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中国近代史·历史人物·李鸿章
Posted 捻军
篇首语:浪再高,也在船底;山再高,也在脚底。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中国近代史·历史人物·李鸿章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中国近代史·历史人物·李鸿章
中国近代史·历史人物·李鸿章
淮军军阀、洋务派首领。字少荃。安徽合肥人。1847年中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1853年随侍郎吕贤基回籍办团练抵抗太平军。1858年投靠曾国藩,襄办营务。1861年受曾命编练淮军。次年李率淮军6 000人至上海,购买洋枪洋炮武装该军,并伙同戈登的“常胜军”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升任江苏巡抚。1864年天京陷落后,封为一等肃毅伯。次年署两江总督。1866年继曾国藩为钦差大臣,专事镇压捻军。 1868年因东、西捻军在弥河、徒骇河先后被消灭,加太子太保衔。1870年又继曾国藩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掌管清朝的外交、军事、经济大权,成为洋务派的首领。在资本主义侵略不断加深,人民反抗斗争此伏彼起的形势下,他认为要维护封建统治,清政府“外须和戎,内须变法”。所谓“和戎”,即对资本主义侵略采取妥协退让的方针;所谓“变法”,即引进西方的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兴办近代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训练一支新式海陆军。他掌管清廷内政外交大权30余年,中国不仅未实现独立富强的目标,民族危机却日益严重。1901年代表清政府与11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辛丑条约》,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11月呕血死。有《李文忠公全书》。
相关参考
李鸿章,晚清名臣。可如果说仅仅知道他是晚清名臣,似乎又显得有些苍白。不管他是李章铜也好,渐甫、少荃也好,又或是仪叟,省心。世人无法忘记的是他那谥号文忠,被人尊称的李合肥,李中堂。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
文章转载自:「”地道风物”ID:didaofengwu▲阳光洒在圩堡上,形成一个暖晕的侧光,远处的村庄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呈现一隅美好的乡村图景。摄影/王月敏2010年,安徽肥西县迈入「”全国百强县”「
继曾国藩之后,2009年第20期《南方人物周刊》刊出《晚清第一重臣李鸿章》,还原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李中堂”,令人百感交集,有些话不吐不快。我在乡村破庙里上小学四年级时,正值“文革”末期,眼镜片比浆
历史军事 中国古代史上甲午战争前李鸿章为何避战求和?原因是什么?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古代史上一次非常屈辱的战争,相传当时日本已经蓄谋已经,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感觉,最后,日本向中国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当时,中国经济政治文化都非常的薄弱,日本却因为当时自己要扩张,
李鸿章入阁和曾国藩一样,李鸿章也是靠镇压太平军起家的,但他的官运比曾国藩要好多了,虽然其生前死后人们对他的争议非常大,不过谁也不能否认他在近代史上的地位。李鸿章是曾国藩的学生,少年得志,很早就中了进士
为什么晚清政府的不平等条约都让李鸿章签?每当人们提起中国近代历史,往往都会提到李鸿章。人们对他的评价一直都是褒贬不一,可以算得上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性的人物之一。因为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做的事情太多了,镇
中国近代史·历史名词·北洋舰队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主要新式海军之一。1874年总理衙门创议筹办海防。1875年5月清政府“著派李鸿章督办北洋海防事宜,派沈葆桢督办南洋海防事宜”。计划在十年内建成南洋、北洋
中国近代史·历史名词·《辛丑条约》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即《辛丑议定书》或《辛丑各国和约》。1901年9月7日由奕劻、李鸿章与英、美、俄、德、日、奥、法、意、西、荷、比11国的代表在北京
中国近代史·历史名词·《马关条约》日本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原名《马关新约》,又名《春帆楼条约》。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结束。1895年3月20日李鸿章偕其子李经方、美国顾问科士达到达日本马
中国近代史·历史名词·《中俄密约》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亦称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防御同盟条约》。1896年5月,沙皇尼古拉二世举行加冕典礼。清政府按照沙俄政府的意愿,派李鸿章为“钦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