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火船迎击英法大军舰 惨烈的大沽海战

Posted

篇首语:有了知识不运用,等于耕耘播种。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小火船迎击英法大军舰 惨烈的大沽海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小火船迎击英法大军舰 惨烈的大沽海战

大沽海战:英法的军舰静静地停泊在大沽口岸,宁静的海水之下却是暗潮汹涌。5月20日,联军向谭廷襄下了最后通牒。他们决定,这份通牒在交给中国政府两个小时以后,假如答复仍是不满意的话,那么就要开始进攻炮台。两个小时以后,10点钟,没有答复。5月份的大沽口海风徐徐,风平浪静,然而这样的平静却被一场战争破坏了。

战争开始了。成蝶形的两组军舰冲向大沽炮台。“鸬鹚”号和“雪崩”号位于两支舰队之首,迅速向前冲去。“霰弹”号和“火箭”号追随在“鸬鹚”号之后,攻打南岸的炮台;“龙骑兵”号和“纳姆罗”号追随在“雪崩”号之后,攻打北岸的炮台。

“鸬鹚”号刚一开动,防卫左岸的清军炮台和炮兵阵地的大炮便立即打来了第一批炮弹。轰鸣声在两岸引起低沉的回响,并慢慢地消失在遥远的地平线上。双方的激战很快让一片烟雾笼罩了河流和炮台。通过这片烟雾,联军在平静的白河水面上可以看见到处都有火花在闪烁着,这是清军烧着的50多艘船只,把它们当作放火筏顺流而下,意图烧毁敌舰。不幸的是风向是反的,联军也派出了小艇去把这些放火筏调转方向,让它们搁浅在河岸上,他们的使命就在自己慢慢地烧掉中完结了。

联军舰队凭借大口径火炮,同时对大沽口南、北炮台发起攻击,炮台的设施都遭受了重大的破坏:炮架被打坏了,许多大炮就倒在地上,或炮口都被炸碎,无法使用。然而清军却还没有完全放弃自己的阵地,官兵们继续奔向那些还没有被打坏的大炮。在《远征中国和交趾支那》中记载“他们的炮手一个接一个地被我们灵活的射手所击中,然而却立即有人替补。”

然而,清军岸炮“都是装在不能移动的木架上的”,不能自由移动,难以进行有效攻击。而且大炮位置都是预定敌舰涨潮时航进安设的,没有料到英法联军使用浅水蒸汽炮艇在低潮时发起攻击。联军的“羚羊”号在退潮时不慎搁浅了,很糟糕地置身在交战双方之间。很多军官都从帆舰上走过来目睹这场战斗。人们很奇怪地看到当第一颗炮弹飞过时,“羚羊”号是如何躲避的。联军看着很多炮弹从空中朝着他们打来,总有人在高喊:“他们在朝着我们开火!”

但是很快这种担心就烟消云散了,因为他们看到炮弹每隔5分钟或10分钟才有规则地打过来,显然都是出自一尊大炮,在越过他们头上后就都落到后面几百码的水中去了。后来才知道,大炮都是固定在不能移动的木架上的。“考虑到他们的大炮很可怜,中国人的确打得不错。”

虽然守军奋勇还击,击沉敌舢板4只,毙敌近百名,法炮艇“霰弹”号遭到重创,艇长被打死,但在危急时刻,直隶总督谭廷襄、直隶布政使钱忻等带头逃跑。最后,中国兵营归于沉默,并且消失在一片耀眼的烟雾中。在被炮弹打掉或被火焰吞没前,“有些旗帜还在继续飘扬”,敌军不得不承认,“中国人进行了英勇的保卫战。”

相关参考

中国历史 英法寻衅制造大沽事件

1858年6月(清咸丰八年五月)《天津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主权进一步丧失,半殖民地的灾难更加深重。但是,英、法政府仍不满足于从中国攫取到的种种特权,叫嚷“条约中有关商务的条款不能令人满意”。1859

中国历史 英法联军第二次攻占大沽炮台

1859年(清咸丰九年),英、法军队在大沽惨败的消息传到英、法国内以后,英、法资产阶级立即发出了疯狂的战争叫嚣。英国首相巴麦尊叫嚷:“我们要派一支陆海军部队攻占北京。”伦敦《每日电讯》也傲慢地宣称:“

中国历史 英法联军第一次攻占大沽炮台

英法联军攻占广州以后,英、法、美、俄四国相互协调,互相支持,继续向清政府施加压力,逼迫清政府接受各国的要求。1858年(清咸丰八年)2月,英、法、美驻上海领事等向江苏巡抚赵德辙递交了四国分别致清政府的

扬威大沽的蒙古王爷,被称为 ”国之柱石”,死后万人空巷

文|青楼大茶壶导读:1858年,英法联军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用枪炮强行撬开中国大门。1858年5月20日,英法联军以6艘炮艇掩护的陆战队近千人向天津海防要塞大沽口炮台侧面登陆,遭遇清军

中国历史 英法联军入侵北京

1860年(清咸丰十年)8月,为报复上年大沽口惨败,英、法调集2万余名侵略军和200余艘舰船,从北塘登陆,攻陷大沽,占领天津,9月又推进至通州。9月21日,清军在连败之后,集结3万余兵力,与英法联军会

历史军事 第二次大沽口之战清军是怎么打赢英法联军的?

1859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第二次进攻大沽口,不过这次罕见的清军获得了最后的胜利,也是清军伤亡比较少的一次。当时清政府已经算是穷途末路,对于欧洲来的列强简直束手无策,但是清军在第二次大沽口之

历史军事 第二次大沽口之战清军是怎么打赢英法联军的?

1859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第二次进攻大沽口,不过这次罕见的清军获得了最后的胜利,也是清军伤亡比较少的一次。当时清政府已经算是穷途末路,对于欧洲来的列强简直束手无策,但是清军在第二次大沽口之

世界历史 特塞尔海战是英国和荷兰第三次战争的转折点

英荷第三次战争期间(1672—1674),英法联合舰队(共92艘战列舰、28艘纵火船、23艘辅助船)为了遣送登陆兵登陆,在英国鲁珀特亲王率领下,于1673年8月21日驶近荷兰海岸。荷兰海军舰队司令吕伊

历史百科 八国联军进犯大沽口

·集结在天津大沽口外的联军舰队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五月六日,八国联军24艘军舰,为了配合西摩尔侵略军进犯北京,加紧向大沽口集结。五月十日(6月6日),各帝国主义国家的军舰,于大沽口外水域,增加到

中国历史 三一八惨案

1926年1月,吴佩孚、张作霖在英、日帝国主义撮合下,达成谅解,联合进攻国民军。3月12日,奉军军舰在日本军舰的掩护下,驶进大沽口,打死打伤国民军10余人。国民军被迫还击,将日舰驱逐出大沽口,这就是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