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 赵戒是怎样的人?赵戒人物历史评价?
Posted 太尉
篇首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汉朝 赵戒是怎样的人?赵戒人物历史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汉朝 赵戒是怎样的人?赵戒人物历史评价?
赵戒
东汉时期,有位大臣,早年做小官之时不附权贵,敢作敢为,是个称职的好官。可是后来历任三公之后,却明哲保身,唯唯诺诺,成了当权者的应声虫,这个人就是赵戒。
赵戒字志伯,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他博学多才,精通五经,广收门徒,在当地很有名望。后来,赵戒被举为孝廉,从此登上了仕途。
赵戒官运亨通,不久被擢升为荆州刺史。当时外戚大将军梁商的弟弟梁让是南阳太守,他依仗皇后梁妠的势力,目无国法,为所欲为,执法官吏因为惧怕他的权势从来不敢拿他怎么样,赵戒对梁让的所作所为早有耳闻,只恨没人敢于弹劾他。这回儿,他被任命为荆州刺史,南阳正在他的管辖范围内,可遂了他的心愿。赵戒下车伊始,就上奏汉顺帝,弹劾梁让,将他撤职查办。
后来,赵戒又调任河间国(治所在今河北献县)的国相。河间王刘政是汉章帝的孙子,汉顺帝刘保的叔叔,他为人骄傲,凶狠毒辣,目无国法。他宠信奸佞之徒,残害忠良出了名,没有官吏敢到河间国任职,汉顺帝刘保认为赵戒很有能力,就拜他为河间相。赵戒果然不负所望,到任之后严肃法纪,严厉惩治不法之徒,整个河间国为之震动。
赵戒后被任命为南阳太守。南阳郡是汉光武帝刘秀的老家,是东汉王朝政治、经济的重心所在。南阳郡下辖各县都是经济发达地区。县令、县长的肥缺都由宦官和达官贵人的子弟充任。这些人依仗中央的后台,贪污受贿,为非作歹,把南阳郡搞得乌烟瘴气。赵戒当了太守之后,毫不手软,上奏皇帝,把这些贪官污吏统统免职。赵戒一方面对地方上的不法之徒严加惩处,一方面体恤下情,受到南阳吏民的爱戴。
赵戒的政绩传到汉顺帝耳朵里,汉顺帝决定对他委以重任,把他调入中央,担任尚书令。后来,又任命他为河南尹,再拜为太常,不久又调任太仆。
永和六年(141)三月二十二日,太仆赵戒接替郭虔当上了司空。
第四年上,顺帝病死,太子刘炳即位,是为冲帝。不到半年,冲帝夭折。梁太后和梁冀拥立年仅8岁的刘缵为帝,是为质帝。汉质帝本初元年(146)闰六月一日,9岁的娃娃皇帝刘缵被大将军梁冀毒死。
三公恐怕梁冀又要挑一个小娃娃做皇帝,太尉李固、司徒胡广、司空赵戒就于当天联名给梁冀写了一封信,劝他说选择皇位继承人关系重大,必须深思熟虑,国家兴衰,在此一举。
梁冀看了信以后,就于闰六月二日,召集朝廷重臣们讨论皇位继承人事宜。三公和大鸿胪杜乔认为清河王刘蒜的品德能力,都受到大家的推重,皇家血统又最亲最尊——他是刚被毒死的质帝刘缵的堂兄,应属皇位继承人最合适的人选,因而朝廷大臣对刘蒜一致拥戴。
然而,大将军梁冀和皇太后梁妠却另有打算。梁太后看中了蠡吾侯刘志,看他长得眉清目秀,打算把妹妹嫁给他。梁太后和梁冀既然决定把妹妹嫁给刘志,当然最好能立他为皇帝。
会议上三公坚持己见,梁冀不禁怒火中烧,却又没有强有力的理由封他们的口。当天晚上,中常侍曹腾晋见梁冀,劝他以权威压服众位大臣。
第二天,梁冀又召集朝廷大臣商议立新君之事。梁冀杀气腾腾,言辞强硬激烈。司徒胡广、司空赵戒感到害怕,在被征求意见时,一致回答: “我们听大将军的吩咐!”只有太尉李固、大鸿胪杜乔仍然坚持原来的建议——立刘蒜。梁冀厉声喝道: “退朝!”李固还不死心,再写信给梁冀,梁冀怒不可遏,说服梁太后下诏把李固免职。
胡广、赵戒迎合梁冀有功,闰六月五日,胡广被任命为太尉,司空赵戒则接替胡广当上了司徒。
闰六月七日,蠡吾侯刘志即位为汉桓帝。因为拥立桓帝决策有功,桓帝和梁太后对梁氏家族和胡广、赵戒等人都酬以加官进爵的好处。建和元年(147)七月,赵戒被封为厨亭侯。十月,司徒赵戒升任为太尉。
而前任太尉李固和杜乔都因在立桓帝问题上触怒了梁冀和梁太后而下狱身死。李固临刑以前,写信给胡广、赵戒,谴责他们对专横跋扈的梁氏家族曲意随从,使大事功败垂成,断言他们的行为一定会受到后世史学家的鞭挞。而李固感到自己坚持正义,死而无憾。赵戒、胡广看到遗书,悲哀惭愧,长叹落泪。
建和三年(149)十月,太尉赵戒被免职。免职以后,赵戒很快又加位仅次于三公的“特进”。元嘉二年(152)十二月,赵戒又接替黄琼当上了司空。永兴元年(153)十月,又被免职,后来病死家中。
赵戒早年为官正直,可当上三公后,却一味献媚于权贵,为世人所不齿。当时,洛阳城里流传着一首童谣: “直如弦,死道边; 曲如钩,反封侯。”说的就是李固和杜乔敢行直言,坚持大义,却冤死狱中,尸体被摆在大路口示众,而赵戒、胡广之流曲意奉承,却都无功封侯。
赵戒虽然为天下人轻视,但他却教子有方,有一个誉满天下的好儿子赵典。
赵典字仲经,自小就生活俭朴,人品端正,他博览经书,是当时有名的学者。天下读书人都不辞劳苦,从很远的地方投奔到他的门下学习,学生达数百人之多。
汉桓帝建和初年,赵典被三公府和大将军府同时征辟出来做官,先拜为议郎,后升为侍中。当时汉桓帝打算动工广开鸿池,以供游玩。赵典上谏说: “鸿池已经淹没良田百顷,现在要是再广开深挖,与尧舜的节约、文帝的自我约束背道而驰。”汉桓帝采纳了他的意见,停止动工了。
赵戒死后,赵典继承了厨亭侯的爵位。每次得到赏赐,他总是分给学生中家境贫寒的人。后来,由于汉桓帝昏庸无道,而赵典敢于犯颜直谏,终于被加上抗旨不遵的罪名,被免官。
汉桓帝死后,禁止各藩国诸侯到洛阳吊孝,于是赵典把厨亭侯的印绶符交到县里,以白衣的身份到京城吊孝。有司弹劾他,公卿百官都钦佩他的忠义,一起上书保举他。于是,赵典又被朝廷重新起用,任长乐少府、卫尉。后来,赵典与窦武、陈蕃等人一起谋诛宦官,事泄被杀。
当时,京城内外,官僚士大夫互相标榜,指点天下名士,评出三十五人,号称“三君”、“八俊”、“八顾”、“八及”、“八厨”。所谓俊,就是指天下读书人中的精英,赵典和李膺、荀翌、杜密、王畅、刘祐、魏朗、朱寓齐名,被列为“八俊”。
相关参考
杜乔一中国古代正直的知识分子,每当社会政治黑暗时,一般只选择两条道路:激烈抗争和隐逸山林。选择第一条道路的人,一生锐身自任,轰轰烈烈;选择第二条道路的人,一生愤世嫉俗,独善其身。东汉时的杜乔,就是选择
杨彪一在华山北麓渭河南岸,有一座古城叫华阴,在东汉后期,这里是出了名的地方,它位于京师洛阳和陪都长安之间,属弘农郡(今河南西部、陕西东部)管辖。它之所以有名,不仅仅由于境内有地势险要的潼关和挺拔峻峭的
刘宽一东汉汉安帝刘祜君临天下时,华阴县(今属陕西)有一富豪,名刘崎,他位居司徒,是当朝权势显赫的人物。每年,刘崎都主持对官员政绩行为的评价,并给空缺的官位推荐候选人。每次朝会,如若皇帝缺席,就由司徒刘
种暠种暠字景伯,洛阳(今属河南)人。种暠的父亲曾经担任过定陶(今属山东)县令,积攒了万贯家财。父亲死后,种暠把三千万家产全都拿出来赈济宗族和乡里贫困的人。他从来不与那些追名逐利的人来往。种暠涉足仕途,
王梁建武元年(25)六月二十二日,晴空万里,刘秀在高县(今河北柏乡)南郊祭祀天地,登基称帝,建立了东汉王朝。七月十一日,任命王梁为东汉的第一任大司空。王梁字君严,渔阳要阳(今北京)人。王莽末年,王梁在
杨震东汉永建元年(126)春,在弘农郡(治弘农,今河南灵宝),一支庞大的送葬队伍自陕县(今河南陕县)向西缓缓行驶。沿途有不少百姓观看,他们听说死者是个冤屈而亡的朝中大臣,人已死了两年,现在才回乡安葬。
陈蕃一东汉安帝初年的一天,在汝南郡平舆县(今河南平舆西北)境内的一家陈姓庄宅里,客人薛勤与主人一番晤谈后,又信步走入了庄宅角落里的一间屋子,去看望主人的爱子。只见屋内脏乱不堪,一片狼藉,一个英俊少年正
杜林杜林字伯山,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杜林的父亲杜鄴,汉成帝、哀帝年间曾做过凉州刺史。杜林从少年时代就好学深思,家中又多藏书,博学多闻,被当代人称为通儒。杜林青年时代出仕,先做郡吏。王莽失败后,天
周章周章字次叔,南阳随县(今湖北随州)人。他开始步入仕途的时候,在南阳郡担任功曹。汉和帝永元四年(92),一个偶然的事件改变了周章的一生。汉和帝刘肇即位的时候,年仅10岁。窦太后临朝听政,她的哥哥窦宪
朱儁熹平二年(174),通往京师的大路上,尘土飞扬,一匹快马在风驰电掣般飞跑,伏在马上的人汗流浃背,满脸尘土,神情严肃,明亮的眼睛中透出刚毅和智慧。他面带倦色,疲惫不堪,看来是劳累已极,但他依然跃马扬