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固体地球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曾融生简介
Posted 地壳
篇首语:所谓一见钟情不过见色起意,所谓日久生情不过权衡利弊。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固体地球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曾融生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固体地球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曾融生简介
近代人物中文名:曾融生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福建福清
出生日期:1924年8月16日
毕业院校:厦门大学
主要成就:在中国首次应用地震面波的相速度来研究地壳构造提出张性盆地和盆地中震源的统一动力学模式
代表作品:《固体地球物理学导论》
曾融生人物经历
曾融生祖籍福建平潭,1924年8月16日出生于福建福清。父亲曾文基是美以美基督教会牧师。曾融生先在平潭读小学、初中,1937年转学福清龙田融美初中,1938年考入福州英华中学。高一结束后在福清龙田融美附属小学教书,1940年回到英华中学继续学业。1942年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到厦门大学数理系学习。
1946年于毕业于厦门大学数理系,由于学习成绩突出,拿过两年陈嘉庚奖学金,同年留校做数理系助教。
1947年,曾融生进入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做地球物理学家顾功叙教授助手。当时顾功叙正在利用中国境内观测的重力加速度资料进行重力均衡的研究,曾融生帮助顾功叙做计算分析工作。1949年,顾功叙和曾融生联名发表了题为《中国境内208处重力加速度测点之海陆均衡变差》的论文。
(历史lishixinzhi.com)1950年,南京建立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曾融生在该所傅承义和顾功叙领导下从事地球物理勘探工作。曾在湖北大冶尖林山发现磁异常,并建议钻井证实,地质部总工程师谢家荣与苏联专家采纳其建议,发现了富铁矿层。
1953年,曾融生主要从事电阻率仪器的改进实验研究。因进口电阻率仪器过于笨重,操作不便,拟用电子线路改进电阻率仪器。经过反复实验研究,获得成功,并发表了题为《真空管的电阻率探矿仪》的论文。
1953—1954年,协助傅承义创办北京地质学院地球物理勘探教研室,举办物探短训班,主要负责实验室建设工作。1954年在《地球物理学报》杂志发表《真空管地电阻探矿仪》论文,阐述了电阻探矿仪的技术改进,这是曾融生以第一作者发表的第一篇论文。同年,与戴爱云结婚,戴爱云毕业于南京大学生物系,后成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学家。与曾融生一同列入《中华当代文化名人大辞典》。
1956年,曾融生随傅承义到北京大学组建固体地球物理教研室,并讲授地球物理勘探课程。
1957年,武汉大学地球物理专业的学生全部转入北京大学学习。同年,曾融生升任副研究员。
1958年,地球物理研究所通过了由曾融生主持的柴达木勘探地壳构造研究的计划。在石油工业部的支持下,柴达木盆地的低频地震测深试验拉开序幕。
1960年,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组建地壳物理研究室,顾功叙副所长兼室主任,曾融生主持室内常务工作。他根据地壳物理的研究方向,组建了地壳深部探测、高温高压和模拟实验,利用天然地震研究地球深部构造及重力等研究组,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965—1966年,曾融生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讲授地壳物理课程。1965年,地球物理研究所在昆明成立工作站,曾融生随研究室迁往昆明。半年后,地球物理研究所昆明工作站改为昆明地球物理研究所,他担任第一研究室(地震研究室)主任和第三研究室(地壳物理研究室)主任。
1978年,国家根据地震事业发展的需要,将原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分成两部分,与地震有关的研究室划归国家地震局。曾融生担任中国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深部构造研究室的室主任,从事深部构造和地球动力学领域的科学研究。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2年,成立曾融生任组长的“深地震测深技术协调小组”。在随后的十几年时间里,协调小组转战南北,在华北、西北、西南、东南等地完成了近4万公里深地震测深剖面的探测。
1984年,出版《固体地球物理学导论》,系统论述了地球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和合作者根据华北地震测深的资料,发现地幔顶部另有一个界面,它和莫霍界面同为高速薄层。深入研究唐山和华北盆地及唐山震源区的深部构造,提出张性盆地和盆地内震源的统一动力学模式。承担中美合作的青藏高原深部探测任务,提出印度—欧亚大陆碰撞过程及青藏高原物质向东流动的新模式。
2004年8月15日,地球所3楼报告厅,举行了曾融生80寿辰庆贺活动暨中国大陆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研究进展学术研讨会。陈运泰、胡聿贤等院士到场向曾融生表示祝贺。
相关参考
·周炳琨周炳琨,光电子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国际上率先研制出半导体激光(LD)泵浦钇铝石榴石(YAG)固体激光器和窄线宽稳频YAG固体激光器,从而开辟了固体激光器的新领域,为发展我国光电子技术和科技
他是中國最長壽的中科院院士,清朝出生,親眼看到了北京奧運會都知道,中國科學院雲集了中國最頂尖的科研工作者,「”中科院院士”這個特殊的群體里,隨便一個人的人生就是一段傳奇。而我們今天要聊的這位院士,被譽
他是中國最長壽的中科院院士,清朝出生,親眼看到了北京奧運會都知道,中國科學院雲集了中國最頂尖的科研工作者,「”中科院院士”這個特殊的群體里,隨便一個人的人生就是一段傳奇。而我們今天要聊的這位院士,被譽
近代人物中文名:唐守正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湖南邵阳市邵东县出生日期:1941年5月职业:科学家毕业院校:北京师范大学主要成就:国务院参事,中科院院士、博士生导师唐守正人物介绍唐守正,中国林业科
历史秘闻 他是中國最長壽的中科院院士,清朝出生,親眼看到了北京奧運會
他是中國最長壽的中科院院士,清朝出生,親眼看到了北京奧運會都知道,中國科學院雲集了中國最頂尖的科研工作者,「”中科院院士”這個特殊的群體里,隨便一個人的人生就是一段傳奇。而我們今天要聊的這位院士,被譽
·邹世昌邹世昌,凝聚态物理学家,半导体器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为建立我国原子能工业作出了贡献。对荷能离子与固体相互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将其应用于材料的改性、分析。研制成我国第一块120门砷化镓门阵
·何继善何继善,应用地球物理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致力于应用地球物理理论、方法与观测系统研究,在国内率先开展频率域激电理论研究,创立和发展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双频激电理论,形成了系统的学术思想,发明
·刘颂豪刘颂豪,光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是成功熔炼中国第一炉光学玻璃的主要技术骨干之一。与邓锡铭、王之江、干福熹等在国内首先开拓激光研究领域。成功研制出红外脉冲固体激光器,是当时我国最早的一批激光器之
·崔国良崔国良,中国工程院院士,固体火箭发动机及其推进剂专家,是我国这一技术领域的开拓者之一。20世纪50年代留学前苏联,获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1961年开始投身复合固体推进剂的研制工作,先后参加或主
·邱中建邱中建,石油地质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提出改进油气勘探程序的专论,推动了我国石油天然气勘探程序的科学化进程。是大庆油田的重要发现人之一,参加的“大庆发现过程中的地球科学工作”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