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人物传 程克绳人物传,程克绳生平事迹,程克绳评价

Posted

篇首语: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共人物传 程克绳人物传,程克绳生平事迹,程克绳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共人物传 程克绳人物传,程克绳生平事迹,程克绳评价

程克绳

(一)

程克绳,原名兴武,又名祖武、绳武、克纯,化名常明、锦西等。1894年1月,出生在湖北省枣阳县西乡程坡村一个农民家庭。祖父在世时,家有数十亩田地,日子尚能自给自足。其父程有乐,与邻村唐氏婚后,生下两男,取名兴文、兴武,意望后代成龙,文武双备,振兴家业。兄弟俩从小跟大人一起下田劳作。1903年春,程克绳入本村私塾学习。不久,转入枣阳县立高等小学; 1914年春,考入武昌湖北省立第一中学。次年,新文化运动在全国兴起,程克绳受新文化运动和西方文明的影响,眼界大开。一种强烈的民族自尊感和革旧图新的志向,开始在他的心灵深处萌生。

1919年春,程克绳中学毕业后,回到家乡。枣阳县政界、商界有一些地方名流争先恐后想聘用他,但他立志“教育救国”,应县立高等小学校长之聘,进了学界。

这时,我国爆发了五四反帝爱国运动,县城学界纷纷响应声援。程克绳在高等小学师生的集会上,发表了慷慨激昂的讲话。会后,他率队上街游行,向群众散发废除二十一条的传单。

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五四运动后,程克绳决定赴法勤工俭学,并有幸破例获得程氏宗祠祠产的资助。临行时,他的父亲为刚生下的孙儿取名“名洋”,以此助兴,记念程家世代第一个留洋学生。

(二)

1919年10月31日,程克绳和李维汉、张昆弟等150人,作为第五批赴法勤工俭学生 (程编在第12团) ,从上海乘坐宝勒茄号轮船,踏上了赴法的征途,经过三万多里的海上航行,于12月9日抵达法国①。

那时,工读生活是相当清苦的。一个勤工俭学生一天的劳动所得,一般为十法郎,食宿支付后,所剩无几。为了购买学习用品和书籍,还需加班做零工挣钱。程克绳和同学们每日做工八小时,读书五小时,睡眠七小时②。他们在劳动中,增强了同工人阶级的接触,认识到“武装警察对罢工示威工人的镇压”,证实了 “就是在以民主著称的国家,工人并无民主自由”③。这些,都促使程克绳倾向和接受马克思主义,进而走上革命救国的道路。

程克绳还参加了湖北青年在法国成立的湖北同乡会、湖北勤工俭学学生会等组织,探讨勤于工作、俭以求学的经验,共同切磋技艺,交融思想感情。

勤工俭学的道路坎坷不平。1920年秋后,法国战后经济危机日趋严重,大约有500名勤工俭学生,因工厂倒闭而失业。疾病、失踪、死亡,时有发生。1921年2月28日,为争“吃饭权、工作权、求学权”,学生集体请愿、示威,反对北洋军阀政府断绝对勤工俭学生的资助,要求法国当局释放被捕学生。同年6至8月间,在张申府、赵世炎、陈公培和周恩来负责的中国共产党巴黎小组的领导下,掀起了 “拒款”斗争,强烈谴责北洋政府以向法借款为名、行出卖国家主权之实的罪行。程克绳一方面积极投入政治斗争,一方面和湖北籍学生张皓、滕功成、宋法明等54人,联名致书湖北省政府及各界父老:“自念束发受书,即知爱国。昔人尚不食嗟来之食,学生岂受卖国之财?”①信中切实陈述饥寒凄苦境况,呼吁给予定额津贴,以补求学生活之必需。

1922年秋,中共旅欧党组织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出版了 《少年报》 (后易名 《赤光》),组织勤工俭学生研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程克绳是 《少年报》 的热心读者。他这时还读到蔡和森翻译的 《共产党宣言》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国家与革命》等马列著作和一些介绍苏俄十月革命的文章,思想进步很快。这年冬,经周恩来等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②。

(三)

1924年冬,程克绳辗转赴苏联,亲眼看到革命胜利后的无产阶级专政和各种制度,了解到苏联红军的作战经验,从中领会到革命的真谛和方法。随后,他从莫斯科乘火车,回到了一别五年的祖国。

1925年春,程克绳受中共武昌地委的派遣,带着青年知识分子吴雅晖 (广东人) ,奔赴故乡鄂北枣阳开辟工作。“程祖武同学由法回国后,即在该处作发展民校及农运工作”①。

程克绳回家时,除几箱书籍外,别的什么也没有。村里亲友纷纷赶来看望,屋里、院子都挤满了人。一个名叫香娃的姑娘,一颠一跛地也来瞧稀奇。程克绳望着她,疼爱地说: “女孩不比男娃少一只眼睛、半个耳朵嘛,都一样聪明能干,可一包脚,就不如男的了。我看,以后女孩子不要包脚了,反封建就从这儿开始吧! ”他还自信地对穷哥儿们讲: “以后我们不必为缺田少地犯愁了,大家有的是地种。暂时无地的,我劝你们不要买,免得瞎花钱。这次回来,我不走啦,只要我们齐心,往后的日子,要翻个过儿的! ”②

为了打开工作局面,程克绳首先走村串户。发动先进的知识分子。他常去十里碑村找私塾先生申天德叙谈时势,还有王庄的王大中、马小庄的马益、雷挡的王洪泽、钱小庄的钱家槐、黄庄的黄道南、勾庄的勾和金等,都成了他的主要依靠对象。他走到哪里,就把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国共合作、打倒军阀、打倒列强、铲除封建势力等道理,宣传到哪里①。

同年秋,程克绳在枣西程坡创办了第一所农民夜校,首批学员40多人,编为知识青年班、农民班和少儿班三个教学班。他每次从县城回来,总要为夜校带一些 《农民画报》、《农民月刊》等学习材料,分送给各处学员阅览。他还派人把一些宣传画贴上墙头,给这偏僻的乡村带来新鲜活泼的气氛。

1926年,程克绳又陆续在古城、马岗、徐窝、郑岗一带,办起十多所农民夜校。他携雨伞,带教材,轮流到各校讲话、授课,“先教识字,再以字为媒介,引导学员认识生活贫苦之根源及社会黑暗,导出革命道理,促进阶级觉悟”②,为农民运动的开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在办夜校的同时,程克绳着手建党工作。1925年6月15日晚,在程家三房庙首次举行秘密入党宣誓,新发展的中共党员有王大中、勾和金、程正恒、程正堂、程正春。连同程克绳、吴雅晖,建立了党小组,程克绳任组长。这是枣阳及鄂北的第一个共产党组织③。接着,翟家古城、蔡阳铺、马岗、隆兴寺等地,也相继建立了党小组。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扩大,为农民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准备了领导力量。

其时,鄂北旱情严重,“且勒指苛税甚大,人民苦之。”程克绳审视实际情况后,着手改造、利用枣西已有的群众自卫组织“硬社”,发动农民开展斗争;还组织农民成立了联庄会,使枣阳成为湖北农民运动较早的地区之一。翌年,共青团武汉地委致团中央的报告说,经克绳等到各村宣传后,农民知道有团结抵抗之必要。乃联合36村组织一联庄会,共数千农民,曾集会三次: 第一次,在去年8月间; 第二次,在去年10月4日; 第三次,在去年11月7日。第一次集会有800多人,第二次集会有1000多人,第三次有2000多人,都是壮年和青年农民。“他们集会的口号是: 1. 反抗麦捐; 2. 反抗地亩捐; 3. 赈灾; 4. 防匪。36村因有联庄之组织和几次大的集会运动,所以各项捐款都免除了。”①实可见程克绳“对团体甚忠实,工作甚努力”②。

1925年9月,以共产党员为骨干,成立国民党枣阳县党部,程克绳任常委。10月,全县计发展国民党员110人。1926年2月,国民党湖北省二大召开,程克绳被选为候补执行委员③。

1925年12月,程克绳将联庄会改为农民协会。不久,“建立农民自卫团一个,团员160人”④。农民协会组织与活动逐渐公开化。

1926年6月5日,枣西隆兴寺举行选举议员大会,拟选两名出席省的议员。这时的枣西,仍是军阀势力和封建势力把持的地方。他们四处奔走,请客拉票。为了揭穿假民主的阴谋,中共组织决定推举程克绳、徐化龙为代表,参加竞选斗争。这天,农会会员扛梭镖、举刀矛,计5000余人,云集于隆兴寺区署,提出“不选恶霸,不选坏人”的口号,迅速控制了会场。恶霸田尧平遭到与会选民的反对,农会得到了胜利,显示了黄泥巴腿子向封建势力造反的了不起的力量①。

1926年8月,中共枣阳地方委员会成立,程克绳任书记。

1927年1月,程克绳出席了国民党湖北省第四次代表大会,再次当选为省党部候补执行委员。在这次大会上,枣阳代表呈报了 《关于惩办反动分子高锐生、张镜溪、杜进德、熊兴斋和反动县长廖溥的提案》,并得到大会通过②。

大会之后,程克绳返回枣阳,以国民党县党部名义,推行了一系列革命措施。首先,县党部发出了 《关于革除县署积弊宣言》,揭露旧政府徇私舞弊、贪赃枉法的五条积弊及其存在原因,提出了革除积弊的措施。其次,改组旧县署,撤除反动县长廖溥的职务,还配合新政府,取缔十区区公所和九区自治联合会等反动机关和组织,废除各种苛捐杂税,整顿改革学校教育,撤换了一批反动校长。再次,领导县农协作出了14个提案: 1. 组织农民自卫军; 2. 民团经费及枪支,均归农协办理自卫军之用; 3. 设立平民学校、成年妇女补习学校,应确定经费; 4. 严办土豪劣绅;5. 惩办团董刘华根、邱老老、杜进德; 6. 地方团防局从前抄没农民之财产,应如数赔偿; 7.没收土豪劣绅的财产,禁止团防收地亩捐; 8. 取消苛捐杂税; 9. 严惩烟赌; 10. 各地庙产,应收归农协所有; 11. 允许各地乡农协自买枪支; 12. 取消盐斤加价; 13. 肃清土匪; 14. 严办贪官廖溥①。此外,县上还逮捕了全县最大的土豪劣绅高锐生、张镜溪、熊兴斋,抄了琚湾团防局和团董饶海平的家。一扫反动势力的昔日威风,使全县农民运动蓬勃发展,成立区农协12个,乡农协79个,会员达3700多人,5月,“有组织的农民约14 000余人”②。

1927年春节,枣阳县城东沙河岸边,四乡农民聚会,欢庆北伐胜利。程克绳登台扮演反映农民命运的时装戏《农夫李二之死》 中的土老虎。这出戏连续公演,颇受农民群众欢迎。当全剧演到对李二执行枪决时,全场群众高呼: “打倒土豪劣绅! ”

(四)

正当北伐战争取得节节胜利的时候,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政变。4月16日,枣阳县境的国民革命军暂编第九师独立团团长杜进德叛变,下令“闭城搜索省候补执行委员程祖武”,并将县党部、县农协抄掠一空,搜捕共产党员和革命团体负责人③。程克绳在党员和群众掩护下,越墙涉河而走。

4月下旬,程克绳带一批同志急赴汉口避难,以便另想良策。5月,他以国民党枣阳县党部名义,在 《汉口民国日报》公开发表了 《告全省民众书》 ,揭露杜进德叛变革命的罪行,获得省市各界的注视和支持。6月初,在省农协军事部协助下,程克绳买到汉阳造二八盒子枪14枝,步枪1枝,子弹10余箱,并很快运回枣阳。恰巧,这时武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派樊仲秀之建国军进剿鄂北叛匪。获得武器的枣东南乡农民,奋起配合,于6月13日克复枣阳。

为了筹措经费,多购枪支,程克绳通过吴汉城等人周旋,疏通了省民政厅的关系,在汉口江汉关没收了运往杜进德坐庄花行的三船棉花,变卖后购买了96枝德国式手枪和11箱子弹。程克绳又派人秘密撕下驻守枣阳的建国军第一师师长李山林颁发的布告,巧刻“官方” (即印模) ,顺利解决了运送武器的通行证。在从随州到枣阳的路上,他化装成国民党高级军官,乘轿闯过一路关卡,于1927年7月29日,将这批枪支弹药安全运至枣东乌金店天佛庙,供农民武装训练班使用。随即,在县城毓秀女子小学召开会议,将全县划分为十个战斗区,任命并武装了各区领导人,书记发一枝手枪,武装委员发一枝盒子枪。

两次运枪成功,加快了农村革命武器的建立和武装斗争的开展,为鄂北及枣阳秋收暴动作了准备。

中共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8月中旬,中共中央陆续派李富春、陆沉、王一飞等,前往鄂北组建“中特委”,部署了枣阳、襄阳和随县的秋暴工作①。8月下旬,成立枣阳县秋收暴动总指挥部——军事委员会,程克绳为军委书记,惠亚东、杨秀阡、王承祜、张抱朴为委员。军委分工,南乡归惠亚东指挥,西乡由程克绳暂代,北乡归张抱朴指挥,城内由杨秀阡指挥②。随即,组织枣西农民武装,并联合襄东农民,计1万多人,打响了鄂北秋收暴动第一枪,一举拿下隆兴寺区署和团防局。接着,据群众报信,又夜围尹家老湾,活捉区长兼团总邱植卿,将其拴在祝岗村的一棵枣树上,进行审判。其时,有人递来一封求情信。程克绳展阅毕,将信一扔,气愤地说: “各位父老兄弟姊妹们,对这个杀人刽子手,这个曾撕碎我们旗帜的人,大家说怎么办?”台下异口同声回答: “杀! ”程克绳执行群众的意志,当即处决了邱植卿。

接着,农民武装又镇压大劣绅沈正丰、申全生及建国军连长马某,获短枪十余枝。几天后,农民武装攻打了沈家大房,捣毁了琚湾团防局,把枣阳西乡民愤很大的劣绅都几乎镇压了①。

10月,程克绳率领红枪会,发动了随枣边暴动,先后攻克了随县重镇澴潭及枣南的边镇唐城等地,并把枣西枪支集中起来,成立了枣阳县农民赤卫队,由张履中 (黄埔军校第四期学员) 任队长,不久发展到200多人枪②。与此同时,枣南400余农民两攻梁家集,枣东千余农民驱赶建国军,枣北万余农民攻打封建堡垒——邱家前湾,秋收暴动的烽火愈烧愈旺。

11月,中共鄂北特委成立了襄、枣、随三县总指挥部,部署以枣阳为中心,发动数万农民攻打枣阳县城。程克绳考虑到农民武装枪弹少,训练差,攻城容易守城难,遂劝阻特委章成收回成命。特委“发信各地停止动作”③,围城农民遵令撤回,途中与建国军接火,取得一些胜利。程克绳建议改变攻城计划,保护了城内地下党和交通站,保存了军事实力,但却因此受到撤销县委书记职务的处分。

这年12月,县赤卫队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鄂北总队,程克绳任总队长,余世颂任党代表,下设三个中队和一个手枪队。总队部设在翟家古城,直属中共鄂北特委领导。鄂北总队经常活动于枣西平岗和襄、枣、宜交界的山峦地带,有时与各地以大刀、长矛、土铳为武装的农民赤卫军配合作战①,取得了不少胜利。

(五)

1928年4月27日,国民党建国军两个团和枣南高仲宣民团,分两路包抄赤区中心翟家古城。古城位于滚河北岸,三面环水,河的南边冈峦起伏,对我可攻可退,有回旋余地,而敌人侵入则难以逃遁。程克绳经过分析后,作了精心部署: 以农民武装万余人隐蔽在古城周围村庄,留下一条路,让敌人钻入包围圈; 工农革命军以小部阻击西路民团,以主力主动迎战东路敌军。战斗打响后,敌来势凶猛,工农革命军且战且退,将敌诱至古城时,城头铁炮齐鸣,军民四面跃出,杀声震天,不到两小时,击败了建国军,并将其驱赶十多公里以外,缴获枪支300余。“建国军既败,退回城内,乡村完全为农民割据”。此役,“鄂北豫南,大为震动”②。

6月初,湖北省“清乡督办”指使鄂北清乡司令李纪才,率一旅进驻枣阳,曾一度打破枣阳农民武装割据的局面。7月后,程克绳利用桂岳战争的缝隙,率领工农革命军和赤卫队再起,先后击败各地民团,镇压地主豪绅,号召农民起来免租分粮,割据局面遂又形成①。敌惊呼: 枣阳为湖北“共祸最烈的第一县”②。

其时,全国总的革命形势处于低潮,敌强我弱,程克绳不同意与敌正面作战,率军在襄 (阳) 花 (园) 公路沿线打游击,多次截获敌人军车、货车,以及大批武器弹药和军需物资。然而,执行“左”倾盲动主义的中共鄂北特委,对程克绳的作法不满意,又撤去其总队长职务。

9月,桂岳合流,入枣“会剿”,杀人放火,血洗苏区,使革命力量受到惨重损失。程克绳以革命利益为重,向特委建议,应插枪隐蔽,余部各自潜散,待机再起,被特委采纳。此后,程克绳装扮成农民,携妻带子,潜往豫南唐县、邓县一带暂避。

1930年春,形势好转,程克绳重返鄂北。

5月4日,酝酿中的光化暴动,因无充分准备而天折。程克绳坦诚地写下了 《我对鄂北党的批评和意见》 ,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他指出,光化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鄂北党组织受了盲动主义的影响,党的第六次大会一切指示还没有达到下层干部,党的主张也未传到各地群众。“所以,每每行动都是看见几支快枪与党员在那里,而每次行动并没有参加群众利益的斗争,因此得不到广大无产阶级热烈的拥护。”他强调应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认为: 1.我们的党基要建立在雇、贫、佃农身上,只有这样,一切斗争才能领导起来; 2. 要在斗争中发展党组织,使之能经受各种斗争的考验;3. 要健全支部,培养支部干部人才,使支部在群众中起核心作用。为着斗争的需要,他还提议建立军事指挥机关,将“军委速急建立起来,以便指挥各县兵运,推动兵运工作 (民团、土匪) ,使广大士兵群众到游击队中,以扩大游击战争,实行土地革命,促成革命高潮的到来。”

这些正确的批评意见,为鄂北革命重振旗鼓,描绘了一幅胜利的蓝图,对于巩固苏区、发展壮大党和红军的力量,提高领导机关的指挥艺术,起了指导性的作用。

1930年7月10日,在程克绳指挥下,农民自卫团一举攻下隆兴寺、七方两团防局,四个团防头目有三个被击毙,一个被活捉。

10月上旬,鄂北、豫南两特委在河南邓县白落堰召开联席会议,合建鄂豫边特委,程克绳为执委。会上,还建立了政权组织和军事组织,程克绳任鄂豫边区革命委员会和军事委员会主席。10月17日,在枣阳蔡阳铺召集万人大会,欢庆鄂豫边区革命委员会成立。程克绳在雷鸣般的掌声中发表就职演说,讲人民当家作主,讲扩大红军。在讲到土地分配时,他兴奋地说: “自从参加革命,我家的一切不再只属于我个人的。家里多出的耕地,由无地或少地的乡亲分种,就从我开头吧! ”台下爆发出一片热烈的掌声。

10月下旬,鉴于红军初创,成分复杂,又长期在外流动战斗,程克绳下令,调回红九军二十六师到古城整训,进行一月的思想、军事和纪律教育。此间,挑选部分党员,去南阳杨虎城部教导队学习军事,为红军培养了一批中下层干部。

11月下旬,鄂豫边军委决定调遣红九军二十六师北征,辅以农民武装千余人,攻打唐河、桐柏、泌阳,欲开辟豫南苏区。程克绳召集红二十六师师、团领导人会议,确定了北上的进军路线和里应外合的部署。12月1日黎明,红军破城而入,活捉国民党唐河县县长,缴枪300余枝,子弹无数,获战马70多匹。随即,唐河县苏维埃政府宣告成立①。

1931年春,国民党军队纠合各地民团,由洪湖向鄂北苏区“围剿”过来。3月,红二十六师在枣南山区彭冲与敌遭遇,师长赵莘仁牺牲。程克绳代理师长率队作战,经调整部署,战至天黑,终于冲上山头,击退敌人。

红军在向刘猴集(今属宜城)行进时,突遇国民党五十一师截击。双方战至深夜,红军才趁夜色转回苏区。但在途经枣西官庄集时,又遭敌四十八、五十一师重兵包围,红军遂被冲散。程克绳令余部潜散隐蔽,以保存有生力量②。

4月,红三军北征鄂西北,敌主力急忙由苏区西调,以防堵红三军,从而减轻了对鄂豫边苏区的压力。程克绳等乘机活动,召集700余人,在襄阳陶山庙集中整编,红二十六师得以恢复发展。

(六)

1931年9月,中共鄂豫边特委程克绳、陈雪怀赴上海找中共中央汇报工作。完成任务后,程克绳于同年10月领着中央派遣的沈宗源、谭中余等六人,回到中共鄂豫边特委所在地南阳,并将从中央带回的两卷“白布”密件,转交给特委书记郝久亭。

沈宗源来后,推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提出要“反对目前最危险的右倾机会主义”,要“改造鄂豫边区党的全盘工作”①,从而全盘否定了程克绳等前段的工作。

11月17日,中共中央在给中央湘鄂西分局的复信中答复: “鄂豫边特委以后直接归湘鄂西中央分局领导”; 要求洗刷阶级异己分子,开展内部肃反运动。从此,“左”倾错误在鄂豫边步步升级。

1932年2月,鄂豫边革命委员会改为临时省苏维埃政府,程克绳任委员。在国民党军重兵“围剿”之下,红军连连失利,临时省委书记沈宗源恐惧起来,转回中央。4月初,湘鄂西中央分局派巡视员尉士筠到鄂豫边苏区直接领导肃反,声称要坚决“改造党,改造苏维埃,改造红军”,对党内持不同意见的同志,实行残酷斗争。在军事上,主张硬拚,不知迂回,固守苏区不离一步。6月,红军力量大量消耗,遂即溃败。

在这危难之际,程克绳挺身而出,召集失散红军100多人,撤至大洪山区,与钟祥一支游击队会合,扩充到300余人枪,在张岗整编为鄂北游击队,程克绳任总指挥。不久,这支武装发展到500余人,骑兵五六十人。

8月底,程克绳率鄂北游击队至钟祥高集一带,恰遇“铲共团”团长汤天山带队向正在举行的中共钟祥县委扩大会议开会地点围攻。程克绳率队堵截,毙敌数人,缴获机枪一挺,步枪六枝,追敌十余里,使参加会议的全体干部得以安全转移。

9月7日,国民党十三师师长万耀武率三十七旅向钟祥长滩埠一带“进剿”。中共钟祥县委在商讨对策时,县委书记陈国华与程克绳意见相悖。程克绳主张流动游击,陈国华坚持要死打硬拚。傍晚,敌千余人袭来,程克绳再次提出转移,陈国华不予理会。次日凌晨,敌发起猛攻,游击队英勇抗击,伤亡很大。程克绳当机立断,下令边打边撤,退至客店坡附近的赵泉河,方摆脱险境①。

9月底,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失败,红三军被迫撤离洪湖,转至襄北大洪山区。这时,程克绳调任中国工农红军襄北独立团参谋长。

此时,以夏曦为书记的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又开始进行第二次“肃反” ,大批斗争经验丰富的党、政、军领导干部,被加上“莫须有”罪名惨遭杀害。程克绳也未能幸免。他被戴上“反国际路线”、“一贯右倾逃跑”、“改组派”的帽子,于1932年秋末被杀害于大洪山区京(山) 钟 (祥) 边境,时年39岁。

①《勤工俭学状况》 ,清华大学中共党史教研组编辑的《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史料》 (2)上,第154页,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

②王若飞: 《圣夏门勤工日记》 ,《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史料》 (2)上,第226页。

③李维汉: 《回忆新民学会》 ,《历史研究》 1979年第3期。

①《湖北旅法勤工俭学生之血泪》,1922年7月24日天津《益世报》 。

②关于周恩来介绍程克绳入党的根据有: 《黄镜给团中央的报告》1925年12月2日;沈沛霖给枣阳市党史办公室的信,1987年9月17日; 《李实同志谈话记录》,1981年6月29日。

①《吴卫致曾延信》 1926年1月21日。

②访问程发明记录,1987年5月28日。

①访问申天德、黄家举的谈话记录,1985年11月。

②访问程厚波、程正春谈话记录,1961年7月15日。

③张铁汉谈话,1969年12月25日。

①《团武汉地委致团中央信》,1926年1月21日。

②《团武汉地委关于湖北各地团组织活动情况的报告》,1926年3月26日。

③《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党务日报》第1期。

④《湖北农民运动概况》,1926年。

①《枣阳农运之发展》,1927年1月10日,《汉口民国日报》。

②访问王惠兰谈话记录,1982年3月22日。

①《枣阳代表报告》 ,1927年3月8日。

②《积极武装之枣阳农民》,1927年5月4日。

③《枣阳县党部反对不法军官》,1927年5月10日 《汉口民国日报》 。

①《廖划平关于鄂北工作报告》,1929年7月23日。

②赵贤惠: 鄂北农呈《枣阳报告》,1927年9月。

①赵贤惠: 鄂北农呈《枣阳报告》,1927年9月。

②访问李实谈话记录,1981年6月。

③《关于枣阳暴动及几个同志受处分向白德及顺泰报告》,1927年11月。

①徐化龙谈话记录,1961年8月;张显宗谈话记录,1982年11月。

②傅良知: 《枣阳工作报告》,1928年12月。

①傅良知: 《枣阳工作报告》,1928年12月。

②《廖划平关于鄂北工作报告》,1929年7月23日。

①刘占彪: 《回忆我参加红九军二十六师的战斗历程》,《襄樊党史通讯》1985年第2期;张显宗谈话记录,1982年11月,存枣阳市委党史办公室。

②徐光恩: 《土地革命时期鄂北的武装斗争》,载于《鄂北星火》,1984年5月。

①《鄂豫边临时省委报告》,1932年3月18日。

①谢威谈话记录,1981年7月6日。

相关参考

中共人物传 郭亮人物传,郭亮生平事迹,郭亮评价

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郭亮,在短暂的革命生涯中,先后任过湖南省工团联合会总干事、湖南省总工会委员长、中共湘区委员会委员、中共湖南区(省)委委员兼工农部部长、省委代理书记、中共中央委员、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湘

中共人物传 刘英人物传,刘英生平事迹,刘英评价

一九四二年五月十八日清晨,中共中央闽浙赣特派员、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刘英,被国民党反动当局秘密杀害于浙江永康方岩,时年三十九岁。刘英为民族的生存、人民的解放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胜利,英勇奋斗,历尽艰辛,建

中共人物传 罗明人物传,罗明生平事迹,罗明评价

罗明192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福建党组织和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占统治地位时,罗明坚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反对在闽西推行“左”倾错误路线,从而受到打击,被撤销

中共人物传 余泽鸿人物传,余泽鸿生平事迹,余泽鸿评价

余泽鸿,四川人。一九二六年任中共上海区委学生运动委员会主任,一九二七年五月任中共湖北省委秘书长,一九二九年任中共中央秘书处秘书长。一九三一年八月进入中央苏区,曾任建宁中心县委书记,领导建黎泰地区的土地

中共人物传 黄道人物传,黄道生平事迹,黄道评价

黄道,原名黄端章,别号一鸣,江西横峰县姚家垅人,一九○○年四月二十五日生,一九三九年五月二十三日遇害于江西铅山河口。陈毅生前称赞他是“江西人民革命领袖,中共优秀的领导干部,马列主义的活动家,抗日的新四

中共人物传 陈为人人物传,陈为人生平事迹,陈为人评价

陈为人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在传播马克思主义,领导我国早期工人运动,创建中共东北地区的组织,保卫中共早期的珍贵文献资料等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永远值得人民怀念。(一)陈为人,原

中共人物传 竺清旦人物传,竺清旦生平事迹,竺清旦评价

竺清旦竺清旦是浙东地区早期农民运动杰出的领导人之一。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①,曾任中共宁波地委委员兼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中共上海(江浙)区委农民问题委员会委员、宁绍台农民协会会长、宁波市临时政府执行

中共人物传 李季达人物传,李季达生平事迹,李季达评价

李季达李季达是中共早期革命活动家,曾任中共顺直省委宣传部部长、工人部部长兼天津市委书记。1927年11月被反动军阀杀害,时年27岁。(一)李季达,字世昌,化名李吉荣,1900年1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巫

中共人物传 王昭人物传,王昭生平事迹,王昭评价

王昭,一九一七年七月十九日出生于河北省平山县天井村一个农民家庭。一九三二年七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一九三六年后担任中共平山县委副书记、书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边区北岳区第

中共人物传 罗孟文人物传,罗孟文生平事迹,罗孟文评价

罗孟文罗孟文是一位优秀的党务工作者和白区工作者,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忠诚战士。他出身农民,1927年参加革命,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曾任中共江西省委白区工作部部长、中共赣南省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