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人物传 李得钊人物传,李得钊生平事迹,李得钊评价
Posted 司令部
篇首语: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共人物传 李得钊人物传,李得钊生平事迹,李得钊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共人物传 李得钊人物传,李得钊生平事迹,李得钊评价
李得钊
(一)
李得钊,又名德昭,字伯明,化名林志明,1905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永嘉县岩头港头村。他6岁时母亲病故,父亲李立勋以串乡钉鞋为业,家境十分贫寒。1917年春,李得钊在亲戚资助下进入县立岩头高小读书,与金贯真同窗,并结为至交。高小校长谢文锦,思想进步,李得钊深受其影响。
1920年春,李得钊因学习成绩优异,由游建人牧师推荐,免费进入温州英国人办的教会学校艺文中学学习。在这里,他和温州第十师范的金贯真组织了青年策进会、溪山学友会。这些组织在宣传新文化、揭露军阀政府和帝国主义的罪行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这时,谢文锦在上海参加了共产主义小组,仍和自己的学生李得钊等保持着联系。谢文锦经常写信给李得钊,引导他阅读《新青年》等进步刊物,鼓励他参加实际斗争,使他的思想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李得钊在艺文中学读书期间,追求进步,学习勤奋,各科成绩优良,英语成绩尤为突出。在教会学校三年的亲身经历,使本来就不信上帝的他更深刻的认识到,“传教办学是帝国主义者用以奴化教育而麻痹殖民地人民思想,与派兵舰、用飞机大炮来镇压一样,不过是其手段的两个方面而已”①。
李得钊还以诗言志,他在《咏灯蛾》诗中写道:
灯蛾扑火似无成,
是是非非评不清,
我说灯蛾死可贵,
粉身碎骨向光明。
表现了他决心要冲破黑暗的牢笼,追求光明的牺牲精神。
另一首《咏萤火虫》诗,则表达了他为真理奋斗的宏伟志向:
莫道流萤小小虫,
抗暴大胆称英雄,
风风雨雨无所惧,
长此发光黑暗中。
李得钊思想上的深刻变化,为他以后投身革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
1923年秋,李得钊以优异的成绩从艺文中学毕业,当时教会曾多次提出要保送他到南京神学院深造,都被他拒绝。一年后,李得钊受聘在艺文中学附属小学毕业生补习班任教。
1924年秋,谢文锦受中央委托到温州筹建党团组织。他向李得钊详细介绍了苏俄十月革命情况,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和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使李得钊的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不久被首批介绍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春,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谢文锦写给中央的报告中对李得钊作了如下评价: “人极诚实可靠,他现在虽仍在教会学校任事,但很有觉悟。教会曾屡次要保送他到南京神学院去读书,而他拒绝之。不过他现在为经济所迫,势不能不暂在彼混饭吃耳……”①。
李得钊入党后,成为温州独立支部的主要成员,参与领导了温州地区“五卅”反帝爱国运动。
1925年秋,由于谢文锦的资助和金贯真的无私支援,李得钊进入上海大学学习。他十分珍惜这一宝贵的学习机会,如饥似渴地钻研马列主义,短期内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都有较大提高。
是年冬,党中央选派李得钊到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十月革命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蓬勃景象和苏联人民的幸福生活,使李得钊受到很大鼓舞。他写了充满激情的文章向祖国青年介绍十月革命后苏联的伟大成就。
1927年2月,李得钊离苏回国,担任第三国际代表翻译,并受共产国际东方部和中共中央委托,为东方大学招收学员。李得钊四处奔忙,在各地党组织积极配合下,为东方大学招收了数百名学员。永嘉楠溪就有金贯真等9人赴苏学习。
招生工作告一段落之后,李得钊在团中央工作,后又担任《红旗》报编辑。在此期间,他曾先后在《红旗》、《列宁青年》等报刊上发表过多篇文章。1928年,他在《列宁青年》第一卷第四期发表了为纪念十月革命而写的重要文章: 《列宁主义与托洛斯基主义》、《十一年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第三期与第五期分别发表了他写的《苏联共产主义青年团概况》和他翻译的《国际青年团的现状》。1929年1月至8月,《列宁青年》先后刊登了他写的《列宁、李卜克内西与无产阶级青年运动》、《中国学生已往的光荣和今后的去路》、《怎样纪念五卅》、《印度的革命运动》、《哈尔滨事变中青年的任务》等文章。在这些文章中,李得钊深刻阐述了列宁主义,歌颂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介绍了国际、国内青年运动的情况和任务,鞭挞了国民党反动派勾结帝国主义的滔天罪行。
1930年,李得钊在中央军委工作,是军委书记周恩来的得力助手。这一年,金贯真受命要去浙南工作,行前,李得钊和他一起详细分析了浙南情况,对金贯真到浙南如何开展工作(组建红军、筹建特委以及开展土地革命运动等) 帮助很大。
1930年5月上旬,以浙南农民武装为基础的红13军正式宣告成立,李得钊为红13军输送军政干部,并给予政治上、军事战略上的及时指导。
1930年5月20日,金贯真为革命壮烈牺牲,李得钊闻讯后,挥笔写下了《悼我们的死者——金贯真同志》的悼文。
1931年1月,党的六届四中全会以后,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改称中央军事部,部长为周恩来。同年夏,李富春接任军事部长,李得钊任秘书①。
1933年1月,中共中央由上海迁到中央革命根据地后,在上海成立了中央局②。李得钊是上海中央局秘书长③。他的妻子周惠年是上海中央局的交通员。他还在中央特科总务部担负着重要任务④。在白色恐怖的环境里,李得钊机智、勇敢、冷静、沉着地开展工作。有一次,他带着文件行走在英租界的马路上,突然敌人宣布戒严,封锁道路,盘查行人。李得钊急中生智,不露声色地把文件卷了起来,拿在手中,同其他行人一样高举双手,印度巡捕搜遍了他的全身,没有发现什么可疑的东西,就放他走了。
(三)
1934年6月26日晚,由于叛徒告密,上海中央局机关遭到破坏。书记李竹声和李得钊夫妇同时被敌逮捕。在组织的营救下,一周后周惠年获释。李竹声跪倒在敌人脚下,成为可耻的叛徒。李得钊被捕后,化名林志明,编造假口供和敌人进行斗争。尽管有叛徒指认,敌人对他严刑拷打,他始终没有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严守了党的机密。不久,他被移送到南京宪兵司令部看守所。
同年9月,周惠年分娩后仅20天,又被敌逮捕,与她同住一起以婆媳关系为掩护的夏娘娘①和两个孩子也被同时关进狱中。3个月后也被移送到南京宪兵司令部看守所。监房恰巧就在李得钊隔壁,听到周惠年和孩子说话的声音,李得钊和她敲墙壁通话,互相鼓励。当晚,李得钊就被调到别的号子去了。
李得钊在狱中受尽酷刑,但他很坚强,他不愿和法官多说一句话,拒绝回答法官提出的问题。有一个法官是浙江人,他见李得钊铁骨铮铮,毫不屈服,就以同乡名义劝说他: “登个记,办个自新手续,这是潮流! 同你一起进监狱的人,只你一个不登记,何苦呢?”李得钊斩钉截铁地说: 我有什么好登记的! 我决不会做出对不起朋友的蠢事。
在南京宪兵司令部看守所里,人们都很钦佩李得钊的革命气节,不仅政治犯,许多普通犯也很佩服他,连有的法官也暗自佩服他②。
李得钊视死如归,每天早晨起来,就整整齐齐地穿好衣服,梳好头发,准备就义。他设法搞到了纸笔,给父亲写绝命书,希望父亲心地开朗,切莫过度悲伤,光明来临为期不远,当可目睹身受。他还托同监难友李默农照顾孩子的生活。
1935年8月,敌人在没有确实证据和口供的情况下,判处李得钊15年徒刑,并把他从宪兵司令部看守所移送到南京中央军人监狱。
李得钊被判刑后,在狱中坚持学习,准备将来出狱后,为党做更多的工作,他在囚室写了一首抒情词——《烦闷》,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心情。他在这首诗的最后一段写到:
利刀哟,铁索呀!
几时我有了能力,
定要把你们捉住,
然后一起投在洪炉里,
铸成座小小的生命胜利的纪念塔。①
监禁在南京中央军人监狱的都是被国民党反动派视为犯了弥天大罪的军事犯和政治犯。李得钊被囚禁在该监的人字间8号,24人一间房,4人一张双层铺,拥挤得只能轮流睡觉。吃得是三层饭 (烂米、稗子、砂子) 和烂菜汤。李得钊刑伤累累,又患了结核病,得不到应有的治疗,烂菜烂饭难以下咽,搞点水喝也困难,这更加重了他的病情,同监难友伸出了友谊的手,常把吃的东西省下来送给他。关在隔壁号子里的刘顺元,有一次还买了8磅代乳粉送他补养身体。
李得钊患得是肺结核病,草营人命的狱医却给他吃了金鸡纳霜,1936年9月,因剂量过重,中毒死亡,时年31岁。
1940年党中央派金省真来永嘉县楠溪,慰问李得钊烈士遗属,给他们送赠了党中央的抚恤金,鼓励他们抚育好烈士后代,继承先烈遗志,为实现伟大理想而奋斗。
全国解放后,李得钊烈士的长子李海燕上书政务院,周恩来总理亲笔复示: 李得钊同志是一位很好的同志,为革命事业牺牲了自己……关于追认烈士的事,请陈毅同志办理。
1951年5月17日,华东军政委员会颁发了烈士证 (00329号) 。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陈列室,陈列着李得钊的遗像和部分著作,供后人瞻仰纪念。
①李立敬的回忆(1983年5月),原件存中共永嘉县委党史办公室。
①谢文锦介绍八人加入SY给中央的报告,原件存中央档案馆。
①《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军委和中革军委的组织演变情况》,载《军史资料》 1986年第1期,解放军出版社出版。
②《关于1933年建立的上海中央局的一些情况》,上海《党史资料》丛刊,1985年第1辑。
③据中央档案馆李得钊档案资料。
④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资料。
①夏娘娘系夏之之母, 赵世炎的岳母。
②刘顺元的回忆(1983年12月),原件存中央永嘉县委党史办公室。
①原件存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
相关参考
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郭亮,在短暂的革命生涯中,先后任过湖南省工团联合会总干事、湖南省总工会委员长、中共湘区委员会委员、中共湖南区(省)委委员兼工农部部长、省委代理书记、中共中央委员、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湘
一九四二年五月十八日清晨,中共中央闽浙赣特派员、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刘英,被国民党反动当局秘密杀害于浙江永康方岩,时年三十九岁。刘英为民族的生存、人民的解放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胜利,英勇奋斗,历尽艰辛,建
罗明192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福建党组织和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占统治地位时,罗明坚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反对在闽西推行“左”倾错误路线,从而受到打击,被撤销
余泽鸿,四川人。一九二六年任中共上海区委学生运动委员会主任,一九二七年五月任中共湖北省委秘书长,一九二九年任中共中央秘书处秘书长。一九三一年八月进入中央苏区,曾任建宁中心县委书记,领导建黎泰地区的土地
黄道,原名黄端章,别号一鸣,江西横峰县姚家垅人,一九○○年四月二十五日生,一九三九年五月二十三日遇害于江西铅山河口。陈毅生前称赞他是“江西人民革命领袖,中共优秀的领导干部,马列主义的活动家,抗日的新四
陈为人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在传播马克思主义,领导我国早期工人运动,创建中共东北地区的组织,保卫中共早期的珍贵文献资料等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永远值得人民怀念。(一)陈为人,原
竺清旦竺清旦是浙东地区早期农民运动杰出的领导人之一。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①,曾任中共宁波地委委员兼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中共上海(江浙)区委农民问题委员会委员、宁绍台农民协会会长、宁波市临时政府执行
李季达李季达是中共早期革命活动家,曾任中共顺直省委宣传部部长、工人部部长兼天津市委书记。1927年11月被反动军阀杀害,时年27岁。(一)李季达,字世昌,化名李吉荣,1900年1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巫
王昭,一九一七年七月十九日出生于河北省平山县天井村一个农民家庭。一九三二年七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一九三六年后担任中共平山县委副书记、书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边区北岳区第
罗孟文罗孟文是一位优秀的党务工作者和白区工作者,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忠诚战士。他出身农民,1927年参加革命,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曾任中共江西省委白区工作部部长、中共赣南省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