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集团的1847年丁未科 最牛进士榜单

Posted 李鸿章 进士

篇首语: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李鸿章集团的1847年丁未科 最牛进士榜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李鸿章集团的1847年丁未科 最牛进士榜单

2、隋唐的选才制度!?

李鸿章集团的1847年丁未科 最牛进士榜单

在一千三千多年的科举史上,哪一届出的人才最多?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若论人才产出,哪一届可获史上最牛可能会有分歧,但若论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史上最牛无疑是1847年丁未科进士。

这一届的进士,是晚清两大政治集团,即曾国藩集团和李鸿章集团的重要骨干力量。其中的最杰出人物,如李鸿章、郭嵩焘、沈葆桢、沈桂芬、张之万,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近代史的走向。

这一届的进士能够出头,一要感谢时势,在他们年轻力壮的时候碰上了太平天国起义,才华有了施展的机会,二要感谢曾国藩的提携。他们中的许多人集结在曾国藩的周围,与湘军发生了千丝万缕的关系。

作为这一届进士当中最为杰出者,李鸿章就是凭借曾国藩的提携而走向成功的,这是众所周知的历史事实。

郭嵩焘和曾国藩的渊源比李鸿章更深,他是曾国藩的结拜兄弟。郭嵩焘在湘军史上,多次扮演重要角色。大家都知道湘军的成功得益于水师,而最早倡导建设湘军水师的人就是郭嵩焘。后来,左宗棠被官文陷害,郭嵩焘在京城活动,最终化险为夷。此举对湘军的发展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郭嵩焘更为人所熟知的是他是中国第一位驻外大使。有了在当时最发达的国家(英国)为官的经历,郭嵩焘对中国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在政治上,他主张民主,开设议院;在经济上,他主张发展民营经济,反对政府干涉经济发展。他的这些看法不仅在当时特别超前,即便放到一百多年以后的今天也不算落伍,我们甚至可以说,今日之中国的改革,依旧在沿着郭嵩焘当年指定的路线前进。从这个角度来讲,郭嵩焘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并不亚于李鸿章。

与郭嵩焘一样曾经担任过湘军将领的1847年丁未科进士还有李孟群和黄淳熙。李孟群是丁未科进士当中最早与太平军交手的一位。当时,他的战绩还是不错的。后来,李孟群被调入湘军水师,参与攻克武昌等城。后在胡林翼的建议下,改带陆师。此后,战绩不佳,最终被陈玉成活捉杀害。

和李孟群一样,黄淳熙的军事生涯也是悲剧。湖南巡抚骆秉章奉命督办四川军务,在重要幕僚刘蓉的建议下,以黄淳熙为大将,带领一支军队入川。黄淳熙打仗喜欢猛冲猛杀,不顾后路。入川后不久,他就因推进速度太快陷入了起义军的重重包围之中,结果全军覆没,本人也丧命。

除带兵打仗外,丁未科的不少进士还曾是曾国藩的幕僚,因此在湘军史上留下了或多或少的痕迹。其中最为知名的除了李鸿章以外,当属沈葆桢。

沈葆桢对中国近代史最重要的影响在于主持福建船政局以及南洋水师建设事宜,为中国近代海军的建立、中国近代海军人才的培养、中国近代造船业的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因清朝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马案而广为人知的两江总督马新贻也是丁未科进士。人们一度怀疑,马新贻的被刺,是曾国藩下的毒手。

除了上述这些或多或少与曾国藩以及湘军能扯上一点关系的人以外,丁未科进士中的重要人物还有沈桂芬、张之万。沈桂芬长期担任军机大臣,是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张之万是张之洞的哥哥,参与镇压捻军,官至东阁大学士。

我们知道,同年关系是古代读书人的重要人脉关系。李鸿章、郭嵩焘、沈葆桢、沈桂芬、张之万等1847年丁未科的进士,正是依托同年关系,互相提携,形成了一股对晚清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政治势力。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清朝灭亡前夕。

隋唐的选才制度!?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隋朝于605年首次开的进士科,被视为科举的开始。隋、唐时,「进士科」只是科举各科中的其一,考的是诗赋。因为进士科是常科,考取又最难,故此最为尊贵,地位亦成为各科之首。宋代以前,进士只需要通过在尚书省举行的「省试」。自宋以后,进士一律要经过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一关覆核和决定名次。宋仁宗时,曾发生一名通过省试,但在殿试被黜落的考生愤而投奔西夏。自此以后殿试都只定名次,而不会黜落考生。在明朝和清朝,殿试封录取考生为三等称三甲。一甲三人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称「进士及第」。二甲若干(清朝时一般为七人),称「进士出身」。三甲称「同进士出身」。世人统称录取者为进士。进士是功名的尽头,就算是对名次不满意亦不可以重考。

相关参考

名人趣事 李鸿章的外交笑话

  李鸿章,晚清军政重臣,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进士。1858年冬,入曾国藩幕府襄办营务。从19世纪60年代起,李鸿章积极筹建新式军事工业,仿造外国船、炮,

名人趣事 李鸿章的外交笑话

  李鸿章,晚清军政重臣,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进士。1858年冬,入曾国藩幕府襄办营务。从19世纪60年代起,李鸿章积极筹建新式军事工业,仿造外国船、炮,

中国历史 中国近代史·历史人物·李鸿章

中国近代史·历史人物·李鸿章淮军军阀、洋务派首领。字少荃。安徽合肥人。1847年中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1853年随侍郎吕贤基回籍办团练抵抗太平军。1858年投靠曾国藩,襄办营务。1861

历史人物 如何评价李鸿章

  李鸿章的出身并不十分显赫,祖父李殿华两次举人不中,退居乡间率子孙耕读;其父李文安多次参加乡试,终中举人,后为戊戌科进士,官至刑部督捕司郎中。李鸿章6岁开始受教于父,刻苦攻读,18岁才华初露,成为秀

朝鲜 朝鲜·1907年7月24日《韩日丁未七款条约》签订

1907年7月24日《韩日丁未七款条约》签订1907年6月5日,万国和平会议在荷兰海牙召开,朝高宗王密遣前议政府参赞李相高,平理院检事李儁前往海牙,揭露日本将乙已保护条约强加于朝,剥夺了朝鲜外交权的事

隋唐的选才制度!?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隋朝于605年首次开的进士科,被视为科举的开始。隋、唐时,「进士科」只是科举各科中的其一,考的是诗赋。因为进士科是常科,考取又最难,故此最为尊贵,地位

历史秘闻 隋唐的选才制度!?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隋朝于605年首次开的进士科,被视为科举的开始。隋、唐时,「进士科」只是科举各科中的其一,考的是诗赋。因为进士科是常科,考取又最难,故此最为尊贵,地位

丁未政潮中袁世凯真的靠一张ps照片扳倒政敌

原标题:丁未政潮中袁世凯真的靠一张ps照片扳倒政敌?季我努学社>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本文作者为季我努学社社员张杰。>首先我们要说明一下,丁未政潮是怎么回事。丁未政潮表面上是清朝晚期清流派

晚清三大军政集团的环链关系 晚清三大军政集团

所谓“晚清三大军政集团”,是指由曾国藩开创的湘系集团、以李鸿章为首的淮系集团以及后起的袁世凯北洋集团(以下以“湘”“淮”“袁”简称之)。三者是对当时朝政、社会乃至历史进程有着重大影响的群体势力,其间交

晚清三大军政集团的“环链关系”

所谓“晚清三大军政集团”,是指由曾国藩开创的湘系集团、以李鸿章为首的淮系集团以及后起的袁世凯北洋集团(以下以“湘”“淮”“袁”简称之)。三者是对当时朝政、社会乃至历史进程有着重大影响的群体势力,其间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