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人物传 王尚德人物传,王尚德生平事迹,王尚德评价

Posted 学校

篇首语:与其降低你的开支,不如去尝试增加你的收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共人物传 王尚德人物传,王尚德生平事迹,王尚德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共人物传 王尚德人物传,王尚德生平事迹,王尚德评价

王尚德是陕西地区党团组织的创建人之一,也是当地知名的教育家。他为了培养革命的新一代,二十多年如一日,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无论在敌人的监狱中还是在白色恐怖的险恶条件下,始终坚贞不屈,视死如归,保持了一个共产主义者的高风亮节,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光明磊落、无私无畏的一生。

王尚德,又名王璋峰,曾用名王存祖。一八九○年九月一日生于陕西省渭南县郭豪村一个贫农家庭。父亲郭兆清,前清秀才。尚德两岁丧母,因兄弟姊妹多,父亲便将他送给本县姚李村尚德的舅父王兴贵抚养,为过继儿子。从此,尚德由原姓郭改姓王,取名王尚德。

一八九七年,王尚德入本乡私塾。他勤奋好学,成绩优良,颇得师生夸奖。一九一一年,入西安健本高小,继转政法专科学校。一九一八年,他怀着追求新知识,寻求救国救民之道的满腔热情,奔赴辛亥革命的发祥地武汉,考入武昌中华大学。

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北京爆发了反帝爱国运动。王尚德反复阅读刊载五四运动消息的报刊,深为北京爱国学生的革命行动所感动。他不畏武汉反动当局的威胁,积极投入了恽代英①、林育南等人领导的武汉地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主动要求恽代英、林育南给他分配任务。五月十七日,王尚德参加了武汉学生联合会成立大会。六月一日,湖北督军王占元派军警三百余人包围了中华大学,不准学生上街散发传单和讲演。王尚德和其他同学一起翻越校墙而出,奔向街头继续散发传单,宣传抵制日货,提倡国货。六月三日,中华大学学生再次上街游行,遭反动当局的武力镇压,多人被捕。王尚德积极参加了营救被捕学生的活动。

一九二○年春,王尚德参加了恽代英、林育南创办的利群书社的活动; 一九二一年夏,参加了林育南、李求实等发起成立的共存社,担任该社的营业委员②,与张浩(即林育英) 共同负责利群毛巾 (实验) 厂的工作。王尚德与共存社社员一起学习、讨论革命理论和国内外大事,逐步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观点,于一九二二年七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③。

一九二二年八月,党团组织和董必武派王尚德回陕建立团的组织。王尚德回陕后,在家乡渭南赤水镇,邀集友人张浩如、田涵荣一起,成立了乡村教育研究社,并在此基础上,集资办了赤水农职学校,以教师的公开身份,掩护团的活动。王尚德将自己家中力所能及的财物 (如粮食、棉花) 用来资助学校。起初,他的父亲王兴贵对他这一作法很不理解,也很不满意,因此常与他发生口角。王尚德的母亲则认为儿子为学校办好事是对的,因此每当父子发生争论时,她总是从中调解,说服丈夫。

王尚德以学校为阵地,开展革命活动。一九二二年底,他与张浩如在赤水开始发展青年团员,建立团的组织。一九二四年春,王尚德与张浩如商议将在临潼任教的团干部刘建侯调到赤水职校任教,由他们三人负责赤水青年团的领导工作。同年五月下旬,团中央派武止戈到赤水巡视工作,指示要扩大和健全团的组织。王尚德于同年六月正式建立SY赤水支部干事会,由王尚德任书记,并对所属团员全面作了登记调查,填写了团员调查表①。不久,团的赤水支部又扩大为赤水特别支部。

王尚德为了广泛传播马列主义和扩大团的组织,还在关中地区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他经常和在华县咸林中学任教的党团员王复生、王懋廷联系,开展两校之间的友谊活动,成立了团的外围组织——青年励志社,咸中百分之二十的师生参加了这一组织②。

为了贯彻党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精神,迎接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和扩大关中地区的团组织,王尚德邀请西安地区的团组织负责人张秉仁、高克林和三原县、华县等地进步青年组织的负责人共十五人,于一九二五年二月一日在赤水职业学校聚会。王尚德主持了这次会议,并介绍了赤水团支部和陕东各进步团体的活动情况,张秉仁传达了上级关于发展党团组织和促进国民会议的召开等指示,经过热烈讨论,决定 :(一) 由李维屏等四人成立华县支部,以青年励志社为公开活动团体;(二) 由姚志哲等四人成立三原支部,以青年同志共进社为公开活动团体; (三)赤水支部以平民教育服务团为公开活动团体; (四) 各新成立的支部选举书记,报告团中央①。会议还决定“联合华县、三原、赤水各同志成立陕东国民会议促成会②,并发布宣言与通电,立即加入北京总会。

一九二五年,王尚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③。这期间他利用敌人内部的矛盾,驱逐了渭南县教育局反动局长王述道。

一九二五年秋,团中央和中共豫陕区委派吴化之来陕,整顿团组织和建立党组织。在吴化之的指导下,赤水成立了中共特别支部,王尚德任书记。

一九二五年春,根据党的指示,王尚德在赤水农职学校发起并召开了陕东国民会议促成会,广泛开展支持孙中山北上召开国民会议和反对北洋军阀段祺瑞召开善后会议的活动。孙中山逝世后,王尚德积极组织和参加陕西各界的悼念活动,并领导赤水青年团组织,发动渭南群众,先后进行了驱逐直系军阀刘镇华 (陕西省长兼督军) 和吴新田 (继刘镇华后任陕西督军) 的斗争。“五卅”惨案发生后,王尚德和其他同志一起,发起召集全陕学生代表大会,支持上海工人的罢工斗争,抗议帝国主义的暴行,并在《西安评论》上发表了 《沪案秘密解决与关税问题》一文,指出: “帝国主义之英日,自五卅后直接枪杀我无辜同胞,几遍全国各大商埠! 这种惨无人道的野蛮行为,其责任犹须中国政府自负! ” “果如此的解决沪案,则已死同胞之冤永沉地下”。文章还提出对沪案解决的要求,是工商学联合会所提出的十七条办法,并收回海关自主权,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实现国民外交①。同年暑假,王尚德和魏野畴,耿炳光等在三原县城举办了暑期讲学会,王尚德讲授马列主义基本常识和农民运动等课程。

一九二五年九月,陕西党组织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设立或改组各地国民党党部、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指示,成立了国民党陕西省临时党部。王尚德在临时省党部里担任领导工作,同共产党员魏野畴、刘含初、赵葆华等一起,团结国民党左派,积极发展组织,大力宣传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以焦易堂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进行坚决斗争。

一九二五年十月,王尚德等成立了陕西最早的农民协会——渭南县东张村农民协会,并重建了乡村教育研究社,以改进农村教育,发动农民对土豪劣绅和恶霸地主进行斗争。一九二六年春,刘镇华率匪军十万,再次入陕,下令通缉王尚德、赵和民、陈述善等共产党人。王尚德被迫离陕,前往上海。

一九二六年五月,王尚德秘密到了上海,在闸北区青云路与吉国祯 (中共党员,上海大学学生) 、党维荣(中共闸北区负责人)接通关系。然后便给在黄埔军校任政治总教官的恽代英去信联系,要求去广州参加革命工作。恽代英立即回电,表示热烈欢迎。王尚德到广州后,经恽代英介绍,在黄埔军校政治部宣传科任科员,协助恽代英、王懋廷 (宣传科科长、共产党员)等工作。王尚德还负责将赤水职校的共青团员张宗逊等送到黄埔军校学习。

同年七月,广州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不久占领了两湖广大地区。这时,冯玉祥领导的国民军,在苏联的援助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于一九二六年秋,由绥远经宁夏向陕甘进发,解西安之围,以配合由广州出发之北伐军。为了加强党在冯部的工作,党组织派王尚德和刘志丹、唐澍等一批优秀共产党员,由广州出发,绕道北上到冯玉祥部任职。王尚德被派到第五路军政治处 (处长方仲如) 任宣传科长,并与方仲如一起,举办军官政治训练班,成立政治研究会。一九二七年春,王尚德到达西安,被调任国民党陕西省党部执行委员兼农民部长,负责筹备建立省农民协会①。五月底,全省有六十多个县建立了农民协会,会员达三十多万人,广泛开展了反对封建势力的斗争,使陕西成为全国农运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同年四月,王尚德兼任国民联军驻陕总司令部印刷局局长。在他领导下的印刷局,出版了大量马列主义著作和进步报刊,尤其对当时的陕西《国民日报》 (国民党陕西省党部机关报) 、《新国民军报》 (国民联军驻陕总部政治部主办) 的出版和发行工作,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还领导印刷厂成立了三十余人的童子劳动团,进行政治军事训练,每日训练二小时,同时进行“普通常识、革命知识”②等课程的教育,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发展。

四月二十八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在北京绞杀了著名共产党员李大钊等。五月十六日,西安各界五千余人举行追悼李大钊、反对奉系军阀屠杀罪行大会,王尚德在会上发表演说,痛斥北洋军阀的野蛮暴行,号召人民支援北伐战争,消灭封建军阀的反动势力①。为了支援北伐战争,在中共陕西区委的领导下,以中国国民党省党部的名义,组织了西安各界慰劳宣传团,前往河南前线慰问参加讨伐奉系军阀的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六月七日,召开了欢送慰劳宣传团大会,王尚德致开幕词,号召宣传团的同志们“行动要积极”,“要纪律化”,要“站在党的指导下”,实行“武力与民众相结合”②。

一九二七年夏,冯玉祥追随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在陕西进行“清党”,白色恐怖笼罩了西安古城。王尚德按照党的指示,回赤水转入地下斗争。他以从事教育的公开身份,秘密发动农民,组织农民协会,开展对土豪劣绅的斗争。反动派指派匪特严密监视王尚德,他的处境十分险恶,遂于一九二八年春的一天深夜,秘密赴高塘,随即转赴洛南县三要司,参加了许权中、高克林等领导的新编第三旅的兵运工作。同年五月,许旅与渭华地区的农民一起,在党的领导下,举行了渭华起义,成立了西北工农革命军,王尚德起草了《西北工农革命军布告》③。起义中他随军协助当地党组织,发动赤水镇的农民参加革命军和开展对地主豪绅的斗争。他主办的赤水农职学校的师生,许多人参加了这次起义; 他亲自介绍入党的程养谦,在起义中壮烈牺牲。

渭华起义震惊了敌人,宋哲元派重兵“进剿”,革命军伤亡很大。王尚德与杨晓初、王云等同志,冒生命危险到激烈战斗的山沟里,将英勇牺牲的陕东赤卫队副大队长薛自爽和其他同志的遗体抬出山沟,进行安葬。

渭华起义失败后,由许权中率领革命军余部进入豫陕边地区。此时,因部队受挫,官兵情绪不稳,王尚德随军鼓励部队指战员要坚持战斗,不因一时失败而灰心。起义部队几经转战到河南邓县,又遭到当地反动地主武装红枪会的袭击,最后失败。王尚德脱险后,化名汪琴声,匿居唐河,住在地下党员仝中玉家中,进行党的秘密工作。

同年七月,在唐河县源潭召开了豫西南各县代表会议,选举了中共豫西南新的特委,书记郝久亭,王尚德当选为委员。同年秋,特委遭敌破坏,王尚德等人被捕,不久经营救获释,但敌人仍对其进行监视,王尚德在当地难以立足。他按照党组织决定离开唐河到邓县,经友人郭绍仪(中共党员)介绍,在邓县县立小学任高小语文教师。他带领学生朗读岳飞的 《五岳祠盟记》和鲁迅、郭沫若等五四以来写的优秀作品,绘声绘色,激昂慷慨。许多聆听过他讲课的学生,至今谈起此情此景,仍记忆犹新。王尚德经常带领学生一起劳动,整修教室,铺垫学校周围的道路,晚上到学生宿舍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进行社会调查。他生活俭朴,每月二十元薪金,除自己伙食费外,大都用于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学生对他很敬佩。

翌年冬,王尚德调南阳工作,公开身份是南阳第五中学教师。当时南阳驻军系杨虎城部,在杨部工作的我地下党员姚洗心(曾任豫西南特委委员) 与尚德相识,经姚介绍,鄂豫边特委与杨部中党组织取得了联系,为杨部办了 《宛南日报》 ,派王尚德任该报编辑,协助该报负责人共产党员宋绮云工作。王尚德到任后,又请各县县委的有关同志担任报社记者或通讯报道员,以此进行党的秘密工作。他和宋绮云按照党的指示,利用《宛南日报》宣传反军阀、反土豪劣绅、反苛捐杂税的革命思想,同时争取团结杨部官兵,收到了良好效果。为了培养一批进步的基层军政干部,特委决定帮助杨虎城办干部教导总队(每期三个月) ,王尚德、宋绮云积极推荐和选派人员,并利用报纸进行宣传。教导队的创办,为我党掌握该部部分武装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九三○年,南阳党组织领导宛南中学师生,开展了驱逐反动校长王言等人的斗争,促使县长陈子坚撤销了王的校长职务。接着又赶走了教务主任张玉甫。为了加强党在宛南中学的力量,经协商由中共党员吴寿青任校长,并聘请王尚德、陈振南等同志到该校任教。在王尚德主持下,把原校刊《青光》改名 《红光》 ,大力宣传新思想,揭露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 积极支持南阳三十里屯农民抗捐抗税斗争,还组织和领导学生举行示威游行,捣毁了南阳县反动的国民党县党部。

一九三○年夏,宛中党组织决定,借南阳各校放假之际,由王尚德、陈振南、马骥远等发起举办宛中暑期补习班。在补习班中,王尚德讲授唯物论,作时事报告,教唱革命歌曲,介绍新书,并对学生进行军事训练。

一九三○年,党中央“左”倾错误领导者,指令党在杨虎城部的地下组织,搞军事暴动,从杨部拉出了几个连的兵力。后暴动失败,组织遭到破坏。不久,杨部反动分子军法处长李连成和县长杜保田率领部队百余人,突然包围了宛中,逮捕了王尚德,同时被捕的,还有十名学生 (其中九名是共产党员) 。

王尚德被捕后,带上沉重的脚镣,关押在南阳监狱。在狱中,他秘密写信给关押在县政府看守所的被捕学生,鼓励他们要坚持斗争,保持革命气节。这封信,对被捕学生鼓舞很大。反动当局多次对他们进行“审问”,问他们“什么时候加入CP?”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 “听不懂你的话! ”反动当局又问: “什么时候加入共产党的?”大家早已统一口径,都说: “没有加入共产党。”一些受过王尚德教育的学生,不顾危险前往监狱探望他们的老师。王尚德面带笑容地说: “我很高兴,我的许多学生都参加了革命,革命力量壮大了! ”又说: “我年纪大了,死了也安心了。你们年轻,要好好干革命! ”学生们听了感动得热泪盈眶,表示决不辜负党的教育和王老师的培养。

一九三○年十二月,驻守南阳的杨虎城部队撤离河南开往陕西。根据杨虎城释放政治犯的命令,在杨部开赴陕西的途中,王尚德获释返回家乡赤水。

一九三一年春,王尚德到当时驻扎在陕西凤翔县的杨虎城部第十七师 (师长孙蔚如) ,主办该军小报《军声报》,参加了党的陕西西区特委工作。

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三年,王尚德在西安先后任西安高级中学事务主任兼教师、西北文化日报社总务长等职。这期间,他积极参加领导渭南、华县群众控诉恶霸清乡团团长王左 (解放后被镇压) 及郭玉章等反动分子的斗争,还参加领导了渭南县人民反对反动县长强云成的斗争。强云成是个诡计多端、阴险毒辣、搜刮民财、贪污肥己的坏家伙。但是,表面上他却装出一副道貌岸然、“廉洁奉公”的正人君子的面孔。人民群众仇恨他,但又不敢惹他。王尚德一面支持和鼓励群众的斗争,一面联合与强云成有矛盾的绅士和知情人,组织了一个经济清算委员会,查出了强云成贪污二十多万元的巨额赃款,并在全县布告揭露,戳穿了强的伪君子的假面具,使他在渭南处于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狼狈境地,终于被驱逐出渭南县。渭南群众普遍称赞: “璋峰真正是敢于为大家办事的先生! ”

一九三四年,王尚德回到赤水继续办学。为了解决办校资金,他联合地方有关人士,首先办起了赤水棉运合作社,购买了发电机、轧花机、打包机,规模逐渐扩大,不久又在三原、泾阳等县相继办起了棉运社、信贷社,使关中的棉花运销上海日益增多,生意颇兴隆。所得利润一部分归农校建筑校舍;一部分用于修筑赤水河堤,疏通慈惠渠,后来又修建了拦水坝、水力站,办起农丰面粉厂、轧花厂、皮滚厂、砖瓦厂等。王尚德亲自带领学生植树造林,绿化校园。现在赤水中学院内保存下来的两棵参天大柳,就是当年王尚德亲手栽的。

王尚德举办公益事业,使当地群众受益不少。棉运社以合理价格收买棉花,使棉农免受奸商盘剥; 信贷社以很低的利息贷款给农民,秋后还棉花,免受高利贷剥削; 开发水利不仅为学校的农场、工厂所用,而且解决了部分农民的灌溉;学校解决了当地群众子弟入学的困难。当地群众赞扬说:“璋峰挣的钱,可以盖所大洋楼,可是他把钱给学校盖了楼,自己还是住着祖上留下来的土房子。”

经过王尚德几年的辛勤奔波,赤水农职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了关中地区一所比较有名的学校。王尚德为了扩建校舍,少花钱、多办事,利用课余时间,亲自带领学生运沙搬石,又用学校早年植的树和校办砖瓦厂制的砖瓦,盖起了两幢二层楼房,把节省下的钱,购买了一批教学用具和仪器。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在西安扣留了蒋介石,发生了西安事变。事变后,王尚德被任命为陕西省抗日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委员。他迅即赶到西安,与各方面人士广泛接触,开展统战工作。在此期间,他与党中央社会部的吴德峰以及西北特支的谢华、徐彬如等同志常有来往,也与红军联络处(后改为八路军办事处)有过联系。一九三七年初,在红军中工作的张宗逊到西安看病,把王尚德介绍给叶剑英。张宗逊对叶剑英说,当年我去黄埔 (军校) 就是他 (指尚德)介绍去的。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王尚德又回到赤水学校工作。

一九三七年八月,党的洛川会议后,尚德在赤水镇组织了抗敌工作团、抗敌后援会,广泛吸收一切抗日力量,包括社会名流、学校进步师生、当地农民等。在他的领导下,赤水农职学校全校师生,实行了军事化,全校编为一个民众抗日大队,王尚德任大队长,并聘请有经验的党员军事干部赵全璧任副大队长兼军事教官,宋泮贵 (即宋玉亭,后改名蔚青)任军事教官。大队下面设三个中队,中队长由各班教师担任; 中队下面设分队,分队长多由学生党员担任,全大队共一百余人。他利用统战关系,从县政府和地方上搞了一批武器,全大队每人一支枪。学生学习军事常识,进行军事操练,同时,增设政治课,以党中央机关刊物《解放》和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等文章为基本教材,主要由王尚德讲授。他讲得生动活泼,深受学生欢迎。他对学生说: “延安办抗大,我们要向延安学习,办赤大。”王尚德还组织学生到农民中去进行抗日宣传,办农民夜校,成立群众性的农民抗日组织。

赤水农职学校的许多学生,在王尚德的教育下,奔向革命圣地延安,一些人入了党,后来成为领导骨干。仅赤水农职学校二八级(即民国二十八年入学的班级) 六十余人中,先后约有四十人参加了革命。王尚德还把他在河南邓县任教时的学生孟照莲及另一学生李克林(现名李振瀛)等同志介绍给陕北抗日根据地。同时,他把儿子王允端、女儿王铁送到延安。临行前,尚德给董必武写了信,信中说: “我把孩子交给党,托您培养教育他们。”董必武对王尚德时常怀念,直到全国解放后,还多次打听王尚德的情况,讲述一九二二年在武汉时,派王尚德回陕西建立团组织的一段经历。

王尚德利用职校和自己在当地的声誉,根据省委介绍,先后接待和安排了党的东路特派员刘庚、宋任远、赵希愚等同志,并配合渭南县委书记王杰开展党的工作。西北地区一些党政负责同志来往延安与西安时,也曾在赤水职校秘密停留。赤水职校成为党在陕东的重要联络点和交通站。

王尚德按照党的指示,通过社会活动,安排了一批地下党员到县、区、乡、保以及民团等单位,从事秘密工作。宋蔚青担任了渭南县自卫团团长,薛应忠担任了联保主任,何思杰担任了乡长。他们对于保护群众利益和同国民党顽固派作斗争起了积极作用。有一次,反动政府向赤水镇的农民摊派了一大批“军粮”,地下党员、当地保长以群众代表的身份找王尚德商量对付办法。王尚德与大家研究决定: 这批“军粮”主要由本镇四个大户 (地主) 负担,不足部分由农民分摊。群众认为这个办法好,但是害怕地主豪绅和军政要人反对。王尚德说:“有事我来承担。”大地主李才俊不肯纳粮,并把他在外地当过县长的本家兄弟李德安搬来。李德安见了王尚德,先是称兄道弟,寒暄一番,接着就提出免缴“军粮”的问题。王尚德对李说: “目前是抗战时期,政府号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贵府是全镇有名的富豪之家,理应多缴,况且老弟身居要职,致力抗日,更应以身效国,起楷模之作用。”王尚德又冷又热的一席话,弄得李德安很尴尬,只好连称: “是! 是! 是!”李回到家中,对其兄说: “你们不要再说了,以后派多少,就缴多少! ”李才俊这个有钱有势的大户如数纳了粮,其他大户也只好乖乖地把粮缴出。群众赞颂:“王先生办事公道,为百姓着想,不怕财主和权势。”

抗战初期,国民党驻陕某部第一师的师部设在赤农职业学校,师长李正先得知王尚德是当地名人,深得民心,又看到“渭南私立赤水初级农业职业学校”的校牌,是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写的,校舍扩建又有省主席邵力子拨款,于是便与王尚德拉关系,想捞取政治资本。他特意给职校和职校办的农丰面粉厂各捐了五千元。王尚德洞悉李之用意,将计就计,说:“为了感谢李师长的资助,是否把职校附近的集成小学改为正先小学?”李正先乐在心里,喜在眉梢,但口头上还表示客气,说: “王先生办事多年,鞠躬尽瘁,大名鼎鼎,当用你我二人的名子为宜,即把校名改为先锋小学。”王尚德说: “我办学素不为名图利,李师长既亦有此好意,校名暂可缓改。”李正先无奈,只得说: “好! 好! 好! ”①

一九四一年春,国民党军队的一个师进驻渭南。该师一个姓高的副官在保长的带领下,要占用赤水农职学校的房子。王尚德答应给军队挤出十间房子。可是当号房子时,他们不限十间,几乎把全校房子都要占用。该校师生对国民党军队强占学校,破坏教学的野蛮行为,表示极大愤慨,与高副官发生了争执。王尚德闻讯赶到,当场痛斥了高副官强占学校的军阀作风。他说: “这里是学校不是兵营! 不准驻兵! ”该师终于未敢在该校驻兵。

一九四一年六月五日,王尚德被胡宗南匪部逮捕,先在华县关押月余,后解西安,关进太阳庙街至善巷国民党秘密设置的特别监狱——特拘所。这个拘留所是国民党军统特务机关西安办公厅调查科设立的,是关押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的监狱,警戒森严,与外界隔绝; 狱外有便衣特务,监视来往行人。王尚德在监狱里,遭到了匪特的皮鞭、老虎凳等残酷刑具的摧残,九死一生。他以坚强的革命毅力和必胜的信心,同匪特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表现了一个革命者的高风亮节。敌人多次审讯,王尚德总是那几句话:“我过去是共产党,现在不是,多年来我一直搞公益事业,办学校,修水利,共产党的事我不知道。”敌人拿不到确凿证据,又捞不到什么油水,既不敢公开处决,又不肯释放,一直关押达四年之久。

王尚德身在监狱心向党,时刻怀念赤水农职学校的前途和命运。他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机会,把自己的意见传达到赤农,鼓励教职员工同心同德,顶住敌人的压力,克服一切困难,把这块革命阵地保存下来。

在此期间,党的地下组织多方设法营救,转托于右任等保释,均未成功。直到一九四五年八月,抗日战争胜利前夕,由西北文化日报社具保,才得释放。

王尚德出狱后,身体十分虚弱。朋友劝他在西安住一时期,然后留西安工作,他不肯,旋即返回赤水。农职学校的师生,以无比激动的心情,欢迎日夜怀念的老校长。附近的男女老少也奔走相告: “王先生回来了!”“璋峰回来了!”当时正值日寇宣布投降,人们把“抗战胜利了! ”与“王先生回来了!” 叫做双喜临门,一时成了赤水镇乃至渭南一带的特大喜讯。王尚德回到学校后,表示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决心,为革命大干一番。他对师生们说: “我生平所办事业虽多,但以学校为中心,学校存在,其他不足虑也。”他还说: “国民党反动派虽不断破坏我生平所办的富国利民事业,但我相信,中国革命总有一天会胜利的。”①

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使人民革命力量空前大发展。王尚德同全国人民一样,心情无比喜悦。他了解到当年经他介绍到延安去的学生和自己的子女在革命熔炉中大都成为革命干部,感到自慰和鼓舞,决心继续办好教育事业,为革命培养更多的人材。他要扩大班级,但校舍不敷应用,于是亲自带领师生,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兴建了两层各九间的楼房。

一九四六年六月起,国民党反动军队先后向各个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并在国民党统治区,加强法西斯统治。国民党反动派还准备对王尚德下毒手。为了谋杀王尚德,西安国民党特务机关“汇报处”专门召开会议,由国民党渭南县长刘衡、县党部书记长师仙洲、三青团干事长宋雪天、渭南特务长宋翔生等反动骨干分子共同策划,决定就地杀害。他们先派了一批特务分子,化装成摊贩和叫卖贩,有的在赤水职校周围摆摊,有的走乡串巷,日夜监视王尚德和赤职师生的行动。我地下党员李仲实得知敌特的阴谋,即转告王尚德转移隐蔽,赤农校长狄毓林亦督促王尚德从速离开赤水。王尚德临危不惧,仍然坚守岗位。一天晚上,他召集进步师生开了一个谈心会,语重心长地讲述了自己一生艰苦奋斗办学校的经过和目的,最后说,敌人可能再次抓我,这次抓了非同以前,可能长期坐牢,更可能立即处死。对此种种,我无所忧虑和畏惧,唯学校处境艰险,敌人可能要破坏,望你们坚持办学,保持革命精神,相信未来的光明! 会间,王尚德激动流泪,在座师生无不感动泪下。

党中央获悉王尚德的处境十分危险,立即电示关中地委,积极设法从速营救脱险。关中地委书记汪锋和渭南县委书记王杰等,按中央指示,准备派人将王尚德接到边区,或者暂时隐蔽起来。但是阴险狡猾的敌人抢在了前面。是年七月下旬的一天,一个便衣特务闯入王尚德家中,自称请王先生给他找个工作。王尚德警惕地说: “你把地址留下。以后有了合适的工作告诉你! ”这个特务分子来的目的是认人和认门,他就是十几天后杀害王尚德的刽子手之一。

八月十三日上午九时左右,便衣特务十余人,乘一辆大卡车,由渭南县城向赤水飞驰而来,多数特务在农职学校门外监视,一个特务进入学校,扬言请王先生出来有要事商量。当时师生们正在上课,王尚德一人随之走出校门。等在门外的几个特务分子一齐上来,逼迫王尚德向学校西侧的水渠走去。王尚德满腔怒火,痛斥国民党特务分子的卑劣行为。这时,特务段振武、段克贵 (解放后均被镇压) 等,在王尚德背后连开四枪,罪恶的子弹从他的头部、肺部穿过,王尚德当即倒入水渠中,鲜血染红了渠水。尚德同志英勇牺牲了,时年五十六岁。

注释

①恽代英时任中华大学附中部主任,与王尚德交往密切。

②《五四运动在武汉史料选辑》,湖北人民出版社1979年6月版第302页。

③根据吴化之的回忆和王尚德1924年写给团中央的信。

①王尚德1924年给团中央的报告,原件存中央档案馆。

②王尚德1924年给林育南的信,原信存中央档案馆。

①②王尚德1925年给恽代英等人的信,原信存中央档案馆。

③王尚德的入党时间说法不一,一说1921年,一说1922年。王尚德本人1925年1月7日给团中央的报告称: “我们均愿加入CP,不知有其他手续否?若须经同志介绍时,代英、育南可以介绍我们加入,如何?”据此,我们认为王尚德的入党时间当在1925年;吴化之回忆也说,王入党是1925年。

①《西安评论》第20期,1925年11月24日出版。

①陕西《国民日报》1927年4月2日。

②陕西《国民日报》1927年4月17日。

①陕西《国民日报》1927年5月22日。

②陕西《国民日报》1927年6月8日。

③《西北工农革命军布告》以军委主席刘景桂(志丹)、前敌总指挥唐澍、政治委员刘继曾的名义发布,原件存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文物处。

①1979年6月访问姚璧池记录。

①1979年6月访问黄有福记录。

相关参考

中共人物传 杨靖宇人物传,杨靖宇生平事迹,杨靖宇评价

学生年代杨靖宇原姓马,名尚德,又名顺清,字骥生。杨靖宇、张贯一、乃超等名字,都是他在东北工作期间用的化名或笔名。一九○五年二月十三日①,杨靖宇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一个农民家庭。五岁丧父,七岁时,依靠

中共人物传 王观澜人物传,王观澜生平事迹,王观澜评价

(一)王观澜,原名金水,字克洪,一九○六年七月十三日生于浙江省临海县城内一个贫苦家庭里。父亲王秀卿,以刻字为生,有时兼营中医。母亲徐阿英,是一位忠厚善良的妇女,除操劳家务外,还要替人缝纫、洗涤,或作“

中共人物传 王文明人物传,王文明生平事迹,王文明评价

王文明王文明是琼崖(海南)地区中共党组织、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是琼崖地区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时期革命斗争的主要领导人,是琼崖苏维埃政府的第一任主席。他对海南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海南

中共人物传 王树声人物传,王树声生平事迹,王树声评价

(一)王树声,原名宏信,乳名国荫,一九○五年五月二十六日(清光绪三十一年农历四月二十三),诞生于大别山西麓湖北省麻城县乘马岗区项家冲。家有兄弟姊妹十人,他排行第五。王树声的祖父,是个科举场上的失意者,

中共人物传 王凌波人物传,王凌波生平事迹,王凌波评价

王凌波,湖南省宁乡县人,一八八八年生。祖居宁乡第八区王家大冲。父亲王恕轩曾在私塾教书,中年以行医为业,有田二十余亩。凌波兄妹五人,他最小。十三岁时母亲去世,父亲送他就读于小金陀馆李藕苏先生门下a。同窗

中共人物传 王世英人物传,王世英生平事迹,王世英评价

(一)王世英,字子杰,一九○五年十一月十三日生于山西省洪洞县杜戍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一九二一年高小毕业后,适逢太原国民师范招生,他步行六百里去应考,被录取①。国民师范学校是官费,实行半工半读,每天做

中共人物传 王复生人物传,王复生生平事迹,王复生评价

一九三六年八月十五日上午十时刚过,在日本宪兵队警戒森严的齐齐哈尔北较场的刑场上,一辆刑车呼啸而至。车门打开,一位囚犯双脚拖着沉重的铁镣,昂首挺胸,从容地走下车来。他神色镇静,炯炯的目光深情地望着祖国大

寻找马尚德——听杨靖宇将军后人讲尘封已久的那些往事

杨靖宇将军戎装像一我的爷爷叫马尚德,1905年2月13日,出生在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中。在他5岁时,我的太爷爷因积劳成疾病故,留下了太奶奶带着一儿一女艰难度日。风雨如晦的年代、历经磨难的

历史秘闻 寻找马尚德——听杨靖宇将军后人讲尘封已久的那些往事

杨靖宇将军戎装像一我的爷爷叫马尚德,1905年2月13日,出生在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中。在他5岁时,我的太爷爷因积劳成疾病故,留下了太奶奶带着一儿一女艰难度日。风雨如晦的年代、历经磨难的

中共人物传 方方人物传,方方生平事迹,方方评价

立志救国方方,原名方思琼,乳名瑶泉,曾用王大钟、穉华、星星、野草等笔名,广东省普宁县洪阳镇人。一九○四年四月十八日,方方出生在一个破产的小商家庭,父亲在一家布店兼书店当店员,母亲和祖母在家做手工。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