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人物传 熊厚发人物传,熊厚发生平事迹,熊厚发评价

Posted

篇首语: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共人物传 熊厚发人物传,熊厚发生平事迹,熊厚发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共人物传 熊厚发人物传,熊厚发生平事迹,熊厚发评价

熊厚发是红军中一位年轻的优秀指挥员,他担任师长的八十八师,一直是红四方面军的主力。他任红三十军副军长后,在与反动军队马步芳、马步青部的战斗中,血染河西走廊,创造了光辉的战绩。李先念曾说: “我和孙玉清、熊厚发同志是很熟悉的,也非常怀念他们。他们是我们党的好党员,是人民的忠诚战士,是我军优秀指挥员”①。

茁壮成长的红军战士

熊厚发,原名发,一九一四年三月五日,出生于湖北省大悟县宣化店甘家湾(原属河南省罗山县) 。母亲乐氏,以纺织为业。父亲熊渭卿,年轻时进过几年学堂,初通文墨,中年以农为业,后转开油榨作坊度日。熊厚发从十岁开始,一边读书,一边帮着父亲在作坊干活。

在一九二七年十一月黄麻起义的影响下,经过一些准备和周密布置的宣化店起义也爆发了。起义农民高举红旗,手持大刀、长矛、鸟铳,在一片喊杀声、锣声、土炮声中,赶走了反动民团,没收了豪绅地主的财产。这次壮举,熊厚发的父亲不仅是参加者,而且是领导者之一,建立县苏维埃后,还任宣化店五乡苏维埃执行委员。年满十三岁的熊厚发,跟在他父亲的后边,参加了许多活动。

一九二九年下半年,鄂豫边区武装斗争烈火已燃及黄安、麻城、光山、罗山、黄陂、孝感等县。熊厚发在父亲的支持下,参加了农民赤卫队,在站岗放哨、搞宣传、打土豪、斗“铲共团”、组织农民参军等活动中,表现十分活跃。不久,共产主义青年团在甘家湾建立支部,他成为这个村的第一批团员。一九三○年四月,他参加地方红军,编入罗山县独立营。十月,独立营配合红一师(师长徐向前)攻打陈家燕窝和傅家堂反革命据点,熊厚发奋勇当先,和同志们一起手推稻草堆作掩蔽,由远及近向前推进,胜利攻克陈家燕窝。

一九三一年春,熊厚发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罗山县独立营先遣队排长。三月九日,他参加了著名的双桥镇战斗。此役,全歼国民党三十四师,生俘敌师长岳维峻。战斗进行时,独立营战士和广大群众遍布山头,有的手摇红旗,呐喊助威;有的鸣枪放铳,敲锣击鼓,使敌处在四面楚歌之中。敌在溃逃时,熊厚发率全排战士追歼逃敌,捕捉散兵,打扫战场,很好地配合了正规红军的作战。

双桥镇大捷后,许多地方武装编入主力红军。罗山独立营扩编为独立团,不久改为鄂豫皖工农革命军事委员会警卫师第三团,随后又编入红四军十三师三十九团,熊厚发任连长。十一月七日,十三师编为红四方面军十二师,他在三十六团任营长。

一九三二年十月,红四方面军西征,经鄂西北,于十一月初进入陕南。熊厚发在西征途中,不畏艰苦,团结全营,相互鼓励,冒严寒翻越秦岭,南渡汉水,胜利进入川北。

纵横驰骋通南巴

一九三二年底,四川军阀混战方酣,无暇北顾,红军乃乘虚占领通江、南江、巴中三县。熊厚发参加了解放通江城和巴中城的战斗。

一九三三年一月,四川军阀暂时停止了混战,敌川陕边区“剿匪”督办田颂尧以三十八个团、近六万人的兵力,对红军进行三路围攻。熊厚发的部队参加了反围攻作战,在通江兰草渡顽强阻击,使敌逡巡不前。在清江渡附近的杀牛坪,他同十六团团长余天云、三营副营长陈海松一起指挥两个连的红军,抗击敌人五个团的轮番攻击。红军指战员依托险要地形和工事,以短促的火力和灵活机动的战术,同敌激战三昼夜,消耗了敌人大量有生力量,守住了阵地。

反三路围攻作战胜利结束后,红四方面军于六月底决定将入川的四个师扩编为四个军。以十一师为基础扩编的三十军,军长余天云,政治委员李先念,下辖八十八、八十九、九十三个师。八十八师师长程世才,下辖二六二、二六三、二六四三个团,熊厚发从十二师调入八十八师二六三团任团长。此后,他率领的这支部队参加了仪(陇)南(部)战役、营(山)渠(县) 战役和宣(汉)达(县)战役。

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和红军的扩大,使敌人十分害怕。同年十月四日,四川军阀刘湘对红军发动六路围攻。为了粉碎敌人的围攻,熊厚发率二六三团在香炉山阵地坚决抗击,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一九三四年二月十日,红军趁敌军春节休整之际,向其右翼发起局部反攻。熊厚发团配合二六五团、二六八团,冒雨夜袭马鞍山的敌人,经三个多小时的激战,将敌郝跃庭的主力两个团歼灭,郝跃庭本人也被击毙。三月初,四方面军将八十八师的二六三团、八十九师的二六五团、九十师的二六八团三个从鄂豫皖出来的老红军团编为八十八师,熊厚发担任副师长,驻防万源一带。遵照军政委李先念关于“来万源的目的就是要准备和敌人的主力决战。”①的指示,程世才、熊厚发领导部队进行了一系列备战工作。四月中旬,刘湘部以四、五个团的兵力,向红军二六八团、二六三团阵地大面山进攻,熊厚发率部三次击退敌人。激战四、五天后,敌又以七、八个团的兵力,再次向大面山猛攻,先用飞机轰炸,再用大炮轰击,整个战场硝烟滚滚,炮声隆隆。当时,许多战士请求硬拚。熊厚发坚定、沉着地说: “敌阵整齐,确有一鼓作气的来势,不可硬拚,暂且坚守待机,候其气衰,再群起攻击。”②待敌久攻不克,士气低落,接近八十八师有效射程时,熊厚发同程世才一起,指挥有名的“夜老虎团”——二六五团和二六八团一部,给来敌以重大杀伤。乘敌溃败,又跟踪穷追,一下子将敌打退八、九里地,杀伤敌千余人,俘敌七百余人,缴枪千余枝。

一九三四年九月,程世才调任三十军副军长后,熊厚发继任八十八师师长。此时,正是反六路围攻的最后阶段,敌已全线溃退。为了消灭逃敌,徐向前总指挥命令三十军“以主力火速抢占黄木垭,切断敌人孙震所属部向苍溪的退路,并歼灭全部敌人。”①李先念和程世才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熊厚发。九月十日晚上,大雨滂沱,电闪雷鸣。熊厚发冒着倾盆大雨,率全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敌后作纵深迂回。次日进至黄木垭地区,出其不意地堵住了敌人的退路。敌采用人海战术,多次向八十八师阵地冲击。熊厚发指挥部队占踞有利地形,坚守阵地,多次打退敌人的冲击,子弹打光了,就用滚石砸击。当敌人快要突破阵地时,他高举驳壳枪,大声呼喊: “同志们,冲啊!”随着喊声,他第一个跃出战壕。在他的带领下,全师指战员猛虎般扑向敌人。经一天一夜血战,终将孙南甫的两个旅歼灭,毙伤敌兵四千余人,俘一万余人,缴迫击炮二十余门,长短枪七千余枝,子弹不计其数。这是八十八师大获全胜的一战,也是反六路围攻的最后一次大战。至此,刘湘布置的六路围攻全部失败。八十八师全体指战员英勇善战,为保卫川陕革命根据地作出了贡献。在毛浴镇召开的政治工作会议上,八十八师受到嘉奖,并授于该师二六三团以“钢军”、二六五团以 “夜老虎” 的奖旗②。

在这一系列战斗中,熊厚发之所以能以寡敌众,以弱胜强,除了他雷厉风行的战斗作风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外,还有一个原因,是他在戎马倥偬的紧张战斗生活中,从不放松学习军事技术。他认真学习曾中生写的《与川军作战要点》、《游击战争的要诀》和《与“剿赤军”作战要诀》等著作,结合作战实际,对四川的敌情、地形和红军的作战要领作了详细的分析,并对侦察、搜索、袭敌、扰敌、诱敌、抄敌、追敌、强渡等战术作了认真的研究。特别是对以夜袭为主的夜间作战,更是融会贯通,总结出“部队精干,指挥坚强,敌情明白,地形熟悉,武装轻便,行动沉着,果断坚决,注意联络”的夜间作战要领。他在自身掌握军事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部队的军事教育: 通过阻击运动和组织射击比赛,提高射击技术; 通过奇袭,“夜摸”活动,进行夜间战斗的教育; 结合防御计划,演习攻防战术; 发动杀敌比赛,培养战斗作风,使部队成为一支能攻善守的“钢军”。程世才后来回忆说: “一九三四年秋任师长的熊厚发,当时虽然刚满二十岁,但已是一个老练成熟的红军指挥员。他中等身材,体格健壮,神采奕奕,仪表堂堂,性情豪爽,动作敏捷,富有革命军人的英武姿态。”①

强渡嘉陵江进行长征

一九三五年三月,四方面军为贯彻原定向川甘边区发展的方针,同时配合中央红军在川南、黔北的活动,命令三十军以苍溪、阆中之间的塔子山为突破点,强渡嘉陵江。三十军将任务交给八十八师。熊厚发按照上级的要求,进行了充分的准备。首先是深入的政治动员,向指战员阐明渡江作战的意义,树立歼灭敌人的信心。第二是反复调查,他化装成割草的农民,两次随同参谋人员到塔子山附近江面察看地形、水情和敌人的兵力部署、火力配备、工事构筑、活动规律,并绘出了地:图。第三是进行渡江作战训练,组织战士在嘉陵江支流东河,结合渡江计划,开展水上练兵,掌握偷渡、强渡、登陆作战、扩大登陆场、火力支援等战术。这些准备工作,都做得十分迅速、机密。

三月二十八日,渡江战役开始。午夜一点半钟,江上弥漫着一片薄雾,四方面军前线指挥部发出“急袭渡江”命令后,熊厚发立即率领二六三团,乘坐木船、竹筏,极其隐蔽地抵近敌岸。当敌发觉后,后卫红军以猛烈炮火向敌射击,掩护部队突击登岸。二六三团登陆后迅速插入敌阵,歼守敌一个营,毙敌团长陈登朴,控制了制高点,随后又击退敌左右两翼的反击,稳固地占领了滩头阵地。二十九日拂晓,熊厚发又指挥八十八师后续两个团渡江投入战斗,攻占了飞虎山、高城山、万年山,并击退敌人前来增援的一个旅。残敌向剑阁方面逃窜,他率部乘胜猛追,一天内向前推进七十余里,全歼敌刘汉雄一个旅。八十八师终于以小的代价,胜利完成了突击渡江任务。

在夺取渡江作战第一阶段胜利后,三月三十一日,熊厚发率部向东北疾进,协同三十一军进攻剑门关。这是横跨剑阁、昭化之间剑门山上的隘口,只要以火力封锁,即难通过,是敌人江防的重要支撑点。邓锡侯部之宪兵司令刁文俊率三个团在该地防守,企图依托剑门关险要地势固守,阻止红军西进。四月二日拂晓,熊厚发的部队进抵剑门关下,与三十一军一起对守敌形成东西南三面包围。中午,三十一军在东,八十八师在西,两面夹击敌人。经过激烈争夺,先将关口两侧敌军险要阵地和关口北端主峰攻占,随后插入敌阵,经半日激战,将敌三个团全部歼灭,一举占领了敌人所谓“插翅难飞”的剑门关要隘。

四月底,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八月底,各路红军到达毛儿盖一带。此时,敌胡宗南部派兵扼守红军必经之地——救济寺、包座; 又调驻松潘的四十九师向包座增援,阻止红军北上。为了搬掉这块绊脚石,红四方面军命令三十军歼灭包座守敌和援敌四十九师。三十军路过中央驻地毛儿盖时,李先念、程世才等受到毛泽东的亲切接见,并对歼灭包座之敌作了重要指示。他们回部队后,立即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研究作战方案,布置战斗任务。会后,熊厚发率八十八师经草地向包座前进,参加了有名的包座之战。他指挥二六三团首先击溃包座守敌一个营。待敌四十九师赶到,他又率二六五团、二六八团抢占敌左翼制高点,与敌拚杀。战斗到最激烈时,又组织师、团掌握的预备队和机关干部、灶事员、饲养员拿起武器参战。其间,二六八团尤为勇猛顽强。面对左右两面夹击的敌人,他们象一把钢刀横插在中间,左右猛冲,数次打垮敌人的反扑。子弹打光了,就展开肉搏战,整个阵地敌尸横陈。全军经过七、八个小时的恶战,终于将敌全部歼灭,毙伤俘敌一万余名,敌师长武成仁受重伤后跳河自杀丧命。

包座战斗胜利后,张国焘反对中央北上抗日的方针,迫使红四方面军复经草地南下,另立中央。敌人遂以五十个团的兵力严阵以待,进行阻击,红军伤亡惨重。此时,熊厚发一路与敌浴血奋战。十月中旬参加绥靖、崇化、丹巴、懋功战役。十一月参加天全、芦山、名山、雅安、邛崃、大邑战役。一九三六年二月向西北转移, 由丹巴翻越党岭大雪山。 三月进入道孚,继克炉霍与甘孜。六月三十日在甘孜以西之绒坝岔与红二军团会师。二、四方面军会合后, 熊厚发在朱德、 贺龙及徐向前、 李先念、 程世才的领导下, 积极主张北上与中央红军会

在长征中,熊厚发不仅与沿途的反动派搏斗,还需带领全体战士去战胜草地上的重重困难。他同战士共甘苦,没有吃的就以草根、野菜、皮带等充饥;没有穿的,就把生羊皮披在身上,用藏民织的牛毛布做裤子。一次,八十八师在草地葛洲河缴获到一批牛羊,自己部队只留下少数食用,其余的都留给后续兄弟部队。他说: “葛洲河鱼多,我们可以到河里捞鱼吃。”朱德知道此事后赞扬说: “熊厚发有眼光,有风格,没有本位主义,是个好师长”,并指示部队“都要学习他先人后己的精神。”①

渡过黄河西征的战斗

一九三六年十月,各路红军胜利会师后,为执行“宁夏战役计划”,红三十军、九军、五军奉命从离甘肃靖远十五至三十里的地方西渡黄河。三十军为渡河第一梯队,八十八师为前卫师。熊厚发接受任务后,立即率部队向黄河边挺进,在靖远县城以南乡村驻扎,选定在离靖远城十五里的河包口渡河。

蒋介石发现红军的活动,急电马步芳派骑兵第五师马步青驻守沿河地区。当时防守靖远县对岸中泉子、三角城、中和堡一带的马部骑兵第二旅旅长韩起禄致电马步青说: “防务严密,万无一失,黄河天险,绝难飞渡,一切由我负责,师长可高枕无忧。”②

正当敌人认为安全无事的时候,十月二十五日夜,红军渡河作战开始。熊厚发采用声东击西的办法,首先派出一支小部队,在陆家嘴渡口附近敲打面柜,发出类似修船的声音。然后把预先作好的草人船推进黄河。草人头戴军帽,身穿红军衣服,手里端着木枪,腰间挂着明晃晃的手电,随着河水上下起伏飘动,几步之外不辨真假。草人船刚飘出不远,对岸敌人骚动起来,一边喊叫,一边沿河岸追逐扫射抢渡的“红军”。就在敌军追逐扫射草人船的时候,熊厚发率二六三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下就顺利突破了河包口对岸的敌人防线,将敌一个营全部击溃,营长本人亦于当夜失踪。

八十八师过黄河后,敌韩起禄旅向吴家川逃窜。熊厚发率领部队紧紧追赶,在吴家川和敌人展开激战。敌人摸不清我军虚实,不敢恋战,又向北逃窜。红军乘胜向景泰地区的一条山推进。十月三十一日,红三十军占领了一条山大部村寨。十一月二日,敌人集中了约六个旅的兵力对我红军作战。十一月六日,当敌集中主力向我军八十八师阵地猛烈进攻时,我军阵地上毫无动静。敌军以为我军诱其深入,一网歼灭,又再次猛攻。前后折腾了一个多小时,待敌人冲到堡子墙根,才发现堡内空无一人,只有用青海各县民团遗弃的军服装饰成的几个假人,安置在堡门和堡子上。原来,这是熊厚发采用“金蝉脱壳”计,使敌不敢贸然进犯,在敌人猛烈地向我军“阵地”进攻时,熊厚发已指挥部队隐蔽地从一条山转移出去了。

十一月十日,红三十军、九军、五军,还有总直机关,共二万五千人,组成西路军。程世才任代三十军军长,熊厚发任三十军副军长兼八十八师师长。因“宁夏战役计划”未实现,西路军向凉州、甘州、肃州方向前进,准备占领甘北,从新疆打通国际路线。十一月十一日,三十军过大靖,守敌祁明山旅固守不出,八十八师绕道西进,包围土门,迫敌三百五十人投降。十八日,进占永昌城西四十里铺后,熊厚发又派二六八团接应撤离古浪城的红九军。二十二日,敌又采取人海战术,猛扑八十八师阵地。熊厚发组织部队据守于堡内和庄院中,以机枪和手榴弹阻击,毙伤敌官兵八、九百人。十二月三日,敌以重兵围攻永昌城。八十八师苦战二十多天后,因无力据守,在十二月底一个深夜奉命撤离永昌城,转入荒辟崎岖的山岭活动。此时,河西走廊正值冬季,天气严寒,风沙弥漫,一路村落稀少,地瘠民贫,红军沿途征战,给养无着,弹药减少,兵源无补,作战力量日渐削弱。敌马步芳部利用这种时机,沿河西走廊疯狂堵击、追击、包围,使红军的处境愈来愈困难。

一九三七年一月二十三日,西路军全部集中在倪家营子固守,八十八师的任务是保卫倪家营子西南部。马步芳调集步、骑兵及民团共七万余人,将倪家营子三面包围,轮番向西路军猛攻。二月二日,马部以两个旅的兵力向八十八师阵地进攻,其重点是二六三团固守的王家屯庄。敌先用大炮轰击,将寨墙轰塌,房屋焚毁,继而开始集团冲锋。熊厚发同团长余能胜一起,镇定自若地指挥部队坚守防御。每当敌人快要接近我阵地时,他们就从坍塌的工事里一跃而出,挥动大刀与敌拚杀。战斗最激烈时,不仅轻伤员,连重伤员也至死不下火线,有的自行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有的赤手空拳与敌格斗,真是“一片土地一片血,一个战士一团火” 。

到夜间,熊厚发一面指挥部队加修工事,一面派善于夜战的“夜老虎”二六五团一个排 (二十五人) ,巧妙穿过敌人前沿阵地奇袭雷家屯,将屯内储存的弹药二十四车(计七万多件)全部焚毁,爆炸一夜,火光照红半边天,烧死军马一百余匹,歼敌百余人。

敌人屡次进攻未果,又改变战术,向红军两侧迂回包围。一次,西路军总部附近受到威胁,徐向前总指挥站在房顶上指挥战斗。熊厚发闻讯后立即组织八十八师两个团和八十九师两个团一起,成梯队反击,经反复冲杀,将敌击退。

西路军就这样在倪家营子苦战到二月中旬,先后击退敌八、九次大规模的进攻,歼敌逾万,击毙敌青海循化民团旅长韩志良、团长马中良。但红军自身伤亡亦极严重,处境危急。二月二十一日,中央书记处、军委主席团致电徐向前、陈昌浩等,希望西路军全体指战员“坚持党和红军的光荣旗帜,奋斗到最后一个人,绝境中求胜利,全党和全体红军誓为你们的后盾。”①至此,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决定东返,并于当晚由倪家营子突围。二十四日,西路军进至西洞堡。二十五日,程世才、熊厚发指挥三十军将尾追之敌宪兵团全部歼灭,缴枪一千二百余枝。军政委员会过高估计这一胜利的意义,决定重返倪家营子,准备继续西进。次日,西路军第二次到倪家营子,复陷敌重兵包围之中。熊厚发等率部又开始与敌血战,不仅弹尽粮绝,连水也没有的喝; 部队伤亡惨重,一个团所剩战士不足一个营。三月五日夜,西路军再次由倪家营子突围。

鲜血洒在祁连山

在倪家营子突围的夜晚,红军冒着刺骨的北风,踏着冰封的原野,连夜走到了倪家营子五十里以外的三道流沟。八十八师的防区在南流沟。

红军刚到三道流沟,尾追在后面的敌军又向我军发动了进攻。熊厚发腰扎一根宽皮带,上面插一支盒子枪,象往常一样,亲临第一线指挥战斗。敌人在机枪火力掩护下,越冲越近。当那些穿着光板羊皮袄的敌人冲到阵地前沿的时候,他一声令下“打”,八十八师的机枪、步枪一齐开火,打退了敌人。不久,敌军又聚拢起来,而且越聚越多,无数的黄旗、白旗在烟雾里飘摇。敌人在机枪、山炮的掩护下,一窝蜂似地向八十八师的阵地扑来。熊厚发毫无惧色,从警卫员手中接过雁翎刀,举刀大喊: “同志们,冲呀! ”他第一个跳出战壕,战士们紧跟着副军长冲进敌阵,展开肉搏,一时刀光闪烁,杀声盈野,厮杀了几十分钟,又将敌人打退。

八十八师二六八团守着砟子河东岸的一座小围子,这是一个必须固守的要点。三月六日傍晚,敌人沿着干枯的砟子河,凭着堤坝的掩护,向二六八团发动了攻击。这时,小围子已倒塌了很长的一段,兵力消耗也很大,如果这座小围子被敌人占领,红军就有被各个击破的危险。为了改变战局,程世才和熊厚发赶到二六八团阵地。程世才对熊厚发说: “这里形势严重,必须马上恢复阵地。你在这里指挥坚守,我带部队反击。”熊厚发拦住军长,急切地说: “那里危险,还是我带部队反击! ”①说完,他挑选精壮战士,集中轻机枪,配备较多子弹,隐蔽在小围子缺口两旁观察敌情。这时,大量敌人沿着砟子河向一个独屋运动,企图集中兵力向缺口猛扑。熊厚发看战机已到,便命令开火,几挺机枪将敌压在河床里。隐蔽在缺口里的红军战士扔出一排手榴弹后,趁着爆炸后的烟幕冲向独屋,消灭了敌人,封锁了砟子河,阻止了敌人的进攻。

在战斗中,熊厚发登上围墙观察敌情,发现围墙上有一座残破的更楼正对着敌人。他带人进去,抓起机枪就向敌人扫射。敌人的机枪也疯狂地向更楼射击,更楼上的土块被打得纷纷脱落。突然,一颗子弹从枪眼里射进来,熊厚发猛然一侧身子,一股鲜血从他的左臂上涌出来。程世才立即将他扶住,催促他赶快下围子包扎。熊厚发用手捂着鲜血淋漓的衣袖说: “不要紧,手打断了,我还有嘴和腿,一样指挥作战!”①

夜间,战斗仍在进行,四面响着密集的枪声,围子里到处是伤员。熊厚发忍着伤痛,一面监视着敌人,一面鼓励同志们坚守阵地,他嘱咐各级指挥员:“要很好的指挥部队消灭敌人。”并一再说: “不要让程军长到危险的地方去,这是战斗的需要。”他这种英勇顽强的气概和崇高的阶级友爱精神,给战士们以很大的鼓舞。许多轻伤员又拿起武器,爬上了战斗岗位; 负重伤的战士,也主动组织起来,为火线上的战士们擦拭武器、装配弹药。

三十军已被敌人分割包围。军政委李先念带着二六五团,守卫着另一个围子。为了解救程世才和熊厚发等,李先念冒着极大的危险接应他们突围。熊厚发以惊人的毅力忍着伤痛,继续和程世才一起指挥部队突围,向祁连山转移。

三月十四日,红军进抵祁连山。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在康隆寺以南的石窝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将仅有的二千余名战士,分编为左右两个支队,分散深入祁连山中打游击。

祁连山天寒地冻,人烟稀少。红军战士们既无衣被,又无粮草,许多人赤着脚,爬冰踩雪; 伤员们没有药,也没有绷带,更没有担架。部队进入祁连山的第二天,熊厚发便不能再走了,伤口化脓,胳膊肿得碗口那么粗,动一下,就钻心地疼。为了不再给部队增加负担,他要求军首长把自己留下。他说:“我不能走了,把我放在这里吧! 你们要快走……敌人很快就要追来……这里太危险……要保留下这些革命的种子……。”说着,滚烫的眼泪就从他那消瘦的脸上流了下来。军首长怎能忍心在这时将自己的战友留在这荒无人烟的祁连山中呢,李先念哽咽着说: “我们就是背你,也要把你背出山去。”熊厚发抹了一把眼泪,说: “首长,走吧,这里不能久留! ”大家泣不成声,都表示要背着他走。熊厚发坚持不肯再给部队增加负担,一再表示要一面养伤,一面把流落的同志收拢起来。此时,他似乎又恢复了生龙活虎般的精力,坚毅地说: “我还是留在这里,你们去打游击。你们走时给我留下一封介绍信,将来回到延安,我还是个共产党员。”由于他的一再坚持,军首长只好同意他的要求,将他坚壁在一个石崖底下,给他留下一部分钱和一小包洗涤伤口的食盐,并留下一个排的战士,掩护他打游击。李先念把开好的党员介绍信交给他时,他激动的说: “放心吧,死不了,我还要回延安呢! 你们快走吧,革命一定会胜利! ”①

红三十军的指战员怀着沉痛的心情,和熊厚发告别。在分手时,李先念等又一再嘱咐留下的战士,要尽量搞些牛羊肉给副军长吃; 要注意隐蔽,做饭不要冒烟,等他的伤好了,就打游击; 如果祁连山里站不住脚,就尽量东进,回延安去。

熊厚发留下后,立即收拢流散在祁连山中的红军战士六十余名,连同留下的一个排,总人数达一百余人。他们烧毁了不能带走的公文,掩埋了冻死在山沟里的伤员,坚持在祁连山中打游击。一九三七年三月二十二日,熊厚发和他带领的战士们,在祁连南山草岭大坂的大山根石崖边,同敌搜山的马忠义部遭遇。熊厚发指挥大家与敌进行了激烈地战斗,因众寡悬殊,红军战士大部分牺牲,一部分被打散。在战斗中,熊厚发的腿部又负重伤。最后,他和五、六个同志被敌军包围。马忠义迫令熊厚发投降,遭到熊厚发的严厉怒斥和痛骂。凶狠残暴的敌人恼羞成怒,用刺刀将熊厚发杀害。这位年仅二十三岁的优秀红军指挥员,在他牺牲的最后一刻,仍振臂高呼: “中国共产党万岁! ” “中国工农红军万岁! ”

注释

①李先念: 《给青海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的复信》,载《青海党史资料通讯》 1983年第3期。

①程世才: 《关于红四方面军粉碎“六路围攻”战况的回忆》,载《社会科学研究》 1980年第4期。

②访问徐泰先记录(1983年5月20日)。

①访问程世才记录(1982年7月13日)。

② 《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长编》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①访问程世才记录(1982年7月13日)。

①访问程世才记录(1982年7月13日)。

②《甘肃省文史资料选集》第5辑。

①董汉河: 《西路军大事记》。

①李天焕: 《气壮山河》,《红旗飘飘》第10集。

①李天焕: 《气壮山河》。

①参见李天焕:《气壮山河》。

相关参考

中共人物传 郭亮人物传,郭亮生平事迹,郭亮评价

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郭亮,在短暂的革命生涯中,先后任过湖南省工团联合会总干事、湖南省总工会委员长、中共湘区委员会委员、中共湖南区(省)委委员兼工农部部长、省委代理书记、中共中央委员、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湘

中共人物传 刘英人物传,刘英生平事迹,刘英评价

一九四二年五月十八日清晨,中共中央闽浙赣特派员、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刘英,被国民党反动当局秘密杀害于浙江永康方岩,时年三十九岁。刘英为民族的生存、人民的解放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胜利,英勇奋斗,历尽艰辛,建

中共人物传 罗明人物传,罗明生平事迹,罗明评价

罗明192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福建党组织和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占统治地位时,罗明坚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反对在闽西推行“左”倾错误路线,从而受到打击,被撤销

中共人物传 余泽鸿人物传,余泽鸿生平事迹,余泽鸿评价

余泽鸿,四川人。一九二六年任中共上海区委学生运动委员会主任,一九二七年五月任中共湖北省委秘书长,一九二九年任中共中央秘书处秘书长。一九三一年八月进入中央苏区,曾任建宁中心县委书记,领导建黎泰地区的土地

中共人物传 黄道人物传,黄道生平事迹,黄道评价

黄道,原名黄端章,别号一鸣,江西横峰县姚家垅人,一九○○年四月二十五日生,一九三九年五月二十三日遇害于江西铅山河口。陈毅生前称赞他是“江西人民革命领袖,中共优秀的领导干部,马列主义的活动家,抗日的新四

中共人物传 陈为人人物传,陈为人生平事迹,陈为人评价

陈为人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在传播马克思主义,领导我国早期工人运动,创建中共东北地区的组织,保卫中共早期的珍贵文献资料等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永远值得人民怀念。(一)陈为人,原

中共人物传 竺清旦人物传,竺清旦生平事迹,竺清旦评价

竺清旦竺清旦是浙东地区早期农民运动杰出的领导人之一。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①,曾任中共宁波地委委员兼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中共上海(江浙)区委农民问题委员会委员、宁绍台农民协会会长、宁波市临时政府执行

中共人物传 李季达人物传,李季达生平事迹,李季达评价

李季达李季达是中共早期革命活动家,曾任中共顺直省委宣传部部长、工人部部长兼天津市委书记。1927年11月被反动军阀杀害,时年27岁。(一)李季达,字世昌,化名李吉荣,1900年1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巫

中共人物传 王昭人物传,王昭生平事迹,王昭评价

王昭,一九一七年七月十九日出生于河北省平山县天井村一个农民家庭。一九三二年七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一九三六年后担任中共平山县委副书记、书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边区北岳区第

中共人物传 罗孟文人物传,罗孟文生平事迹,罗孟文评价

罗孟文罗孟文是一位优秀的党务工作者和白区工作者,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忠诚战士。他出身农民,1927年参加革命,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曾任中共江西省委白区工作部部长、中共赣南省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