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人物传 理琪人物传,理琪生平事迹,理琪评价

Posted

篇首语: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共人物传 理琪人物传,理琪生平事迹,理琪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共人物传 理琪人物传,理琪生平事迹,理琪评价

理琪,原名游建铎,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国民党部队中做过地下工作,一九三六年初至一九三八年初任中共山东省胶东特委书记,领导了著名的天福山起义,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的胶东地区第一支抗日武装。一九三八年二月,他率部队攻克了沦陷的牟平城,在指挥胶东第一次重创日军的雷神庙战斗中,英勇牺牲。

(一)

理琪一九○八年出生于河南省太康县游庄村的一个地主家庭里。一九二五年,他在开封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他便离开学校,回到家乡,根据党的指示,参加了太康县国民党县党部的筹建工作,积极宣传革命思想,发动和领导广大群众,开展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一九二六年下半年,理琪离开太康县,到开封考入了冯玉祥举办的西北军无线电学校①。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冯玉祥所属部队的一个电台任报务员。他利用这个职务,在士兵中宣传革命道理,发动广大士兵支持革命。

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理琪遵照党的以武装反抗蒋介石反动派屠杀的方针,继续进行革命斗争。他曾秘密联络士兵和群众准备举行武装暴动,但由于敌强我弱,条件不成熟,没有成功。按照党组织的安排,他仍留在国民党的部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一九二九年,理琪随国民党部队开驻江西。在那里,他一面进行瓦解敌军、策动国民党士兵哗变的兵运活动;一面搜集敌人的军事情报,提供给红军,为帮助苏区军民粉碎反动派的军事“围剿” ,做出了贡献。一九三一年十二月,理琪参与了鼓动国民党二十六路军的官兵参加宁都起义的活动,因被敌人发觉,他才离开国民党军队,到了中央苏区。在苏区,他用自己所掌握的无线电技术,为我党、我军和苏区无线电通讯事业的建设,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一九三四年,正在国民党法西斯统治极为猖獗的时候,理琪被派往上海从事地下工作。当时上海的党组织经常遭到敌人的破坏,斗争环境十分险恶,他常常饿着肚子流浪于街头,但他仍然怀着一颗对党赤诚的心,坚持着斗争。一九三五年下半年,理琪与党组织失掉了联系,无法再在上海工作下去。在他千方百计地寻找下,终于于一九三六年春,接到在中共河南省委工作的老同学邓汝训的来信,请他到胶东去。

(二)

胶东地处山东半岛的东部。一九三五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农历十一月初四) ,胶东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举行了大规模的武装暴动,但因敌我力量悬殊,暴动很快失败。此后,胶东呈现一片白色恐怖,党组织从特委到基层支部几乎全遭破坏,同上级党失掉了联系; 武装力量也只剩下了不足二十人。这些党员干部组成了中共文登县临时县委,想方设法与中共河南省委取得了联系,河南省委便派理琪到胶东工作。

理琪于一九三六年四月到达胶东,住在文登县沟于家村中共文登临时县委负责人张修己家里。他脱下长衫,穿上农民服装,与临时县委的同志一起深入群众,了解情况,着手恢复党的各级组织。但是,由于国民党反动派正在胶东强化保甲制度,并调集了大批军警,集中对文登县各区进行大清乡,使得理琪这样的外乡人很难隐蔽。临时县委暂时把理琪转移到威海,住在一家旅馆中。不久,又辗转回到文登,仍住张修己家。理琪回来后,立即着手整顿党的组织,成立了中共胶东临时特委,被选为临时特委书记。理琪与特委的其他同志认真分析了当时胶东的斗争形势,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教训,采取了恢复和发展革命力量的一系列切实措施,很快地把各县、区的党组织重新恢复起来。理琪还起草了胶东特委《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总结了已往的工作,批评了胶东党内存在的各种错误倾向,指出了纠正的方法,并提出了胶东党组织今后的任务:

第一,严密党的组织,党的工作要注意秘密性,要把秘密工作和公开的工作结合起来;要在群众斗争中,把那些阶级觉悟高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吸收党员必须严格组织手续,党员必须维护党的纪律。

第二,提高党员的文化水准。特委决定除定期出版一种刊物供各级同志阅读研究外,各级组织还应切实注意学习党的文件,研究各种问题;党员要尽可能地多读些书报,不识字的要设法识字。

第三,加紧组织群众斗争,要把党隐蔽在庞大的群众之中。在胶东必须克服认为开展农民工作困难的右倾观点;发动妇女参加革命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的一环; 知识分子有不少人可、以成为真正的革命战士;对容易动摇的人,也要同他们结成抗日反蒋的联合阵线,但共产党必须“抓着”统一阵线的领导权。

第四,准备开展游击战争。各级党组织要做充分的准备,加强领导,发动坚强的游击战争。

第五,在理论上开展两条战线的斗争。既要反对右倾,也要反对“左”倾,而当时在胶东消极的右倾错误是更为有害的①。

理琪为胶东特委起草的这封信,对于及时有效地纠正胶东党内存在的错误倾向和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起了很大作用。

理琪经常在漆黑的深夜爬山越岭,从这个村到那个村,发动和组织群众。他还到各地召集积极分子会议,亲自帮助大家学习理论。他把带来的《社会发展史》和《唯物辩证法》两本书,用通俗的语言讲解给大家听。在深入农村开展工作中,他看到农村识字的人非常少,就组织了新文字训练班,编写了适合农民学习的课本,自己刻印、装订成册,发给大家学习。

理琪的身体本来就很瘦弱,又患有严重胃病,再加上生活条件差,时常饿肚子,有时胃痛得浑身冒汗,但他从不叫苦,总是咬着牙坚持工作。同志们时常见他一手捂着肚子,一手拿书,认真地阅读。由于经费缺乏,他还把自己的衣服拿去典当,作为党的经费。不管环境多么艰险,生活多么困苦,他总是有说有笑,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理琪具有优良的民主作风,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从不个人说了算。一九三六年初夏,我武装游击小组决定夜袭文登县界石集。这个意见得到特委另一位负责同志的支持。理琪认为当时正在整顿组织,如果一旦战斗打响,环境会更紧张,这对完成整顿任务不利。因此,他不主张打,但他并不武断地下命令,而是耐心地讲明道理,同时仔细听取对方的理由。界石集是当时国民党控制的一个重要据点,是我游击活动发展的一个严重障碍,和杨里镇相隔六里,成东南西北相呼应之势,杨里镇的据点巳被我搞掉,而界石集的敌人仍很疯狂。所以,我游击小组决定拔掉它。理琪见同志们决心很大,如不同意就会影响大家的情绪,于是,便批准了这次行动,并提出了积极的意见。他指出: 如果大家坚持要打,就要打得干脆,多写些标语,扩大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当传达了理琪的意见后,游击小组的同志都很高兴。结果,这次战斗打得非常漂亮,一下子缴获了长短枪四十余枝,子弹十几箱,进一步扩大了党的影响。

一九三六年“九一八”纪念日时,特委决定进行一次广泛的宣传活动。理琪修改《九一八告同胞书》的传单,号召凡我爱国同胞必须同心协力,团结起来一致对外,绝不允许日寇侵占我们大好河山。我们要争取解放,把敌人赶出中国去①。在九月十八日的前两天,文登、牟平等县城及许多区、镇、乡都出现了这份传单。

一九三六年秋,敌人到处搜捕共产党人,我党又有一部分同志被捕。为了特委的安全,同时又考虑到兼顾城乡两方面的工作,经研究决定,理琪和特委机关一起迁移到烟台市。理琪在烟台以读书为名,隐蔽在毓皇顶的第八中学,继续进行党的工作。他一面利用各种形式作抗日宣传,组织青年学生开展革命活动; 一面指导胶东城乡各地的工作。这时,理琪与中共中央北方局派来烟台工作的吕志恒接上了关系,并根据北方局的指示,将中共胶东临时特委与烟台市委合并为胶东特区工委,理琪任书记,吕志恒任副书记。此后,在上级党组织的指导下,胶东的革命斗争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三)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间,由于叛徒告密,胶东特区工委机关遭到破坏,理琪不幸被捕。在监狱里,敌人将他的两个姆指用细皮条拴住吊在梁上,一边拷打,一边审讯,他始终坚守党的机密。当敌人用死来威胁他的时候,他大义凛然地痛斥反动派的卖国罪行。敌人在审讯书上写的结语中,说他“毫无后悔之心,坚信共产主义,拟清严重处分。”①敌人无计可施,便将他解赴济南,关押在高等法院看守所。敌人再次毒刑拷问,他仍毫不屈服;并在法庭上大讲我党抗日民主政策,指责国民党政府假抗日真反动的罪行。敌人束手无策,只得判他徒刑五年。

在残酷的监狱生活中,理琪倍受摧残、折磨,但他始终坚贞不屈。使他感到最大宽慰的是,在狱中同其他在押的党员取得了联系。经过酝酿,监狱中的十九名党员组成了狱中党支部,赵健民任支部书记,姚仲明任宣传委员,组织委员由理琪担任。狱中党支部领导狱中党员过组织生活、学习时事和马列主义理论; 同时,领导难友们同反动派进行斗争。

狱中党支部组织的学习,主要是阅读社会科学方面的书籍,每周讨论一至两次。一天下午,他们正在热烈讨论党的抗日政策时,不料监狱的看守长偷偷地走来,弯着腰躲在窗下偷听。当他听清了讨论的内容后,便大声嚷道: “你们这些人想找死吗?这是什么地方?这是法院看守所,是监狱! 你们抗战!抗战!抗到监狱里来了!”理琪理直气壮地说:“坐牢就不能抗日吗?亡了国我们要当亡国奴,我们自然关心共产党主张的团结抗日,到时侯真要亡了国,你们同样要当亡国奴! ”看守长理屈词穷,边走边嘟囔着: “好! 好! 我不和你说这些”①。次日清晨,理琪、赵健民、姚仲明三人被转押到“义”字号牢房,同其他同志隔开了。但是,他们仍设法传递信息,保持联系,继续组织大家学习和斗争。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芦沟桥事变爆发。日本侵略军于七月底占领北平、天津后,继续沿平汉、津浦铁路南犯。这时,日本飞机经常在济南上空侦察盘旋,监狱里天天能听到嗡嗡声。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大家再也不能忍耐了,狱中党支部研究,决定同反动当局进行一次政治斗争。

一天早上七点多钟,当看守长查号时,理琪带头站在靠近铁门的地方,向看守长提出:“外边抗日战争已经兴起,这是四万万五千万同胞生死存亡的斗争……我们要捐款抗日,请看守长代为转达。”看守长说: “抗战有国家料理,你们犯法,还要多事,你们捐款,你们有什么钞?”这时,同志们异口同声地说: “我们有钞! 有钞! 钞虽不多,但表达我们一片爱国之心! ”说着大家便把钞单子 (看守所制度规定,犯人的现金均交看守所代存,只发给一张单子,随用随取) 扔到铁门下边。看守长气汹汹地说:“你们这是胡闹! ”理琪又带头说:“不答应,我们就绝食! 请看守长把我们绝食节省的费用,一道转交抗日将士。你凭天良想想,我们做的对不对?应不应该拒绝我们的要求?”①这时,所有牢房的“犯人”群情激昂,看守长在众目怒视下,赶快溜走了。当天,整个监狱统一行动,进行绝食斗争。狱卒送来的饭菜,在门口摆着,没人去动。一天、两天,绝食斗争继续着。到了第三天,反动当局调来大批武装警察同看守们一起,用强制手段把所有政治犯分散开,使斗争失掉了核心。在此情况下,党支部考虑,斗争巳达到扩大政治影响的目的,便决定停止绝食斗争。这次绝食斗争影响很大,不仅使所有“犯人”受到一次抗日爱国教育,就连看守们也为政治犯的爱国热情所感动。

一九三七年十月,日军到达黄河北岸,济南危在旦夕。这时,经中共代表张经武与国民党山东省当局多次交涉,迫使他们不得不以“停止羁押”的名义,让政治犯保释出狱。理琪也在一九三七年十一月被保释出狱。

(四)

抗战爆发后,由于山东战略地位重要,中共中央曾专门发出了《关于在山东发动组织人民抗战》的指示,中共中央和北方局还陆续派遣了许多红军干部到山东工作。十月中旬,中共山东省委在省委书记黎玉主持下召开会议,根据中央指示,制定了分区发动抗日武装起义的计划,并决定,起义后的部队可用“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或“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 的名义。

理琪出狱后,立即找到了中共山东省委,并按省委的指示,很快又回到了胶东。这时的胶东,形势十分紧张,国民党官员忙于搜刮钞财,准备逃跑。他们有的表面上赞成抗战,实际上坚持反动政策,反共气焰仍很嚣张;有的则准备随时投降日寇。但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广大工农群众以及其他各界爱国人士,迫切要求抗日。理琪回到胶东后,马上召集了特区工委扩大会议,传达了省委指示,分析了形势,经过认真讨论,决定以“一一·四”暴动后保存下来的武装游击队为基本力量,建立一支由共产党独立领导的胶东人民抗日武装,首先在天福山举行抗日武装起义。

天福山位于文登县城东四十多里的地方,是一座在群峰环抱中的小山,地处偏僻,层峦叠嶂。胶东特委机关就设在附近的“小苏区”沟于家村。起义决定做出后,理琪不顾身体虚弱和疲劳,同特委的其他领导同志一起,紧张地投入起义的准备工作。从发动群众、组织队伍,到宣传教育等,对起义计划的每一个环节,他都周密地安排和检查。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清晨,理琪带领中共胶东特委的几位主要负责人,来到山顶的一座大庙里。上午九时多,起义的队伍巳齐集在山上,许多群众站满了山坡。在山顶庙前的旗杆上,绣着“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字样的红色大旗庄严升起,在欢呼声中,理琪登上大庙的台阶,代表中国共产党胶东特委讲话。他讲了当前的形势,指出了任务,响亮地提出:在日寇即将打到我们家乡的时刻,凡是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都要马上团结起来,有人出人,有钞出钞,要武装起来,广泛进行救亡宣传,我们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铲除汉奸卖国贼①。理琪传达了省委指示和在胶东成立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的决定,讲解了中国共产党要团结资产阶级争取地主阶级参加抗日的统一战线政策。接着,他宣布: 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正式成立。人们再次欢呼跳跃。“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华民族解放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声震荡山谷。特委把汇集在天福山的武装力量,编成三军的一个大队。会后,按原定计划,起义部队立即以武装宣传队的名义,深入各地宣传抗日,组织群众,开展斗争。

理琪等领导的天福山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东人民较早、影响较大的一次抗日武装起义。它的成功,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和游击战争的广泛开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天福山起义后,理琪又同特委的其他负责人到达威海市,发动和组织了威海的起义。

威海是胶东半岛的重要军港。国民党威海当局及驻军,处于战降不定的混乱局面。国民党专员孙玺凤力量小,没有抗战的决心,想脱身溜走; 警察局长郑维屏力量较大,想当汉奸,还想拉孙玺凤跟他走; 驻在威海的海军教导队,武器精良,力量最强,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与郑维屏不和,政治态度不明,不过教导队郝队长的弟弟是共产党员,他刚出狱,正在家养病,可以影响其兄;另外,在威海的国民党二区政训处的一部分人,则在我党控制下。理琪正确地分析了威海的这种形势,决定采取推动孙玺凤支持我们抗战,争取海军教导队中立,反对郑维屏投降,依靠自己掌握的力量举行武装起义的方针。

理琪在威海,一面广泛发动群众参加抗战; 一面在国民党上层中开展统一战线工作。这时,他工作非常紧张,有时几夜睡不好觉。他曾到国民党海军教导队去作过“团结抗战”问题的报告,亲自同国民党专员孙玺凤进行谈判,使孙答应在我们保护他安全离开威海的条件下,暗中给我们枪械的支援。经过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在威海发动抗日武装起义的条件成熟了。

一九三八年一月中旬,在理琪的直接领导下,以原国民党二区政训处的一部分力量为基础,加上市郊的农民,在我原有武装力量的配合下,举行了威海起义。起义人员打开了威海专员公署的军械库,取出了许多枪械和大批弹药、辎重,逮捕了勾结日寇的商会会长兼商团团长乔仁廷。起义爆发时,郑维屏想联合海军教导队进行镇压,曾三次打电话给海军教导队,教导队回答说: “共产党力量很大,不是好惹的,我们不能管;如果你要搜捕,搜出乱子来我们不能负责。”①郑维屏见势不妙,只得率部撤离威海四十里。

起义部队占领威海后,在专员公署旧址召开了群众大会,举行了升旗典礼。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的大旗飘扬在威海的上空。接着,全副武装的起义队伍高喊着“团结抗战”、“中国人应该枪口一致对外”、“打倒汉奸卖国贼”等口号,在市区举行了游行示威。然后,起义部队满载着胜利品撤离了威海。

威海起义后,不但扩大了党和三军的影响,而且壮大了武装力量。为了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特委将“三军”整编为二个大队; 建立了司令部,成立了军政委员会,理琪任司令员和军政委员会主席。

(五)

一九三八年二月初,日军三千余人自青岛沿青烟公路侵占了烟台等地。为了打击日寇的侵略凶焰,理琪率三军到达文登、牟平交界的崔家口一带活动。几天后,部队获悉日军巳占领牟平城,建立了伪政权后撤回烟台。得此情报,军政委员会在理琪的主持下,召开紧急会议,决定首先攻打牟平城。理琪亲率一个大队执行这一任务。

二月十二日下午,理琪率部队出发。开拔之前,他在崔家口作了动员,指出这次行动的目的是要打击日寇,提高胶东广大群众抗战的信心。部队经过一夜的行军,走了九十多华里,于第二天拂晓到达牟平城郊。

牟平城是胶东有名的坚固城堡,有“铁打宁海州”之称。部队到达牟平之前,理琪已派便衣侦察进城,并设置了内线接应。敌人作梦也没想到我军会这样快地袭击他们,所以,城里并无特别戒备。当我侦察员向理琪报告了这一情况后,他立即指挥部队分三路攻进县城,并身先士卒,带领部队打下了伪县政府。

这次战斗的胜利,使牟平人民欢欣鼓舞,扩大了我党的影响,俘虏了伪县长、伪公安局长、伪商会长、维持会长等七十余人,缴枪百余枝。根据群众要求,除把伪县长宋健武等几名主要汉奸押回三军驻地惩处外,其余俘虏大都教育释放。部队随即撤出牟平城。部队撤退后,理琪等负责同志,带领二十多人,在城南二、三里路的雷神庙停下来休息,并研究善后工作。

牟平离烟台只有六十里路,有公路相联。烟台的日军得知我军攻下牟平时,以空军配合,出动大量兵力乘汽车迅速向牟平增援,由于我军成立不久,缺乏训练和作战经验,担任后卫警戒的部队未能及时发出警报和有效地阻击敌人的奔袭,结果,天刚过午,敌人就包围了雷神庙。下午一点多钟,在庙前站岗的我军战士发现敌人已接近庙门,当即开了枪,并大声向庙内报告。正在南大厅开会的理琪等同志,听到报警后,随即抽出匣子枪冲到院里。这时,庙四周的日军也开了枪。在这危急时刻,理琪毫不慌张,命令大家立即占领正殿、东西厢和南大厅,组织火力封锁住庙门和各个窗口。当日军的机枪架到庙门外向里扫射,并向庙内发起冲击时,理琪立即喊道: “同志们,坚守庙门,沉着迎敌,准备突围! ”在他的指挥和鼓舞下,敌人几次冲锋都被打退了。下午三点多钟,敌人又从庙周围蜂拥而上,对雷神庙发起总攻。西厢和南大厅都打着了火,东厢的房顶也打塌了,敌我之间只有一墙之隔,我们有几位同志已负伤、牺牲。理琪不顾身负重伤,血流不止,继续指挥战斗。只听他坚定地喊道: “同志们,占住墙脚,坚决抵抗! 我们要准备流尽最后一滴血! ”①不幸,一颗子弹又打中了他的腹部。但他仍然一手捂着伤口,一手拿着枪,断断续续地向大家喊着: “同志们,坚持……节约……子弹! ”②当同志们听到他的声调变了,才发觉他负了重伤。几个人赶来照顾他,他却咬紧牙关,忍着疼痛,摆摆手,要大家切莫声张,赶快去对付敌人。又过了一会,当他巳无法支持时,才把自已心爱的匣子枪让同志们交给组织留作纪念。这时,敌人又冲了上来,同志们化悲痛为力量,又连续打退了敌人的几次冲锋。天黑时,我外围部队赶来支援,在内外配合下,同志们背起负重伤的理琪,乘着雪夜,胜利突围。但理琪早巳不省人事。同志们先把他安藏在一个村庄的草垛里,当同志们再赶来接他时,这位党和人民的优秀儿子、共产主义战士,巳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时年三十岁。

理琪指挥的雷神庙战斗,给了侵略胶东的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敌人不但死伤四五十人,而且损失了两辆汽车和一架飞机。我军抗击日寇的英雄事迹,很快传遍胶东各地,极大地鼓舞和坚定了胶东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决心和信心。

理琪牺牲后,党和群众把他的遗体安葬在文登县崔家口村,并在马石店为他举行了追悼大会,中共胶东特委第一次用公开的名义送了挽联。为了更好地纪念理琪同志,一九四五年十一月,党和人民政府又将他的遗体迁葬到新建的栖霞英灵山革命烈士陵园内。一九六二年,郭沫若为纪念理琪,写了一首诗:

天福英雄是理琪,

献身革命国忘私。

当年猛打雷神庙,

今日高标星宿旗。

万代东风吹海隅,

一方化雨仰宗师。

文登多少佳儿女,

接力还须步伐齐。

注释

①以上情况系理琪之弟游建政提供。

①《胶东特委书记理琪同志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载 《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3辑,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①王亮的回忆材料。

①山东省档案馆保存之敌伪档案。

①以上见赵健民回忆。

①以上见赵健民回忆。

①王亮: 《半岛烈火》,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①王亮: 《半岛烈火》第121页。

①②姜亮: 《雷神庙战斗》,载《血战八年的胶东子弟兵》。

相关参考

中共人物传 刘英人物传,刘英生平事迹,刘英评价

一九四二年五月十八日清晨,中共中央闽浙赣特派员、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刘英,被国民党反动当局秘密杀害于浙江永康方岩,时年三十九岁。刘英为民族的生存、人民的解放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胜利,英勇奋斗,历尽艰辛,建

中共人物传 郭亮人物传,郭亮生平事迹,郭亮评价

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郭亮,在短暂的革命生涯中,先后任过湖南省工团联合会总干事、湖南省总工会委员长、中共湘区委员会委员、中共湖南区(省)委委员兼工农部部长、省委代理书记、中共中央委员、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湘

中共人物传 罗明人物传,罗明生平事迹,罗明评价

罗明192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福建党组织和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占统治地位时,罗明坚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反对在闽西推行“左”倾错误路线,从而受到打击,被撤销

中共人物传 黄道人物传,黄道生平事迹,黄道评价

黄道,原名黄端章,别号一鸣,江西横峰县姚家垅人,一九○○年四月二十五日生,一九三九年五月二十三日遇害于江西铅山河口。陈毅生前称赞他是“江西人民革命领袖,中共优秀的领导干部,马列主义的活动家,抗日的新四

中共人物传 王昭人物传,王昭生平事迹,王昭评价

王昭,一九一七年七月十九日出生于河北省平山县天井村一个农民家庭。一九三二年七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一九三六年后担任中共平山县委副书记、书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边区北岳区第

中共人物传 陈为人人物传,陈为人生平事迹,陈为人评价

陈为人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在传播马克思主义,领导我国早期工人运动,创建中共东北地区的组织,保卫中共早期的珍贵文献资料等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永远值得人民怀念。(一)陈为人,原

中共人物传 余泽鸿人物传,余泽鸿生平事迹,余泽鸿评价

余泽鸿,四川人。一九二六年任中共上海区委学生运动委员会主任,一九二七年五月任中共湖北省委秘书长,一九二九年任中共中央秘书处秘书长。一九三一年八月进入中央苏区,曾任建宁中心县委书记,领导建黎泰地区的土地

中共人物传 竺清旦人物传,竺清旦生平事迹,竺清旦评价

竺清旦竺清旦是浙东地区早期农民运动杰出的领导人之一。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①,曾任中共宁波地委委员兼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中共上海(江浙)区委农民问题委员会委员、宁绍台农民协会会长、宁波市临时政府执行

中共人物传 李季达人物传,李季达生平事迹,李季达评价

李季达李季达是中共早期革命活动家,曾任中共顺直省委宣传部部长、工人部部长兼天津市委书记。1927年11月被反动军阀杀害,时年27岁。(一)李季达,字世昌,化名李吉荣,1900年1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巫

中共人物传 左权人物传,左权生平事迹,左权评价

“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拚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①(一)左权原名左纪权,号叔仁,乳名自林,一九○五年三月十五日诞生于湖南省醴陵县平侨乡黄茅岭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岁半丧父。左权八岁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