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人物传 夏云杰人物传,夏云杰生平事迹,夏云杰评价
Posted 物
篇首语: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共人物传 夏云杰人物传,夏云杰生平事迹,夏云杰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共人物传 夏云杰人物传,夏云杰生平事迹,夏云杰评价
(一)
夏云杰,山东省沂水县人,生于一九○三年,家境贫寒,只读四年私塾便辍学参加劳动。一九二六年三月,因当地军阀混战和连年灾荒,他背井离乡,携妻带女逃荒到黑龙江省汤原县,先在县城借高利贷做了一年小生意,后被迫迁到太平川落户,以耕地为业,农闲季节到黑金河金矿做临时工。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汤原中心县委根据中共满洲省委的指示精神,在以汤原为中心的下江 (松花江下游) 地区,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抗日宣传活动。这年春节期间,夏云杰在黑金河金矿做工时,听了汉、朝两个民族爱国青年组成的宣传队的反日救国宣传,深受启发和教育,激起了强烈的爱国热情。从此,他经常与知心的工人弟兄们探索抗日救亡的真理,并逐渐与地下党员有了接触。
一九三二年九月,夏云杰被中共汤原中心县委吸收到积极分子培训班学习。在党的教育下,他的政治觉悟迅速提高。经中共满洲省委巡视员冯仲云的介绍,夏云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之后,他更加自觉地投入抗日斗争的洪流,经常深入矿山、农村,积极宣传党的抗日主张,为建立党的抗日武装献计献策。一九三二年十月十日,在中共汤原中心县委的领导下,中国工农红军三十三军汤原民众反日游击队诞生了。夏云杰不知疲倦地四处奔走,为部队筹集枪枝弹药和粮款。四处奔波。但是由于当时党内“左”倾错误的影响,使这支党的抗日武装遭受到两次严重挫折。
一九三三年八月二日,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胡世杰 (吉密)和满洲总工会负责人王亚堂,在中共汤原中心县委第六次扩大会议上,传达了中共中央“一·二六”指示信①和中共满洲省委贯彻 “一·二六”指示信的决议。夏云杰和县委的同志通过学习,认识到游击队以往受挫的原因是,没有联合一切反日武装力量共同抗日,因而陷入了四面树敌的困难局面。这次会议在总结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明确了 “正确运用党的全民族反日统一战线策略,组织发动并领导一切反日民众进行反日斗争,建立赤色游击队,扩大游击区,并进一步建立人民革命军和革命政权,是下汇党的中心任务。”②这次会上,夏云杰当选为县委委员,负责军事工作。会后,他积极开展重建武装的斗争,重新召集失散在汤原各地的反日游击队队员,向他们传达、讲解党的反日统一战线政策,并派党员宋瀛洲、张文藻联合“青山” 、“占中央” 、“忠厚” 、“吉胜” 、“德胜”、“长江” 等义勇军队伍,建立了东北民众联合义勇军,下辖三个大队,共五百五十人。联合义勇军于八月十四日进攻了汤原县城,“青山”、“占中央”队伍迅速突破西北炮台攻入城内,使敌人惊慌失措。但因义勇军各部之间配合不力,入城部队又不得不在拂晓退出县城。在转移的途中,各部失掉联系,各奔前程。联合义勇军又解体了。这支队伍暂短的历史,使夏云杰深刻认识到,没有一支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队伍作骨干,各支义勇军的联合就很难巩固和发展。
夏云杰吸取了东北民众联合义勇军的失败教训,一面号召在义勇军队伍中工作的党员,认真贯彻党的全民反日统一战线政策; 一面集中四十余名党员组建了一支党直接领导的游击队。正当工作顺利开展的时候,由于日特告密,一九三三年十月四日,汤原、鹤立的日本宪兵队同时出动,在汤原各地进行了空前残酷的大搜捕。在这场大搜捕中,汤原中心县委遭到严重破坏,夏云杰是县委的唯一幸存者。事件发生后,他负责县委的领导工作。爱人劝他避避风险,暂时留在家里观察敌人动向。他坚定地表示: 要与汤原的反日爱国群众同生死,共患难,越是在党处于困难时期,越要经受住严峻的考验。他还要求爱人和女儿以被捕牺牲的烈士为榜样,随时准备与残暴的日本侵略者作坚贞不屈的斗争。
(二)
夏云杰通过秘密串联的方法,很快与汤原各地党组织恢复了联系,重新建立了县委。在他的号召下,全县的共产党员和爱国青年,继续为创建党领导的反日游击队而斗争。曾一度被敌人白色恐怖驱散的汤原反日游击队队员,又逐渐重新集中起来。这时,夏云杰与战友们一起研究了从鹤岗东黄花岗自卫团手中夺取武器武装自己的巧妙办法。一九三三年十一月末,夏云杰先派团县委书记于永顺通过亲戚关系打入敌营内部进行了全面侦察。接着,他又派徐振江(绰号镐头)和于永顺各自暗带一支手枪,以向黄花岗自卫团做饭的老兵买鸦片为借口,再次进入自卫团的营房,出敌不意,突然命令团丁放下武器。在院外隐蔽的二十余名游击队员,闻声迅速闯入室内配合。就这样,缴获了敌人十四支长枪和两支短枪。这次缴械的成功,使汤原反日游击队员和爱国群众增强了胜利的信心。此后,夏云杰便带领游击队到孙老八木营办训练班,提高游击队员的军事、政治素质。同年末,经县委研究,派戴洪宾、宋瀛洲为游击队正、副队长,张兴德为政治部主任,李仁根为参谋长,队员有三十余人,正式宣告了汤原反日游击队的成立。
一九三四年一月,汤原日本守备队、汤原警察队联合袭击孙老八木营,妄图把汤原反日游击队扼杀在摇篮里。游击队根据夏云杰的指示,避开敌人进攻的锋芒,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和森林隐蔽,乘机转入敌后,进攻敌薄弱环节。一九三四年二月五日上午,戴洪宾率领六名化装成农民的游击队员,进入了鸭蛋河街。此时,鸭蛋河区委书记李凤林和他的舅父宋殿双,按照与游击队事前商量好的计谋,假装甥舅闹纠纷,脸上淌着划破的鲜血,吵吵嚷嚷地撕打着要到“衙门”去讲理。戴洪宾等以劝架为名,紧紧跟随簇拥着看热闹的人群,进入自卫团的院内,乘自卫团不备,将其十四支枪全部缴获。自卫团长高魁一被这突如其来的场面吓得目瞪口呆,只好乖乖地举手投降。游击队员侦知还有一些反动地主前来开会,当即又占领了自卫团大院的炮台,封闭了大门。结果,又缴了前来开会的李荣、杨广太、黄永发等十三名反动地主的枪。至此,汤原反日游击队结束了人多枪少的局面,游击队员的士气更为高昂。敌人闻讯,派出伪军三十八团骑兵连前来追击,在萝北县七马架屯受到游击队的迎头痛击,死伤惨重。战后,游击健儿们胜利返回汤原中心县委所在地——七号屯。夏云杰代表汤原中心县委检阅了游击队,表扬了队员们的英勇行动。
一九三四年五月,夏云杰为了进一步使游击队得到锻炼,扩大政治影响,亲自率领队伍深入太平川平原进行活动。五月十二日,他指挥游击队袭击了鹤立农场“民会”①,并召开群众大会镇压了作恶多端的日本走狗; 六月十五日,游击队袭击了太平川警察分驻所; 六月十九日,游击队员在黑金河工人中开展了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并镇压了一名日本特务。这些活动,受到了汤原人民的热烈拥护和赞扬。六月二十一日,夏云杰率队攻打太平川西大岗反动地主盘踞的“连环窑”②。他们先克黑金河通向太平川的要道姜家屯,后破格节河(现名格金河)通向太平川的二道岗。在进攻二道岗的战斗中,夏云杰头部负伤,仍坚持指挥战斗。全体队员更加奋勇作战,一鼓作气攻下了自卫团坚守的炮台,缴获长枪十余支。这次战斗的胜利,为建立太平川游击根据地奠定了基础。汤原反日游击队在平原活动月余,作战能力有了长足进步,经受了考验,密切了群众关系。一九三四年七月,满洲省委赞扬他们是“下江反日反满的唯一中心力量” 。
同年八月,中共满洲省委调夏云杰到哈尔滨参加短期训练班学习。主办训练班的省委负责同志对他的评价是: “深刻学习,对党忠实,能够认真地执行党的政策。”学习结束后,省委正式任命夏云杰为汤原反日游击总队政治委员。十月,夏云杰从哈尔滨回到汤原,及时传达了 《省委给政治委员及全体同志的信》,宣布汤原反日游击队改名为汤原反日游击总队,戴洪宾为总队长,李仁根为参谋长,下辖四个队,全体队员一百五十余名。同时,根据《东北人民革命军及赤色游击队暂行条例草案》规定,把游击队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确定政治委员为游击队党代表,一切军政命令须由政治委员、总队长、参谋长共同研究决定,最后政治委员签字生效。全体游击队员一致拥护省委的指示和决定。
随后,夏云杰和戴洪宾分别率领游击队积极开展游击战争,把反日游击区从太平川扩展到亮子河、黑金河、仙马沟、格节河一带,一边发动群众参军参战; 一边按照反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加强对各义勇军的争取、教育、团结工作。游击队与各义勇军密切合作,协同作战,沉重地打击了日伪军、警。在党的政策的感召下,太平川自卫团团长张传福提高了民族觉悟,于十月二十九日率领三十余名士兵携枪起义。接着,具有强烈反日思想的地主贾有,也愤然抛家弃业参加了抗日行列。至此,太平川的抗日斗争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局面,从格节河至石场沟几乎摧毁了敌人的全部据点,群众的抗日情绪空前高涨。到一九三四年底,汤原反日游击总队已发展到四百余人,成为震撼松花江下游的一支抗日劲旅。
(三)
一九三四年十二月四日,夏云杰在战斗中负伤,离队治疗。不久,代理政治委员田学文在一次战斗中牺牲。当时,正值省委提出了“汤原发展游击队一倍,建立人民革命军的基础,扩大游击运动,建立赤色游击区域”的计划。为此,夏云杰十分焦急。他给省委写信,恳切要求派得力干部领导汤原反日游击总队。因为满洲省委主要负责人先后被王明、康生调往莫斯科接受审查,留在省委机关坚持工作的团省委书记小洛给夏云杰回信,除鼓励和安慰外,还派了原汤原反日游击队队长老杨重返前线,代理汤原反日游击总队政治委员工作。
一九三五年六月,夏云杰伤愈归队,进一步加强了队伍的政治思想工作。他并不满足眼前游击队顺利发展的好形势,而想到将要来临的艰苦斗争。他认为,建立根据地是与游击队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的大事,没有根据地就不能在敌后长期坚持游击战争。因此,他决定以南满磐石和北满珠河根据地为榜样,全力创建汤原抗日根据地。
一九三五年七月,夏云杰、戴洪宾和老杨率领汤原反日游击总队进入太平川。太平川依山傍水,地势平坦,党和游击队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望。游击队的指战员分头走家串户,发动与组织群众进行抗日斗争。经过一个月的艰苦努力,太平川爱国群众的反日情绪高涨,农民自卫队先后击毙了八名进犯太平川的日军和特务分子。夏云杰认为,拔掉这里的敌人据点,创建游击根据地的条件已经成熟。九月四日深夜,他率领游击队首先智取了太平川警察署大院,未费一枪一弹缴了尚在鼾睡中的十余名警察的械,摧毁了统治、压迫太平川抗日爱国群众的“阎王殿”。紧接着,他又派一个游击中队,只用了几分钟就攻克了反动地主乔玉柱的大院,缴了自卫团的武器。次日拂晓,游击队又乔装警察,敲开了反动地主耿子修的大院,将其全部浮财分给了太平川贫苦农民,并罚其巨款充作游击队的抗日经费。然后,夏云杰召集群众大会,代表游击队宣布了太平川反动政权已经覆灭,爱国群众已成为太平川的主人。从此,汤原反日游击总队以灵活巧妙的战术,一夜之间连拔太平川三个顽固据点的战斗故事,便在汤原爱国人民当中传为佳话。
汤原反日游击总队在太平川赢得的胜利,引起盘踞在汤原县城的日军守备队极端仇视。敌人拼揍了“武装工作班”,宣布太平川为“匪区”,扬言要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野蛮政策,还逼迫游击队员家属召回子弟,砍死了孔庆余屯的抗日积极分子杨发示众。面对着敌人的残酷屠杀,夏云杰领导太平川人民建立了抗日救国会,由爱国人士王德全担任抗日救国会会长,领导肃反队、农民自卫队、妇女救国会、儿童团等群众组织,保卫人民政治权利,支援抗日游击战争,使太平川成为汤原第一块抗日游击根据地。以后,夏云杰把创建太平川根据地的经验推广到全县,使格金河、洼大岗等地区都先后建立了抗日救国会组织。由于有了根据地人民的支援,游击队要枪有枪,要人有人,要粮有粮,大大推进了汤原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
(四)
一九三六年一月上旬,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赵尚志、第四军军长李延禄各率主力部队冲破了敌人的联合大“讨伐”,从珠河、方正游击根据地出发,历尽艰辛,长途跋涉,到达汤原反日游击根据地,与夏云杰率领的汤原反日游击总队胜利会师。赵尚志、李延禄、夏云杰一致表示,要以中央“八一宣言”精神为指针,两军一队团结一致,坚决冲破日本关东军司令官南次郎策划的大“围剿”。为了壮大我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赵尚志与李延禄一致同意帮助汤原反日游击总队扩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六军。于是,在夏云杰的建议下,赵尚志、李延禄通过开明地主单某邀请防守亮子河金矿的伪满军三十八团一连孟连长到家作客的机会,对他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指明立功赎罪是唯一的光明前途,终于说服他命令全连士兵放下武器,交出机枪两挺、步枪百余支。矿长及其三十余名矿警顽固抵抗,受到严惩,被我军全部缴械,所得枪支全部装备了汤原反日游击总队。一月中旬,汤原反日游击总队宣布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六军,夏云杰任军长,张寿篯(李兆麟) 代政治部主任。军部下辖四个团,部队发展到千余人。
同年一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八日,夏云杰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六军军长的身分,参加了东北民众反日联合军军政扩大联席会议,与出席会议的北满各抗日首脑赵尚志、张寿篯、李延禄、冯治纲等共同商讨抗日救国大计。会议在空前团结的热烈气氛中通过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东北反日联合军军政联席扩大会议决议》,确定了各义勇军以民族利益为重,同心协力,共御外侮的方针。在这次会议上,夏云杰被推选为汤 (原)、萝(北)、绥 (滨) 总指挥兼任六军军长。会后,他决心为实现《决议》提出的 “为领土完整” 、“为民族独立”、“为驱除日本海陆空军”、“为扩大反日军”,“为成立东北人民革命政府”而战的战斗号召,积极领导六军全体指战员,以汤原为抗日根据地,出没于小兴安岭的密林河川,驰骋于辽阔的三江平原,到处打击日本侵略者,有力地推动着下江抗日斗争激流滚滚向前。
一九三六年三月间,夏云杰率领六军一、二、三团到格节河一带活动,为汤、萝、绥抗日游击区连成一片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时,刚上台的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疯狂地推行“以军事讨伐为主”的方针。四月,关东军第九师团开始向牧丹江以西之方正、依兰和松花江以北之通河,汤原抗日游击区进行重兵“讨伐”。夏云杰从战略观点考虑,率领部队避开敌人进攻的锋芒,离开了汤原游击根据地,进入小兴安岭东部的黑金河、格金河、亮子河。我军充分发挥吃苦耐劳、善于露营、熟悉地形的长处,牵着敌人的鼻子跑,拖得敌人精疲力竭,疾病频发,士气十分低落。最后,敌人只好宣告“讨伐”失败而退缩原防。
这时,夏云杰为了予敌以更沉重打击,在汤原中心县委的密切配合下,又发起了袭击鹤岗的战斗。五月二十五日黄昏,他先派遣六军手枪队随同鹤岗煤矿的下班工人潜入城里,隐蔽在抗日救国会会员家中。二十一时,夏云杰、冯治纲各率一支队伍向城内预定据点发起进攻: 冯治纲率领三百名战士炸毁了吊桥、仓库,封锁了日本守备队骑兵连和矿山警备一队; 夏云杰率领另一支三百余人的队伍直捣煤矿事务所,在抗日救国会员姬国珍、张维山等人的配合下,顺利地群除了矿警二队的全副武装,并击毙了日本官吏山口为市、桥田德次和警察队长赵永富。夏云杰向解除了武装的矿山警察宣传了我党的抗日政策,号召他们走抗日救国的道路,当场有二十六名矿警报名参加六军。二十三日凌晨三点钟,夏云杰命令攻城队伍携带缴获来的一挺机枪、三十余支步枪、六千五百发子弹及其它许多战利品返回汤原。途中,指战员还击退了伪军三十八团的追击。这次袭击鹤岗的战斗,使伪三江省军政要员大为震惊,对我军采用的夜袭战术的成功,也不得不表示叹服。
六月末,夏云杰为了适应下江迅速发展的革命形势,将原有四个团扩编为八个团,并确定以团为作战单位独立活动。这时,全军总兵力已达一千二百余人。夏云杰与张寿篯、侯启刚等北满军政领导人在汤旺河沟里集会,研究反对敌人实行“集团部落”的对策,决定在领导群众在“集团部落”内进行秘密斗争的同时,用武力惩处忠实于敌人的伪军警。会后,夏云杰率领军部保安连和七团到依兰、桦川境内,配合地方党组织打击了野蛮推行“集团部落”的日、满官吏,得到了爱国群众的称赞。
九月十八日,夏云杰出席了在帽儿山 (现伊春境内)召开的珠河、汤原中心县委和三、六军党委联席会议(简称珠汤联席会),并在会议上发言,支持赵尚志批评王明、康生“六三密信”①、“吉特补充指示信”②和“中代信”③中不把满洲国国军视为敌人和不公开反对“集团部落”政策的错误观点。会上,他被选为中共北满临时省委委员。会后,他率领抗联六军积极地贯彻珠汤联席会议所通过的各项决议,为粉碎日本关东军司令部蓄意策划的三年消灭东北一切抗日武装的阴谋,展开了英勇不屈的斗争。
一九三六年十月,日本关东军所谓的第二期大“讨伐”进入后半期,特调伪满洲国第三军管区齐齐哈尔骑兵某团为主力,以汤原日本守备队为后盾,汉奸廉成平为首的伪汤原治安队的两个连充当急先锋,向汤原反日根据地展开疯狂进攻。夏云杰及时召开了六军党委会议,分析了敌我斗争形势,决定保存我军实力,避开敌人正面进攻,以一部留在汤原牵制敌人,主力部队冲破敌人包围,秘密进入防守薄弱的敌后开辟新游击区。十一月,夏云杰在汤原黑金河集结兵力,筹备给养和装备,不幸在丁大干遭到伪汤原治安队的伏击。夏云杰在战斗中身负重伤,血流如注,经全力抢救,仅仅坚持了六天,于十一月二十六日为国捐躯,时年三十三岁。夏云杰在伤重临危之际,再三嘱咐身边的战友、爱人和女儿,要团结一致,在中共北满临时省委的领导下,把抗日民族解放事业进行到底!
注释
①即《中央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1933年1月26日)。
②中共汤原中心县委决议(1933年8月2日)。
①伪满洲国统治朝鲜族的特务组织。
②东北农村相邻的地主大院,修筑炮台进行联防,称“连环窑”。
①即《王明、康生给吉东负责同志的密信》 (1935年6月3日)。
②即《吉东特委给珠河中心县委及三军负责同志的信》 (1935年11月23日)。
③即《中央驻东北代表给珠河党团县委及三军负责同志信》 (1936年3月12日)。
相关参考
胡波胡波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共江西永新县党组织的创建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是“湘赣革命根据地特别重要的干部”①,历任中共永新县委宣传部部长、县委书记,中共湘赣边特委常委,莲花县委书记,湘东特委副书
夏云超(1917—1942),国民革命第八路军胶东军区卫生部政治委员。出生于山东省荣成县桥头镇观里西村(今属威海市环翠区)。1935年,在北平宏达高级中学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平大学医学院。193
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郭亮,在短暂的革命生涯中,先后任过湖南省工团联合会总干事、湖南省总工会委员长、中共湘区委员会委员、中共湖南区(省)委委员兼工农部部长、省委代理书记、中共中央委员、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湘
一九四二年五月十八日清晨,中共中央闽浙赣特派员、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刘英,被国民党反动当局秘密杀害于浙江永康方岩,时年三十九岁。刘英为民族的生存、人民的解放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胜利,英勇奋斗,历尽艰辛,建
罗明192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福建党组织和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占统治地位时,罗明坚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反对在闽西推行“左”倾错误路线,从而受到打击,被撤销
余泽鸿,四川人。一九二六年任中共上海区委学生运动委员会主任,一九二七年五月任中共湖北省委秘书长,一九二九年任中共中央秘书处秘书长。一九三一年八月进入中央苏区,曾任建宁中心县委书记,领导建黎泰地区的土地
黄道,原名黄端章,别号一鸣,江西横峰县姚家垅人,一九○○年四月二十五日生,一九三九年五月二十三日遇害于江西铅山河口。陈毅生前称赞他是“江西人民革命领袖,中共优秀的领导干部,马列主义的活动家,抗日的新四
陈为人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在传播马克思主义,领导我国早期工人运动,创建中共东北地区的组织,保卫中共早期的珍贵文献资料等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永远值得人民怀念。(一)陈为人,原
竺清旦竺清旦是浙东地区早期农民运动杰出的领导人之一。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①,曾任中共宁波地委委员兼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中共上海(江浙)区委农民问题委员会委员、宁绍台农民协会会长、宁波市临时政府执行
李季达李季达是中共早期革命活动家,曾任中共顺直省委宣传部部长、工人部部长兼天津市委书记。1927年11月被反动军阀杀害,时年27岁。(一)李季达,字世昌,化名李吉荣,1900年1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