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人物传 潘心元人物传,潘心元生平事迹,潘心元评价

Posted

篇首语: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共人物传 潘心元人物传,潘心元生平事迹,潘心元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共人物传 潘心元人物传,潘心元生平事迹,潘心元评价

(一)

潘心元,字国卿,曾化名彭清泉,湖南浏阳人。一九○三年一月二十四日 (光绪二十八年十二月二十六) 出生在丰裕乡伍家渡一个大户家庭。父亲潘正鹄,母亲蒋氏。潘心元八岁时,到乌龙乡的舅舅蒋小舟家去读书。

蒋小舟是浏阳北乡有名的地主,为了显示自己的“文明博爱”,出资开办了一所小学,叫琼瑞学校。潘心元是他的外侄,进了这所学校,生活、授课,“一切从优”。

当时,琼瑞学校教师,大都是从外地求学归来,受过革新思想熏陶的人物。他们常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如老同盟会员彭霞仁,富有爱国思想,常在课堂上讲帝国主义的侵略、讲清朝统治者的误国害民、讲本县维新志士谭嗣同、唐才常的革命事迹、讲祖国壮丽的大好河山、讲同盟会领导萍浏醴起义的故事。所有这些,都对潘心元有着积极、向上的影响。

一九一一年十月二十二日,继武昌首义之后,焦达峰、陈作新在长沙成立了中华民国湖南军政府。焦、陈都是浏阳人,消息传来,琼瑞学校开会庆祝。潘心元为辛亥革命这场翻天覆地的变革而欢欣鼓舞。他拿着湖南军政府发出的剪发放足、查烟禁赌的通告,跑回家动员娭毑①剪辫发。娭毑板起面孔教训他,要他专心读书,莫管闲事。他见娭毑顽固,便偷偷拿出剪刀,一下把娭毑的辫子剪了下来。为了整治父亲打牌的恶习,一天晚上,他邀了几个同学,蹑手蹑脚地溜进屋去,一声口哨,他们七手八脚把牌抢走。潘心元跑到房门口,又回过头来当众宣布: “查潘正鹄、潘春泉等人,一惯赌博,恶习不改,现将牌具没收,如再行赌博,告军政府法办! ”事情传出,老人们说: “这孩子无法无天,长大了要出乱子呵! ”

(二)

潘心元读初小三年级时,结识了班上一位转学来的同学田波扬,两人都有新思想,很快成了莫逆之交。一九一五年,他们一起升入高小部。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事物的认识能力也逐步提高。当他们看到有些农民沾染了赌博、吸毒的恶习,倾家荡产时,认为有必要将这种腐败之风扫除一下。在彭霞仁老师和同学们的支持下,他们组织了一次反封建、破陋习的春节宣传。潘心元分工组织演唱队,还将田波扬等编的《戒牌歌》和《禁烟快板》油印成小册子,一边散发,一边演唱,使一些人受到震动。如有个外号叫赵光棍的人,为吸鸦片烟把房子和菜地都卖掉了,儿子生病无钱医治,老婆也被迫改嫁,弄得人财两空。他这次表示要痛改前非。事后他逢人便说: “学生伢子救了我的命呀! ”

在潘心元读高小二年级时,琼瑞学校停办,学生转入设在丰裕乡毛公桥的卓然学校。这里有十多位老师,思想进步,提倡新学,把学校搞得很活跃。潘心元插在第八班,与周坤元是同班同学。为了反对袁世凯称帝,学校师生开展了讨袁活动。潘心元与田波扬等组织同心会,自己出钱,买回纸张文具,制作宣传品,并赶排了一幕《声讨袁逆》的文明戏。当几个顽固分子到学校来吓唬他们时,潘心元站出来同他们辩论,说演戏是国民应有的自由。顽固分子答不上话,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一九一七年夏,十五岁的潘心元高小毕业。这时,他父亲早已逝世,祖母和母亲希望他早日婚配,主持家计。因此,他便与比他大四岁的同班女同学周坤元结了婚。这年的古历十一月初五,周坤元坐着花轿来到潘家。第二天,村里传出了一件新鲜事: 潘家的新媳妇系着围裙下厨房做饭,而新郎却跟着长工们一起下田。这件事出在风气闭塞的农村,发生在一个有钱有势的大户人家里,颇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三)

一九二一年夏,当潘心元从回乡度假的长沙一师学生彭道良①那里听到省会有许多革命活动的情况时,心里象燃起了一把火,便去邀好友田波扬、彭晓人一起去长沙求学。此时,他已十九岁了,又做了父亲,家里的事离不开他。但他在取得周坤元的支持后,一起说服了娭毑,于八月来到省城长沙。经过考试,他进了私立岳云中学,田波扬和彭晓人则进了学费较低的楚怡工业学校。每逢星期天,他与田波扬常去潮宗街五十六号文化书社看书读报。这家书社是毛泽东、何叔衡、易礼容等发起筹办的,由易任经理,是当时湖南传播新文化思想的重要阵地。他们在这里读到不少进步书刊,得到不少的教益。

在岳云中学读书时,潘心元对学校的压抑感到不满,便和几个同学商量,要出墙报来打破这种沉闷的气氛。他们搬出一堆从文化书社买来的书刊,七手八脚地进行剪辑。次日清早,在第十八班的走廊上,贴出一张丈余长的墙报,两旁还写着“不要四书五经,反对封建礼教”的对联。这是针对学校把四书五经当必修课而写的。围观的师生纷纷称赞,而校长却说这是亵渎圣教,不许张贴。潘心元同校长辩论,弄得校长瞠目结舌,答不出话来。事后校长贴出一纸公告,宣布潘心元等五名学生违反校规,以开除学籍论处。但遭到全校师生的反对,终于迫使校长收回成命了事。

一九二二年秋,田波扬由楚怡工业学校转到兑泽中学。兑泽中学与岳云中学都在城北荷花池,仅一墙之隔,能经常与潘心元见面。一天夜晚,这对挚友商量,认为要抨击时弊,必须办一个刊物。于是,便去分头约集浏阳在省会读书的学友,共筹此事。

中秋之夜,皓月当空,潘心元与田波扬、彭晓人,邀集学友彭道良、欧阳晖等三十余人,渡江在桔子洲头集会,专事讨论了办刊物的经费问题、刊名问题,以及组织学社问题。经过商量,经费由大家捐集,尤以潘心元出资最多,学会叫浏北新民社,刊物也定名 《新民》①,并推选潘心元、田波扬担任主编。潘心元还提出办好刊物的要求: 一是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优先选载;二是多写支持工农大众的作品; 三是要敢于揭露官僚军阀的罪恶。他的意见,得到大家的赞同。

为了办好《新民》 ,潘心元特地把周坤元接来,一边读书,一边当他的助手。一天,他收到了一份从第一师范寄来的稿子。打开一看,原来是郭亮用演唱体写的一篇《列宁记》,文字通俗,字迹工整。他喜出望外,同田波扬商量,把这篇《列宁记》登在创刊号上。

《新民》创刊号出刊以后,读者争相传阅。潘心元很感激郭亮对刊物的赞助,经过彭道良的介绍,他登门拜访了郭亮。又经郭亮的推介,他又拜访了毛泽东。此后,在毛泽东与郭亮的帮助下,潘心元把《新民》刊办得更出色了。这个刊物以崭新的思想,炽热的感情,铿锵的语句,宣传马列主义,讴歌工人罢工,对动员学生投入社会斗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曾受过中共湘区委员会的赞扬。

(四)

一九二二年寒假,潘心元从长沙回到家乡伍家渡。第二天,他在村口墙上贴出一张启事①;

各位乡亲:

眼下大家除了日子难得温饱外,还有个困难,就是有眼不认得字,有手不晓得写,要写书信,也要请人代笔,实在不方便,敝处考虑各位之难处,特开办一夜校,教大家识字学算,每晚上两节课,不收钱费,夜深回家,自备照明。欢迎不弃光临。

潘家大屋夜校

这是潘心元邀了几个同学在家办夜校贴出的布告。他腾出一间横屋做课堂,屋内悬挂着两盏大荷叶灯,墙上挂着一块黑板,并备有茶水茶杯,欢迎农友们来读夜校。

他们办夜校,不仅是为了给农民上文化课,讲革命道理,而且是想通过夜校,更广泛的联系群众、了解农村情况。当农民群众知道他们是真正替农民办事的进步学生,就纷纷把当地发生的事情讲给他们听,特别是讲到当地的团防局如何私吞造渡船的捐款、团总如何贪污卓然学校的办学经费时,潘心元听了非常气愤,他说: “找他们算帐去! ”便邀了几十个人,直奔团防局。第一次没碰到团总。过了两天,他又带领群众再次去团防局。这时,团防局大门上贴着县衙们对聚众滋事者严惩不贷的告示,他不顾这些告示的威胁,仍然闯进了团防局。因人多势众,吓走了团丁,抓住了团总赵俊吾,大家愤而打了他一顿,直打得他跪下磕头,连叫饶命。副团总蒋勿阶见势不妙,赶紧从后门溜走了。这场大闹团防局的喜剧,曾使北盛区的农民拍手称快,说是替他们出了一口怨气。

春节过后,潘心元返回长沙,积极参加省会各界声援京汉铁路大罢工的斗争,参加外交后援会抗议日本拒不归还旅顺、大连港口的斗争,参加封锁码头、巡查商店、禁运私销日货的斗争,参加抗议日本水兵在六月一日枪杀长沙市民的斗争。在这些斗争中,他走出学校,站在群众运动的前列,不畏强暴、勇敢坚定。一九二三年六月,二十一岁的潘心元由夏明翰、田波扬介绍,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长为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

(五)

一九二四年下学期,学校当局以潘心元不务正业为由,将他除名,不许入学。湖南省委得知这一情况,决定派潘心元回浏阳从事工农运动,发展党的组织,并从安源调回浏阳籍的矿工周克明,帮助他开展工作。不久,潘心元回到家乡,开始了他的革命活动。

经过潘心元和周克明的不懈努力,一九二四年冬,在浏阳北区先后发展了小学教师郭起、苏秉芬、伍志芳、张履行、赵映生,雇工周化驯、潘永,手工业工人赵贵金、周化注、罗八,妇女邹顺四,农民黎大发入党。一九二五年清明节,在毛公桥刘家庵的破庙里,召开浏阳第一个农村支部成立大会。潘心元主持会议,夏明翰代表湖南省委致词祝贺。会上选举的支部委员会,由周化驯任书记,罗八为组织委员,伍志芳为宣传委员。浏阳特别支部就这样诞生了。

特别支部成立后的第一个任务,是发动群众阻止地主外运粮食,解决因浏阳地区旱情严重而出现的粮荒问题。他们请示潘心元后,于五月一日在乌龙乡建立了浏阳第一个农民协会,团结农民与地主斗争。乌龙乡的地主周露吾,屯积居奇,民愤极大。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潘心元与几十个身强力壮的农会会员潜入他家,把他装进麻袋,背上长满茶树的山坡。周露吾吓得屁滚尿流,答应降价出售粮食。接着,北盛丰裕乡的农民也组织起乡农会,截住地主周玉卿、潘春泉偷运的粮食,用低价卖给农民。农民看到了组织起来的力量,纷纷靠拢共产党,不到一年时间,北乡各区、乡的农会会员发展到两万多人。

一九二六年四月,潘心元去长沙,将浏阳农民运动的情况向湖南省委汇报,听取省委负责人郭亮、夏明翰对进一步发展农运的意见; 同省工团、省农会、省学联的负责人易礼容、柳直荀、田波扬见面,了解各地群众运动的经验。然后,他回到浏阳,于“五一”劳动节这一天,在北盛学校的操场上,召开了北盛区农民协会的成立大会。集镇上人山人海,农友们笑逐颜开。讲台上,潘心元向群众挥手,大声宣布: “继去年乌龙乡成立农民协会后,我们北盛区的农民协会又诞生了! ”他指着担任区农会委员长的周克明说: “他也是个穷人,一不穿长衫,二不坐大轿,是从安源回来的矿工。今后大家有事都可以找他,农会是穷人的靠山。”会后举行了游行,游行的群众将团防局的牌子打烂,土豪劣绅吓得关门闭户。看到农友们斗志昂扬、扬眉吐气的这股劲头,潘心元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在党的领导下,浏阳各区的农民群众逐步发动起来。与潘心元、周克明在北区开展革命斗争的同时,西区有陈昌、宋任穷,东区有王首道、张启龙、刘建中,南区有张侃,亦在兴办农会。为了沟通各区的联系,潘心元派周化驯、慕容楚强、欧阳晖分别去东、南、西区联络,一个统一的斗争局面正在形成,为中共浏阳县委的成立和迎接北伐军的到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八月,叶挺率第四军独立团、林伯渠率第六军一部来到了浏阳。潘心元发动群众迎接北伐军,并召开欢迎大会,代表浏阳各界向北伐劲旅赠送“民众救星”和“劳苦功高”的锦旗。他日夜奔忙,组织浏阳人民为部队带路,侦察敌情,运输粮草,发动妇女做护理、慰劳、宣传鼓动工作。他还把苏志强、唐亚平、朱水秋等一百多名农会骨干送到独立团参军,把党员李莉华介绍到团部担任秘书。这些工作,得到叶挺的感谢和赞许。

根据省委的批示,潘心元等于一九二六年九月十五日,在城北重阳山下的孔庙大成殿(今县一中)内,召开了浏阳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共浏阳县委员会。潘心元主持了大会,省委代表龚际飞致了贺词,张侃作了筹备中共浏阳县委员会的工作报告,罗纳川、郭起、黄颐分别报告了全县农运、工运和妇运情况。次日,大会进行选举,与会的九十六名代表一致推选潘心无为书记,张侃为组织部长,罗纳川为农运部长,郭起为工运部长,于汉雯为秘书长,县委机关设在城东老桥湾的修善中学。

县委成立之后,更加放手发动群众,壮大工农力量,工会、农会、学联、妇联等各种群众团体,如雨后春笋,生气蓬勃。运动逐步深入,农民开始对地主豪绅进行减租减押、清算贪污的斗争。

当时,国民党浏阳县党部的工作也由潘心元主持。他一方面大张旗鼓地扶助工农群众团体,于一九二七年新年先后召开了县工会、农会、学联、妇联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了工农纠察队; 另一方面,他也注意到乡村的地主政权,凭借手中掌握的各团防局武装,对革命力量伺机进攻。他认为,如果党的组织不赶快抓武装,万一风云突变,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他召开县委会议,把建设一支党领导下的工农武装力量作为当务之急。当时,浏阳县警备队与全县二十一个团防局掌握的枪支不下六百,虽然他们口头上表示拥护北伐,但本质上仍是地主武装。针对这一情况,县委制订了改造警备队和夺取团防局枪支的计划,并分工由潘心元做改造警备队的工作; 各区的团防局,则分别由陈昌、宋任穷、王首道、张启龙、张侃、周克明作分化瓦解工作。

二月四日,潘心元按照县委的部署,通过国民党县党部邀集各团防局团总来县城开会。当团总们到齐后,潘心元在会上宣布: 各团防局枪支一律交县农民协会接管。这象一颗炸弹,震得团总们个个目瞪口呆坐立不稳。普迹团总张梅村跳起来反对,农民协会委员长罗纳川命令工农纠察队员当场将他逮捕。其他团总吓得浑身哆嗦,纷纷表示愿意交出全部枪支,听任农民协会接收。当天,县警备队的二百枝枪也由工农纠察队收缴。县长肖骧见状,指使警备队队长唐秉忠抗拒交枪,并企图叛乱,工农纠察队先发制人,粉碎了这个阴谋。二月五日,潘心元在教育会坪召开了万人大会,宣布将唐秉忠枪毙,同时致电省政府,将肖骧驱逐出境。

通过“驱肖除唐”的斗争,党组织夺取了浏阳地主武装的全部枪支,加上工农纠察队原有的百余枝枪、建立了浏阳人民的革命武装——浏阳工农义勇队。建队那天,上千名义勇队员换上了蓝色的制服,手握钢枪,高举红旗,队列整齐、军容雄壮,赢得了县城民众的阵阵喝采。这支新型的武装由工农纠察队长胡彪任指挥,潘心元兼任党代表,罗纳川为参谋长。不久,罗纳川调回平江从事农民运动。党派黄埔军校毕业的苏先骏回浏阳,由于训练需要专业军事人员,改由苏先骏继任指挥。下辖三个大队,分别由彭兰征、张正芳、汤采之任大队长,各大队下设三个中队。这支队伍,后来成为湘赣秋收起义的三个主力团之一,即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三团。潘心元对人民军队的创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六)

一九二七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为了挽救中国革命,四月二十七日,中国共产党在武昌举行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潘心元作为湖南代表团成员,参加了这次大会。大会对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展开了批评,潘心元等在会上极力支持毛泽东提出的建立农村政权和武装农民的主张。会议期间,他给浏阳县委写了一封信,要县委的同志,“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也必须加强武装斗争,不断扩大武装力量;要力争在很短的时间内,成立一个师,搞到三千枝枪。同时,一定要注意把自卫军训练好……。”①

大会结束后,潘心元日夜兼程赶回浏阳,用全部精力狠抓工农义勇队的训练,并派人到四乡发展农民自卫军,建立一个“寓兵于民”、“一呼百应”的军事网。这时,他母亲生病、妻子分娩,他顾不上回去看看,全副精力都投进开展武装斗争的准备工作。

一九二七年五月二十一日,许克祥在长沙发动了 “马日事变”。为了对付反动派的屠杀政策,湖南省委的一些同志部署长沙附近各县农军,于五月三十一日进攻长沙,向反动派讨还血债。因长沙到浏阳的通讯被截断,省委的进攻命令是经湘潭传到醴陵,再由醴陵打电话通知浏阳的。五月二十九日下午,潘心元接到“五月初一(即公历五月三十一日)拂晓会攻长沙”的指示后,立即着手布置,“一方面由苏先骏整理武装队伍;另一方面派人赴醴陵及平江联络。”①这时,省委交通员陈昌甫 (田波扬的妻子) 冒着生命危险,连夜赶到浏阳,把一份省委联名签署的进攻命令交给潘心元。县委根据这一命令,进一步在全县动员,在离长沙不到六十里地的永安设立前线指挥部。全县的工农群众热烈响应县委的动员令,纷纷自动前来参战。他们自带干粮、自备武器(步枪和梭镖、大刀) ,浩浩荡荡向长沙方向开去。

五月三十日,各路农军陆续到达长、浏交界的永安镇,而工农义勇队的前锋已延伸到长沙郊区的黄花市。傍晚,潘心元在永安镇召开了指挥部的军事会议,将工农义勇队和参加围城的浏阳县各区农军分成两路纵队,任命工农义勇队干部队队长彭兰征为第一纵队指挥,工农义勇队政治部主任徐骐为党代表,率领西、北区农军自黄花市经东屯渡河,向长沙的小吴汀及韭菜园一带进攻,以干部训练班的二百条枪打先锋;任命工农义勇队指挥苏先骏为第二纵队指挥,自己兼任党代表,率领东、 南区农军, 经㮾梨市过河, 向长沙的浏阳门及南门口一带进攻,以工农义勇队主力的四百条枪打先锋②。部署停当,潘心元随即指挥部队攻城。

由于其他各县的农军没有及时到达,浏阳农军已形成孤军深入,仅工农义勇队就有一百多名战士阵亡; 加之陈独秀又下达了“农民不得进行武装斗争,湖南的问题需静候国民党政府解决”①的指令,潘心元只好指挥农军撤回永安。对于这次事件的看法,后来他给中央的报告中曾经指出:“浏阳农民之围攻长沙,虽然失败,但其伟大意义决不因失败而减少,确实是对许克祥屠杀湖南工农的答复,它确实是对可耻的机会主义反响的呼声,它确实是成为湖南革命退兵时之英勇的一战,洗去了不少耻辱。”②

浏阳农军退到永安镇,刚刚掩埋好烈士的遗体,又传来田波扬、陈昌甫两同志被敌人杀害的噩耗。潘心元听后,肝胆欲裂。他含着热泪,带领干部、战士迎送烈士灵柩。当灵柩到达永安镇时,全队肃立,鸣枪致哀,大家一致发誓: “打倒新军阀”! “为烈士报仇! ”这时,省委派何时达前来,要浏阳义勇队退到湖北的通城与咸宁,和叶挺部队取得联络。

几日后,省委又派郭靖茄(即郭亮)从平江来到浏阳,并指示平浏两县的农民武装组成第一路军指挥部。在这种情况下,潘心元将部队撤回了浏阳城。

浏阳农军撤退之后,许克祥指挥反动军队加紧清乡 “剿共”,长沙附近各县陷入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原从浏阳监狱逃去长沙的普迹团总张梅村,从长沙搞回一批武器,拼凑起反动地主武装“铲共义勇队”,进行疯狂的报复。他们见农会组织就砸,见农会干部就杀,手段凶残,令人发指。仅一次血洗,就在普迹集镇外的两丘稻田里,留下了三十多具尸体。他们还纠集镇头和枨冲两地的地主武装,企图分三路夺取县城。枨冲区农会委员长宋任穷机智脱险,向县委汇报,潘心元率浏阳工农义勇队前去镇压,两军在城郊马家湾接火,进行了一场恶战。此时,尽管三湘四水乌云翻滚,但浏阳一地红旗依然高扬,除西区一隅因紧靠长沙,落入反动派手中,其大部分地区仍由潘心元领导的革命武装所控制。

(七)

七月七日,潘心元接上级指示,率领浏阳工农义勇队撤出县城,沿湘赣边界北上,转移到平江长寿街休整待命。这时,反动派卷土重来,不到一月,浏阳就有数千人遇害。义勇队和上级的联系也已中断,派苏先骏离队去武汉找党联系,已时过半月,杳无音信。潘心元心急如焚,自己又赴武汉。因武汉汪精卫政权也公然叛变革命,党中央已转入地下,潘心元没有联系上,只得快快而回。七月底,苏先骏带着上级的指示返队,要浏阳工农义勇队与余贲民率领的平江工农义勇队会合,迅速开到九江编入贺龙部队,番号是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独立团。消息传开,战士们欢喜雀跃。潘心元立即与余贲民、苏先骏率平浏两县工农义勇队从长寿街开拔,向赣西北挺进。

部队翻过高高的连云山,来到江西修水,解决了县城里的商团武装。然后,沿修水河东下,于八月六日到达南浔铁路线上的涂家埠车站。当天,在修水县城得知,南昌起义提前于八月一日发动,主力部队已沿闽赣边南下广东。于是潘心元率部队向南追赶,经安义、靖安县境,到达奉新县,与卢德铭、余洒渡、钟文璋率领的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会合。卢德铭等见错过了参加起义的时间,参加起义的部队也已转移,便与平江工农义勇队合兵一处,折回修水县城。而浏阳工农义勇队则在苏先骏的鼓动下,继续南下。这时,潘心元接受了卢德铭等人的意见,认为前途伏兵重重,靠自己薄弱的兵力,是很难到达广东的。但苏先骏一意孤行,甘冒风险,以军事指挥员的身分发号施令,带着部队来到高安、上高等县。潘心元在上高驻下后,召集干部会议,才否定了苏先骏继续南下的主张。会上还决定由潘心元带领李信、邓华松两人,去安源寻求省委指示。部队则从宜丰县折回湘赣边界的铜鼓,与警卫团呼应,伺机向浏阳发展。很快,驻修水县城的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与浏阳工农义勇队取得了联系。经上级同意,为了便于这两支部队的保存与发展、对外分别以江西省防军暂编第一师第一团和第三团的名义活动。

八月七日,党中央在汉口召开政治局紧急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决定举行湘鄂赣粤四省的秋收暴动。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和彭公达回到长沙,于八月十八日与湖南省委讨论了组织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问题,并且成立了以毛泽东任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和以易礼容任书记的行动委员会,负责组织起义的武装力量和发动工农群众。不久,毛泽东即赴安源,召集起义地区的党和军事负责人,部署秋收暴动。

八月三十一日,潘心元等三人来到安源,参加了毛泽东在安源张家湾主持召开的前敌委员会军事会议。会上,毛泽东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报告了秋收暴动的准备工作,然后,宣布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战斗序列: 以卢德铭为第一军指挥,余洒度为第一师师长,所辖的三个团分别由钟文璋、王新亚、苏先骏担任团长。第三团主要是浏阳工农义勇队改编的,潘心元兼党代表,彭兰征任副团长,何坚为参谋长,徐骐任政治部主任。会议决定九月九日举行暴动,三个团分别自修水、安源、铜鼓出发,定于九月十二日到浏阳会师,然后合兵夺取长沙,成立中国革命委员会湖南分会。毛泽东还告诉潘心元,准备同赴铜鼓,直接参加第三团的工作。

因随同潘心元而来的李信、邓华松去长沙另有任务,安源市委打算安排一名向导。恰巧此时,刘建中和周克明从铜鼓赶到安源,承担了护送毛泽东和潘心元去第三团的任务。为防不测,刘、周两人化装成小贩,挑着担子在前引路,毛、潘两人是富商打扮,随后而行。走了两日,跟随者因看错路标,误入白色恐怖严重的浏阳张坊境内,在七溪坳与十几个挨户团的团丁遭遇。潘心元迎上前去,说明是去万载买夏布的商人,并且故意把随身携带的银元抖落在地。有些银元往坡下滚,他与毛泽东分头去拾,趁势跑开。为了掩护毛泽东脱险,潘心元往大路跑,结果被团丁捉住,押送张坊团防局①。团总见他风度潇洒、谈吐不凡,又口称与一些社会名流有交,骂团丁是土匪抢劫,因此,不敢怠慢,也不敢释放。关了几日,只好派两名团丁把他送往县城。从张坊到县城有一百多里山路,走了一天,才到离县城还有三十多里的溪江炭棚。这里山高林密,正是脱身之地。潘心元为了麻痹团丁,说自己脚痛难行,要求休息,并取出钱来让团丁去喝茶,然后趁机跑入树林,亦安全脱险。因起义日期迫近,无法赶回部队,便潜入县城,发动地下工作者策应起义。

九月九日,“霹雳一声暴动。”秋收起义的烈火燃遍了湘东、赣西,震憾了中华大地。第二团挥戈挺进,占老关、克醴陵,直指浏阳。浏阳守敌风声鹤唳,一触即溃。潘心元率领浏阳地下工作者与第二团里应外合,一举破城,并打开监狱,救出了慕容楚强等二百多名被捕的同志。

但是,第二团团长王新亚麻痹轻敌,不听潘心元的劝告,借口筹集粮款,在县城放假三天,终被唐生智从长沙派来的增援部队重重包围。部队被打散,潘心元、慕容楚强等人率部冲开一条血路,带领王新亚等向南乡撤退。在严重的局势面前,王新亚对革命前途丧失信心,当晚竟不辞而别,不知去向。

与此同时,第一、三团也先后战斗失利,只得改去浏阳文家市集中,在血的事实面前,毛泽东果断地放弃了攻打长沙的计划,率部队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罗霄山脉中段进发,建立农村根据地,从而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中国革命崭新的道路。潘心元等人沿途打听秋收起义主力部队的消息,当赶到文家市时,闻毛泽东已率部开往江西桐木,沿湘赣边南下了。此后,潘心元接受了党组织的新指示,返回平浏醴地区开展游击战争。

(八)

一九二七冬,平浏醴地区被敌人占领。潘心元带着慕容楚强等人返回浏阳,于当年十一月在篙山上成立浏北游击队,由慕容楚强任队长,赵贵金任副队长,活动于北盛、沙市、社港一带。这时,平浏醴特委书记夏明翰在组织了平江纸工暴动之后,来到浏阳。他与潘心元及浏北游击队的负责人一起,制订了夺取北盛团防局枪支的计划。一天,团防局一个排长正在篙山下一家酒店喝酒,潘心元故意走了进去,敌排长一看潘心元,以为发财的机会来了,故作不认识,急差人回去报告。当十几个团丁直奔酒店而来时,在半路遇到预先埋好的伏兵,被游击队全部缴械。接着,潘心元率领浏北游击队打进淳口恶霸地主朱济云的庄园,收缴了他的枪支财物; 又趁砰山团总欧阳益生做五十大寿的机会,借送礼品混入大院,乘机镇压了这个恶霸,夺走了全部枪支……。

接二连三的胜利,鼓舞了人民,震惊了敌人。反动县长谭鼎气急败坏,令各团防局加紧清乡,限期捕捉潘心元。在四处张贴的通缉令上,写着: “通缉共产党匪首潘心元一名,有捕捉或献首级者,赏大洋一千五百元。”一次,潘心元看到了一张通缉令,便用毛笔在“通缉令”三字下边写道: “捉到县长谭鼎或献来首级,赏大铜板一枚”。然后回过头来对游击队员们说: “这个狗官的脑壳本来一文不值,要是人家送来了,就赏个铜板留作纪念吧。”大家听了哈哈大笑。

冬去春来,浏阳的游击队战争局面逐步打开。接着,王首道、张启龙、李贞等人陆续回到浏阳,在东乡仁和洞恢复了党的组织——浏东特委,并以平江县送来的二十四条枪作基础,成立了浏东游击队,与浏北游击队互相呼应,配合作战。一天,潘心元得到消息: 浏东游击队负责人张启龙被捕,关在官渡镇附近的观音堂里。他和王首道连夜率队伍赶去,将张启龙救了出来。

一九二八年一月,平浏醴特委书记夏明翰调湖北省委工作,浏阳划归湘东特委领导,并由潘心元担任特委副书记。为了统一全县的斗争,潘心元与湘东特委书记滕代远、特委常委周克明研究,召开了浏阳县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建立了新的县委,选举张启龙为县委书记,王首道为组织部长,周云、郭竹霞、易克勋为委员。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也得到了恢复,很快又建立了五十多个党的农村支部。

一九二八年初,潘心元带慕容楚强和聂永晖来到醴陵,与滕代远一起召集特委机关的同志开会,研究加强安源工人斗争和扩大平浏醴三县的农民武装问题。会后不久,滕代远调任湘鄂赣特委书记,去彭德怀部组织平江起义。潘心元则与继任的湘东特委书记蒋长卿在醴陵发动农民暴动,并成立了工农革命军第八师第一团。

七月二十二日,滕代远、彭德怀成功地领导了平江起义,成立了红五军。国民党湖南省主席鲁涤平如坐针毡,急忙调刘铏、朱耀华部十多个团前来“会剿”。红五军在平江、浏阳地方党组织的协助下,留下三个纵队坚持当地的游击战争,彭德怀则率主力部队转战湘赣边界地区。在这种情况下,潘心元匆匆从醴陵赶回浏阳。这时的浏阳,再次淹没在反动派屠杀的血腥之中。他对此曾经作过如下的实录,他说,自从红五军主力“退往井冈山后,敌军便四面向我包围,平江全县乡村及浏阳之东乡,又完全被敌军占领,所有已割据的苏维埃区域又重入白色恐怖之状态中,敌人所到之处,逢屋便烧,见人便杀。几乎是 ‘无农不暴、无工不匪’ 。共计……平浏两县被白色恐怖军队烧去的房子约四千栋,被杀害的农民数千口。”①

当时,红五军第二纵军约二百人枪,由黄公略率领驻在铜鼓和浏阳边境,以大围山为依托,开展游击战争。潘心元赶到设在浏东双洞的黄公略指挥部,与他共同制定了攻打铜鼓边界重镇排埠的计划,并设法给黄公略用竹篮送去近千发子弹。红五军第二纵队在浏阳党组织和游击队的支援配合下,打掉了一批挨户团,镇压了一些土豪劣绅,在很多地方开始建立区、乡苏维埃政权,开展土地革命,使浏阳成为了湘鄂赣苏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潘心元对这段斗争,曾经回忆道: “彭、黄兵变(指平江起义——引者) 虽遭到了大的失败,但对于平浏的工农群众斗争,确有大的发展。浏阳自黄公略带两百枝枪来以后,东乡造成全乡的赤色恐怖,南北乡也受到很大的影响,东乡建立了两个区苏维埃,平浏游击队增四倍以上的枪支,斗争的发展普遍到全县,建立了十几个区苏维埃的组织。斗争的发展并已波及到修水、铜鼓、万载、武宁各县。”①

湘东各县革命力量的恢复和发展,推动了湘鄂赣地区的革命斗争。一九二八年冬,二十六岁的潘心元已被增选为中共湖南省委委员,并兼任省委农民部长。潘心元从事党和农民运动的工作,有一个突出的优点,就是至始至终抓住了武装,并且在长期游击战争生涯中,学会了指挥战争。他在给中央的报告中有这样一段话: “……以后在平浏所决定的游击战争,策略便比较正确得多,大致可以把它写成下面几句话: ‘彼集我散,彼散我集,昼伏夜出,化整为零,只要会打圈,不要会打仗’ 。”这是他从自己亲身的斗争经历出发,所提出的与十六字诀相同的军事见解,是很值得肯定的。

(九)

一九二九年四月,党中央通知湖南省委,派潘心元到苏联学习。经过五年游击战争的艰苦锻炼,现在能到自己早已向往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去,潘心元心里是十分激动的。但当他从长沙乘火车北上。在武汉换车时,突然得悉蒋介石制造中苏边界事件,封锁了东北的全部国境,他不能按计划出国了,只得从汉口改乘轮船,来到上海。

在上海,潘心元向党中央汇报了 “马日事变”后湘赣边界开展的军事斗争,并在七月十二日,以湖南省委委员的名义,向党中央写了《湘东各县综合性的工作报告》,全文长达两万余字,对马日事变、农军攻打长沙、秋收起义、平浏醴斗争等,一一作了详尽的介绍。报告后面还附了一个说明,在说明中,他写道: “这份材料是用烈士们的血和肉写成的,为了纪念先烈,请中央永久保存。”这份报告,今天已成为极其珍贵的党史文献。

潘心元在党中央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于年底受中央秘书长李立三和军委书记周恩来的委派,以中央巡视员的身分、前往湘赣红军部队传达党的六大决议。他化名彭清泉,从上海乘船经九江进入江西。在江西,他首先参加了赣西特委召开的各县党的负责人联席会议,然后由特委的同志陪同回到了红五军军部。彭德怀在自己所写的“自述”一书中曾记述了他和潘心元的会见。他说: “中央巡视员潘心元来到五军军部,住约一星期,我们将黄公略成立红六军的情形告诉了他,潘说,成立后应归五军指挥。”书中还专门写了一章《与中央巡视员潘心元的谈话》 ,记述了当时他们在一起探讨红军的战略策略问题和互相交换看法的情况。

潘心元在湘赣边界还召开了军队和地方党的联席会议,传达党的六大决议。他着重强调了武装斗争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以及发展红军部队的重要性、迫切性。对于六大决议中关于改造土匪队伍的内容,他也原原本本地传达了。因此,在他离开井冈山不到一周,湘赣边特委书记朱昌偕等便请求红五军派人帮助,错杀了井冈山地方武装的负责人袁文才、王佐。此事发生后,他对自己没有调查到朱昌偕与袁、王有隙,以至被借刀杀人,而心情沉痛,深感愧疚!

一九三○年二月,毛泽东率领红四军从闽西四师赣南,潘心元也从红五军来到红四军军部。二月七日,根据中央指示,由潘心元建议,在吉安东固地区的陂头村,召开了有红四军前委、红五、六军军委、赣西、赣南特委(后者未能赶到)等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会议决定将红四军的前委扩大为四、五、六军的总前委。总前委由十七人组成,以毛泽东为书记,朱德、曾山、刘士奇、潘心元为常委①; 彭德怀、黄公略为候补常委,并决定成立以曾山为主席的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不久,因赣西红六军的番号与洪湖地区周逸群部重复,遂改为红三军(也称“江西赤卫军” ) ,仍以黄公略为军长。此时,因中央新派的政委蔡会文未到职,暂由潘心元代理红三军政委。在欢迎会上,黄公略向红三军干部介绍潘心元时,还特意说:“这就是我常讲的,用竹篮子给我们送子弹的人。”

一九三○年六月,党内推行李立三的冒险主义错误主张,在“打下南昌、夺取长沙、会师武汉、饮马长江”的“左”倾口号下,命令红三军团发动攻打长沙的战斗; 还命令闽西的红四、十二军组成红一军团,从福建长汀出发,不远千里驰援。当红一军团进入江西后,黄公略、潘心元领导的红三军也编入红一军团,一起从万载进入湖南境内。在军团长朱德、政委毛泽东的直接指挥下,红一军团在文家市歼敌戴斗垣一个旅,缴获长短枪数千枝,轻重机枪三十余挺,各种子弹数万发。旅长戴斗垣自杀。浏阳和醴陵赤卫总队受命潜伏渠城界打援,也歼灭敌人运输队,缴获银元两百多担,还有部分枪弹。战斗结束后,红一军团即向浏阳东乡进发,曾三次打下浏阳县城,并与从长沙撤出的红三军团会师于永和镇,合编为红一方面军。这时,潘心元从红三军调到红四军任政委①。

不久,红一方面军回师入赣,潘心元离开部队,仍以中央巡视员的身分在湘鄂赣苏区指导工作。由于红军两次攻打长沙,浏阳的革命形势随之高涨,十月间,浏阳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东乡蒋埠江狮子山仙人庙召开,潘心元与省委代表王首道出席会议。大会选举张启龙为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并制定了浏阳县的《施政纲领》。

一九三一年春,潘心元离开家乡浏阳,告别妻子周坤元和三个儿女,转赴鄂东南巡视,然后从九江下船,返回上海,向党中央汇报自己一年来在湘赣两省巡视的情况。此时,李立三在党内的领导地位已经结束,代之而起的,是更“左” 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统治中央。他们认为潘心元出身地主阶级家庭,因而对他采取了不信任的态度,有半年之久不给安排工作。

这时,潘心元心急如焚,再三向中央请求工作,得到了主持中央军委工作的周恩来的支持,派他到处于敌后的江浙地区开辟新的作战区域。一九三一年八月,潘心元愉快地接受了任务,奔赴浙江开展军运工作。他以浙江省委书记的身分与老战友张侃(原浏阳县委组织部长)同行,乘海轮从上海去温州。就在他们刚刚到达温州,准备找省委负责人联系时,浙江省委内的一个联络员叛变了。这个叛徒知道中央将派一位重要领导干部近日来浙,为了报功领赏,他带着国民党侦缉队在温州等地四处坚视密守,但叛徒并不认识潘心元,也不知道这次派来的就是潘心元,他们只好在温州码头上来回探查和等待。

潘心元与张侃登岸后,发现码头上军警林立,搜查很严,感到气氛不对。他们凭着多年来从事革命斗争的经验,立即分开向码头左右靠去。敌人还是跟踪了上来。潘心元跳上了一艘靠在岸边的货船。这艘货船是刚由湖南来浙走马上任的省长鲁涤平用来运输军火的,潘心元一上船,就被敌人当作密探抓去了。这时,叛徒赶到,将潘心元带走,并连夜审讯。敌人用尽种种酷刑,但潘心元坚贞不屈,拒不招供。敌人经过一夜刑讯,连潘心元姓名也没问出来,便恼羞成怒,第二天就把他秘密杀害了,时年还不满二十九岁。

潘心元离开上海前,曾在上海大同书店托王一呜,给在浏阳家乡的妻子周坤元寄了一封信,叮嘱妻子对儿女“侠仙、侠游、侠仁,万勿使其失学,务必教其以吾志为志。”想不到这竟成了他最后的遗嘱。潘心元牺牲后,党中央特地发了悼念文告,并在上海龙华秘密为他举行追悼会。一九四五年,在延安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正式将潘心元的名字写进了中国革命英名录。全国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将潘心元生前战斗过的地方: 中共浏阳第一次党代会会址(今浏阳县城孔庙大成殿)和秋收起义第三团驻地(铜鼓县城肖家祠堂)等,列为革命文物保护单位,作为对潘心元烈士永久的纪念。

潘心元烈士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注释

①湖南方言,意为祖母。

①彭道良,浏阳人。曾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参加毛泽东组织的新民学会。

①《新民》为16开本铅印刊物,现有部分存湖南省革命博物馆。据于汉雯回忆这个刊物时写道: “《新民》是不定期刊,最快的两周一期,有时半年出三四期,但影响却不小。它的经费主要是向浏阳北乡公款中争来和潘心元家中接济的。每一期出版,无偿地赠给本乡各团防局各学校阅读。”

①根据田波扬烈士的侄子田波的回忆。

①潘心元1929年7月12日给中央的《湘东各县综合性的工作报告》。

①潘心元1929年7月12日给中央的《湘东各县综合性的工作报告》。

②《浏阳农民运动史略》1981年编。

①中央《对湖南工农运动的态度》的文告。

②潘心元1929年7月12日给中央的《湘东各县综合性的工作报告》。

①张启龙: 《秋收起义中的第三团》,载《红旗飘飘》第16集。

①潘心元1929年7月12日给中央的《湘东各县综合性的工作报告》。

①潘心元1929年7月12日给中央的《湘东各县综合性的工作报告》。

①见中央党校编写的《中国共产党史稿》第2册。

①见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红军序列表:1930年8月红四军军长林彪,政委彭清泉(即潘心元)。

相关参考

中共人物传 郭亮人物传,郭亮生平事迹,郭亮评价

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郭亮,在短暂的革命生涯中,先后任过湖南省工团联合会总干事、湖南省总工会委员长、中共湘区委员会委员、中共湖南区(省)委委员兼工农部部长、省委代理书记、中共中央委员、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湘

中共人物传 刘英人物传,刘英生平事迹,刘英评价

一九四二年五月十八日清晨,中共中央闽浙赣特派员、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刘英,被国民党反动当局秘密杀害于浙江永康方岩,时年三十九岁。刘英为民族的生存、人民的解放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胜利,英勇奋斗,历尽艰辛,建

中共人物传 罗明人物传,罗明生平事迹,罗明评价

罗明192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福建党组织和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占统治地位时,罗明坚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反对在闽西推行“左”倾错误路线,从而受到打击,被撤销

中共人物传 余泽鸿人物传,余泽鸿生平事迹,余泽鸿评价

余泽鸿,四川人。一九二六年任中共上海区委学生运动委员会主任,一九二七年五月任中共湖北省委秘书长,一九二九年任中共中央秘书处秘书长。一九三一年八月进入中央苏区,曾任建宁中心县委书记,领导建黎泰地区的土地

中共人物传 黄道人物传,黄道生平事迹,黄道评价

黄道,原名黄端章,别号一鸣,江西横峰县姚家垅人,一九○○年四月二十五日生,一九三九年五月二十三日遇害于江西铅山河口。陈毅生前称赞他是“江西人民革命领袖,中共优秀的领导干部,马列主义的活动家,抗日的新四

中共人物传 陈为人人物传,陈为人生平事迹,陈为人评价

陈为人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在传播马克思主义,领导我国早期工人运动,创建中共东北地区的组织,保卫中共早期的珍贵文献资料等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永远值得人民怀念。(一)陈为人,原

中共人物传 竺清旦人物传,竺清旦生平事迹,竺清旦评价

竺清旦竺清旦是浙东地区早期农民运动杰出的领导人之一。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①,曾任中共宁波地委委员兼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中共上海(江浙)区委农民问题委员会委员、宁绍台农民协会会长、宁波市临时政府执行

中共人物传 李季达人物传,李季达生平事迹,李季达评价

李季达李季达是中共早期革命活动家,曾任中共顺直省委宣传部部长、工人部部长兼天津市委书记。1927年11月被反动军阀杀害,时年27岁。(一)李季达,字世昌,化名李吉荣,1900年1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巫

中共人物传 王昭人物传,王昭生平事迹,王昭评价

王昭,一九一七年七月十九日出生于河北省平山县天井村一个农民家庭。一九三二年七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一九三六年后担任中共平山县委副书记、书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边区北岳区第

中共人物传 罗孟文人物传,罗孟文生平事迹,罗孟文评价

罗孟文罗孟文是一位优秀的党务工作者和白区工作者,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忠诚战士。他出身农民,1927年参加革命,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曾任中共江西省委白区工作部部长、中共赣南省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