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人物传 林瑞笙人物传,林瑞笙生平事迹,林瑞笙评价

Posted

篇首语: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共人物传 林瑞笙人物传,林瑞笙生平事迹,林瑞笙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共人物传 林瑞笙人物传,林瑞笙生平事迹,林瑞笙评价

林瑞笙,名焕然,号一新、益醒,江西萍乡芦溪镇林家坊村人。1908年2月22日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瑞笙兄弟姐妹七人,他排行第四,7岁入林家坊小学读书,后又考入宣风镇万寿宫私立高等小学。

林瑞笙小学毕业后,父亲认为经商比读书更有出息,坚持送瑞笙到宣风一家南货店铺学徒。这家店铺老板经常在货物中掺沙掺水欺哄顾客,并以此为师尊之本。林瑞笙极端厌恶这个职业,学徒一年以后,再也不愿到店铺学徒,父亲只好满足他继续求学的心愿。1922年,他考入萍乡中学。

林瑞笙在萍乡中学读书期间,正是李立三、刘少奇领导的安源工人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的时候。1922年9月,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的胜利,震动了整个萍乡。当时只有14岁的林瑞笙在安源工人运动的影响下,参加了工人夜校的学习,思想觉悟有了很大提高。1923年,林瑞笙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从此以后,他毅然放弃学业,到安源煤矿修理工厂,当了一名工人。后来,工人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夜校增加到七所,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调林瑞笙担任工人夜校教员。1925年5月16日,林瑞笙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①。

这一年,全国革命形势高涨,安源的工人运动也开始由厂内向厂外、学校、农村扩展。林瑞笙除做好工人的教育工作外,还利用回家的机会,将家乡附近的农民和手工业工人组织起来,在林家祠堂开办夜校,一边教他们读书识字,一边宣传革命道理。当时工人农民生活极苦,林瑞笙就自己拿钱买来纸、笔、墨和煤油灯,供学员们学习。

1925年9月,安源煤矿资本家勾结军阀在安源制造了“九月惨案”,工人俱乐部遭到封闭,夜校等机构被捣毁,党团组织被破坏,安源工人运动转入了低潮。许多工人骨干被迫回到了家乡,有的到外地开展斗争。林瑞笙和部分同志一起由组织派遣来到广州。

当时,广州的革命运动热火朝天。林瑞笙一到广州就感到精神振奋,他很快从安源“九月惨案”而产生的苦闷情绪之中解脱出来,立志要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这年冬,他考入了广州国民政治讲习班。

政治讲习班是以国民党中央的名义在广州开办的。主要是通过短期的军事和政治训练,培养北伐干部。当时,毛泽东、李富春等都是该讲习班的理事。李富春还兼任了讲习班的政治部主任。讲习班有学员382人,共分为4个大队。林瑞笙在第4大队。

林瑞笙在讲习班里听取了毛泽东、邓中夏、肖楚女等主讲的《农民运动》、《中国政治经济状况》、《职工运动》、《社会主义》、《国际主义与民族问题》等课程,这些生动而又切合实际的讲课,使林瑞笙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和启发,政治觉悟进一步得到提高。

1926年5月底,讲习班结业。林瑞笙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2军第4师政治部工作。北伐开始后,林瑞笙主要担负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宣传群众等工作。7月,第2军开进湖南茶陵,林瑞笙召开群众大会,发表演说,在茶陵群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在茶陵负责民众运动的湖南省党部特派员杨孔万,请求北伐军将林瑞笙留在茶陵帮助工作,并呈报湖南省党部,委任林瑞笙为驻茶陵的省工运特派员。

在杨孔万和林瑞笙等共同努力下,茶陵成立了中共特别支部,杨孔万任书记,林瑞笙任宣传委员。林瑞笙在负责茶陵工运期间,首先在较苦的石印等行业的工人中建立工会组织,然后再向其他行业扩展。他起草了“告工人书”号召全县工人起来组织团体,进行斗争。他开办茶陵县工人夜校,编写夜校课本,亲自担任教学工作,培养了一批从事工人运动和担负纠察工作的骨干分子。1926年11月底,林瑞笙被选为出席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代表。这时,部队召他归队。他临行前夕,工人们都恋恋不舍,含着眼泪,燃放鞭炮,为他送行。

1927年8月1日,林瑞笙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起义失败后,林瑞笙又奉党的派遣到鄂北组织暴动。事败,林瑞笙被组织派到苏联学习。

林瑞笙在苏联学习了三年。1930年秋,他由海参崴搭船回到了祖国。不久,中央委任他为中央局巡视员,到中央苏区工作。当时苏区人民在毛泽东等领导下,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一、二次“围剿”,根据地的范围日益扩大。为了在行动上更加协调和统一,中共中央和苏区中央局决定,以赣西革命根据地和湘东革命根据地为基础,将湘东南、湘南两特委以及赣西南的西路、南路、北路三个行委所管辖的区域,合并为湘赣省,派林瑞笙与王首道、甘泗淇、张启龙等到赣西组织临时省委,林瑞笙担任组织部长。

中共湘赣临时省委成立后,立即组织湘赣军民投入了第三次反“围剿”斗争。8月中旬,临时省委召开全省活动分子会议,制定了六个月工作计划,要求彻底肃清一切反革命分子,重新平分土地,整顿各级党、政、军和工、青、妇组织,保卫秋收,保卫胜利成果。会议结束后,林瑞笙按照临时省委的布置,随独立一师到宁岗、遂川、酃县一带巡视工作,组织军民配合红一方面军作战,粉碎了敌人对湘赣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

1931年10月8日,湘赣省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在莲花县花塘村开幕,这次大会共开了八天,总结了过去的工作,讨论了今后的任务。会上,林瑞笙就巩固党组织问题,提出了六项组织任务和十八项具体工作。其中提到如何巩固和发展党的组织; 彻底的进行组织工作上的转变; 普遍地进行党的列宁主义教育,健全支部生活制度; 改造并健全各级领导机关; 提拔新的工农干部; 加强自下而上的自我批评等问题。这些问题得到了大会的承认,并作为《组织决议案》得到通过。这次会议正式成立了中共湘赣省委。林瑞笙当选为省委常委,并担任组织部长。为加强党内宣传教育工作,会上还成立了党报委员会,林瑞笙为委员之一。

同年11月初,湘赣省组织了一个代表团参加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湘赣红军独立1师护送代表团东渡赣江,去参加大会,尔后,便留在赣南一带开辟苏区。留在湘赣边的只有一些地方武装,力量比较薄弱。敌人认为有机可乘,便调集了10个正规师,连同反动地方武装共计8万余人,发动了对湘赣革命根据地的进攻。

在大敌临境之际,湘赣省委连续召开几次常委会议,分析形势,研究对策,省委成立了以林瑞笙为书记的临时前敌委员会,统一指挥根据地红军和地方武装的行动。林瑞笙担任前敌委员会书记后,马上召集会议,分析敌情,认为敌众我寡,乃决定“首先开展广泛的游击活动,袭扰疲惫敌人,造成敌人行动上的困难,然后再寻找有利时机,对敌人实行各个击破。”①根据前委这个决定,各县地方武装立即深入敌占区,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积极打击敌人。林瑞笙亲率独立3师进至莲花附近,袭扰、围困敌罗林第77师,并在浯塘消灭正在骚扰抢劫的一营敌军。12月初,敌周至柔第14师一个团进犯澧田,妄图摧毁湘赣省委机关。林瑞笙又率3师从莲花赶回,埋伏诱敌,结果全歼敌兵,省委机关安全转移到黄岗。

12月上旬,在赣南一带的红军独立1师赶回永新,在文竹与独立3师会合。林瑞笙看到时机成熟,乃决定: 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方针,先赴莲花,消灭罗林第77师,然后回师永新,消灭周至柔第14师。

12月18日,红军在浯塘击溃敌军一营。正当红军步步紧逼莲花守敌时,永新之敌14师慑于根据地军民的力量,准备退出根据地,逃往吉安。林瑞笙闻讯,立即率领独立1师、3师兼程东进,于1932年1月2日赶到永新以北的钱市街,在西面猪婆岭高地设伏,3日,敌人经钱市街撤退,由于埋伏在固塘的游击队违犯纪律,过早暴露目标,致使敌人发现我军意图,抢占了有利地形,布置火力,向红军反击。林瑞笙见此情况,身先士卒,带领部队多次向敌发起冲锋。由于我军连日转战,体力消耗很大。敌人又有所防备,所以不得不撤出战斗。这次战斗虽给敌军以重创,但我方伤亡很大,1师谭思聪政委牺牲,林瑞笙在战斗中也负了伤。

1932年3月,中央决定调林瑞笙去湘鄂赣苏区工作。当时,中央对湘鄂赣省委的工作不满意,认为省委“没有彻底转变到四中全会和国际路线上来,犯了严重的调和主义、右倾机会主义错误”①,必须予以彻底改造,因此组织了一个代表团去湘鄂赣苏区。林瑞笙枪伤刚愈,接到通知后,立即带领代表团出发。3月中旬,林瑞笙率代表团到达湘鄂赣省委驻地——修水上杉。3月17日至26日,省委在上杉召开了第一届三次执委扩大会议。会上,林瑞笙代表中央代表团作了政治报告。这次会议撤销了原省委,成立了临时省委。林瑞笙任临时省委书记。4月间,省委机关从修水搬至万载小源。湘鄂赣临时省委在林瑞笙的领导下,开展了许多工作,党组织和红军队伍得到较大的发展。9月,苏区党员增加了2万多人,红军队伍也得到扩大,枪枝增加3000支以上。1932年9月1日至15日,湘鄂赣省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在万载小源韩家祠召开。会上,林瑞笙作了报告。大会期间,中共中央和苏区中央局分别给大会发来了指示电,建议大会不必另选书记,仍以林瑞笙为湘鄂赣省委书记。

在林瑞笙担任湘鄂赣省委书记一年多的时间里,由于当时党内“左”倾路线占上风,因此,他在湘鄂赣执行的也是一条“左”倾路线,他的错误伤害了一部分同志,同时也给苏区的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

1933年10月,中央决定派陈寿昌来接替林瑞笙的工作。12月,陈寿昌等人到达万载小源。翌年1月,省委召开扩大会,免除了林瑞笙的省委书记职务。

林瑞笙被免去省委书记后,并不消极,而是虚心地接受同志们的批评,积极努力工作,以实际行动改正错误。在第五次反“围剿”中,林瑞笙担任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当时敌人重兵压境,形势危急,省委派出了一批干部到各处去开展工作,林瑞笙被分配到萍乡桐木小洞。在小洞的一次会上,林瑞笙见同志们情绪低落,就风趣地说:“小洞,小洞,别有洞天。敌人有南京,我们有小洞,小洞赛过小南京。”同志们见刚下台的省委书记还这样乐观,不由地笑了。接着林瑞笙鼓励大家说:“现在虽然情形恶劣,但是并不可怕,我们的红16师、17师都会到这里来。我们要行动起来,积极斗争,胜利会是我们的”①。

1934年6、7月以后,省委转移到了黄金洞。这时,林瑞笙接到了调他回中央的指示,他同爱人黄淑文以及省苏财政部长等离开了黄金洞。由于敌人防范严密,他们白天不能行动,只好晚上走,在浏阳遇到敌人“座草” (即埋伏) ,财政部长牺牲。林瑞笙见路上风险很大,就将他爱人黄淑文留在浏阳工作。分别时,林瑞笙将他在苏联学习时用的怀表送给她,并嘱咐她要好好学习和工作,要坚强,不要退却。

由于路途艰险,到年底林瑞笙才到达湘赣苏区。这时,中央红军早已开始了长征,林瑞笙只好留在湘赣。湘赣省委又派他到萍乡大安地区协助萍乡县委工作。

红军北上后,林瑞笙和萍乡县委的同志不畏艰险,开展斗争,带领游击队在峰峦重迭的大安山区一带和敌人兜圈子,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为了避免敌人偷袭,有时一个晚上要搬几次家。当时,物资供应困难,同志们经常吃野菜、竹笋度日。林瑞笙原来身体不太好,加上生活条件太差,身体十分虚弱。但他经常鼓励同志们说: “好好坚持吧,天光边的乌云是待不久的,我们一定要把红旗撑到最后胜利……”①

1935年春天的一个早晨,林瑞笙和县委的同志不幸被敌人包围在一间茅屋里,林瑞笙为掩护其他同志撤退而留在后面。由于他眼睛近视,加上右脚负过伤,行走不方便,不幸光荣牺牲,时年27岁。

注释

①《湘鄂赣临时省委会委员调查表》1933年。

①《湘赣革命根据地斗争史》第60页。

①《湘鄂赣苏区史稿》第194页。

①1982年访问杨甲元谈话记录。

①《革命的火焰》第三辑第47页。

相关参考

中共人物传 郭亮人物传,郭亮生平事迹,郭亮评价

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郭亮,在短暂的革命生涯中,先后任过湖南省工团联合会总干事、湖南省总工会委员长、中共湘区委员会委员、中共湖南区(省)委委员兼工农部部长、省委代理书记、中共中央委员、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湘

中共人物传 刘英人物传,刘英生平事迹,刘英评价

一九四二年五月十八日清晨,中共中央闽浙赣特派员、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刘英,被国民党反动当局秘密杀害于浙江永康方岩,时年三十九岁。刘英为民族的生存、人民的解放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胜利,英勇奋斗,历尽艰辛,建

中共人物传 罗明人物传,罗明生平事迹,罗明评价

罗明192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福建党组织和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占统治地位时,罗明坚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反对在闽西推行“左”倾错误路线,从而受到打击,被撤销

中共人物传 余泽鸿人物传,余泽鸿生平事迹,余泽鸿评价

余泽鸿,四川人。一九二六年任中共上海区委学生运动委员会主任,一九二七年五月任中共湖北省委秘书长,一九二九年任中共中央秘书处秘书长。一九三一年八月进入中央苏区,曾任建宁中心县委书记,领导建黎泰地区的土地

中共人物传 黄道人物传,黄道生平事迹,黄道评价

黄道,原名黄端章,别号一鸣,江西横峰县姚家垅人,一九○○年四月二十五日生,一九三九年五月二十三日遇害于江西铅山河口。陈毅生前称赞他是“江西人民革命领袖,中共优秀的领导干部,马列主义的活动家,抗日的新四

中共人物传 陈为人人物传,陈为人生平事迹,陈为人评价

陈为人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在传播马克思主义,领导我国早期工人运动,创建中共东北地区的组织,保卫中共早期的珍贵文献资料等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永远值得人民怀念。(一)陈为人,原

中共人物传 竺清旦人物传,竺清旦生平事迹,竺清旦评价

竺清旦竺清旦是浙东地区早期农民运动杰出的领导人之一。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①,曾任中共宁波地委委员兼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中共上海(江浙)区委农民问题委员会委员、宁绍台农民协会会长、宁波市临时政府执行

中共人物传 李季达人物传,李季达生平事迹,李季达评价

李季达李季达是中共早期革命活动家,曾任中共顺直省委宣传部部长、工人部部长兼天津市委书记。1927年11月被反动军阀杀害,时年27岁。(一)李季达,字世昌,化名李吉荣,1900年1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巫

中共人物传 王昭人物传,王昭生平事迹,王昭评价

王昭,一九一七年七月十九日出生于河北省平山县天井村一个农民家庭。一九三二年七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一九三六年后担任中共平山县委副书记、书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边区北岳区第

中共人物传 罗孟文人物传,罗孟文生平事迹,罗孟文评价

罗孟文罗孟文是一位优秀的党务工作者和白区工作者,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忠诚战士。他出身农民,1927年参加革命,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曾任中共江西省委白区工作部部长、中共赣南省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