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人物传 唐克人物传,唐克生平事迹,唐克评价
Posted 龙州
篇首语: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共人物传 唐克人物传,唐克生平事迹,唐克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共人物传 唐克人物传,唐克生平事迹,唐克评价
(一)
唐克原名绍尧①,曾用名良智、哲夫、赵逸民,一九○三年旧历七月二十日出生于湖南零陵蔡家乡三庙唐家。父亲唐明溢是裁缝,两个叔叔都是长工。
唐克幼时读私塾近三年,后入濂溪小学、零陵县立中学。初中毕业后,又就读于长沙岳云高中②。
在学校时,他不仅好学不倦,而且非常关心社会问题。他说: “不关心国家大事,不考虑民间疾苦的学究式的学习方法是我所不取的。”③平日以助人为乐,在别人遭到危难时,常挺身相助。
一九二四年元宵节前夕,唐克在家度完寒假启程去长沙上学,途经零陵普爱医院门口,看到一个已经奄奄一息的病人躺在石阶上呻吟。他急步上前打听,才知病人是从长沙来零陵放排木的工人,得病后因一时无力支付全部医药费用,被医院撵了出来。唐克仰望医院大门上横挂着的“普爱医院”四个镏金大字和左右两旁耳门上的两块“怀仁”、“济众”的小匾,气愤地说: “见死不救,还讲什么 ‘普爱’,什么 ‘怀仁’ 、‘济众’,这纯粹是骗人的鬼话。”说罢,他就同另一个青年进医院交涉。这家医院仍然是只认钱不救命。这时,他便毫不犹豫地把身边准备缴学膳费的十几块银元分出一半,救助这位垂危的病人重新入院治疗。
在长沙岳云中学读书时,唐克目睹军阀连年混战、祸国殃民的罪行,常常义愤难平。他在给家乡花圃老先生的信上写道: “感慨时局之不靖,痛社会之污浊,时而北伐南征,时而此争彼夺,民国虽十有二年,宪法尚未实施,国会议员无异猪仔,摄政内阁不亚犬儿,以致光明灿烂之中华民国,皆操之于几辈军阀之手,可不悲哉。”①有力地揭露了当时“议会民主”的虚伪和封建军阀、国会议员、摄政内阁的丑恶嘴脸。他还满怀忧愤地写了如下诗篇:
专制铲除建共和,
爱国男儿热血多。
齐议同登新世界,
谁知室内又操戈。
室内操戈南北分,
连年战争总纷纭。
军阀自己争权利,
不念国来不念民。①
这时的唐克怀有“同登新世界”的理想,但对怎样才能“同登新世界”,思想上还很渺茫。在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他曾想走“科学救国”的道路。为此,他想在高中毕业后到北京补习一年,再到德国去学习②,以便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拯救祖国。然而,无休止的军阀混战,使得国事越发不可为,学校教育也濒于破产,大批青年失学、失业。这些现实使他越来越认识到: “现在的书实在难读了,几乎变成一种金钱的教育,好伤心啊,埋没了多少青年,终无读书的希望。”③他也曾打算搞些农村改革,并以家乡做试点。为此,他同族上好些人商量过,拟在某处高筑堤坝灌溉,某处大修水库养鱼,某些山上植树造林,绘出了一幅 “前程似锦” 的蓝图④。可是刚想着手去做时,就矛盾重重、寸步难行。这又使得他深深地认识到“科学救国”的道路根本走不通。
正在他四面碰壁、走投无路的时候,他开始接触马克思列宁主义。他在向友人谈他的读书情况时说: “身边有《马克思主义》、《列宁传》; 杂志有《新青年》、《觉醒》等”⑤。他如饥似渴学习这些著作,思想急剧地发生了变化,对马列主义理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彻底抛弃了 “科学救国”的思想,决心投笔从戎,到广州去报考国共合作的黄埔军校。这个想法得到他的姐夫、又是他的同窗好友蒋国勋的全力支持。
(二)
一九二四年冬,唐克持着李达给他写的介绍信,从长沙奔赴广州。蒋国勋在日记中曾这样记载着: “哲夫弟,明日南行赴粤矣! ……伊常谓余曰: 方今之世,内乱频仍,外患叠起,烽烟满目,国势动摇。且人心思乱,大难未已,而欲救此颠危社会非握有实力不可,区区庸弱书子,安能济事哉! 况此贵族教育,平民莫敢问津,纵使具有掀天揭地之才,亦皆俯仰鼻息于军阀政客官僚之下。夫君子当立身自强,建功树业,而依人成事者,能不愧乎,告余慷慨弃此毛锥也。……余深慰挽此既倒之狂澜有人矣! 楚天衡岳,湘水绿波,吾子南行,切勿蹉跎。”①
从这里可以看出唐克对当时的外患——列强,内乱——军阀,痛恨到了极点; 对贵族教育厌恶到了极点。他提出,要解决中国的问题,非有实力即是非有革命政党和军队不成。
一九二五年春,唐克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②,入伍训练后不久,他照了一张戎装像寄到家里。家乡亲友对他弃文就武的这个思想上的骤然变化疑惑不解。同年四月,他又照一张紧握手中枪的像片,并在背后写了下边几句话: “常人说: ‘你是个最仁爱、最慈善的青年,为什么武装起来做这样的杀人准备?’”“亲爱的工农啊,你们睁眼看看自己的地位,是如何的痛苦,中国的军阀是如何的猖獗,我们再不武装起来,杀这少数的军阀而救国内多数的人民,中国就要亡国了。我们今天杀这少数敌人而救多数,焉得谓不仁慈呢! ”①唐克随着阶级觉悟的不断提高,到黄埔军校不久,就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一九二五年九月下旬,唐克担任国民革命军一军三师八团二营五连党代表,随军进攻惠州。惠州有东江做屏障,城上又有几门大炮交织成火力网,军阀陈炯明曾扬言: 就是神兵也无法突破。为了完成攻克惠州的任务,出征前唐克就把自己的行军床、衣服等物与一封决心书寄回老家。信中有“吾人当效马革裹尸之精神,以身殉国。②”战斗中,他身先士卒,带领士兵前仆后继,终于同兄弟部队一起打下了惠州城③。不久,第一军又挥师东进,于旧历十月五日直捣饶平黄岗圩,十二月十六日横扫澄海东陇等地④,在巩固当时革命中心广东的地位的历次战斗中,唐克竭尽自己的力量,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九二六年八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调任二军教导师二团干事的唐克于九月一日与李国浩、陈东白、罗伯英几位战友在韶州 (现名韶关) 合影留念,这张照片的背面,唐克写下了 《自箴语十条》 :
一,不为时代的落伍者,要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二,偷闲一时,贻误一世。三,吾当自强不息。四,成功是恒心之结果。五,吾人当效马革裹尸之精神,以身殉国。六,打倒列强、打倒军阀,不奋斗不能救中国。七,革命无成誓不还。八,过则勿惮改。九,光阴一刻值千金。十,革命者的良心,无片刻之可离。
这肝胆照人,充分反映共产党人革命英雄气概的箴言,后来就成为他的行动准则。
北伐途中,唐克调任九军政治部党部科长。不久,又派他到八军四师十二团任团政治指导员。一九二六年十月,北伐军攻克武昌,各路大军云集武汉三镇。这时,唐克同他的在北伐军唐生智部某团任指导员的姐夫蒋国勋和姐姐纯英、外甥女秋蓉在武昌见了面。一九二七年春,蒋国勋奉调去苏联学习,唐克派人把姐姐送回长沙后,亦奉命率部沿京汉铁路向花园东篁店一带挺进。
这时,北伐军中,以蒋介石为首散布种种议论 (包括诽谤农民运动) ,责难共产党。他写了一首散文诗《题我》于照片上,寄到家里,明心见志表达了自己革命的坚定性:
题我——
去年的我是那样,
今年的我是这样,
明年的我又不知是怎样。
那样、这样与怎样,
过去、现在与将来,
都是一个我。
虽然我之形态有区别,
我之躯壳有差异,
但是我之思想,我之行动,
则始终如一也①。
由于蒋介石继续排斥共产党,破坏工农运动,实行反共反人民的政策,一九二七年二至四月,唐克在他编写的《政治教材》②以及在他的通信中,不断地宣讲:我们为什么要革命,为什么要打倒军阀吴佩孚和张作霖这些人,并且提出“要打倒背叛总理遗嘱的新军阀”! “反对与旧军阀、帝国主义妥协的蒋介石”! “反对摧残工农的蒋介石”! 他还用郭沫若同志当时写的《请看今日之蒋介石》这篇气势磅礴的檄文作为教材,向全体战士广为宣传,要大家提高警惕,准备应付即将出现的复杂局面。同年四月中旬,唐克被调到三十六军二师六团任团政治指导员,率部在河南漯河、郑州一带同吴佩孚部队作战。不久,蒋介石在部队里大搞“清党”运动,二师师长唐哲明以湖南同乡关系传讯唐克,问他是否加入过共产党,并且封官许愿,引诱他自首。唐克拒不承认自己的政治身分。为了避免发生意外,组织上要他赶快借故离职。他便带了谍报员唐建科,急由河南前线回到武汉,在武汉革命政府总指挥部警卫团暂任连长。
在汉口,唐克同警卫团一个姓卫的团长和一个姓陈的营长合照了一张像③,像框上写着“走向光明之路”六个大字和一段题辞: “昔者汉班超投笔从戎,志欲封侯万里,今吾辈则不然,抱努力革命之牺牲精神,而求中国之自由平等,解全世界人类于倒悬也! ”从此,他进一步走上了一个更加曲折、也是更加光明的道路。
(三)
一九二七年七月十五日蒋汪集团叛变革命以后,武汉三镇一片白色恐怖。党指示警卫团赶往南昌参加起义。七月底的一天,唐克等乘英国轮船沿长江东下。当天傍晚,忽悉九江有敌军李品仙部驻守,不能通过,他们就在湖北的黄石港登陆,经阳新、武宁到奉新。抵奉新后才知道朱德、贺龙、叶挺等已率“八一”起义部队离开南昌,向南转移,不知去向。于是,这支部队遂赶赴高安,想去樟树找南昌起义的队伍。但又得情报: 国民党第三军朱培德在樟树沿赣江两岸驻有重兵,不能前去。恰在这时,他们与由余洒渡带领的独立团相遇。两支部队会合后,即退到修水。由于唐克对于要将这支部队暂编为江西省边防第一师的番号持有不同意见,便与几位同志相约前往湖南桂东一带,准备在这个农民运动开展较好、敌人控制较弱的地方举行暴动。这月底,唐克等人返回湖南。在湘桂边区党组织的领导下,他们按照党中央的指示,发动群众,组织秋收起义。可是,几次起义都没有成功①。
一九二八年春,唐克返回家乡零陵进行地下工作。初夏,他的大腿不幸生一瘘瘤,便在家隐居治病。他虽病痛在身,但仍一面钻研革命理论,阅读有关书刊,一面根据边区党组织意图,频繁地联络同志,做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 闲时就在村后带着青少年们唱《打倒列强》等歌曲。八月间,细雨蒙蒙的一个晚上,根据上级党委的意见,唐克与李义、陈白华、陈子超、郭帮督、胡仕愚、胡惠恩、雷开桐、田一正等,组织一批骨干力量,采用了巧妙的办法,只用一支手枪和两条步枪、几把大马刀,就缴了蔡家埠河西警察分局王罗青的十六支步枪,由通讯员田一正用船运到渔鳞庵埋藏了起来。
这场夺枪斗争,使附近的乡公所和县警察局大为震惊。不久县里便派了清乡队长张芝仙到楚江圩抓人。唐克得到亲戚唐寿廷送来的消息,马上布置了转移工作。他自己也改名赵逸民,于第二天黑夜赶往边区指挥部全州。在与家里人分手的时候,他满怀信心地对他的妻子说: “雨后是要天晴的,不久要见面的。”再三叮嘱把“要得紧” 与“靠得住” (要得紧是男孩的奶名,靠得住是女孩的奶名)带好①。唐克在全州未及停留,与原来在广西桂林坚持地下斗争的同志取得了联系。在当地党组织的领导下,他又联络一些从家乡赶到桂林的党员,分别进入各工厂、作坊,发动工人,组织罢工。为了在工人中长期扎根下去,他先学习挑水卖,后又学习篾工、木工与理发等手艺。一次,敌人来店清查,唐克从容不迫地拿起篾熟练地编织竹筐,敌人没有发现任何破绽便离开了②。那时斗争和生活都极其艰苦,唐克处处关心他人,保持着高尚气节。他联系的一个党支部,有个叫胡仕松的织布工,因身上长了疮,十指肿得合不拢来,织不了布,无以为生,唐克就挑水卖供养他③。后来,有人传说胡仕年被敌人抓去已牺牲了。周围的同志信以为真,连夜聚在一起开追悼会,唐克在会上对大家进行气节教育。事后得悉,胡仕年在监狱里还活着,而且坚持斗争,表现很好,大家听后才转悲为喜。
一九二八年冬,敌人挨户搜捕共产党人。组织上要唐克暂时转移,摆脱敌人的盯梢。他带着唐建松挑上一担篓子,扮做游学先生下了乡。他俩白天串村了解情况,晚上悄悄地谈论朱德、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是个好办法,表示“回桂林必须向组织上详细说明” 。
正当唐克与桂林的党组织商量如何在农村开辟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时,突然接到调令,要他到香港进行地下工作。赴港后,他才改名为唐克,名义上是做《环球报》的外勤记者,实际上搞党的地下工作。
不久,唐克被调回南宁,派进广西省警备第五大队。大队长、共产党员俞作豫,是广西省主席俞作柏的弟弟,又是督办公署主任李明瑞的表弟,在这里开展革命工作条件非常有利。这时与唐克原在桂林活动的同志先后来到了警备第五大队。由南宁到龙州这段时间,他们在一起大力进行马列主义的宣传,迅速发展党的组织,扩大武装力量,工作搞得很活跃。
一九二九年冬,唐克在由南宁到龙州的行军途中,大腿的病瘘复发,伤口不断流血。组织上决定要他到香港就医。手术后伤口还没有痊愈,他得到部队即将举行武装起义的消息,遂于一九三○年一月底从香港动身,于农历除夕经过越南海防过年,随后,星夜兼程赶赴龙州。
二月一日,龙州起义,红八军正式成立,军长系俞作豫,政委何世昌。唐克开始被任命为红八军顾问,旋即派往政治学校任大队长(即校长),负责军事教育。当时红八军与右江的红七军,在总政委邓斌(邓小平)的统一领导下,分别在左右江地区领导民众开展反对帝国主义特别是反对法帝国主义的斗争,没收部分买办资产阶级和地主的财产,开展剿匪反霸斗争,巩固革命根据地。唐克和政治学校政委甘湛泽带领学员去下冻丈量土地,实行分田分地。一天,那个当年在零陵普爱医院门口被唐克救下性命的青年,由长沙专程跑到了龙州。他见了唐克,就说: “我是来报恩的,同时也是来革命的。你走的路就是我走的路,我决心要跟你走到底了。”唐克听后很高兴,便留他在身边当通讯员①。
这时,桂系军阀对左右江根据地发动了进攻,形势日趋紧张。三月十八日,敌军进攻龙州。军长俞作豫在部署战斗的同时,命令一纵队与政校“班师”龙州。政治学校学员在奉命返回龙州的途中,不断受到敌军和土匪的截击。当他们走到五里亭离城不远时,又与敌人激战一场。唐克见形势不利,便率部绕到公母山避开敌人主力,同时想占领公母山,用火力压倒敌人,突破敌人的截击与城内守军会师。但在部队占领高地后,却被敌军在北标地区的重机枪连发现,当即切断我通向城区的公路,迫使我部南移至河岸,形成背水作战。唐克与甘湛泽便指挥所率的小分队向敌机枪连冲击,想掩护大队向西转移,但经三次冲锋,都被敌人压了下来。唐克与甘湛泽决定以最快速度摆脱公母山,移往大榕树下和太山街集结。可是,部队按照这一决定跑到两山峡谷地区时,又遭到敌人三挺机枪侧击,牺牲约七十人。剩下的指战员毫不心灰气馁,仍在顽强拚杀中赶到了集结地点,并决定把剩余部队分成三个小组:政委甘湛泽带一组与大队副张祖荫带一组担任攻击,唐克带一组做掩护,拟冲入西门,分别向黄家祠与守军陈奇连配合作战。部署刚定,敌军又以两排兵力迂回三角塘和南门渡口向我袭击,双方在太山街开始遭遇战,我军伤亡较大,只好向西城脚下撤退。战斗中甘湛泽不幸被俘,唐克的通讯员中弹牺牲,唐克本人也负了伤。便转移到南门渡口,过河到黄家村。他们仍想扭转这不利形势,想组织身边的同志化装突围。这时,唐克刚返回南门渡口,即被敌军截住,他因不会壮语,被察觉出身分,遂被拘捕,于第二天与甘湛泽和其他几位被俘的指战员一同绑赴北门刑场,慷慨就义。
注释
①绍尧之名,一直用到1928年湘南暴动。
②《唐克信稿》与照片,存中共中央组织部档案室。
③《革命文物》1980年第6期。
① 《革命文物》 1980年第6期。
①⑤《革命文物》 1980年第6期。
②唐绍尧给花圃先生的信,底稿存湖南省博物馆。
③《唐克信稿》,原件存湖南历史博物馆。
④唐克二弟唐步尧的信,原件存烈属家。
①《蒋国勋日记》,原件存烈属家。
②唐克写在照片背面,照片存中共中央组织部档案室。
①《唐克信稿》,存中共中央组织部档案室。
②唐克《自箴语十条》,存中共中央组织部档案室。
③唐克与同乡曹毅攻克惠州时的合影,存中共中央组织部档案室。
④唐克于饶平黄岗圩、澄海、东陇等地的照片,存中共中央组织部档案室。
①这首诗唐克又写在照片的左旁存中共中央组织部档案室。
②《政治教材》存中共中央组织部档案室。
③照片存中共中央组织部档案室。
①原谍报员唐建科的材料与烈士大弟唐慕虞的信,存烈属家。
①烈士爱人黄秀英的口述。
②唐步尧的信,存烈属家。
③雷开同爱人和儿子雷盛燕的信,存烈属家。
①红八军政校学员黄跃庚口述。
相关参考
文/唐克揚(南方科技大學人文科學中心)2009年,古根海姆博物館想在中國尋找一位合作者,策劃一場他們瞄準的「未來主題」的建築展。對於國外博物館而言,籌劃一個展覽的時間動輒四五年,要想影響更久遠,起碼也
胡波胡波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共江西永新县党组织的创建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是“湘赣革命根据地特别重要的干部”①,历任中共永新县委宣传部部长、县委书记,中共湘赣边特委常委,莲花县委书记,湘东特委副书
一九四二年五月十八日清晨,中共中央闽浙赣特派员、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刘英,被国民党反动当局秘密杀害于浙江永康方岩,时年三十九岁。刘英为民族的生存、人民的解放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胜利,英勇奋斗,历尽艰辛,建
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郭亮,在短暂的革命生涯中,先后任过湖南省工团联合会总干事、湖南省总工会委员长、中共湘区委员会委员、中共湖南区(省)委委员兼工农部部长、省委代理书记、中共中央委员、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湘
罗明192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福建党组织和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占统治地位时,罗明坚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反对在闽西推行“左”倾错误路线,从而受到打击,被撤销
黄道,原名黄端章,别号一鸣,江西横峰县姚家垅人,一九○○年四月二十五日生,一九三九年五月二十三日遇害于江西铅山河口。陈毅生前称赞他是“江西人民革命领袖,中共优秀的领导干部,马列主义的活动家,抗日的新四
王昭,一九一七年七月十九日出生于河北省平山县天井村一个农民家庭。一九三二年七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一九三六年后担任中共平山县委副书记、书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边区北岳区第
陈为人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在传播马克思主义,领导我国早期工人运动,创建中共东北地区的组织,保卫中共早期的珍贵文献资料等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永远值得人民怀念。(一)陈为人,原
余泽鸿,四川人。一九二六年任中共上海区委学生运动委员会主任,一九二七年五月任中共湖北省委秘书长,一九二九年任中共中央秘书处秘书长。一九三一年八月进入中央苏区,曾任建宁中心县委书记,领导建黎泰地区的土地
竺清旦竺清旦是浙东地区早期农民运动杰出的领导人之一。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①,曾任中共宁波地委委员兼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中共上海(江浙)区委农民问题委员会委员、宁绍台农民协会会长、宁波市临时政府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