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 沈桂芬生平简介?沈桂芬历史评价?
Posted 琉球
篇首语:吃过的馍馍不香,嚼过的甘蔗不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 沈桂芬生平简介?沈桂芬历史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清朝 沈桂芬生平简介?沈桂芬历史评价?
沈桂芬
一
沈桂芬,字经笙,顺天宛平( 今属河北)人,祖籍江苏吴江。他经过苦读,乡试中举。道光二十七年(1847)会试得中进士,进翰林院为庶吉士,授编修。咸丰二年(1852)经大考,获得一等佳绩,升为庶子。同年八月,提督陕甘学政,因此有了一些门生。又过5年,升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咸丰八年(1858)因父亲去世,按制在家守制,躲过了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攻入北京这一历史性灾难。3年后补原官,又晋为礼部左侍郎,旋调户部左侍郎,兼管三库事务。不久又充为实录馆副总裁,并充会试副考官。
同治二年(1863),沈桂芬署山西巡抚,第二年实授。作为一方大员,他想施展一下抱负,做出些成绩,也不枉做了“封疆大吏”。
同年九月,他上“筹费”、“移屯”疏,提出在奉天( 今辽宁)、吉林及独石口外的红城子、开平和张家口外的兴和、新平等地推行移屯边防之法,以解决粮食生产。朝廷认为这种方法“量为推广,以裕生计”,在上述地区实行开来。
面对国事多变,列强入侵,又上“练兵”疏。是时,鸦片仍然大量输入中国,泛滥成灾,为害甚大,屡禁不止。山西一带有的农民以种罂粟获利巨大,而弃种粮改种罂粟,致使粮食减产,粮价上升,民心浮动。沈桂芬认为这样将会民不聊生,动摇国力。遂起草了严禁种植罂粟的条约,在全省执行。他的条约和执行效果上奏皇上,皇上认为很好,诏令颁行各省参照执行。此事进一步加深了他在皇上心中的地位。
继父丧后,又丧母,再次离官守制。同治六年(1867)复出时,任礼部右侍郎、经筵讲官。不久进入军机处,成为一名军机大臣。
沈桂芬任军机大臣期间,先后兼户部、吏部、都察院左都御史,又兼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开始了外交生涯。
在列强入侵的情况下,晚清外事频繁,总理衙门事务繁多。长期闭关自守的清朝官吏对外事又无所知,这使他从头学习一些国际事务。同治九年(1868)又升为兵部尚书,恰逢同治帝大婚礼成,加太子太保衔。
又过3年,朝廷以他勤劳素著,赏御书“勤宜赞画”匾额,翌年赏戴双眼花翎。朝廷又先后赠御书“福”、“寿”、“龙”、“虎”字,貂褂、绸缎、荷包11次,充会试复试阅卷大臣6次,乡试复试阅卷大臣7次,殿试读卷官、拔贡复试阅卷大臣各2次,进士朝考、庶吉士散馆阅卷大臣各3次,考试汉教习、汉荫生、汉御使阅卷大臣,武会试较射、武会试复试大臣各1次。
二
沈桂芬在军机大臣中,兼总理各国事务大臣,要与洋人打交道。“弱国无外交”,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他也往往屈辱于帝国主义。
同治十三年(1874),日本在台湾登陆。沈桂芬助恭亲王奕訢与日本特使大久保利通签订了《台事专约条款》,日本侵略军退出台湾,中国给日本“抚恤”银,并且承认日本登陆台湾是“保民义举”。
光绪五年(1879),日本帝国主义侵占琉球,废除了中国统辖下的琉球国王。琉球代表向清廷请求援助。朝廷中多数人力主与日作战,收回失地。沈桂芬却坚决反对,认为主战只能导致失败,劳师海上,易损国威,引火烧身。李鸿章采取了“延宕”的办法,不战也不承认。但日本不顾一切将中国的琉球占据,改设为冲绳县。沈桂芬的主张迎合了慈禧一派的心理。
这年十月,清廷代表崇厚在沙俄胁迫下,于俄国克里米亚半岛的里瓦几亚擅自与俄国签订了《里瓦几亚条约》十八条以及《瑷珲专条》等。主要内容有割地、赔款、开放边境等等。消息传出后,举国哗然,认为崇厚擅权辱国,应予处决并不签约。崇厚回国后遭到逮捕。时在军机的沈桂芬也不敢得罪帝国主义,他从中委曲斡旋,崇厚后被开辞,清廷依沈桂芬建议另委派了曾纪泽去俄。曾纪泽在圣彼得堡与俄国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陆路通商章程》代替了崇厚原签订的条约。
《伊犁条约》虽然争回了伊犁南境一部分领土,仍失去霍尔果斯河以西一部分土地。这是沈桂芬外交事务的又一件大事。
沈桂芬当年在山西任内,年轻力旺,做了一些有益的事,但在与洋人打交道中,却与当权的慈禧、李鸿章一起,委曲求全,导致丧权辱国。
在个人和家庭生活上,他与清末许多腐化官僚相比,虽然当了十几年军机大臣,却衣着服用,十分俭朴,家宅也从不豪华,在这一方面受到人们的称道。
光绪六年(1881)沈桂芬因病去世。朝廷上谕说他“清慎忠勤,老成端恪”,办理一切事宜,均能殚心竭力,劳疾不辞,照大学士例赐恤,入祀贤良祠,谥“文定”,命赐祭一坛。
相关参考
生平经历汪桂芬,生于1860年,卒于1906年,名谦,字艳秋,号美仙,小名惠成。安徽潜山县人(一说湖北汉川县人),梨园世家出身。其父汪连宝是清道光、咸丰年间春台班有名的武生。桂芬七八岁时父母就相继去世
冯桂芬www.cha138.com冯桂芬(1809~1874)晚清思想家。字林一,号景亭。江苏吴县人。1840年(道光二十年)进士。翰林院编修。1853年(咸丰三年),太平军攻占南京,奉诏于苏州举办团
...力量。其中的最杰出人物,如李鸿章、郭嵩焘、沈葆桢、沈桂芬、张之万,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近代史的走向。这一届的进士能够出头,一要感谢时势,在他们年轻力壮的
冯桂芬(1809—1874),字林一,号景亭,江苏吴县人。鸦片战争前夕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成为林则徐的门生,协助林则徐编订了《畿辅水利议》、《盐法志》。后因父亲去世回到吴县。太平天国运动时,他先在家
冯桂芬之思想,上接林、魏,下启康、梁,其意义不单单只是"求西学、思变法"的一脉相承,而在于其率先提出了消解现代化过程中的中西、古今矛盾的方法,即"惟善是从"。冯
艺坛评价程长庚曾预言:“吾死后,鑫培必成大气候。”谭鑫培曾师事程长庚、余三胜,并向张二奎、卢胜奎、王九龄问艺,博采众长化为己有,终成一家,与汪桂芬、孙菊仙被誉为“新三鼎甲”,并成为京剧史上第一个老生流
裕禄一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月十三日,天气异常郁闷,令人心烦,京津形势危急,八国联军向中国百姓、清朝官军进行了残酷的杀戮,中国百姓及清军奋起还击。这天,在天津西北的杨村清军给八国联军以有力回击,
松筠清朝康雍乾盛世时,国势强大,周边臣服。自乾隆中期开始,政治危机四伏,吏治腐败,贪污受贿,怠惰偷安,官场一片乌烟瘴气。松筠生逢其时,然而近墨不黑,是当时少有的清正廉洁、勤于职守的官员之一。松筠,字湘
阿桂乾隆年间,两平准噶尔,定回部,两定大、小金川,靖台湾,服缅甸、安南,两次降服廓尔喀,清朝国势达到极盛。乾隆对边疆用兵屡屡得胜,这同他十分注意奖掖功臣有很大的关系。他曾四次令画工为功臣画像,挂在紫光
刚毅刚毅,字子良,满洲镶蓝旗人,道光十七年(1837)生。他由笔贴式入仕,历任刑部郎中,江西、直隶按察使,广东、云南布政使,山西、江苏、广东巡抚等,光绪二十年(1894)授军机大臣。纵观刚毅的一生,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