日上午8时,英、法发出最后通牒,限清军在2小时内交出大沽炮台。10时,联军炮艇开入口内,分两队同时炮击南北岸炮台,口外英、法主力舰只的大口径火炮也向大沽各炮台开炮轰击;同时,由660名英军与518名法军编成的登陆部队也分为两支向两岸清军发起进攻。清军北岸炮台及南岸主炮台、左炮台、右炮台守军奋起还击,击沉敌舢板4只,重创法军炮艇“霰弹”号,击伤、亡英法军士兵多名。清军还从上游施放数十只火船、火筏,实施火攻。但清军武器落后,工事构筑也不科学,故交战不久,北炮台三合土顶盖便被摧毁,南炮台炮墙也被轰塌,许多大炮被炸坏,守兵伤亡甚众。但这些炮台的守军仍然英勇地与冲上来的联军登陆部队展开了白刃格斗。可是在后方坐镇的谭廷襄等却畏敌怯战,非但不组织后方部队增援,反而率先乘轿逃跑,后方清军随之也相率溃散。炮台守军后援无继,力不能支,北岸炮台守将游击沙春元、南岸右炮台守将游击陈毅战死,各炮台遂相继失守。其后,英、法侵略军攻至天津城下,迫使清政府分别签订了中俄、中美、中英、中法《天津条约》。
相关参考
1900年6月17日,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大沽炮台。大沽是天津门户,东临渤海,北靠京山铁路,位置极重要。点击查看:6月15日,300名日军占领塘沽火车站,250名俄、法两国军队占领军粮城火车站。16日,9
抗击英法联军入侵的大沽之战 大沽位于海河出海口,是天津的门户,在南岸建有炮台3座,北岸l座,共安炮200余门,守军3000人。在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英法联军攻占大沽炮台,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1859年(清咸丰九年)6月,英、法公使为换约再度率舰队至大沽口,无理拒不按清政府所安排的路线进京,并悍然向大沽口发起攻击,结
1858年5月20日这一天,英、法以清朝未派出“全权大臣”为由,攻占了大沽炮台。26日,英法联军进抵天津。大沽口炮台>清军的败绩,使咸丰帝只能根据英、法的要求,派出东阁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为钦差
大沽海战:英法的军舰静静地停泊在大沽口岸,宁静的海水之下却是暗潮汹涌。5月20日,联军向谭廷襄下了最后通牒。他们决定,这份通牒在交给中国政府两个小时以后,假如答复仍是不满意的话,那么就要开始进攻炮台。
1858年,英国驻清公使额尔金目睹了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后,得意洋洋地在日记里写道:「”有一个排的优秀欧洲士兵,带上足够的弹药,就可以踏遍中国。”英法联军攻进大沽炮台后,清军尸横遍野——因外有强敌,必
文|青楼大茶壶导读:1858年,英法联军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用枪炮强行撬开中国大门。1858年5月20日,英法联军以6艘炮艇掩护的陆战队近千人向天津海防要塞大沽口炮台侧面登陆,遭遇清军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以后,1860年(清咸丰十年)7月,英法远征军2万余人乘200余艘舰船到达天津附近海面。8月,英法联军攻占了大沽炮台并占领了天津。清政府几次试图与英、法谈判,但终因英、法要价太高而归
1859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第二次进攻大沽口,不过这次罕见的清军获得了最后的胜利,也是清军伤亡比较少的一次。当时清政府已经算是穷途末路,对于欧洲来的列强简直束手无策,但是清军在第二次大沽口之
1859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第二次进攻大沽口,不过这次罕见的清军获得了最后的胜利,也是清军伤亡比较少的一次。当时清政府已经算是穷途末路,对于欧洲来的列强简直束手无策,但是清军在第二次大沽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