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人物传 曹渊人物传,曹渊生平事迹,曹渊评价
Posted 工人
篇首语:每个牛逼的人,都有一段苦逼的坚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共人物传 曹渊人物传,曹渊生平事迹,曹渊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共人物传 曹渊人物传,曹渊生平事迹,曹渊评价
(一)
曹渊,原名新宽,字溥泉,安徽寿县曹家岗(现属小甸公社三岗大队)人,一九○二年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曹子修,是一个勤劳敦朴而富有反抗精神的农民。
曹渊自幼勤奋好学,深得父兄器重,由二哥带着他读私塾。一九一三年七月,二哥曹少修响应孙中山的号召,在家乡起兵讨伐袁世凯,攻打合肥。年仅十一岁的曹渊,跟随二哥为讨袁军递送信件,传达消息。讨袁战争失败后,曹少修被通缉,家中几间草房被烧毁,牲畜被抢光,一家大小流离失所,并遭到本族豪绅地主的歧视和辱骂。
讨袁失败及其家庭的不幸遭遇,对年幼的曹渊影响很深,他开始意识到敌人的残忍。这时二哥过着流亡生活,曹渊转到邢家岗,跟一位旧民主主义者、著名的书画家张树侯先生读书。曹渊不仅学习刻苦,成绩优秀,而且喜欢谈兵论剑,曾手抄孙子兵法十三篇,不时阅读学习。
一九一九年冬,曹渊的父兄为了使他得到深造,又送他到芜湖补习英语和算术,准备投考中等技术学校。
一九二○年上半年,芜湖教育界人士高语罕等人募款创办了一所工读学校,不收学杂费。曹渊闻讯,欣然考入该校读书。这所学校系半工半读。曹渊入校后,既刻苦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又积极参加工场劳动。当时的工读学校被一般纨袴子弟歧视,认为是一个劳动场所。曹渊不然,他把劳动当作学习技能和培养自己革命精神的好课堂。当别人问他劳动苦不苦的时候,他爽朗地回答说: 举世图快乐,谁辛苦?无数亿万人挣扎于轧轧机声间,汗血流干,尚不能获一饱,我等较之已无异天堂矣;且青年劳苦尚畏惧,更何言牺牲乎? “五四”爱国运动中,芜湖成立了学生联合会,曹渊入校后被选为学联会的代表,不久,便成为该组织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一九二一年六月,安庆学生、教员为了增加教育经费,向安徽省政府请愿,遭到镇压,发生了“六·二”惨案。芜湖学联积极声援安庆学生的斗争,举行大规模的游行示威,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等口号。在这一斗争中,曹渊始终站在最前列,组织游行,散发传单,张贴标语。一次,曹渊和王逸常等人在芜湖大街上张贴标语时,发现反动警察在撕标语。他们把警察扭到警察局去讲理,质问警察局长: “我们贴的标语,你们警察局为什么要撕?这是破坏学生运动! ”警察局长狡辩说: “凡是广告,不经警察局许可的,都不准张贴! ”曹渊怒斥道: “这是革命的传单,是广告吗?”在群众力量的威慑下,警察局长只得认错。
曹渊既是芜湖学生联合会的骨干,社会活动日益增多,自然要影响到学习和做工。工读学校学监佘小宋以曹渊等人考试不及格、未完成生产任务为由,强迫他们补考、补工。曹渊等人先是解释说: “补考可以,补工事实上办不到。”后因解释无效,同佘进行辩论。佘理屈词穷,恼羞成怒,竟张贴布告,勒令曹渊等数人退学。全校学生大哗,要向校方提出严重抗议。曹渊等不同意这样做,认为学校实际负责人高语罕是当时全省闻名的进步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如果同佘斗争下去,会使不明真象的人认为是对高语罕不满,使亲者痛,仇者快。因此曹渊致函高语罕等,指出佘某不顾事实,不讲道理,偏听偏信,勒令许多青年退学,是处置失当。同时,表示自己愿意离开学校,对其他同学,望收回成命。结果,只有曹渊、陶久访二人离校,其他同学则继续留校学习。
一九二一年秋,曹渊考入芜湖安徽公立职业学校。入学不久,便被选为校学生会主席。
一九二二年三月,芜湖人力车工人发动了反对封建军阀政府增加牌照税和资本家擅加车租的第一次大罢工。资本家为了镇压工人罢工斗争,雇了一批流氓打手,包围人力车工人临时办事处,强迫复工。工人奋起反抗,将流氓打手们击伤二、三十名。工人也有多人受伤。事后,资本家向伪警察局控告,诬蔑工人聚众闹事,打伤他们的“长工”,要求逮捕闹事工人。警察局和资本家串通一气,立即要封闭人力车工人临时办事处,同时声言要传讯拘捕工人代表十余人。曹渊知道这一消息后,立即向学联提出: “支援人力车工人斗争,如果让他们单独斗争,有被警察局镇压下去的可能。”经过讨论,一致同意曹渊的提议。于是学联一面派代表同罢工工人会商应付警察局的干涉; 一面致函警察局,提出“要传讯双方,不能单传讯一方,因为双方都有人负伤,谁打了谁,不能单凭资方一面之词。”警察局迫于当时学生的力量,不得不接受学联这一建议。传讯那天,学生乔装工人代表,当场摆出大量事实证明:所谓打伤的“长工”没有一个是工人,全是有名的流氓、惯窃犯、赌痞。此时曹渊取出一张贴满了负伤者相片和犯罪事实的红纸,边指边读,某个是流氓,某个是惯窃犯,某个是赌痞,大声斥责资本家雇佣流氓,打伤工人,制造事端,蓄意闹事等罪恶行径。曹渊等人的这一勇敢行动,大大鼓舞了工人的斗志。大家一致高呼: “要求审判官逮捕所有罪犯! ”“要求审判官逮捕资本家代表! ”搞得警察局和资本家狼狈不堪,偷偷溜走。工人的斗争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一九二二年上半年,在芜湖第二甲种农业学校青年团员薛卓汉、王逸常等人的帮助和组织下,职业学校成立了马克思主义读书会,曹渊是该会的负责人。读书会的任务是反对无政府主义,宣传马克思主义,传阅团刊 《先驱》 ,学习 《共产党宣言》 、《共产主义ABC》等进步书刊。
同年秋天,芜湖安徽职业学校发生时疫。由于校长李子寿、学监董质坚平日压迫学生,延长劳动时间,对学生健康漠不关心,致使一名学生病死,因此激怒了全体学生。学生会不顾校方阻挠,决定停课、停工一日,为死者开追悼会。追悼会场的两旁挂满了挽诗、挽联,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曹渊自撰自书的一副挽联:
子寿如此,人皆气死;
质坚不灭,我亦贪生!
在追悼会上,曹渊登台演说,揭露旧教育制度的弊端,痛斥学校领导人之罪行,声泪俱下。同学们在悲愤中开完了追悼会,突然有人动议: “不准散会,把李子寿、董质坚拖来,叫他们在死者遗像前默哀半点钟! ”大家一致响应,立即有许多人把李、董拖来。李子寿默默无言。董质坚大喊大骂: “反了! 反了! 这还了得! ”同学们怒斥道: “反了又怎样?”“把他们赶出学校去! ”于是李、董鼠窜而去。李、董被赶出学校以后,曹渊主持开了学生会紧急会议,决定邀请王坦甫、陈元潩等进步教师和学生会代表组织校务委员会,主持学校工作,照常开课、开工; 同时报告校董事会,说明驱李、董的原因。
但李子寿、董质坚一面向校董事会报告,要求开除曹渊等人;一面又报告警察局,说曹渊等人是过激分子,要求予以逮捕。芜湖学生既是一支强有力的战斗队伍,警察当然不敢干涉,但校董事会少数人却作出了开除曹渊等人学籍的决定。决定还未公布,王坦甫等教师已有所闻,认为处置失当。因为改革教育是全体教师的共同愿望,驱逐李、董也博得社会好评,现把“罪过”加在曹渊等少数人头上,与事实不符。他们一面要求董事会重新考虑,一面电告驻校委员朱蕴山。朱自上海复电支持。董事会经过复议,只开除曹渊、李坦(校学生会秘书)二人。校学生会不服,决定发表宣言,继续坚持斗争。曹渊、李坦认为这次的行动已获胜利,不能因个人的问题妨碍同学们的学习,表示愿意离校。离校前,他们发了一份宣言,说明驱逐李、董的原因和经过。离校时,该校全体师生及安徽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安徽省立第五中学等校共四、五百人,挥舞旗帜,唱着歌,喊着口号,前往送行。曹渊、李坦告别了共同学习、战斗的战友、同学,踏上了新的革命征程。
(二)
一九二二年秋冬,曹渊怀着学习革命理论的目的,离家到了上海。当时他有一位同乡同学胡萍舟(允恭)在上海阜丰面粉厂的资本家家里作家庭教师。曹渊原指望通过这个关系,先谋个工作,然后找机会学习。哪知到了上海,想找个工作很不容易。在谋生无着的情况下,他依靠家中微薄的接济和胡萍舟的帮助,节衣缩食,租了一个灶披间(即楼下厨房)住下。他从胡萍舟那里借来《新青年》、《向导》、《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等书刊,如饥似渴地潜心阅读。一九二三年春,胡萍舟等人进上海大学学习,曹渊便和他住在一起,有机会就到上海大学去听课,并日以继夜地钻研马克思主义。他先后阅读了瞿秋白、蔡和森、张太雷等编撰的《社会科学概论》、《哲学概论》、《社会进化史》 、《世界工人运动史》等讲义,对革命理论和国内外形势,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革命觉悟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九二四年五月,曹渊考入黄埔军校,与许继慎、王逸常等共赴广州参加学习。曹渊进黄埔军校后,学习用功,训练刻苦,“常带典范令及社会主义书籍于袋中,在勤务休息时间,则精心研究,不稍怠忽 ”①曹渊不仅自己学习刻苦,而且处处关心帮助其他学员。有的同学对严格训练有畏难情绪,他便耐心劝告他们。他说: “中国革命现渐入正规,组织薄弱之民众,不能徒手毙敌人,正期待黄埔健儿作为先锋队。我辈到此,生命已献于革命,胥当帝国主义军阀之前,慰民众之殷望而完吾人之天职。日愁叹于操溅血于作劳苦,岂革命青年之态度哉?”②同时,曹渊还善于团结和帮助别人。同乡同学王逸常的爱人在上海病逝,要请假赴沪料理丧事。曹渊安慰他,劝他要节哀,不要向组织请假,不要影响学习。曹渊并商同许继慎、杨溥泉等军校同学,将所发的月薪汇集起来,交给王逸常汇到上海,托友人代办丧事。中学时代的同学李坦,在安徽屯溪警察局任秘书,曹渊闻讯后,写信劝告,请他不要为反动政府服务。李坦颇有悔意,不久便脱离了警察局,后来在曹渊等人帮助下,又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曹渊在军校毕业前,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周恩来亲自参加了接收曹渊入党的党小组会,并语重情长地说: “曹渊在学校读书期间,就接受马克思主义,投身党领导的学生运动,现在入党了,今后更要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政策,站稳党的立场,做党的忠诚战士,做革命军队的优秀指挥员! ”①周恩来的谆谆教诲,对曹渊的教育极为深刻,他当即表示: 今后要在党的领导下,继续努力,好好学习,起先锋模范作用,决不辜负党与同志们的培养和关怀。
一九二四年十一月,曹渊以优异的成绩,在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随后便被党派往黄埔军校教导团学兵连任党代表。
一九二五年二月,党为了加强黄埔军校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由周恩来领导,在军校教职员和学生中,成立了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 (简称“青军会”) 。曹渊是“青军会”的骨干分子。可是,在“青军会”成立不久,蒋介石为了排斥和打击共产党人与进步力量,指使王柏龄、贺衷寒、缪斌等一伙国民党新右派,组织“孙文主义学会”,同“青军会” 对抗。他们打着孙中山的旗号,反对孙中山的政策,鼓吹所谓“戴季陶主义”,妄图用封建反动的政治观点,把孙中山先生曲解成中国封建道统孔丘的继承人,并恬不知耻地到处兜售他们的反动谬论。曹渊等人旗帜鲜明,义正词严地对那些自称孙中山的所谓“信徒”,加以揭露。他指出: 中国革命正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封建势力——军阀吴佩孚、孙传芳之流; 你们连孙中山的革命目的都不理解,还要把孙中山拖入孔庙,吃冷猪头,这正是孙中山的叛徒,不是信徒。为了进一步揭露贺衷寒、酆悌等人反动谬论的实质,“青军会”在周恩来的指导下,设计了一幅漫画: 戴季陶身穿长袍马褂,头戴瓜皮疙瘩小帽,十分吃力地背着一尊孙中山先生的塑像,从公园里朝着阴森破败的孔庙走去,旁边站着洋人、军阀、党棍、财东们,都在拍手称快。这副漫画很快贴满了军校内外,反应强烈。曹渊积极参加了这一活动。
(三)
一九二五年初,盘踞在广东惠州、潮汕一带的军阀陈炯明,在英帝国主义和段祺瑞政府的支持下,积极策划进攻广州,反对革命政府。二月,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下,广东革命政府举行了讨伐军阀陈炯明的第一次东征。这次东征的主力是以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为骨干的黄埔学生军。在出征前,周恩来召开了在黄埔军校工作的共产党员会议,进行思想动员。他讲述了这次东征的重大意义,要求全体共产党员以身作则,起骨干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曹渊参加了这次会议,并按照党的要求,率领学兵连随教导第一团参加东征军的右翼作战。
三月上旬,教导一团攻占潮州。作为友邻的滇军,却由河源、老隆撤兵,使一团孤军深入。三月十二日,陈军林虎部万余众,乘机向我驻地棉湖猛烈反扑。一团官兵奋勇迎敌,损失惨重。此时曹渊和连长曹石泉(共产党员)率领学兵连勇猛出击,象一把锋利的匕首,插入敌人的纵深,击退了敌人的反扑。三月底,第一次东征取得了胜利。关于棉湖一仗的战斗情况,据国民党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史稿》 记载: 学兵连“自零时三十分与敌开始战斗,时而冲锋陷阵,时而白刃相接,时而绕攻侧击,斩杀无算,屡摧强敌,颇能得到战斗胜利,无奈该连人数仅六、七十名,虽然在上北湖东北河岸与敌耐战,而上北湖东南方仍有敌人密集部队向该连左翼包围。此时,总预备队早已用完,所余者惟特务连二十余人及机关枪一架,团长乃命机关枪迅速增援学兵连左翼,并以特务连一班为掩护队,令学兵连无论如何都要死守阵地。……敌乃不敢越雷池一步。”可见曹渊、曹石泉及他们率领的学兵连,在这次东征中,是建立了卓越战功的。
同年五月,隶属于广东政府的滇军总司令杨希闵、桂军总司令刘震寰发动叛乱,形势异常紧张。在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坚决主张下,六月调回东征军镇压叛乱。此时曹渊已调任一团三营八连连长,率全连官兵参加了战斗。六月十一日抵龙眼洞,与敌发生激战。黄昏,曹渊率第八连由山脚绕到敌人左翼,至十二日拂晓向敌发动攻击。时第三营副营长唐同德(共产党员) 负重伤,曹渊复率全连由右翼策应,“卒以制胜,追击敌众得战利品颇多,当日进达广州市,杨、刘遂被截击潜逃沙面矣。”东征军在工农群众支持下,六月底取得了平定杨、刘叛乱的胜利。
第一次东征和平定杨、刘之后,国民革命军于当年十月一日举行了第二次东征。十月中旬,东征军占领了惠州后,曹渊随一师追击敌洪兆麟部,至河婆。洪兆麟见我第一团孤军深入,率六千余人反扑。激战半日,敌未退。时曹渊所率第八连为预备队,奉命增援。曹渊身先士卒,冒弹冲锋,全连随进,将敌击溃。
第二次东征胜利后,曹渊以战功卓著被调升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三师第九团第一营营长,驻扎于潮州、汕头铁路之南段庵埠。曹渊悉心训练部队,不图一日安逸。
一九二五年十一月底,当东征军到达潮州时,蒋介石在一天下午,以东征军总指挥的名义,召集连以上的青年干部,在西湖公园一家餐馆里开会。会上,他宣布以不偏不袒的态度(自然是欺骗之词)听取孙文主义学会分子和左派青年军人对革命前途的意见。会上,缪斌等反革命分子发表了一大套反苏、反共、反人民的谬论,意在拥护蒋介石,排斥共产党。左派青年军人以蒋先云、曹渊、许继慎等为代表,在党的领导下参加辩论,给予缪、贺等人以有力的驳斥。曹渊严正指出:革命是根据广大群众的要求而进行的,不是哪一派、哪一党可以包办的,而且你们所说的共产党人“篡夺”政权、军权有什么根据?事实恰恰相反,共产党员不争名,不图利,他们吃苦牺牲精神,在两次东征战役中,都表现得十分鲜明。例如唐同德的阵亡,蒋先云的负伤,其他任连、排长的牺牲更多,这都是中共党员的光辉典范。除此之外,又有哪些营长战死,哪些营长负伤?这不是表功,而是证明共产党员忠实于革命。曹渊等同志的言论,博得绝大多数青年军官的同情。
一九二六年三月二十日,蒋介石制造了“中山舰事件”,强迫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退出第一军。此时,曹渊因父病请假回家探亲,闻讯后,立即赶回广州。他对蒋介石发动的“三·二○”反革命事变非常气愤,曾说: 蒋介石的反革命面目暴露了,我们要坚决反对这个新军阀。他坚决主张对蒋介石进行反击。但是,当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陈独秀却主张对蒋介石让步,不予反击。对此,曹渊心中十分焦急。
(四)
一九二六年五月,党派曹渊到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工作,任第一营营长,并被选为一营党小组长。他在党小组会上说:此次北伐战争的成败,关系到革命人民的生死存亡问题,关系到我们党的事业的成败问题。我们共产党员在此次战争中,要决心牺牲自己的一切,去争取战争的胜利。
五月上旬,独立团作为北伐军的先遣队出师韶关。第一营的任务是负责运送数十万发枪炮弹给友军唐生智部。当时从广东韶关到湘南的郴州,约三百余里山路,且粤汉路上沿线都有叶开鑫(军阀湘军总司令) 的反动军队,任务异常艰巨。曹渊非常重视这一工作,他和连、排长等共同研究完成任务的办法。大家认为: 这是党交给的任务,我们不能损失一颗炮弹,一粒枪弹,损害共产党的荣誉,而完成任务的关键在于依靠运输工人群众和全体官兵的谨慎和努力。因此,在出发的前一天,曹渊以党的负责人名义集合全营官兵,以清茶点心招待了参加运输的全体工人,对他们表示欢迎和感谢。同时把政府规定的工资,先发一大部分给工人,让他们安家,免除后顾之忧;并向工人说明任务的重要和艰巨,鼓励大家努力完成任务。运输工人受到鼓舞,斗志倍增。行军途中,曹渊和连排长对运输工人随时随地给予帮助。有疾病的劝其休息,另雇零工代替。工人称赞说: 曹营长同我们是一家人。曹渊经常教育大家说: “革命军为民众之工具。民众帮助革命军,是为其本身利益而热忱帮助;我们革命军应站在为民众利益的观点上,接受民众之帮助,不得稍有利用民众之心理。”①由于军民团结,协同战斗,一营按期到达郴州,如数交点了枪炮弹药,没有丝毫损失。对此,友军感到惊奇和佩服。
此时,敌军正准备向衡阳方面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唐生智部发动总攻,另有敌谢文炳四个团、唐福山两个团,在攸县集结,准备分别向安仁、耒阳进攻,企图切断唐部与广东方面的联系,瓦解第八军,占领湘南。当时,第八军仅有三十九团一个营在安仁渌田警戒; 另有一个连在黄沙铺警戒;安仁实际上是一座空城。第八军迭电独立团告急,叶挺令第二、三营冒雨驰援,六月二日赶到安仁县城。未及休息,叶挺立派第二营赴渌田,第三营赴龙泉湾,分别派出一个连到黄沙铺警戒。三日下午,独立团同时接到二、三营报告,敌军各两个团分别进攻渌田及黄沙铺,友军退走,我军单独作战,处境十分危急。当时团部仅剩特务队、侦察队、机关枪连等直属部队,势难同时分兵增援。这时,曹渊运送枪炮弹药刚到郴州,未及休息,即率部冒雨赶到安仁。独立团党支部立即开会讨论,决定由第一营和团直属队全部增援二、三营,并于次日拂晓集中兵力向黄沙铺、渌田之间出击。党支部号召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在第一次战斗中作出贡献,保证在战斗中起模范作用。曹渊首先响应党的号召,并将支部决定在党小组会上作了传达,党团员表示:要勇敢战斗,坚决打败敌人。随后又召开军人大会进行动员,全体官兵也一致表示: 坚决服从命令,不怕牺牲,决心打败敌人。第一营在团长叶挺和营长曹渊率领下,连夜从安仁冒雨前进,下半夜便赶到黄沙铺。时第三营正与敌激战,飞弹如雨,不易辨别敌我位置,而全营官兵正急待上级下达攻击令。经过观察,叶挺和曹渊断然判定:“东面是我军,西面是敌军”。遂派侦察组寻找,果然与第三营取得联系,一营立即投入战斗,至四日四时左右,即将敌军全部击溃,俘获甚多。同时,团部机枪连、特务连将渌田敌军全部击溃。五日展,独立团占领攸县县城,取得了北伐战争的首战胜利。这一胜利,解救了第八军的危机,稳定了湖南战局,提高了国民革命军各军对北伐的胜利信心。据周士第后来回忆说: “在此次战斗中,曹渊同志吃大苦、耐大劳,指挥作战很英勇。”
广东革命政府在独立团初次告捷之后,接着宣布国民革命军八个军十万人,正式出师北伐。七月上旬,第四军和独立团开始准备攻取长沙。要取长沙,必先占醴陵、夺浏阳,当时敌人在醴陵西南泗汾有重兵把守,因此夺取泗汾乃此役关键。七月十日一时左右,独立团开始攻泗汾。拂晓时,曹渊率第一营向豆田之敌攻击,占领河南岸敌之阵地。接着,在敌前强行渡河,敌人向龙山铺方向退却,第一营尾敌追击。不料途中突遇敌谢文炳部约两个团前来增援,将第一营包围,情势甚为危急。一营面对强敌,有的同志建议停止前进,迅速登山,据险扼守,以待援兵,否则有极大的危险。曹渊经反复考虑,判断这是遭遇战,敌人对我虚实不明,我若退却,恰好暴露了弱点; 而且距团部远,附近又无友军,与其退而失败,影响整个战役,不如出其不意攻敌不备,争取胜利。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命令集中全营火力,向龙山铺一个山头的敌人冲锋。全营官兵勇气倍增,象猛虎扑羊群似地向敌人冲击。在农民协会的支援下,经过两、三小时的激战,将敌人全部击溃。俘敌数百名,缴获枪枝弹药无数。泗汾之敌既溃,独立团猛打猛追,七月十日下午二时占领醴陵城,并配合友军攻下浏阳,长沙震动,敌人纷纷溃退。中共湖南区委领导工人、农民、学生于七月十一日占领长沙。战后,聂荣臻和叶挺指出: “这一仗,曹营长判断敌情正确,机动敏捷,指挥有方,又能认真地贯彻党的指示,是致胜的主要因素。全营官兵奋不顾身和农民协会给予莫大的援助,也是致胜的重大原因。”①高度赞扬了曹渊的指挥才能。
我军占领醴陵、浏阳、长沙后,敌人大为惊慌。吴佩孚集结重兵,沿汨罗江布置防线,以平江为防线的支撑点,由吴佩孚的心腹、素称“健将”的蒲平镇守使、平通防御司令陆沄防守。八月十九日,第四军攻打平江的战斗开始,曹渊率领第一营配以团部机枪连为前卫,在当地农民群众引导和支援下,由汨罗江南岸隐蔽处偷渡,以急行军从小道进至平江城北。敌人惊慌失措,掉头向城内逃窜,在独立团和三十六团快速追击下,敌军不能进城,只得投降。一营立即迫近城下,下午二时,协同友军攻下吴佩孚自诩为金城汤池的平江,陆沄自杀,所部大都被击溃。平江的占领,对于攻破汨罗江防线,起了决定性作用。
独立团作为北伐军的先锋,继续攻击前进。八月二十五日,曹渊率一营首先赶到中伙铺,和敌军一个团发生激战。不久,团部赶到,下午即将敌击溃,占领中伙铺车站,拦腰切断粤汉铁路,将吴佩孚的军队南北隔开,其汨罗江防军陷入南北夹攻中。
吴佩孚为挽救败局,亲自布置汀泗桥的防御,妄图利用汀泗桥的有利地形,歼灭我北伐军先头部队。八月二十六日上午,第四军在友军配合下开始攻打汀泗桥。因无重炮,一整天无进展。敌挑选千余名“奋勇队”,冲过桥直打到四军司令部附近,情况甚为危急。叶挺派曹渊率全营驰援。一营冒着敌人的炮火,几经冲杀,终将敌“奋勇队”击溃,军部转危为安。曹渊受到军部传令嘉奖。八月二十七日,独立团由农民带路绕到敌后攻击,协同友军攻破了天险汀泗桥。上午十一时占领了咸宁城,为攻打贺胜桥创造了有利条件。
八月三十日,北伐军攻打军事要隘贺胜桥。独立团担任沿铁路线向贺胜桥攻击的任务。许继慎率第二营攻破敌第一道防线,正继续前进,忽遇敌刘玉春部增援,将第二营包围,许营长受重伤,不能指挥。曹渊率第一营赶到,立即指挥对敌冲锋,救出了许继慎,接着连续冲锋多次,终将敌人击溃。第一营、第二营、机关枪连又合力攻破敌第二道防线。独立团随即向敌猛打猛追,敌人象山崩一样垮下去,死伤遍野,吴佩孚逃回汉口,贺胜桥遂被占领。
九月五日,北伐军、武汉工人和郊区农民组织了攻击武昌城的战斗。规定攻城部队每个团组织一个营为奋勇队,首先爬城。独立团担任宾阳门与通湘门之间的爬城任务,第一营为攻城奋勇队,曹渊为奋勇队队长。接受任务后,曹渊召开党的小组会议,号召党团员在战斗中起模范作用,又召开军人大会进行动员。全营官兵一致表示愿以生命换取胜利的决心。该营有一个班长是共产党员,拿着一封信、一包衣服和几块钱,到营部交给曹渊,说: “昨天第二师、第十师、第七师离城一千多米就停止了,他们是怕死。怕死是攻不下武昌城的。我们明天攻城,大家一定要不怕死,才能把武昌城攻下。我为了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是不怕死的。如果我死了,请把这封信、衣服和钱寄给我母亲。”曹渊说: “你为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不怕死的精神是很好的,我同你一样的不怕死,去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你的家信和东西不要交给我,可以交给周廷恩书记代你保管。”曹渊叫来营部书记周廷恩,让他保管这个班长的家信和东西。周廷恩说: “我要同你一起去攻城,怎么可以保管东西呢?”曹说: “你不要去。”周说: “没有营副 (副营长符克振在贺胜桥战斗中负伤住院) ,我去了能帮你做很多事。”曹说: “后面的工作和前面的战斗是有关系的,把你留下来处理后面的事情。”周廷恩还是坚持要同曹渊去攻城,经曹渊再三解释,他才将这个班长给母亲的信和东西收下。这个班长给母亲的信里有这样一段话: “我国长期被帝国主义和军阀压迫剥削,民不聊生。帝国主义和军阀不打倒,中国人民是不能生存下去的。为着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而战死,虽死犹生。为着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着人类社会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战死,是光荣的。儿的躯体虽死了,但精神是不死的。儿是永生在母亲面前的。恳求母亲保重,勿过悲哀……。”第一营大部分官兵都和这位班长一样,自动地写了家信和留下给家里的东西。这种留下家书,誓死攻城的动人事迹,当时在国民革命军和武汉人民中广为传颂,他们说: “古有抬棺出阵的故事,今有留书攻城的壮举。”①
九月五日零时左右,曹渊率部向攻城地点疾速前进,临近城壕时为敌发觉,敌猛烈向我射击。一营三个连齐头并进,冒着敌人的炮火迫近城边,竖起云梯,登城与敌肉搏,消灭了部分敌人。但是,由于友军的奋勇队,有的离城很远就停止了,有的在城壕外边踌躇不前,没有积极爬城与第一营配合,致使敌人的预备队能够不断地向第一营登城地点增援。第一营陆续登上城头的官兵,以无比的英勇气概与几倍、十几倍以至几十倍的敌人搏斗,全部壮烈牺牲。
曹渊在离城不远的地方,指挥这场英勇搏斗。天已破晓,眼看登城已无胜利希望,他打算请求团部增援,站在一个小土包后写了一份报告给叶挺团长:
团长:
天已拂晓,进城无望,职营伤亡将尽,现存十余人,但革命军人有进无退,如何处理,请指示。
曹渊②
刚写到最后一个“渊”字,不幸头上中了一弹,“渊”字的最后一笔,失去了控制,竖拖了三、四寸长。
曹渊身负重伤后,连长卢德铭组织抢救,曹对卢说: 德铭同志,我已无救了,你不要管我,为了革命你带着同志们冲啊! 卢派战士将曹渊背下火线后,曹即牺牲了。①
曹渊牺牲的消息传来,聂荣臻、叶挺和周士第等,以及广大官兵都感到非常悲痛,认为是党和革命的一大损失。
曹渊等烈士的牺牲精神,激励着独立团广大指战员奋勇攻城。十月十日,武昌城终被占领,敌湖北督军陈嘉谟、守城总司令刘玉春等一万多人被俘。战后,独立团党支部决定在洪山建立一个大墓,将攻城以来各次战斗中牺牲的官兵与曹渊合墓。为了表彰烈士们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付出自己生命的英勇事迹和高贵品质,在墓的前面竖立了一个碑坊,上面横额刻着:“浩气长存”四个大字;墓近前竖立一个墓碑,碑上横刻“精神不死”四字,中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北伐攻城阵亡官兵诸烈士墓”,左边刻曹渊等一百九十一位烈士芳名,右边刻“先烈之血”、“主义之花”、“诸烈士的血铸成了铁军的荣誉”、“无产阶级的牺牲者”四句话。解放后,武汉市人民政府对独立团北伐攻城阵亡官兵公墓,拨专款进行修葺,现在墓碣一新。墓前新植树苗,亦已茂密成荫。春秋佳日,广大人民群众络绎不绝地前往祭扫、瞻仰。
注释
①②王逸常: 《曹渊烈士传略》;载《广东各界追悼北伐阵亡将士大会特刊》,1927年4月。
①王逸常: 《周恩来同志在黄埔军校》,载 《长江日报》 1980年1月6日。
①王逸常: 《曹渊烈士传略》。
①胡允恭: 《曹渊烈士革命斗争纪实》,载《南京大学学报》1979年第1期。
①②周士第: 《北伐先锋》,引自《周士第回忆录》,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版第78—80页。
①蒋杰、段家作:《卢德铭》,载《中共党史人物传》第一卷,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30页。
相关参考
一九四二年五月十八日清晨,中共中央闽浙赣特派员、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刘英,被国民党反动当局秘密杀害于浙江永康方岩,时年三十九岁。刘英为民族的生存、人民的解放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胜利,英勇奋斗,历尽艰辛,建
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郭亮,在短暂的革命生涯中,先后任过湖南省工团联合会总干事、湖南省总工会委员长、中共湘区委员会委员、中共湖南区(省)委委员兼工农部部长、省委代理书记、中共中央委员、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湘
罗明192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福建党组织和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占统治地位时,罗明坚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反对在闽西推行“左”倾错误路线,从而受到打击,被撤销
黄道,原名黄端章,别号一鸣,江西横峰县姚家垅人,一九○○年四月二十五日生,一九三九年五月二十三日遇害于江西铅山河口。陈毅生前称赞他是“江西人民革命领袖,中共优秀的领导干部,马列主义的活动家,抗日的新四
王昭,一九一七年七月十九日出生于河北省平山县天井村一个农民家庭。一九三二年七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一九三六年后担任中共平山县委副书记、书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边区北岳区第
陈为人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在传播马克思主义,领导我国早期工人运动,创建中共东北地区的组织,保卫中共早期的珍贵文献资料等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永远值得人民怀念。(一)陈为人,原
余泽鸿,四川人。一九二六年任中共上海区委学生运动委员会主任,一九二七年五月任中共湖北省委秘书长,一九二九年任中共中央秘书处秘书长。一九三一年八月进入中央苏区,曾任建宁中心县委书记,领导建黎泰地区的土地
竺清旦竺清旦是浙东地区早期农民运动杰出的领导人之一。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①,曾任中共宁波地委委员兼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中共上海(江浙)区委农民问题委员会委员、宁绍台农民协会会长、宁波市临时政府执行
李季达李季达是中共早期革命活动家,曾任中共顺直省委宣传部部长、工人部部长兼天津市委书记。1927年11月被反动军阀杀害,时年27岁。(一)李季达,字世昌,化名李吉荣,1900年1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巫
“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拚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①(一)左权原名左纪权,号叔仁,乳名自林,一九○五年三月十五日诞生于湖南省醴陵县平侨乡黄茅岭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岁半丧父。左权八岁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