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人物传 许晓轩人物传,许晓轩生平事迹,许晓轩评价

Posted

篇首语:不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共人物传 许晓轩人物传,许晓轩生平事迹,许晓轩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共人物传 许晓轩人物传,许晓轩生平事迹,许晓轩评价

许晓轩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无产阶级的忠诚战士。他曾任中共川东特委青委委员、宣传部长,重庆新市区委委员。他坐牢九年,宁关不屈。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殉难于重庆白公馆监狱。牺牲时才三十四岁。

(一)

许晓轩,学名永安,字小轩,一九一六年十月生于江苏省江都县仙女庙镇 (今江都县江都镇) 。他的童年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父亲因欠债、失业、流浪、忧闷而死得很早,给晓轩幼小的心灵烙上永不忘却的印记。他决心奋发读书,寻求真理,改变这不合理的社会。

许晓轩幼年先后在靖江县和仙女庙镇读书。他读书很用功,语文成绩优异,常得老师赞扬,并得到字帖之类的奖品。当时的私塾中有一门作对联的课程,先生出上联,学生对下联,要求非常严谨,既要讲平仄,又要论对仗。有次先生出的上联是“柴门闻犬吠”五字联,许晓轩对的下联是“茅店听鸡鸣”,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农家景色。老师十分赞赏,提笔眉批“起句甚佳”。他把唐代诗人温庭筠的名诗《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极桥霜”的佳句灵活运用,显露了他少年时代的才华。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抗日民主运动蓬勃兴起。年仅十五岁的许晓轩,为祖国的大好河山惨遭蹂躏而悲愤。由于生活所迫,他停止了学业,到镇上震泰钱庄当学徒,由于环境和工作关系,他接触了许多中、下层群众,结识了在镇上电信局工作的陈世德,参加了他组织的外语讲习班。陈世德十分赞赏他勤奋好学勇于探索的精神。陈世德在教授英语之余,还常向大家讲述俄国十月革命的故事,鼓励大家学习时事,阅读进步刊物。许晓轩在陈世德引导下,也积极参加学习时事,认识不断提高。

由于国民党特务的破坏,外语讲习班被迫停止了活动,陈世德遭逮捕。陈出狱后,又和俞未平、杭蕴美等组织私立苏州全民流通图书馆,从事抗日救亡宣传活动。许晓轩是这个图书馆的董事之一,积极为图书馆募求经费、征集图书,并主办图书会,组织话剧团下乡,为农民演出,不辞辛劳,四处奔走。

一九三五年,许晓轩到无锡公益铁工厂工作。这是一所制造成套纺织机械和部分面粉加工机械的制造厂。全厂职工近千人,并聘有英国工程师李威斯,当时可称得上是民营机械厂的佼佼者。

许晓轩到厂后被安排当会计。他办事认真负责,很受经理器重,不到一年就被委任为财务会计的主要负责人。一九三七年八一三抗战爆发后,上海前线缺乏兵工器材和手榴弹等武器。兵工署与厂长施之铨洽谈,要求工厂承接军需制品支援前线。许晓轩积极支持,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①,使大家明白了“国难当头,匹夫有责”的道理。由于形势日渐紧迫,工厂决定将部分机器设备和全部技术资料转移到武汉。许晓轩也随厂到武汉。他除了坚持日常工作外,还积极组织职工以“无锡抗日后援队”名义,参加武汉各界发起的救亡、捐献、支前等活动。一九三八年秋,日军逼近武汉时,许晓轩又与工人一起,再次承担了迁厂的任务,想方设法把大批机器设备运往重庆。

(二)

一九三九年初,许晓轩到重庆后,仍在铁工厂当会计。后经救国会负责人沙千里的介绍,认识了青年职业互助会的领导人杨修范,并参加了互助会的活动。

互助会是在我党领导下,组织青年学习革命理论,宣传抗日的社会团体。经常开展演讲、座谈、出壁报、歌咏、演剧、街头宣传等活动。在一次以“我们要过集体生活”为题的座谈会上,许晓轩说: “一切组织都是集体生活,但集体生活却不一定都是有组织的。理想的集体生活是有组织的集体生活。集体便是力量,集体生活可以产生一加二等于三的力量。集体生活可以培养个人的道德性”。“只有在群众的、集体的生活中才能发挥青年人的热情。独乐乐乎?不乐也,群才是乐……集体生活是斗争的武器,生活就是斗争。轰轰烈烈的一·二九运动,是北平学生集体生活的产物。现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他可以欺侮个别的中国人,但在团结一致的中国人民面前,它就只好发抖。”①由于他待人热情、诚恳,有组织能力,很快就成为互助会的一个核心人物。在他周围,聚集着一批有理想有抱负的纯朴青年。一九三九年五月,经杨修范介绍,许晓轩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成为青年职业互助会的党团成员,杨修范任书记②。

许晓轩入党后,因为革命工作需要,经常更换职业。他先在复兴铁工厂,后到重庆当局办的液体燃料管理委员会,再到民主人士黄炎培、杨卫玉等人创办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工作,还在沙坪坝开过青年书店。每次他都非常愉快地接受任务,把工作开展起来。他常乐观地说:“工作的地方越多,认识的人就越广,更有机会接触群众,这才有意义呢! ”③

他平常生活非常节俭,从不乱花一分钱,把积存的钱用在革命工作和解决同志的困难上; 而对自己的家却从不花费过多的精力。母亲曾埋怨地说: “你一点不管家里的事情,简直不要家了。”④许晓轩耐心地对母亲说: “帝国主义正在侵略中国,民族灾难这么深重,只有有国才有我们的家。只有国家富强了,才会有家庭的安宁。”⑤同时,他还说服家庭,动员妹妹许永清参加进步活动。一九三八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他给三妹的信中写道:“……《子夜》今天寄给你。这书很好,虽然故事旧了一些,不适合目前的环境,但还是可以告诉你一些中国社会里各种代表人物,工人、老板、小姐……是怎样在生活。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社会是怎样组成的。中国的厂主是怎样一方面走到买办的路上去,一方面帮助敌人来压迫自己人,中国的工人是怎样在双层——国内和国外的压迫下生活着。中国的农村是怎样的在穷下去,而都市又是怎样的在畸形发展。这是一幅半殖民地的写生画……对于了解中国社会的本质有很大的帮助。关于中国问题,有两本书可读: 1. 《中国是怎样降到半殖民地的》; 2. 《中国近代革命运动史》。”①在他的教育下,许永清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一九三九年五月,地下党川东特委青委决定创办刊物《青年生活》,由青委书记杨述任主编,编委有许立群、许晓轩。许晓轩还负责发行工作。每期稿件编好后,由许晓轩送到《新蜀报》或《商务日报》印刷厂排印,每期大约印一、二千份。除内部赠送外,大部交生活书店出售。同年九月二十五日,第一期《青年生活》月刊问世。在编印刊物期间,许晓轩给刊物撰写了不少文章,许晓轩曾在题为《五四在今年》的文章中写道: “五四到今年,已经是二十年了。童年的中国,经过这二十年的奋斗也发育成一个朝气勃勃有作为的青年……。按照现实环境所需要来完成五四未完成的任务,这些任务也是抗战过程所必须完成的。第一要为三民主义的实现而奋斗,发挥民权以逐渐达到民主政治; 第二要提倡科学的方法,科学的人生观,在进步了二十年的祖国,遭受空前大难的今天,我们更要学习前一辈青年英勇爱国的精神,为完成五四的任务,解放中华民族而工作”②。后来由于日本飞机狂轰滥炸,社会秩序很混乱,国民党特务肆意逮捕革命群众。在这种情况下,刊物很难再出版,被迫停刊。

一九四○年春,许晓轩担任了中共川东特委青委宣传部长,后调任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

(三)

许晓轩担任新市区委委员后,经常深入基层,特别是到工厂,领导工人同国民党顽固派开展斗争。一九四○年四月,他去大溪沟兵工厂开会,由于叛徒出卖,被早已埋伏在外面的特务逮捕。以后家人曾四处打听,都不知下落,通过狱中的秘密关系才得知他被关在重庆望龙门22号军统的一个看守所里。不久许晓轩从狱中带出消息: 要见面是可以的,但不能到监狱里来,只有在空袭的时候见面。那时日寇的飞机常到重庆扰乱,特务要押“犯人”进防空洞,只能利用这个机会在途中见面。在一次躲警报进防空洞时,他意外地与哥哥许瘦峰见了一次面。

许晓轩在狱中得知亲人正在设法营救他,便用铅笔在包香烟的薄纸上写了“宁关不屈”四个字,托人捎出。现珍藏在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展览大厅里。

许晓轩在以后给家人的信中告诉了一个秘密的联系办法,就是在收信后的一号或十五号,在《和平日报》 (即《扫荡报》) 的广告栏里连续登一星期这样的寻人广告: “庆辰×弟,自汝离家,已经数载,老母……妻……望速来信×××处转。兄泰贞白。”①许晓轩在狱中可以看敌人的报纸。如发现广告,可找人按上面的地址去取信。这样与家人取得过一些联系。他每次带出的口信都说:身体很好,生活也不差,以安慰亲人。他还曾在一封信里写道: “货殖为求慈母喜,时艰倍觉弟兄亲。”①同时还把自己在除夕写的一首七律抄寄家人:

不悲身世不思乡,

百结愁成铁石肠。

止水生涯无节日,

强颜欢笑满歌场。

追寻旧事伤亡友,

向往新生梦北疆。

慰罢愁人情未己,

低佪哦诵“惯于”章②。

他还请哥哥转告爱人美琦华,一、我无归期,请她早作打算; 二、希望她能找点事做以谋自立; 三、馨儿长大务必送到我的老友处去教育③。

一九四一年十月,军统白公馆看守所的全部“犯人”转入息烽监狱。许晓轩也被解走。在息烽,国民党特务称牢房为斋房,按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来命名。囚犯在监狱里不准用真实姓名,用号码来代替名字。许晓轩编号是302号,囚在义斋。

一九四一年下半年,监狱主任周养浩以便于管理为由,提出“监狱学校化”、“监狱生产化”口号。在加强所谓思想教育感化的同时,也搞些生产业务,如开办工厂、兼营商业和运输等。凡出来参加这些工作的都叫工作修养人。去不去当工作修养人,曾引起一些争论。许晓轩认为这是国民党特务的圈套,是剥削我们的劳动成果,主张不去。也有同志说,在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下可以去。狱中党组织分析了国民党特务的用意和当时狱中的形势,认为党员是少数,只有因势利导,将计就计,利用这个机会团结更多的难友,开展斗争。最后决定除罗世文外 (因他的身份在狱中是公开的) ,都可以当工作修养人。后来许晓轩被安排在印刷厂木刻部、铅印部。

有一次,监狱要许晓轩在一棵核桃树上刻下“先忧后乐、忠党爱国”八个字。当他把先忧后乐刻好后,故意从梯子上摔下来,把脚跌伤了,忠党爱国四字也就没有刻成①。如今在集中营旧址的核桃树上,先忧后乐四个字还清晰可见。

许晓轩在狱中威信很高,难友们都尊敬他,每当危难的时候,他鼓励大家: “越是关键的时刻,我们越要叫敌人知道,共产党人是不可动摇的。”②一次有位叫文泽的难友,因不满特务的残暴,拒绝外出参加劳动,遭毒打昏倒在地。许晓轩挺身而出,怒斥敌人的蛮横无理。他说: “你们这样蛮干,干脆把我们枪毙好了! ”③特务无言以对,只好快快而去。事后许晓轩主动找文泽交换意见。肯定了他斗争坚决、勇敢,但也十分坦率地指出: “我们处在这样特殊的地方与凶残的敌人斗,不但要勇敢,更重要的是谋,要讲究斗争艺术。”①

在监狱里,许晓轩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每天早上天刚亮,他就开始学外文;晚上,利用走道上透进牢窗的微弱桐油灯光读书,天天如此。他在狱中两、三年,通过自学已能翻译一般的俄文; 同时还自学英文。他也认真阅读《孙子兵法》。有人好奇地问他: “为什么连这样的书都看?”他说: “我们搞政治的人,只要有时间,什么书都要看。既来之,则安之,应充分利用时间,为将来打好基础。”②

一位难友回忆说: “许晓轩对人态度和蔼,肯帮助人。谁愿意学外文,他都热情地教。有次教我学俄文的弹音,由于我舌头不太灵活,他叫我把头闷在装有水的洗脸盆里反复练习。”③在狱中,他常与罗世文接触,有时敌人发现他俩在谈话,走到旁边偷听,但一句也听不懂,原来他俩在用俄语对话。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的消息传到狱中,难友们无不欢欣鼓舞。许晓轩深情地说: “天快亮了。”④大家笑逐颜开,都认为要释放政治犯了。谁知国民党反动派背信弃义,暗地将一些政治犯秘密杀害或异地监禁。

一九四六年七月,军统息烽监狱撤销,除释放一百多人外,剩下的七十余人转重庆并入白公馆看守所。这里囚禁的大都是国民党认为案情严重的政治犯。

许晓轩与罗世文、车耀先、谭沈明等都转囚重庆。由于斗争的需要,由许晓轩、谭沈明、韩子栋三人组成临时支部,许晓轩任书记①。经临时支部研究决定,准备组织难友越狱逃跑。难友们为此三三两两在议论着,有的同志说不能犹豫,要果断。谭沈明回忆说: “从阳朗坝解重庆的那天中午,因天气太热,汽车经长途行驶,水箱的水沸腾了,车暂时停在名叫半壁山的陡坡处。几个狱卒象一滩烂泥,横七竖八躺在树荫下,许晓轩与我们商量想法逃走。因车耀先腿不方便,正在想办法的时候,汽车发动了,就这样,一次难得的逃跑机会错过了。根据敌人监狱警卫森严这一特殊情况,临时支部最后决定: 跑一个是一个,谁有机会谁先逃。”②

后来,许晓轩、谭沈明考虑到韩子栋有机会逃走,因为他当时在狱中小卖部和伙食团干一些杂活,于是告诉他做好一切准备。韩子栋利用可以进出监狱的机会,画了一张道路、壕沟、岗哨、四周环境的简图交许晓轩,并将他在狱中积存的钱换成了现钞。随后他们商量了几个具体意见: 一、逃出后要想法化装; 二、逃出后要向山多的地方跑,最好能准备一把刀子,遇上敌人可以跟他拚; 三、四川山多易迷失方向,夜里要看准一个方向,一个星座,白天要想法与抬滑杆的人接近,他们都是穷人,可请他们帮忙③。一九四七年八月十八日,韩子栋随看守卢兆春等人去磁器口街上买菜,乘他们打牌之机,机智地逃脱了。以后历尽艰辛到了延安。许晓轩还曾和李子伯等难友筹划过集体越狱,因条件不成熟未能实现。一九四七年底,李子伯转囚渣滓洞,临别时,许晓轩曾作《赠别》诗相送。

相逢狱里倍相亲,

共话雄图叹未成。

临别无言唯翘首,

联军已薄沈阳城。

在狱中,敌人曾要许晓轩保证不越狱逃跑。他义正词严地拒绝了,后被罚带重镣,在烈日下做苦工,被关在终日不见阳光的地牢里。一次,他与难友们一起被押到外面做苦工,在回监狱的途中,他悄悄带回一株石榴树苗,种植在白公馆放风坝。这株石榴树苗经难友们精心培育,冬去春来,顶霜傲雪,逐渐根深叶茂,年年艳花硕果。解放后,当人们前来白公馆参观时,无不对这株象征着革命先烈碧血的不寻常的石榴树发出崇敬的赞叹。

有一天,狱中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挺进报》 白公馆版被敌人发现了。一位无辜的青年遭到敌人毒打。敌人追问他纸条上的消息是从哪里来的,是谁写的?在这紧急关头,许晓轩胸有成竹地出来说是自己写的。看守进一步追问他消息从哪里来的?许晓轩从容地回答,是从你们的办公室、你们的报纸上看到的。接着,他厉声地说: “你们打报告枪毙我吧! 我永远是一个共产党员! ”看守们怕事态闹大了反而下不了台,当即居心叵测地宣布: 今天停止放风。这件事就这样平息了下来。许晓轩这种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使难友们十分感动,而他却因此被带重镣关地牢。敌人碰了一鼻子灰,无可奈何,最后得出的结论是: 他是一名不容易对付的共产党员,任何刑具对他是没有效果的。

敌人见硬的不行,便改用软的花招,派他当会计,并诱以相当高额的津贴。他却回答说: “我对倒马桶,洗茅房很有兴趣。”①又有一次,中美合作所所长丁敏之说: “我们打算释放你,并介绍你去教书。”许晓轩答:“先无条件放出去,再谈工作吧! ”②

一九四八年七月二十一日,敌人在重庆大坪公开枪杀了地下党重庆市委委员、工运负责人许建业和共产党员李大荣。他们壮烈牺牲的消息传到狱中,许晓轩怀着对敌人的无比愤恨和对战友的深切悼念,写下了祭奠战友的七律一首: 《吊许建业同志》

噩耗传来入禁官,

悲伤切齿众心同。

文山大节垂青史,

叶挺孤忠有古风。

十次苦刑犹骂贼,

从容就义气如虹。

临危慷慨高歌日,

争睹英难万巷空。

(四)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向大西南进军,重庆解放在即。十一月十四日,蒋介石由台湾飞到重庆,亲自部署了对西南的应急措施,主要是对西南的重要工业城市重庆进行大破坏,安插一批特务游击潜伏和对革命者实行血腥大屠杀。

十一月二十七日,解放军的炮声已隐约可闻。难友们积极准备迎接解放。在这曙光即将到来的时候,国民党反动派对集中营的革命者开始了疯狂的屠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一一·二七”大血案,三百多人被残杀,连不满周岁的婴儿也未能幸免。白公馆的革命者一批批被押到松林坡附近杀害,顿时歌乐山麓枪声、口号声交织在一起,震撼着这杀人魔窟。

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许晓轩从容地对难友说: 如果在我临死的时候,敌人问我有什么要求,我就说,要看当天的 《新华日报》 ,看后死无遗憾了①! 他在黑狱窗口凝视着新中国的曙光,怀着对党的深厚感情、崇高的共产主义信念,留下口头遗言: “请转告党,我做到了党教导我的一切,在生命的最后几分钟,仍将这样……希望党在胜利以后,经常注意整党、整风,提高党的战斗力,不断纯洁党的组织。”当刽子手叫他出来的时候,许晓轩把自己身上的一件棉衣脱下,披在一位难友身上说: “我穿着没多少用了,同志,你披上吧! 能用多久就用它多久。”随后大步跨出牢房,气宇轩昂地走向刑场。他蔑视地声斥敌人说: “你们这狗东西也活不了几天,人民就要审判你们了! ”①

刽子手胆颤心惊地扣动了枪机,罪恶的子弹射向他的躯体。他高呼口号,倒在血泊中。

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三十日,重庆解放了,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收殓了被难烈士遗体。在收尸的时候,发现许晓轩烈士的双手被手铐紧锁着。一九五○年一月十五日,在青年馆为死难烈士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刘伯承、邓小平等亲往祭奠,并与张际春、李达联名送了挽联:

为烈士复仇,彻底消灭反动派;

争人民幸福,努力建设新中国。

注释

①施子铨的回忆材料,存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资料部。

①《青年生活》第5期,存重庆北碚图书馆。

②杨修范: 《抗战时期我在重庆地下党工作情况》,载《重庆党史研究资料》1984年第4期。

③许德罄: 《我的爸爸》。

④⑤许瘦峰: 《许晓轩事略》,存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资料部。

①许晓轩给其妹的信存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资料部。

②《青年生活》第8、9期合刊,存重庆北碚图书馆。

①许晓轩从狱中写给家人的信,原件存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①许晓轩从狱中写给家人的信,原件存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②“惯于”: 指鲁迅的《无题》诗。原诗是: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览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③许晓轩从狱中写给家人的信,原件存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①韩子栋: 《许晓轩同志狱中二、三事》,存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资料部。

②③姜士豪: 《回忆许晓轩烈士》,存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资料部。

①姜士豪: 《回忆许晓轩烈士》,存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资料部。

②姜士豪: 《回忆许晓轩烈士》。

③龚浩然回忆材料,存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资料部。

④韩子栋: 《许晓轩同志狱中二、三事》。

①韩子栋: 《许晓轩同志狱中二、三事》。

②③韩子栋1972年9月11日写的材料,存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资料部。

①②《美帝蒋匪重庆集中营罪行实录》,中央革命博物馆编(1950年8月)。

①韩子栋回忆材料,存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资料部。

①毛晓初: 《关于中美合作所的一些情况》,存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资料部。

相关参考

中共人物传 郭亮人物传,郭亮生平事迹,郭亮评价

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郭亮,在短暂的革命生涯中,先后任过湖南省工团联合会总干事、湖南省总工会委员长、中共湘区委员会委员、中共湖南区(省)委委员兼工农部部长、省委代理书记、中共中央委员、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湘

中共人物传 刘英人物传,刘英生平事迹,刘英评价

一九四二年五月十八日清晨,中共中央闽浙赣特派员、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刘英,被国民党反动当局秘密杀害于浙江永康方岩,时年三十九岁。刘英为民族的生存、人民的解放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胜利,英勇奋斗,历尽艰辛,建

中共人物传 罗明人物传,罗明生平事迹,罗明评价

罗明192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福建党组织和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占统治地位时,罗明坚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反对在闽西推行“左”倾错误路线,从而受到打击,被撤销

中共人物传 余泽鸿人物传,余泽鸿生平事迹,余泽鸿评价

余泽鸿,四川人。一九二六年任中共上海区委学生运动委员会主任,一九二七年五月任中共湖北省委秘书长,一九二九年任中共中央秘书处秘书长。一九三一年八月进入中央苏区,曾任建宁中心县委书记,领导建黎泰地区的土地

中共人物传 黄道人物传,黄道生平事迹,黄道评价

黄道,原名黄端章,别号一鸣,江西横峰县姚家垅人,一九○○年四月二十五日生,一九三九年五月二十三日遇害于江西铅山河口。陈毅生前称赞他是“江西人民革命领袖,中共优秀的领导干部,马列主义的活动家,抗日的新四

中共人物传 陈为人人物传,陈为人生平事迹,陈为人评价

陈为人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在传播马克思主义,领导我国早期工人运动,创建中共东北地区的组织,保卫中共早期的珍贵文献资料等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永远值得人民怀念。(一)陈为人,原

中共人物传 竺清旦人物传,竺清旦生平事迹,竺清旦评价

竺清旦竺清旦是浙东地区早期农民运动杰出的领导人之一。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①,曾任中共宁波地委委员兼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中共上海(江浙)区委农民问题委员会委员、宁绍台农民协会会长、宁波市临时政府执行

中共人物传 李季达人物传,李季达生平事迹,李季达评价

李季达李季达是中共早期革命活动家,曾任中共顺直省委宣传部部长、工人部部长兼天津市委书记。1927年11月被反动军阀杀害,时年27岁。(一)李季达,字世昌,化名李吉荣,1900年1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巫

中共人物传 王昭人物传,王昭生平事迹,王昭评价

王昭,一九一七年七月十九日出生于河北省平山县天井村一个农民家庭。一九三二年七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一九三六年后担任中共平山县委副书记、书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边区北岳区第

中共人物传 罗孟文人物传,罗孟文生平事迹,罗孟文评价

罗孟文罗孟文是一位优秀的党务工作者和白区工作者,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忠诚战士。他出身农民,1927年参加革命,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曾任中共江西省委白区工作部部长、中共赣南省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