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攻占大沽炮台
Posted 炮台
篇首语:案头见蠹鱼,犹胜凡俦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八国联军攻占大沽炮台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八国联军攻占大沽炮台
1900年6月17日,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大沽炮台。大沽是天津门户,东临渤海,北靠京山铁路,位置极重要。
点击查看:
6月15日,300名日军占领塘沽火车站,250名俄、法两国军队占领军粮城火车站。
16日,935名英、日、俄、德等国海军偷袭登陆,埋伏在炮台后侧,大沽口内的10艘炮艇开进海河,28艘军舰开往炮台火力射程之外停泊。
大沽口炮台上的清军凭险抗击大群涌来的八国联军战舰
晚8时,联军向守军总兵罗荣光发出最后通牒:限于第二天凌晨2时交出炮台。罗荣光断然拒绝。
6月17日凌晨2时,10余艘联军舰艇在探照灯的照明下,用大炮轰击大沽炮台。守台清军还击,击毁敌舰5艘。
黎明,联军用大炮轰击清军防地,击中左营弹药库,管带封得胜阵亡,北岸两座炮台遂被占领。联军舰队集中火力轰击南岸炮台,登陆联军从侧后抄袭。
晨七时,南炮台弹药库中炮炸毁。九时,守台清军向新城方向撤退。大沽炮台全部陷落。
此役,清军击毁敌舰6艘,毙伤联军255人,日海军大佐被击毙。守台清军将士阵亡700余人,北洋海军最大的巡洋舰“海容”号和4艘鱼雷艇被联军掳走。
中国历史 新河和塘沽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英法联军攻占大沽炮台,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1859年(清咸丰九年)6月,英、法公使为换约再度率舰队至大沽口,无理拒不按清政府所安排的路线进京,并悍然向大沽口发起攻击,结果遭到惨败。大沽口惨败使英、法资产阶级暴跳如雷,叫嚣要对中国实行“大规模报复”。1860年春,大批英、法海陆军在中国集结并陆续占领舟山、烟台和大连湾。在英、法大兵压境、舰队麇集于渤海湾、武装侵略迫在眉睫的形势下,清廷仍然寄希望于通过妥协来求得和平。咸丰帝一再谕令僧格林沁等不可贪功,“总须以抚局为要”。而僧格林沁为使英、法公使可以从北塘进京,竟尽撤北塘炮台守军。当有人劝阻时,他错误地认为敌人不善陆战,表示若英法联军在北塘登陆,以骑兵截击,可操胜券。俄公使伊格纳切夫侦知北塘未设防,便将这一情报告知了英、法。而在此之前,在大沽被清军大败的英国舰队司令何伯也曾建议英法联军先攻北塘。英法联军遂决定从北塘登陆。
7月29日,英法联军2.08万人乘206艘舰船到达北塘与大沽之间距海岸约13公里的海面停泊,进行登陆前的最后准备。8月1日晨6点30分,英法联军开始了登陆行动。1.8万名英、法登陆部队携带大炮、弹药和其它军需物资,跨过海边宽阔的泥滩,推进到连接北塘和大沽炮台的大道,到达干燥的高地。黄昏时分,英法联军未放一枪,便进入北塘炮台。8月2日,英法联军占领了北塘镇,企图以此作为前进基地。在北塘镇,英法联军毫无顾忌地大肆劫掠,成群的联军士兵手持棍棒闯入店铺和居民家中,疯狂洗劫,破坏掉一切他们拿不走的东西,强奸妇女,驱逐居民,拆除大批房屋以备建筑码头,然后肩负成捆的劫掠赃物离去。许多妇女为不被奸污而自尽;成群的中国居民因为无家可归、走投无路,而不得不扶老携幼,悲惨地外出逃难。侵略军头目对劫掠根本不加阻止,而“那些职司制止劫掠的巡官,自己就是比别人更大的抢犯”。连随军北上的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也写道:“这个镇景况凄惨,因为被我们的军队洗劫了。所谓我们的,是指全部军队。我必须承认,虽然我们的人行为不良,法国人更远过之。”最后,北塘这个和平、繁华市镇的居民,除了悲惨地死去的外,逃亡一空。
英法联军占领北塘之后,8月12日拂晓,其主力向新河方向推进,企图先攻取大沽炮台后方的清军各据点,然后由侧背攻击大沽炮台。参加进攻行动的英法联军分成左右两路开进:右翼由英军步兵第一师、全部法军和所有骑兵组成;左翼为英军步兵第二师。上午9时,2000余清军骑兵抢先向行进途中的英法联军发起冲锋。清军的意图,是要割断联军左右两翼的联系,再进攻右翼,并将之赶进新河东北的沼泽中加以歼灭。用最新式的阿姆斯特朗炮和来复枪装备起来的联军以步兵排成长长的横队,向清军骑兵一次次地进行齐射,联军炮队也架起火炮猛烈轰击。清军骑兵大都装备着刀矛和弓箭,只有少量的鸟枪,不能有效杀伤敌人。但他们冒着联军密集的炮火英勇冲锋,以致伤亡惨重,冲在前面的骑兵死伤殆尽。在距联军约100米处,清军的骑兵完全被阻止。不久,清军终于崩溃。英国皇家龙骑兵和锡克骑兵随即向败退的清军骑兵冲击。最后,清军骑兵大部被歼灭。新河遂陷敌手。
14日凌晨4时,英法联军主力又由新河出发进攻塘沽。塘沽紧傍白河,距大沽约8里,是大沽炮台侧后的重要屏障。塘沽周围筑有高约7米、周长4里的城墙,当时由副都统克兴阿、侍郎文祥等率清军约3000人驻守。停泊在白河上的清军水师战船发现了逼进塘沽的英法联军后,立即发炮轰击,联军炮兵也架炮回击。不久,清军水师火炮敌不住联军新式大炮,被迫撤走,联军便开始炮轰塘沽。塘沽清朝守军奋力抵抗,“枪炮连环,相持两时之久”,联军的火力逐渐压制了清军的火力,清军伤亡甚重。联军见清军火力减弱,便一面分兵泅水穿过苇塘迂回至塘沽侧后,一面从正面发起了总攻。清军腹背受敌,阻挡不住联军的进攻,终被许多联军士兵爬上了城墙。在最后关头,许多清军士兵舍生忘死,仍然英勇抵抗,但因人数很少,装备很差,不能施行有效反击,终被英、法侵略军占领了塘沽。
相关参考
英法联军攻占广州以后,英、法、美、俄四国相互协调,互相支持,继续向清政府施加压力,逼迫清政府接受各国的要求。1858年(清咸丰八年)2月,英、法、美驻上海领事等向江苏巡抚赵德辙递交了四国分别致清政府的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英法联军攻占大沽炮台,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1859年(清咸丰九年)6月,英、法公使为换约再度率舰队至大沽口,无理拒不按清政府所安排的路线进京,并悍然向大沽口发起攻击,结
1858年5月20日这一天,英、法以清朝未派出“全权大臣”为由,攻占了大沽炮台。26日,英法联军进抵天津。大沽口炮台>清军的败绩,使咸丰帝只能根据英、法的要求,派出东阁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为钦差
1900年6月21日八国联军攻占了大沽炮台,清政府一反常态发布诏书动员各地督抚积极备战和「”彼等”决一死战,此诏书也被称作宣战诏书。本想着让列强见识一下天朝国威,却未曾想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联军已经兵临北
抗击英法联军入侵的大沽之战 大沽位于海河出海口,是天津的门户,在南岸建有炮台3座,北岸l座,共安炮200余门,守军3000人。在
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6月17日,八国联军攻占大沽,随后立即进犯天津。位于天津城东南的柴竹林租界,是各国侵略者的巢穴。由于侵略者在租界内外肆意挑衅,不断与义和团发生冲突,所以在大沽陷落前,柴竹林
季我努学社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大沽位于海河入海口,早在明朝时期,沿海地区就面临严重的倭寇之患,因此明朝政府开始在大沽口设防,大沽口炮台应运而生。不过早期的大沽口炮台和日后渐成规模的炮台相
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仅用两个小时就攻陷了大沽口炮台,登陆天津,直逼北京,迫使清朝签订了《天津条约》。咸丰皇帝对于大沽口炮台如此迅速地沦陷,把握京津咽喉要地却没有发挥作用极为震惊,他
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仅用两个小时就攻陷了大沽口炮台,登陆天津,直逼北京,迫使清朝签订了《天津条约》。咸丰皇帝对于大沽口炮台如此迅速地沦陷,把握京津咽喉要地却没有发挥作用极为震惊,他
1858年,英国驻清公使额尔金目睹了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后,得意洋洋地在日记里写道:「”有一个排的优秀欧洲士兵,带上足够的弹药,就可以踏遍中国。”英法联军攻进大沽炮台后,清军尸横遍野——因外有强敌,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